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土壤无机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4:10
热度: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土壤无机氮素淋失风险的影响研究【摘要】: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淋溶方法,研究生物炭对不同土层土壤淋溶液体积以及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淋失量的影响。

【摘要】:采用室内土柱模拟淋溶方法,研究生物炭对不同土层土壤淋溶液体积以及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淋失量的影响。实验所用的生物炭以玉米秸秆(炭化温度500℃)为原料制成,分别按照炭土质量比0(T1)、1%(T2)、2%(T3)和4%(T4)施用于褐潮土中。结果表明:淋溶实验过程中,淋溶初期生物炭对土壤NH+4-N和NO-3-N的固持作用比较明显,且对NH+4-N的固持主要发生在0~10 cm土层,而对NO-3-N的固持主要发生在10~40 cm;生物炭能够有效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与不添加生物炭处理(T1)相比,T2、T3、T4处理的土柱累积淋溶液体积分别减少了10%、20%、26%,无机氮素淋失量显著降低,分别减少27%、48%、61%;无机氮素淋失量的减少主要来自NO-3-N,相对于不添加生物炭处理,T2、T3、T4处理NO-3-N累积淋失量分别为62.4、44.4、34.5 mg,分别减少了28%、49%、58%。总的来说,土壤中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能够有效降低土壤无机氮素的淋失风险。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生物炭 铵态氮 硝态氮 氮淋失 土柱淋溶
【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3095-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311,41203072)
【分类号】:X144
【正文快照】: 科学界对生物炭的研究源于南美亚马逊盆地黑土(Terra Preta)的发现[1]。生物炭(Biochar)是由生物质(如作物秸秆、木屑等),在完全或部分缺氧以及相对较低的温度(≤700℃)条件下,经热解炭化形成的一种含碳量极其丰富的、性质稳定的产物,本质上属于黑炭(Black carbon)的一种[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DMPP对氮素垂直迁移转化及淋溶损失的影响    俞巧钢;陈英旭;张秋玲;梁新强;李华;张志剑;

外源生物质炭对土壤中铵态氮素滞留效应的影响    刘玮晶;刘烨;高晓荔;杨旻;王英惠;代静玉;

用毛细吸渗原理快速测量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研究    江培福;雷廷武;刘晓辉;武阳;李鑫;王全九;

旱地土壤施用生物炭减少土壤氮损失及提高氮素利用率    高德才;张蕾;刘强;荣湘民;张玉平;田昌;

生物炭对黄壤中氮淋溶影响:室内土柱模拟    邢英;李心清;王兵;周志红;程红光;程建中;房彬;

秸秆生物质炭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研究    花莉;张成;马宏瑞;余旺;

片麻岩新成土中氮素淋溶迁移的模拟研究    赵斌;王红;周大迈;张爱军;张瑞芳;

室内模拟:生物炭对白浆土和黑土中氮素淋溶的影响    张千丰;元野;刘居东;王光华;

土壤硝态氮淋溶及氮素利用研究进展    串丽敏;赵同科;安志装;杜连凤;李顺江;马礼;

生物炭对土壤肥料的作用及未来研究    何绪生;张树清;佘雕;耿增超;高海英;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秸秆和DCD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施入尿素的土壤行为的影响Ⅱ:硝态氮的动态变化    刘伟;宋建国;梁爱萍;贾敬华;

秸秆和DCD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施入尿素的土壤行为影响Ⅰ:——铵态氮的动态变化    刘伟;宋建国;梁爱萍;贾敬华;

水稻种植业氮素流失及解决措施探讨    万瑜;金赞芳;潘志彦;辜碧;

有机垃圾热解生物碳的研究进展    刘国涛;张红炼;彭绪亚;

水分胁迫下毛竹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响应    应叶青;郭璟;魏建芬;邹奕巧;胡冬春;方伟;

低量生物质炭对2种热带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    邓万刚;吴鹏豹;赵庆辉;漆智平;吴蔚东;

生物炭对土壤氮素淋失的抑制作用    周志红;李心清;邢英;房彬;张立科;彭艳;

生物炭在农业增产和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杨放;李心清;王兵;程建中;

生物黑炭对酸化茶园土壤的改良效果    吴志丹;尤志明;江福英;王峰;王成己;张文锦;

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    陈温福;张伟明;孟军;徐正进;

不同氮肥品种和用量对油麦菜生长及土壤氮淋失的影响    宁建凤;操君喜;邹献中;杨少海;陈勇;

硫酸铵与鸡粪配比在含生物质炭育苗基质中的应用效果    李志刚;刘晓刚;李健;

水氮用量对黄瓜季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武雪萍;闫鹏;王小彬;蔡典雄;吴会军;张彦才;李若楠;王丽英;查燕;张建君;庄严;赵全胜;谢晓红;

生物质炭的制备及其对水中NH_4~+的去除效果研究    郝津川;

土壤重金属的固化材料研究进展    张莹;黄占斌;孙朋成;范生仲;

生物炭添加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    陆海楠;胡学玉;陈威;

不同来源生物黑炭特性对比及其在农业环保中的应用    廉菲;唐世荣;祝凌燕;

生物黑炭茶园应用技术试验示范    吴志丹;江福英;王峰;朱留刚;尤志明;

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壤氮素迁移转化及调控技术研究    徐畅

温室栽培土壤硝酸盐累积的水、热、氮耦合效应及其神经网络预测    袁巧霞

武汉城郊菜地土壤氮素的转化与淋失研究    赵长盛

水稻镉吸收的区域模型及其调控研究    王维

黄土高原主要树种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AMF对刺槐的接种效应    封晔

武汉城郊菜地生态系统硝酸盐淋失机制及其调控研究    崔敏

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    张伟明

深松和施氮与土壤特性及玉米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    刘明

甲鱼养殖废水厌氧氨氧化处理及其微生物机理研究    陈重军

热解炭与活化炭理化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韩彦雪

水肥优化管理降低氮素淋溶损失与提高双季稻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王先挺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麦田土壤氮素转化及小麦氮素利用的影响    许靖

