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气候暖干化背景下甘肃旱作区玉米气候适宜性变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5:10
热度:

气候暖干化背景下甘肃旱作区玉米气候适宜性变化【摘要】:运用甘肃旱作区5个农业气象试验站及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08年的玉米平均物候资料及相同地点气象站1971-2008年的逐

【摘要】:运用甘肃旱作区5个农业气象试验站及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08年的玉米平均物候资料及相同地点气象站1971-2008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建立了玉米各个气候因子适宜度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对1971-2008年玉米全生育期及各主要玉米生育阶段的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自1971年以来,玉米全生育期温度、光照适宜度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各气候因子组合效果趋好。全生育期内,以播种—出苗期及抽雄期—乳熟期各气候因子的组合效果较差,拔节期—抽雄期及乳熟期—成熟期各气候因子的组合效果较好。播种—出苗期光照、温度适宜度随年份线性变化不明显,降水适宜度逐年线性降低,综合气候适宜性逐年变差。出苗期—拔节期、乳熟期—成熟期光照适宜度随年份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呈下降趋势,综合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拔节期—抽雄期光照、温度适宜度随年份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随年份线性变化不明显,综合气候适宜度呈上升趋势。抽雄期—乳熟期光照适宜度随年份呈下降趋势,降水适宜度呈上升趋势,温度适宜度线性变化不明显。综合气候适宜度呈上升趋势。出苗期—拔节期、拔节期—抽雄期及抽雄期—乳熟期的光照适宜度与产量相关性比较显著,播种—出苗期及抽雄期—乳熟期的温度适宜度与产量相关性比较显著,拔节期—抽雄期及抽雄期—乳熟期的降水适宜度与产量相关性显著。未来温度适宜性变好,气候变化利于玉米生长发育。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天水市气象局;甘肃省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天水市石马坪中学;
【关键词】旱作区 玉米 气候适宜性 降水 甘肃
【基金】:甘肃省气象局"十人计划" 国家科技部公益行业专项(GYHY200806021)~~
【分类号】:S513
【正文快照】: 全球变暖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及直接影响正在逐渐显现[1-2]。由于农作物生产影响因子不易控制,对气候变化应对脆弱性及敏感性更加突出。探索粮食作物适应气候变化的机理、机制及过程,主动适应气候变化是适应维持粮食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粮食作物对当前及未来气候生态适宜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夏玉米潜在种植分布区的气候适宜性研究    何奇瑾;周广胜;

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原腹地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变化    朱新玉;刘杰;史本林;张怡;

岷县当归产量预报模型研究    严辉;段金廒;王瑞琪;郭增祥;钱大玮;宋秉生;何子清;高鸿英;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热量资源及玉米温度适宜度    冶明珠;郭建平;袁彬;赵俊芳;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地区玉米干旱灾损评估技术研究    王瑜莎

山西省大同市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评价    王丽霞;任志远;

中国西北地区近43年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刘德祥,董安祥,陆登荣

甘肃省玉米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    刘明春,邓振镛,李巧珍,杨小利,蒲金涌

参考作物蒸散计算方法及其评价    杜尧东,刘作新,张运福

对FAO推荐的作物系数计算方法的验证    刘钰,L.S.Pereira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东北三省玉米需水量的影响预测    张建平;王春乙;杨晓光;赵艳霞;刘志娟;王靖;陈艳英;

气候变化危险水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适应能力建设    林而达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    秦大河;陈振林;罗勇;丁一汇;戴晓苏;任贾文;翟盘茂;张小曳;赵宗慈;张德二;高学杰;沈永平;

气候变化的风险、挑战与决策    巢清尘;胡国权;赵宗慈;

中国气温异常的区域特征研究    屠其璞,邓自旺,周晓兰

西藏地区40年来气候变化动态分析    谭军;师庆东;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郑有飞;牛鲁燕;

1961~2007年共和盆地气温和降水变化研究    安光辉;刘运华;郭连云;毛万珍;

