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太阳能利用率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植物太阳能利用率【摘要】:本文计算分析了我国陆生植物在各种情况下的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太阳能利用率。 计算表明,每年进入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的太阳总辐射Q和光合
【关键词】: 太阳能利用率 陆地生态系统 省区 自然植被 加权平均 气候潜力 植物 净初级生产力 相对生产率 光能潜力
【正文快照】: 生态学领域称Biomass为生物量,定义为一个群落内所有机物质的总重量,常以干重表示。能源领域称Biomass为生物质,主要指适合于转化为能源的植物和动物物质,其中包括乔木、灌木、其他木本植物、草类、其他草本植物、能源作物、农产残余物、藻类、水生植物和人畜粪便等等。 本文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芜湖市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计算与分析 朱永恒,王宗英
区域土地生产潜力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评价——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为例 赵昕奕,蔡运龙
我国农业生产潜力的研究进展 郭岐峰,傅硕龄
福建省水稻气候生产潜力浅析 全斌,林惠花
生物资源系统熵初步研究 张桂宾,马建华
山区植物生产潜力及土地人口承载力初探——以河南伏牛山区为例 赵自胜 ,李克煌
宁夏盐池四墩子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力能学研究 龙瑞军;
能量生态学研究概述 倪穗,陈增鸿,潘晓东
我国杉木林生物量与能量利用率的研究 肖文发,聂道平,张家诚
亚热带丘岗区几种冬种作物生物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谢小立,李学斌,廖少琳
基于遥感和GIS的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和碳循环研究 陈四清
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 黄建军
羊草草原割草演替与能量固定及分配规律的关系研究 鲍雅静
坝上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及生态农业发展初探 王小利
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流域生态系统能流特征分析 贾海燕
山西太岳山地区辽东栎林生长季热量平衡的研究 康峰峰
北京东灵山地区辽东栎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的研究 程志光
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光能利用率初步研究 赵育民
青海湖地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植物量及光能转化效率的研究 王小利
铜川市耀州区农户肉羊农牧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的研究 张呈军
浙江省杨梅产量预报及气候生产力研究 顾浩
我国最大可能蒸发量的计算和分布 高国栋,陆渝蓉,李怀瑾
我国太阳能分布的非线性回归模式 朱志辉
我国光温资源与气候生产潜力 邓根云,冯雪华
芜湖市农业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研究 王宗英;路有成;陈发扬;
生态地理动物群与动物区系两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汤君友
湿地松茶树间作生态效应研究 刘桂华,李宏开,赵慧文
从地表能量平衡各分量特点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工程中的冻土保护措施 陈继;盛煜;程国栋;
黄、渤海沿岸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时空格局异质性研究 朱鑫华,吴鹤洲,徐凤山,赵紫晶,叶懋中
干旱对中国林蛙体长生长的影响 李世仪,李海峰,杨红莹,李立芹
西方高等教育哲学的困境与大学学术“生态合理性”的确证 刘贵华
国外课堂生态研究及启示 孙芙蓉;谢利民;
论体育的人类生态学基础 孙承文,王正然
油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的研究 Ⅱ.油松人工林养分元素的动态特性 董世仁 ,沈国舫 ,聂道平
黄土高原地区太阳辐射时空演变特征 韩虹;任国玉;
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 李世雁;
对大学学术合理性的追问——从“知识本位”、“关系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确证 刘贵华;
一种增长过程的突变模型及其在生态学、经济学中的应用 张汉江;汪浩;谭跃进;袁保才;
关于休闲农业景观生态的若干问题 侯元凯;杨建民;肖建忠;杜绍华;段绍光;
中原地区蒸发力分布特征 王纪军;职旭;苏爱芳;
辽宁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干湿状况年代际变化特征 孙凤华;吴志坚;李丽光;
福州市地表干湿分布特征及与农业干旱关系分析 马治国;陈惠;
云南省水面蒸发量不同计算方法比较 黄英;方绍东;王宇;
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研究 齐实
县级土地类型划分及其在耕地分等中的应用—以太原市万柏林区为例 孙艳敏
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群落植物繁殖生态学研究 王明玖
河西山地、绿洲、荒漠植物群落种群多样性研究 王国宏
陕西农业资源开发潜力与模式研究 郭松玲
台湾海峡两岸农业自然资源生产潜力比较研究 廖善刚
黄土旱塬农田土壤有机碳、氮的演变与模拟 郭胜利
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王晗生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琰珠
