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二吡咯甲烷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应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08:59
热度:

二吡咯甲烷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应用【摘要】:二吡咯甲烷类化合物在合成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合成卟啉及其衍生物以及结构相类似的化合物的重要前体。苯二酚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目前我国的

【摘要】:二吡咯甲烷类化合物在合成化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合成卟啉及其衍生物以及结构相类似的化合物的重要前体。苯二酚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目前我国的苯二酚还不能自给自足,苯酚液相羟化制取苯二酚催化剂的开发是目前国内重点的研究课题。 本文确定了二吡咯甲烷类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并优化了工艺条件;探索了该类化合物与过渡金属形成的配合物用作苯酚液相羟化制取苯酚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通过对催化羰基化合物与吡咯反应生成二吡咯甲烷类化合物催化剂的筛选和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水相合成二吡咯甲烷类化合物的新工艺。将合成的具有典型结构的5-(4-硝基)苯基二吡咯甲烷分别与金属Cu、Ni、Fe、Co进行配位,制备了四种过渡金属配位催化剂,验证了它们具有良好的催化苯酚羟化的活性,筛选出了效果最好的催化剂,并对苯酚液相反应的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 确定了合成二吡咯甲烷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为磷钨酸,羰基化合物与吡咯的摩尔比为1:6,反应时间为48h,反应温度为25℃,惰性气体氛围下进行反应,产物收率最高达到97%,粗产物纯度大于99%。 制取的5-(4-硝基)苯基二吡咯甲烷与Cu的配合物活性最高。苯酚液相羟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0.05g,苯酚浓度为1.0mol/L,双氧水1.8m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为4h。在最佳优化条件下,苯酚的转化率达到63.53%,苯二酚的选择性为100%,邻对比为1:1。 【关键词】:羰基化合物 吡咯 磷钨酸 水相 二吡咯甲烷 苯酚羟化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Q251.3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第一章 文献综述6-26
  • 1.1 二吡咯甲烷类化合物简介6
  • 1.2 二吡咯甲烷类化合物合成方法简介6-9
  • 1.3 二吡咯甲烷类化合物应用简介9-11
  • 1.4 邻苯二酚、对苯二酚简介11-13
  • 1.5 邻、对苯二酚的合成方法简介13-18
  • 1.5.1 天然物质高温处理法13
  • 1.5.2 邻氯苯酚水解法13
  • 1.5.3 环已酮法13-14
  • 1.5.4 苯胺氧化法14
  • 1.5.5 苯酚直接氧化法14-18
  • 1.6 国内生产现状18
  • 1.7 苯酚羟化的催化剂简介18-23
  • 1.7.1 TS型分子筛类18-19
  • 1.7.2 有序介孔材料类19
  • 1.7.3 纳米粒子类19-20
  • 1.7.4 海藻酸配合物类20-22
  • 1.7.5 过渡金属配合物类催化剂22-23
  • 1.8 论文的选题和意义23-24
  • 1.9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案24-26
  • 1.9.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24
  • 1.9.2 本课题的实验方案24-26
  • 第二章 实验部分26-30
  • 2.1 仪器和试剂26-27
  • 2.1.1 实验装置和设备26
  • 2.1.2 实验试剂26-27
  • 2.2 二吡咯甲烷类化合物的合成27-28
  • 2.3 二吡咯甲烷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28-29
  • 2.4 苯酚羟基化反应29
  • 2.5 产物的分析与检测29-30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30-44
  • 3.1 合成二吡咯甲烷类化合物反应机理的推测30-31
  • 3.2 二吡咯甲烷类化合物的合成结果与讨论31-36
  • 3.2.1 催化剂的种类31-32
  • 3.2.2 对硝基苯甲醛与吡咯比例32
  • 3.2.3 反应物加入顺序32-33
  • 3.2.4 反应时间33
  • 3.2.5 催化剂用量33-34
  • 3.2.6 反应物浓度34-35
  • 3.2.7 醛或酮的种类35-36
  • 3.2.8 放大实验36
  • 3.3 产物的表征36
  • 3.4 苯酚羟化反应机理的推测36-39
  • 3.5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催化活性研究39
  • 3.6 苯酚羟基化反应的工艺条件研究39-44
  • 3.6.1 催化剂用量的影响39-40
  • 3.6.2 苯酚浓度的影响40-41
  • 3.6.3 反应温度的影响41-42
  • 3.6.4 反应时间的影响42-44
  • 结论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49
  • 作者简介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49-50
  • 附图50-6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氟烷基化和氟烷氧基化的研究——17.2-氟烷基吡咯的合成新法    陈庆云;裘再明;