冬小麦水分适应性变化研究——以天水市为例    蒲金涌;姚小英;袁伯顺;袁雅萍;

小麦条锈病气象等级预测方法研究    刘伟昌;陈怀亮;王君;余卫东;张弘;刘忠阳;

山东省栖霞市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分析    付彦兵;杜俊一;史学功;郝文强;

新疆南疆4月气温异常的同期环流特征分析    彭江良;卢英;易实;张越;黄文军;

几种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模型在湖南的适用性研究    朱海涛;刘寿东;汪扩军;帅细强;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东部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与趋势    何太蓉;庄红娟;刘存东;

气候变暖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王江山;孙凤华;赵春雨;王颖;曹焉艳;

华北中部近45a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    张爱英;高霞;任国玉;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赵秀兰;

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

气候变暖背景下豫北地区冬小麦和夏玉米光热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刘晓迎;杨娜娜;卢学锋;王长坤;罗长青;

中国银杏的温度适宜性及其变化趋势    宁平;千怀遂;马丽娜;

RS和GIS技术支持下的北京地区土壤墒情预报技术    刘勇洪;叶彩华;王克武;周继华;高燕虎;

第1章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自然环境变化概况    郭正堂;侯甬坚;

安顺市2009~2010年重大干旱事件及近49a干旱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陈贞宏;虞苏青;杨益;杨忠明;

贵州MODIS植被叶面积指数对山地气候的响应    罗宇翔;郑小波;陈娟;周成霞;

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极端气候事件的特征分析    吴必文;王胜;田红;徐敏;谢五三;

多陆面模式、多驱动场对新疆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研究及结果集成    刘金婷

中国西北主要农作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润元

不同年龄阶段会同杉木林水文学过程定位研究    邓湘雯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怀坤

西南季节性干旱区农业资源与环境要素数据库设计与应用    张臻

雅鲁藏布江流域关键水文要素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张小侠

半干旱地区兰州百合对地膜覆盖和施肥的生态学效应研究    杨雨华

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    孙宁

基于GIS的我国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的构建    杜君

内蒙古河套灌区间作作物需水量与生理生态效应研究    戴佳信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HMW-GS积累及GMP粒度分布对灌浆期高温胁迫的响应    孟范玉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潜力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洪军

气候变暖趋势下甘肃省粮食供需问题研究    王海强

重庆市高温伏旱气候特征及其预报方案研究    韩世刚

石家庄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    卞韬

河北省临漳县冬小麦科学灌溉制度研究    杨计刚

中国东北地区玉米种植的气候适应性研究    白彩云

五十年来秦巴山地气候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研究    高翔

成年富士苹果树茎流特征及需水规律的研究    宋凯

播期和基本苗对泰农18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徐成寅

干旱对农业危害的特点及其减灾技术    邓振镛;倾继祖;黄蕾诺;奚立宗;徐金芳;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综述    李明志;臧俊岭;焦仁庆;

气候变化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影响的若干进展    李晓东;傅华;李凤霞;周秉荣;杨鑫光;王喆;

西北干旱灾害影响趋势分析    刘引鸽,李团胜,缪启龙

灾害评估研究内容与方法探讨    孙绍骋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响应    程叶青,张平宇

淮河流域水稻的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俞芬;千怀遂;段海来;

Palmer干旱指数在华北干旱分析中的应用    卫捷,陶诗言,张庆云

山西省大同市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评价    王丽霞;任志远;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    何凡能;李柯;刘浩龙;

广东省干旱动态监测及其影响定量评估研究    郭晶

陕西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    刘小艳

1961—2010年中国春玉米潜在种植分布的年代际动态变化    何奇瑾;周广胜;隋兴华;孙敬松;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李栋梁,魏丽,蔡英,张存杰,冯建英,杨青,袁玉江,董安祥