杉木林采伐迹地人工造林与自然恢复的生态功能过程研究 项文化
教育生态环境中的文化生境 李英翠
河北省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生产潜力、比较效益及合理集约度研究 陈建伟
湘鄂典型天然林结构功能与经营技术研究 刘发林
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价与优化 王宏
武川县大豆铺乡土地生产潜力和承载力的研究 李静
侧柏林柏小爪螨种群生态学研究 许俊杰
小麦、玉米间套复合群体的营养效应及超高产特性研究 郝艳茹
丛生竹笋用林水文生态功能及其土壤肥力动态 谢锦忠
四类气候—植被关系模型的比较研究 杨正宇
浙北丘陵山地梨—旱稻复合生态系统氮、磷元素循环研究 吴荣兰
CERES-Wheat模型在我国冬小麦主产区的适用性验证及订正 江敏,金之庆,葛道阔,石春林
小叶章草甸地下生物量形成规律的研究 马克平;周瑞昌;郭亚胜;
放牧对鸭茅能量积累及分配的影响 包国章,李向林,谢忠雷,郭继勋
三江平原毛果苔草湿地能量流动过程分析 何池全
河北省坝上农业资源、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马礼
生态足迹方法:可持续性定量研究的新方法——以张掖地区1995年的生态足迹计算为例 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
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力能学研究——Ⅱ.东北平原地区主要农作物系统的能量利用 闻大中;
土地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 刘哲民
东北区农业气候土壤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研究 马树庆,郭顺姬,白亚梅,戴阁文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中的应用 龙辉
我国太阳日总辐射计算方法的研究 曹雯;申双和;
人类活动干扰下草原温室气体地-气交换特征及碳平衡研究 王艳芬
东北东部山区主要树种树干液流动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 孙慧珍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群落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异及其影响固子研究 陈全胜
基于遥感和GIS的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和碳循环研究 陈四清
基于MODIS数据和光能利用率模型的中国陆地净初级生产力估算研究 李贵才
中国陆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遥感模型研究 王军邦
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经营模式研究 王铁牛
红壤区农林复合系统分析与评价 陈长青
基于悬浮泥沙影响的水深遥感方法研究 王艳姣
基于RS和GIS的城市郊区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葛忠强
基于GIS的雅安市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赵齐阳
基于GIS和遥感的崇明岛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吴彤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能流研究 张培栋
临洮县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 李宏
城市绿化树种生态功能研究 韩焕金
垂直绿化及其生态效益研究 刘光立
基于支持向量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训练算法 边后琴
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流域生态系统能流特征分析 贾海燕
黄土高原南部农果复合生态系统功能研究 周正立
河套灌区小美旱杨农田防护林生态效益研究 范玉洁
皖南冬半年云系和降水与东亚环流结构分析 吴有训;潘荣山;奚和平;杨晓丽;胡友伙;盛晓峰;王霞;刘蔚;吴迎春;张民蓓;
江汉平原湿地农业技术体系探讨 田小海,朱建强,金卫斌,刘章勇,艾天成,鄢圣芝,黄智敏,雷慰慈
模拟软件stella在小麦生长发育模拟中的应用 穆兴民
东北区农业气候土壤资源潜力及开发利用研究 马树庆,郭顺姬,白亚梅,戴阁文
基于RS和GIS的土地生产力与人口承载量──以向家坝库区为例 熊利亚,夏朝宗,刘喜云,常斌
中国土地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综述 郭秀锐,毛显强
德州市适度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刘连兴,刘兴诏
森林生物量研究综述 薛立,杨鹏
乾县试区土地农业生产潜力估算与分析 常庆瑞,李岗,冯立孝
黄土旱塬麦田生态系统能流特征及评价 徐炳成,梁银丽,黄占斌
皖南冬半年云系和降水与东亚环流结构分析 吴有训;潘荣山;奚和平;杨晓丽;胡友伙;盛晓峰;王霞;刘蔚;
营养环境对果菜秧苗质量及生理变化影响的研究 赵瑞
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研究 齐实
三峡库区小流域治理模式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李瑞雪
生物质燃料乙醇企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李胜
福建省耕地资源优化利用 张文开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环境地质状况及其系统状态评判体系研究 严宝文
基于知识模型的棉花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 张怀志
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涝渍地评价、改良及其示范区建设研究 田小海
三峡库区水环境人口容量研究 孙阳
农业生产力评价分析和优化系统研究 周留根
科尔沁沙地土壤特性及作物生产潜力研究 姚丽
通辽市地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优化研究 邢洪涛