两种含吡咯环氧化物的合成研究    杨家祥,吴勇,孔祥泰

吡咯两类加聚物的密度泛函计算及结构与热化学性质关系    高进伟;王学业;李小兵;禹新良;

无溶剂固相一步合成四苯基卟啉    黄敏;段乐;王玉炉;

2-(2-吡咯偶氮)苯甲酸与铜显色反应的研究    郑恩铭,孙维林

2-酰基吡咯的合成及Vilsmeier反应的研究    孟繁浩,张守芳,高文方,阵光文

O/W微乳液中聚吡咯超微粒子的制备    郭荣,宋根萍,钱俊红,张晓红

中间体专利技术    刘长令

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对煤中吡咯型氮的热解规律研究    谭厚章,廖晓伟,赵科,徐通模,惠世恩,车得福

杯[4]吡咯-阴离子体系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杯[4]吡咯-卤素阴离子体系的密度泛函研究    陈沛全,孙宏伟,陈兰,沈荣欣,袁满雪,赖城明

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研究    田利;周宥辰;邱瑾;孙世刚;

碳酸二甲酯对吡咯的一步羰基甲氧基化反应    范素兵;赵宁;李军平;魏伟;孙予罕;

基于氨基吡咯电子给体的新型有机NLO发色团及其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质    马小华;田海健;徐文远;宋乃恒;

负载型杂多酸(盐)的催化性能研究    杨依隆;辛秀兰;曹丽莲;胡代强;

吡咯作为碳亲核剂在光诱导电子转移引发的碳氢键活化反应中的应用    岳家军;沈永淼;徐建华;

C_(60)吡咯烷类胶束分子的合成、组装及其性质研究    郭志新;张璞;朱道本;

新型嘧啶并[4,5-b]吡咯并[1,2-d][1,4]噁嗪衍生物的合成    王士学;郑连友;柏旭;

长波长氟硼吡咯荧光化合物    张大奎;肖义;王耀川;钱士雄;钱旭红;

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端羟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苯乙烯共聚物    史伟;蒋锡群;

吡咯与HX(X=F,Cl,Br)分子间π型氢键的电子密度拓扑研究    孟令鹏;王海燕;曾艳丽;郑世钧;

吡咯及同系物开发前景好    金霖

轻巧上阵安全多变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张孟军

今年1,4-丁二醇需求增幅乐观    汤棠

导电聚合物新进展与包装应用前景    韩平安

降血脂药物专利被诉无效    李天佑

ICP复合包装材料新进展    韩平安

名相近 效迥异    程书权

吃“绿”:不是时尚胜似时尚    兰政文

中国医科院药物所整合多学科研究抗炎新药    李和平

降低心脏事件发生取决于冠心病急症诊治策略    胥晓琦

吡咯吡嗪酮和吡咯噁嗪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傅德才

V_2O_5干凝胶及水溶性聚吡咯/V_2O_5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朱泉峣

吡咯并吡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抗炎镇痛构效关系研究    王绯

介孔分子筛的功能化修饰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王莉萍

黄芪碱类似物的设计和合成研究    霍世勇

分子的自分类性在乙酰甲基碳键联成烯新反应中的应用    殷国栋

以(S)-苹果酸为手性源的吡咯烷生物碱不对称合成研究    郑啸

新苊并杂环衍生物的合成、光谱及作为DNA靶向分子的研究    刘凤玉

碳酸二甲酯参与的绿色催化反应研究    沈振陆

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共轭桥链的敏化染料及其性能    瞿三寅

二吡咯甲烷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应用    吴振豪

吡咯并吡咯二酮类单体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聚合物电致发光性能    徐炎斌

N-甲基取代吡咯类香料的合成及其卷烟加香应用研究    张晓蕴

吡咯中TMS的1,2-碳碳迁移    魏长云

双卟啉—三吡咯烯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刘鹏鹏

吡咯胺及双(1,4-二酰基氨基硫脲)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杨海君

八氢吡咯并吡咯烷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    罗彤

水蒸气存在下呋喃与氨反应制备吡咯    娄智慧

新型长波二吡咯、三吡咯功能染料分子的设计合成    于长江

电化学方法制备DNA芯片的研究    江丽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