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平凉黄土高原沟壑区最高最低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0:39:31
热度:

平凉黄土高原沟壑区最高最低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摘要】:利用平凉黄土高原沟壑区7站1959-2008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了最高、最低气温和

【摘要】:利用平凉黄土高原沟壑区7站1959-2008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累积距平法,分析了最高、最低气温和日较差的长期变化趋势,对气候变化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用Mann-Kendall法对气候突变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与全球和全国变暖趋势一致,气温日较差与全国减小趋势相反;气候的变化过程分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气候偏冷期,80年代开始转暖,90年代明显变暖;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在1999年和1994年发生变暖突变。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平凉市气象局;
【关键词】气候变暖 黄土高原沟壑区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分类号】:P467
【正文快照】: 20世纪气候变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变暖在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里是加速了[1]。全球气候在过去100年变暖了0.3-0.6℃[2]。近百年来,中国的气候也在变暖,温度升高了0.4-0.5℃,以北方地区和冬季升温最为明显,1985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出现了17个全国范围的暖冬[3]。全球气候变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对气候变暖问题争议的分析    王绍武,龚道溢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符淙斌,王强

气候突变现象的研究    符淙斌

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翟盘茂,任福民

天山山区近40年冬季温度变化特征    袁玉江,魏文寿,何清

广西冬季冻害气候变化的多尺度特征    李秀存,易燕明,苏志

鲁西南冬小麦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刘淑云;李景岭;张秀兰;朱建华;

淮北地区冬小麦干旱发生的规律、成因和危害机理分析    谢明;宋亚申;姜新河;

多元双重筛选回归法分析气候因子对临沂市水稻产量因素的影响    吕学梅;张磊;刘圣娟;

浅谈海南农业气象观测业务现状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陈统强;黄丕新;王刚;吴文娟;

昌乐县近49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马英洁;秦涛;张爱玲;张贵明;于江;

浅析水稻空壳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王新兵;张婧;王晓珍;孙丽丽;徐昆;张红雷;

中棉所29与国抗36对2003年梅雨期涝渍的耐性分析    高金梅,汪孝清,黄永平,耿显波

环青海湖地区免耕技术的应用研究    郭连云;公保才让;张旭萍;汪晓英;李成梅;杨发源;

合肥气温和降水的突变特征分析    张建军;周后福;翟菁;

近44年青海东部农业区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刘彩红;余锦华;王黎俊;

新疆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及北极涡与阻塞高压对其的影响    张友姝;张恒德;倪娜;

西太平洋暖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陈锦年;王宏娜;吕心艳;

气候变暖情况下清远气温变化特征    宋艳华;张润仙;罗律;谢太初;孙晓文;

海口市供电量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及预测    王小坚;吴坤悌;陈明;李凡;

广西贺州市近半个世纪气温变化的多尺度分析    蒋国兴;

贵州45年来日照变化的特征和成因分析    郑小波;罗宇翔;陈娟;

贵州雨凇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浅析    严小冬;吴战平;古书鸿;李莉;

贵州夏季气温分区变化特征    陈静;

基于四种方法的榕江县日照时数突变现象分析    杨胜忠;

遵义市气温的多时间尺度诊断及突变分析    李勇;杨顺刚;李德霞;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记录的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    刘冬雁

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主模态的长周期变化及对温室气体增加的响应    郑小童

金沙江支流龙川江流域河流输沙特征及其对气候和地表覆被变化的响应    曾和平

兰州三万年以来古气候演化与古环境重建    杨桂芳

陕甘宁老区生态贫水化与生态管理模式研究    延军平

北极海冰气候变率的模拟研究    王学忠

GIS支持下的越南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区划的研究    杨文坎

南半球大气环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及其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    高辉

