首页 > 学术论文

甲烷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及充放气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9:12
热度:

甲烷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及充放气研究【摘要】:天然气因其热值高、环境污染小、使用安全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天然气的储运方式以长输管网运输为主,但对于一些远离气源地的中小城市,这

【摘要】:天然气因其热值高、环境污染小、使用安全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天然气的储运方式以长输管网运输为主,但对于一些远离气源地的中小城市,这种方式并不经济。天然气吸附储存技术(ANG)是一种比较有潜力的新型技术。将ANG作为民用城市燃气主要面临两个问题:高性能吸附剂的开发以及吸附储存系统在吸附过程中由于热效应而导致吸附效率降低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实验和模拟两方面展开研究。 为了研发高性能的ANG吸附剂,本文选择比表面积为2074m~2·g~(-1)的活性炭SAC-02,在温度区间263.15K~313.15K、压力范围0~9MPa,应用Setaram PCT Pro EE测量甲烷在SAC-02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并由D-A方程、Clausius-Clapeyron方程和Virial标绘分析了实验数据。结果表明,当压力高于0.08MPa时,确定参数后的D-A方程预测实验数据的相对误差小于5%;甲烷在SAC-02活性炭上的等量吸附热反映了甲烷在能量非均匀表面吸附的特点,数值为13.99kJ·mol~(-1)~17.57kJ·mol~(-1),极限吸附热随温度呈线性变化,其平均值为19.43kJ·mol~(-1)。 为了研究吸附热效应对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寻找合适的热管理措施,本文设计了一个长径比为33:20容积1260ml且中部配有U型换热管的吸附储罐,在室温条件下,研究放气速率分别为5L/min、10L/min、15L/min、20L/min时热效应对甲烷吸附存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充/放气过程中,吸附床温度的急剧变化都发生于整个吸附平衡过程的前10%时间段内;由于吸附床的导热能力差,轴向上的温度梯度明显小于径向上的温度梯度;实验过程中吸附床的最大温升和最大温降分别为56.3℃和40.9℃;将常温的自来水引入吸附储罐中不能有效地提高气体吸附量,但可以显著提高其有效放气时间及有效放气量。 为了获得合适的模型来预测吸附剂结构、充放气速率以及热效应管理措施等对吸附性能的影响,本文结合实际充气过程,建立了简化的二维传热传质模型,采用CFD商业软件Fluent模拟了充气速率为15L/min时吸附床温度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吻合,采用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为进一步通过模拟寻找热效应的管理措施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活性炭 吸附 ANG 热效应 Fluent 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E8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2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1.3 天然气非管输技术10-12
  • 1.2 天然气吸附储存的研究现状12-17
  • 1.2.1 天然气吸附理论12-15
  • 1.2.2 高性能吸附剂15-16
  • 1.2.3 吸附热效应的研究现状16-17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7-18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7
  • 1.3.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7-18
  • 第2章 超临界温度甲烷吸附实验及理论分析18-28
  • 2.1 引言18
  • 2.2 超临界温度甲烷吸附实验18-21
  • 2.2.1 实验原理18-19
  • 2.2.2 实验装置19-20
  • 2.2.3 实验过程20-21
  • 2.3 结果分析21-26
  • 2.3.1 吸附等温线模型21-23
  • 2.3.2 绝对吸附量与吸附相密度23-24
  • 2.3.3 等量吸附热24-26
  • 2.3.4 极限吸附热26
  • 2.4 小结26-28
  • 第3章 ANG 储罐的充放气实验研究28-41
  • 3.1 引言28
  • 3.2 ANG 充放气实验装置28-30
  • 3.3 实验方法30-31
  • 3.3.1 系统检漏30
  • 3.3.2 预处理30
  • 3.3.3 实验步骤30-31
  • 3.4 结果分析31-39
  • 3.4.1 充气过程31-34
  • 3.4.2 热管理措施对充气过程的影响34-35
  • 3.4.3 放气过程35-37
  • 3.4.4 热管理措施对脱附性能的影响37-39
  • 3.5 小结39-41
  • 第4章 ANG 系统充气过程模拟41-50
  • 4.1 引言41
  • 4.2 二维活性炭吸附床传热传质模型41-43
  • 4.2.1 质量守恒方程41
  • 4.2.2 动量守恒方程41-42
  • 4.2.3 能量守恒方程42-43
  • 4.3 二维吸附床传热传质的 Fluent 模拟43-47
  • 4.3.1 几何模型及其网格划分43
  • 4.3.2 材料物性参数43-44
  • 4.3.4 边界条件与阻力系数44-45
  • 4.3.5 吸附源项及其 UDF 设计45-46
  • 4.3.6 控制参数的设定46-47
  • 4.4 模拟结果及其分析47-49
  • 4.5 小结49-50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50-52
  • 5.1 总结50
  • 5.2 展望50-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7
  •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城市汽车排放污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污染研究    杨玉林;程雨梅;