玉米简化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王小雪

灌水量、沙粘比和施肥处理对苹果~(15)N吸收、利用与损失影响的研究    房祥吉

生物炭对土壤肥力、作物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张晗芝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大白菜上的残留动态及在土壤中吸附—解吸特性    于沛博

干旱区盐生植物的土壤氮素特征研究    张雪梅

磷素活化剂对红壤磷活化效果研究    李杰

小流域农田土壤氮磷淋失特性研究    兰新怡

硝化抑制剂对土壤的硝化抑制效应及其微生物作用机理    刘倩

竹炭的性能和应用研究进展    朱江涛;黄正宏;康飞宇;傅金和;岳永德;

坡地土壤氮素与降雨、径流的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型    张兴昌,邵明安

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李晶,王明星,王跃思,黄耀,郑循华,徐新

稻田甲烷排放及产生、转化、输送机理    王明星,李晶,郑循华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    黄耀;

生物炭对土壤氮素淋失的抑制作用    周志红;李心清;邢英;房彬;张立科;彭艳;

土壤黑碳的研究进展    邱敬;高人;杨玉盛;尹云锋;马红亮;李又芳;

间歇供水条件下考虑土壤水滞后作用的水分入渗数值模拟    许迪,李益农,刘钰

土壤供氮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Ⅳ 土壤剖面中的起始NO_3~- —N——可靠的土壤氮素有效性指标    胡田田,李生秀

不同施氮量对土壤NO_3~--N累积的影响    袁新民,杨学云,同延安,李晓林,张福锁

氮肥包膜及固氮吸附实验研究    纪锐琳

生物炭在农业上的应用    张忠河;林振衡;付娅琦;王宏海;康全德;尤希凤;

生物炭对玉米苗期生长、养分吸收及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张晗芝;黄云;刘钢;许燕萍;刘金山;卑其诚;蔺兴武;朱建国;谢祖彬;

生物炭在农业增产和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杨放;李心清;王兵;程建中;

不同来源生物炭对砷在土壤中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关连珠;周景景;张昀;张广才;张金海;禅忠祥;

生物炭对污染物的土壤环境行为影响研究进展    石红蕾;周启星;

生物炭对黄壤中氮淋溶影响:室内土柱模拟    邢英;李心清;王兵;周志红;程红光;程建中;房彬;

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武玉;徐刚;吕迎春;邵宏波;

生物炭对矿区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锁定机制研究    龚正君;

生物炭对植物生长发育及重金属镉污染吸收的影响    刘阿梅;向言词;田代科;莫海波;

定容重条件下生物炭对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齐瑞鹏;张磊;颜永毫;文曼;郑纪勇;

生物炭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生物学机制    沈国清;

生物炭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改良作用的研究进展    杨丹;刘限;刘鸣达;张玉龙;

滇池底泥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解吸    黄苹;潘波;焦杏春;

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生物炭基本性质的表征    戴中民;刘杏梅;吴建军;汪海珍;徐建明;

生物质热解生产生物炭研究进展    闫智培;李十中;

生物炭添加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    陆海楠;胡学玉;陈威;

低碳经济下的生物炭研究    孟静静;刘静宇;黄少鹏;

湿地植物芦竹生物炭的制备及特性表征研究    王震宇;郑浩;李锋民;

不同裂解温度制备的松木屑生物炭对萘的吸附动力学行为    陈再明;陈宝梁;

生物炭对滩涂盐碱土中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初步研究    李程;李小平;

生物炭能否给地球降降温?    本报记者 刘霞

唐山农民发明秸秆提取生物炭新技术    白云水

把生物炭还给农田    记者 王靖瑄

生物炭能让土壤更肥沃吗?    本报记者 张晔

农民王有权将秸秆变成“香饽饽”提取生物炭和焦油新技术获国家专利    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常云亮 王小胜

二氧化碳变害为宝的新妙招    记者 班玮

生物炭渐火 农林废弃物就地一“焖”变成宝    罗冰

为子孙留一片沃土蓝天    本报记者 郝晓明

遂昌竹炭赢得国际赞誉    记者 李瑞林 通讯员 程晓云

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    张伟明

芦竹生物炭对农业土壤环境的影响    郑浩

生物炭技术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评估    姜志翔

生物炭对水体和土壤环境中重金属铅的固持    刘国成

生物炭对稻田土壤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张振宇

生物炭改良白浆土的初步研究    殷大伟

生物炭陈化对土壤养分和水稻生长的影响    苗微

生物炭在黄土高原典型土壤中的改良作用    刘祥宏

生物炭对中国北方酸化土壤的改性研究    徐振华

生物炭对西唯因与阿特拉津环境行为的影响    张鹏

不同源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双酚A和磺胺甲噁唑的吸附    李靖

改性生物炭吸附硝酸盐和磷酸盐研究    李际会

生物炭对土壤性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张明月

生物炭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及其环境影响行为    郭文娟

生物质源和制备温度对生物炭构效的影响    王群

污泥基生物炭制备及其保肥效能的应用研究    白旭佳

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    唐行灿

棉秆生物炭对棉花黄萎病菌及棉花生长的影响    马云艳

黄土高原地区石灰性土壤添加生物炭的温室气体效应    颜永毫

半干旱区生物炭的土壤生态效应定位研究    王丹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