20世纪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    宋连春,张存杰

全球气候变暖对西北地区秋季降水的影响    张存杰,高学杰,赵红岩

甘肃黄土高原40a来土壤水分蒸散量变化特征    姚小英;蒲金涌;王澄海;宋连春;邓振镛;冯建英;刘晓强;

生态气候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顾恒岳,艾南山,李友芹

松嫩平原西部典型农田需水规律研究    李取生,李晓军,李秀军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响应    程叶青,张平宇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唐国平,李秀彬,Guenther Fischer,Sylvia Prieler

中国东北近50年干旱发展及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    谢安,孙永罡,白人海

锦州玉米地地下水位、降水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分析    刘景利;史奎桥;梁涛;张丽华;

全球气候变化对沈阳地区春玉米生长的可能影响    尚宗波

玉米播期试验初报    唐辉;罗建;周志强;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唐小明;李尚中;樊廷录;王勇;

兰州市旱地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滕汉玮,段宇红

青海东部黄土高原旱作区土地利用的探讨    杨芳

迎接西部大开发 加快旱作农业 综合技术创新    滕怀渊

浅议甘肃中东部旱作区冬小麦高产开发综合技术应用    吴正强

旱作区花生覆膜栽培的作用及技术    白玉英

北方旱作区节水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研究——以山西寿阳为例    雷波;姜文来;

ARPS模式云微物理产品在人工增雨中的适用性分析    刘艳华;

东亚中纬度海陆热力差异指数及其对东亚降水气候的影响    程华琼;吴统文;董文杰;

影响长江江苏段高潮位变化的因素探讨    魏建苏;吕军;宋玉;姜麟;周曾奎;

上海区域降水集合预报系统介绍与结果检验    王晨稀;姚建群;梁旭东;

6000年干旱降水的变化及未来趋势    洪业汤;王志国;朱泳煊;林庆华;洪冰;王羽;

我国春季气候年代际变化与夏季气候变化的差异    周连童;黄荣辉;

影响长江江苏段高潮位变化的因素探讨    魏建苏;吕军;宋玉;姜麟;周曾奎;

华南旱涝年由冬到夏水汽输送的不同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常越;刘芸芸;何金海;

河南春季降水与气温的气候特征分析    李俊亭;李晔;

南京周边地区夏季对流云降水的有关特性分析    宋娟;白卡娃;黄文杰;

未来降水偏少不“解渴”    本报记者 尹晓宇

今冬明春我市降水预计偏少    吕丽霞 孙军鹏

全省均出现不同量级降水    记者 陈云芬

我州迎来入冬以来第一场明显的降水    乜国妍 祁彩虹

淮河以南持续降水 气象及时提出农事建议    记者 曹颖 通讯员 高苹

预计来年我省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记者 张梅 实习生 赵天毓

今冬降水为何多?    记者 张晓松

去年沈阳:气温偏低 降水偏多 日照偏少    记者 王远

今年夏季我国降水创近19年新低    记者 李伟

地震重灾区 今冬天冷降水多    记者 宋开文

环保型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    张杰

玉米生长的生理生态功能与形态结构并行模拟模型    宋有洪

清代甘肃士绅研究    杨银权

亚洲夏季风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关系的研究    周晓霞

浙江降水污染的特征和多维分析    李震宇

甘肃农地征用引发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汪振江

基于CAESAR模型的土壤侵蚀研究    贾丽

近代社会转型与甘肃士绅    陈尚敏

玉米对砷污染的生理生态响应    刘华琳

膜下滴灌条件下盐碱地根—水—盐耦合机理研究    齐广平

产业集群与甘肃城市化发展研究    姚丽娟

甘肃再度工业化模式研究    李志国

甘肃临夏民族地区小学课堂物质环境建设的研究    柴亚军

控制与消解—国民政府时期甘肃保甲制度研究    卢毅彬

民国时期甘肃的回汉民族关系    王小英

控制与消解    卢毅彬

甘肃农村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赵春

甘肃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初中学校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陈仁伟

产权市场化与甘肃工业化研究    赵锋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校本师资培训个案研究    曹佳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