天然气汽车与环境资源保护    王俊尉;谷晋川;杨萍;

YK-1活性炭平衡储氢特性分析    郑青榕;顾安忠;蔡振雄;廖海峰;郑超瑜;

天然气吸附存储的研究进展    傅国旗,周理,周亚平,王瑜

巨正则系综Monte Carlo方法模拟甲烷在活性炭孔中的吸附存储    曹达鹏,高广图,汪文川

甲烷在单壁碳纳米管中的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张现仁,汪文川

我国小城镇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张文渊

述评超临界温度气体在多孔固体上的物理吸附    周理,吕昌忠,王怡林,姚金花,王瑜

氢在多壁碳纳米管上的等量吸附热    郑青榕;顾安忠;蔡振雄;廖海峰;郑超瑜;

氢在YK-1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    郑青榕;杨秦榕;蔡振雄;陈武;廖海峰;郑超瑜;

车用天然气吸附储存及热效应模拟研究    卜宪标

天然气液化工艺技术研究    高文凤

拉伸作用对采用超临界CO_2发泡时气泡成核的影响    牟文杰,吴舜英

DCS常减压仿真培训系统动态模型研究    李芹玉

不饱和烃同系物凝聚型物理性质递变规律的数学描述    汪玉静,李宝宗,国永敏

碳八分离装置的工艺改进    王晓雪;张吉瑞;

沸石催化剂上苯与乙烯烷基化反应宏观动力学及反应器模拟    杜迎春,张吉瑞

塑料粘结炸药中的酸碱作用研究    徐容,左玉芬,刘春,王丽彦

混合燃料装填状态及结构特征分析    梁慧敏,张奇,白春华

用修正Ω的R-K方程关联含二氧化碳的超临界汽-液平衡    张燕若

丙酮-正丙醇体系的汽液平衡测定    胡爱宝,刘昆元,金彰礼

用修正的Rackett方程计算纯物质和烃类二元混合物饱和液体密度    卞星,张燕若

蜂窝活性炭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吴干学;郭家秀;韩东升;楚英豪;尹华强;

天然气吸附剂研究进展    于振兴;范雪蕾;郑伟;付红英;张宇航;吴宏;

丁氧基丙酸丁酯裂解条件研究    俞梅娟;

洁净能源天然气及其在福建的发展前景分析    俞建洪;陈朝柱;

连续回热型吸附式制冷循环的分析    孙旭;王如竹;

吸附式制冷循环的回热研究    孙旭;王如竹;

煤对超临界甲烷的吸附特征    崔永君;杨锡禄;张庆铃;

丁醇和辛醇装置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工艺    马海洪;石建明;张绍军;

深部煤层含气性及其地质控因    赵丽娟;秦勇;

氢在碳纳米纤维中吸附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张超;鲁雪生;顾安忠;

细水雾抑制熄灭气体射流火焰的实验研究    陆嘉

微波加热典型物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及演变机制    夏洪应

固定床传热研究及费托合成固定床反应器的数学模拟    吴建民

多种自组装膜及固体表面选择性吸附的理论研究    徐振

甲醇制低碳烯烃流化床反应器的研究    王彪

岩石和瓦斯突出发生条件及机理研究    郭臣业

褐煤基颗粒活性炭的绿色制备及其变压吸附分离CH_4/N_2的性能研究    刘立恒

二元复合结构表面形貌的制备及减阻性能研究    豆照良

CO经草酸二乙酯合成乙二醇催化剂研究    贺黎明

Fe-ZSM-5分子筛上N_2O氧化苯制苯酚反应过程研究    米冠杰

镁储氢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马怀营

明胶与改性明胶吸附/解吸水分的动力学研究    李杰

Aspen软件在天然气净化过程中的模拟与优化    谢书圣

萃取精馏过程溶剂筛选的分子设计方法研究    王巧焕

乙酰丙酮生产中醋酸异丙烯酯分离新工艺的研究    骆俊华

规整填料表面润湿改进及液膜流动特性研究    罗德勤

焦作矿区不同破坏类型煤的瓦斯吸附特性研究    周少华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成型及初步应用    方建辉