北京市蔬菜种植结构调整的研究 黄漫红
三峡库区小流域水土流失预测评价与生态环境调控 倪九派
临洮县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分析 李宏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异戊二烯排放研究 张莉
山西太岳山地区辽东栎林生长季热量平衡的研究 康峰峰
樟树人工林生物量和养分积累与分布 姚迎九
川中丘区村级景观生态系统能流特征与可持续性研究 丁海萍
基于GIS的雅安市土地生产潜力研究 赵齐阳
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 竺可桢
关子中国干湿气候区划的初步研究 钱纪良,林之光
中国干湿期与干湿区划的研究 卢其尧,卫林,杜钟朴,林振耀
太阳辐射时空分布的多因子计算 朱志辉
中国地区太阳总輻射的空間分布特征 左大康,王懿贤,陈建绥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及其计算 王炳忠,张富国,李立贤
森林植物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胡映鹏;
话说森林的生态平衡 楼云台;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 冯宗炜;
用生物量法对植物群体太阳能利用率的初步估算 贺庆棠
杨树刺槐混交林太阳能利用率的估算 周长瑞,王月海
浅谈森林生态系统 段洪义;
论宽甸县山地丘陵生态系统及其环境对策 袁永孝,关双羽,丁云瑞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回顾与展望 朱学群;刘音;顾凯平;
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曲浩;赵学勇;赵哈林;王少昆;
新疆森林生态建设与发展对策 陈梦;
丽江森林生态 方宝初;
崇明岛人工林土壤呼吸研究初探 赵敏;孔正红;
强化碳汇林业建设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上官周平;
南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CO_2通量估算 王春林;闫俊华;周国逸;于贵瑞;张雷明;王旭;孟泽;
白桦林土壤CO_2释放通量研究 林丽莎;李向义;王跃思;韩士杰;
泸州实施天保工程的基本思路和对策研究 陈兴平;
浅析森林保护与森林经营对森林碳汇的影响 张广明;
气候因子对三种豆科树种固氮和吸氢的影响 黄维南;黄志宏;林清洪;章宁;
广东省森林资源动态分析及发展方向 马秀芳;林媚珍;
发展低碳经济的林业途径
发展林业要注意统筹兼顾 本报记者 铁铮
六年投资17.4亿 新增百万亩森林 记者 刘俊礼 实习生 张鹏
绿盈盈的中国让人喜 本报高级编辑 严冰
到2020年中国森林面积计划增加6万公顷 王希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本报记者 李林山
各国制定林业行动计划应对气候变化 记者 丁洪美
建设绿色平泉 构筑京津屏障 刘环宇侯娥 杜德军 刘亚娟 刘利勇
我国森林25年净吸收二氧化碳46.8亿吨 本报记者 黄朝武
我国林业六项重点工程固碳潜力约200亿吨碳 记者 齐芳
发挥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本报记者 张勤
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的观测和模拟研究 米娜
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碳平衡模拟研究 王萍
东北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地下碳动态研究 杨金艳
福建省森林生态系统NPP和NEP时空模拟研究 李慧
基于生物量计测的北京城区园林绿地净碳储量研究 王迪生
岷江上游森林碳储量特征及动态分析 张国斌
北京森林碳储量研究 张萍
北京大兴杨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的研究 查同刚
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特征的研究 肖复明
气候变化对中国东部典型森林类型影响趋势的研究 郝建锋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体系规划 徐卫华
应用IBIS模型研究东北典型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的碳通量 张海燕
江夏区碳汇造林基线碳储量的计量研究 张华
气候暖化对落叶松林碳分配影响的研究 李世业
西藏林芝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 苏迅帆
吉林省森林生态效益评估及其生态补偿研究 李光辉
四川盆地森林土壤的有机碳氮存储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毕珍
杨树人工林地上生物量和碳储量研究 陈军
森林碳汇计量和核查方法研究 张坤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与若干气象因子的动态关系研究 王凤文
-
太阳能热水器农村市场攻略2024-08-19
-
采用太阳能养护对混凝土砌块养护窑的改造2024-08-19
-
太阳能交通信号灯2024-08-19
-
太阳能路灯之概述2024-08-19
-
太阳能需求大国及新兴国家补贴政策的研究2024-08-19
-
得可太阳能为专业光伏应用提供增强技术2024-08-19
-
a-Si:H薄膜太阳能电池2024-08-19
-
海南:2015年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面积将达4500万m~22024-08-19
-
太阳能吸热器的新工艺2024-08-19
-
江南体育在线直播观看 系统在远洋船舶应用的经济性分析2024-08-19
-
Ag纳米蛾膜结构阵列对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光吸收的影响2024-08-19
-
太阳能提水灌溉:抗旱浇麦不用油不用电2024-08-19
-
贮存疫苗用的太阳能电冰箱2024-08-18
-
太阳能暖圈的研究与应用2024-08-18
-
全新“薄膜”太阳能电池—肯尼迪能源科学顾问访华座谈纪实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