低温条件下叶绿体NAD(P)H脱氢酶复合体的生理功能及其对光质的响应    段伟

极涡的活动特征与数值模拟及其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张恒德

热带西太平洋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L Nino关系研究    于毅

气候变化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电力和铁路运输业的影响分析    张敬伟

宁夏气候变化及其对植被覆盖的影响    李志军

石家庄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研究    卞韬

青海高原近50a来雪灾特征研究    郭晓宁

新疆大风时空变化特征及环流背景研究    高婧

安徽省水旱灾害的时空特征研究    张旭明

郑州市50年来的气候变化及城市化对其贡献率    王丽娟

城市化对长江下游沿江城市气候影响的对比研究    吉中会

玛纳斯河上游积雪变化及其与径流量相关性研究    徐根生

北疆500年干湿变化特征    袁玉江,韩淑媞

天山西部伊犁地区314a降水的重建与分析    袁玉江,叶玮,董光荣

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    竺可桢

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及其变化的分析    郭其蕴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符淙斌,王强

广西四季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况雪源,钟利华

60年代北半球夏季气候跃变——Ⅰ.降水和温度变化    严中伟,季劲钧,叶笃正

南亚夏季风长期变化中的突变现象及其与全球迅速增暖的同步性    符淙斌,王强

用复EOF分析EI Nio增暖的振幅和位相变化    符淙斌,全小伟,苏炳凯

突变理论——历史、现状和展望    凌复华

近期气候变暖对全球生物代谢的影响    李立峰;

浅谈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    亓化俭;高凤杰;

它们即将消失……——气候变暖导致世界地理大变化    高峰;

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    郭庆春;何振芳;寇立群;孔令军;张小永;史永博;

别用阴谋论观点看待气候变化    冯昭奎;

气候变暖与玉龙雪山冰川变化及灾害现象因果关系的新探索    何丽莎;王冰玉;

锡林郭勒盟近50年最高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韩峰林;白海云;郝艳霞;李晓坤;

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对西北针茅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朱宝文;严德行;谢启玉;张盛魁;

干旱、洪水和寒冬:适应气候变化和地球工程    丁一汇;

县本级自动气象站与乡镇加密自动站最高温度差异分析    李宁;张冬菊;刘辉;孟婉馨;

陇中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变革    黄建林;

气候变暖对松江区高温和低温日数的影响分析    荣裕良;马琳;

赤峰市气候变暖及其利弊影响分析    李俊有;王志春;胡桂杰;杨军;

气候变暖对陕西果业影响初探    刘映宁;李艳莉;李美荣;李健;

气候变暖情况下清远气温变化特征    宋艳华;张润仙;罗律;谢太初;孙晓文;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    牛丽玲;马焕香;武文安;张冉;郝新;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王宝鉴;黄玉霞;宋连春;张强;韩兰英;

济南近60年冬季气候变化对越冬作物及设施农业的影响    张景珍;张莉;郭俊健;

气候变暖对河南粮食安全形势影响分析    王淑香;

气候变暖的物理学和经济学    茅于轼;

高温天气和气候变暖    张明英

气候变暖和酸雨提高森林生产率    申宁馨

刘雅章:人人都应为气候变暖尽份责任    本报记者 李跃辉 通讯员 张恒荣

气候变暖加速土中碳进入大气    钱铮

起用“减排”代言人,显新政府重视气候变暖    韩建军

本世纪末全球半数人或因气候变暖忍饥挨饿    记者 任海军

美西部树木死亡率上升,疑因气候变暖受不了    记者 任海军

气候变暖改变海鱼生态    巧云

应对气候变暖 碳捕获技术受追捧    本报记者 纪爱玲

气候变暖使鱼类身体变小    记者 顾钢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    龚莹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居环境生态化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于汉学

晋中盆地城市化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王应刚

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张怀坤

增温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光环境下几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尹华军

历史时期董志塬地貌演变过程及其成因    姚文波

模拟气候变暖对麦蚜避热行为及其在植物上分布影响的研究    马罡

中国木本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陆佩玲

基于农户尺度的半干旱区集雨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的行为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何雪锋

中国区域气溶胶的光学厚度特征和气候效应研究    胡婷

气候变暖对辽宁农业生产的影响与对策    金文岩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水文性质的空间变异性    何福红

气候变暖对东北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    贾建英

气候变暖背景下北半球陆面过程响应特征预估分析    蒋晓武

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对长白山生物圈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扬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山楂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刘晓正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规律    王宝良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水稻、玉米生产影响的研究    周丽静

难以忽视的真相    许永丽

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空间演化研究    杨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