机械化学—原位聚合法合成磷酸铁锂及性能研究    褚相礼

焦化除尘粉制活性炭及其应用研究    刘凤

碳纳米管阵列储氢的物理吸附特性    程锦荣,戴磊,赵敏,丁锐,黄德财

天然气汽车发展现状及对策    彭红涛;

AIP方案——现代常规潜艇动力推进系统配置选择趋势    郭国才

城市汽车排放污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污染研究    杨玉林;程雨梅;

发动机排气管余热发电研究    刘洪阳;刘万钊;贺强;杨晓光;赵力;

提高车用发动机能量利用率研究进展    曾科;高可;何茂刚;黄佐华;

现代车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研究进展    成晓北;潘立;鞠洪玲;

液化天然气贮存非稳性的理论研究    李品友,顾安忠

特种低温内压筒体抗冲击设计    汪荣顺,祝绪阳,顾安忠,鲁雪生

LNG装置经济性比较的综合性原则    郑大振

盐岩储气库水溶建腔流体输运理论及溶腔形态变化规律研究    赵志成

近临界流体储存车用天然气技术研究    王正茂

天然气固化工艺技术研究    陈思维

氢燃料活性炭吸附储存系统充放气过程特性研究    王振庭

活性炭用于烟气脱硫的研究进展    胡海祥,彭会清,赵根成

复合滤质材料与活性炭对病毒的作用比较    刘尚文;汪红;王早文;

活性炭的改性及应用进展    程淑云;

活性炭材料的改性及其应用    程玉良

微波辐照活性炭烟气脱硫技术的研究状况与展望    钟丽云;吴光前;

浅谈活性炭的改性及其应用    董洁;吴边华;

农业废弃物制备活性炭及其应用进展    徐泽龙;陆荣荣;

活性炭净水过滤纸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罗先毅;夏新兴;

污泥活性炭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李波;邵瑞华;房平;任娟;

碱性浸洗处理对生物质基活性炭性能影响    李学良;邢高瞻;刘爱菊;

中间相沥青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景磊;刘辉;赵东林;迟伟东;沈曾民;

活性炭材料在空气净化中的应用    汤华民;李江存;舒一兰;

天然气吸附用活性炭制备的放大试验研究    代晓东;刘欣梅;钱岭;张建;阎子峰;

活性炭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蔡芬芬;朱义年;梁美娜;

基于聚合物共混合法的超级电容器活性炭的研究    方勤;王仁清;邓梅根;

处理方法对活性炭载体及负载钯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厉嘉云;马磊;卢春山;李小年;

四种椰壳活性炭材料的孔结构分析    陈女;吴倩;李佟茗;彭宪湖;韩引;

沉积镍氧化物活性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袁国辉;姜兆华;褚德威;高云智;

粉状活性炭比电容量的测定方法的研究    张浩;张文峰;曹高萍;杨裕生;

高密度活性炭材料    黄利华;华坚;尹华强;李媛;李友平;汪南方;

为了人们饮水健康    黄宇

上海合达炭素拟引入投资者    本报记者 贺桥

物理活化法制备椰壳基活性炭及其孔结构演变    杨坤彬

活性炭在卷烟滤嘴及烟草加工废水中的应用    杨继亮

煤基活性炭赋磁调孔机理的研究    张军

活性炭及其改性催化剂应用于碘化氢分解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陈云

活性炭在袋式除尘器内脱除元素汞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丁建东

杨梅核的综合利用研究    成纪予

电化学电容器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黄小文

毛竹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王玉新

介孔氧化硅气凝胶和微孔活性炭的制备、织构及氢气吸附性能    刘国强

炭基材料的汽油吸附脱硫研究    于维钊

生物质资源制备高品质活性炭的研究    杨娟

彩色活性炭的制备    张倩

高品质杏核壳活性炭制备技术    郝明明

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    康琴琴

生物质基活性炭制备工艺开发    周赫

活性炭自燃危险性的研究    王宁

活性炭模块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陈寒光

头发基活性炭的制备、表征与吸附性能研究    王敏

红麻杆基活性炭的制备、表面织构及其性能研究    陈卫群

桉木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    赵鹏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