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氢能载体甲基环己烷脱氢催化剂Ni-Cu/γ-Al_2O_3的制备及其反应性能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21:45
热度:

氢能载体甲基环己烷脱氢催化剂Ni-Cu/γ-Al_2O_3的制备及其反应性能【摘要】: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持续升级和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持续升级和石油资源的不断减少,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氢具有来源丰富、可再生性和高效无污染等优异特性,被视为21世纪甚至未来最理想的绿色能源。而在“氢能经济”时代,开发一种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显得尤为关键。有机液态氢化物储氢技术是通过使某些烯烃、炔烃或芳香烃等不饱和的液态氢化物与氢气的高度可逆的反应来实现加氢和脱氢的一种储氢方法。本论文重点对甲基环己烷的催化脱氢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 采用了共沉淀法、浸渍法和共沉淀—浸渍法三种不同的方法制备了Ni-Cu/γ-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且在制备的过程中使用了超声波等辅助手段,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利用连续流动态微型催化反应器-色谱联用装置,考察了采用三种不同方法所制备的Ni-Cu/γ-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对氢能载体甲基环己烷(MCH)气相脱氢的催化性能。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观察(SEM)、比表面积测定(BET)等对催化剂内部相结构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使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的Ni-Cu/γ-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催化性能优于共沉淀法和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其中,三种催化剂中Ni和Cu负载量均为26%且Ni与Cu之比为8:1。在反应温度673 K,反应压力0.6 MPa,体积流量比MCH/N_2=19/27,混合进样体积空速240 h-1的条件下,甲基环己烷脱氢转化率达到98.5%,反应产物甲苯的选择性几乎达到100%。 同时实验也将共沉淀—浸渍法制备的26%Ni-Cu/γ-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与3%Pt/C贵金属催化剂以及20%Ni/γ-Al_2O_3单金属催化剂进行了比较。三种催化剂都具有较好的高温脱氢活性,其中,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的Ni-Cu/γ-Al_2O_3双金属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673 K时有较高的脱氢转化率,但Pt/C贵金属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脱氢性能,Ni/γ-Al_2O_3单金属催化剂则在这两方面本处于相对的劣势。 【关键词】:甲基环己烷脱氢 镍铜双金属催化剂 共沉淀法 浸渍法 共沉淀—浸渍法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Q20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22
  • 1.1 储氢技术的研究背景以及意义9-10
  • 1.2 储氢技术的研究现状10-16
  • 1.2.1 物理储氢10-12
  • 1.2.2 化学储氢12-16
  • 1.3 有机液态氢化物脱氢研究现况与进展16-18
  • 1.3.1 液相脱氢实验模型16-17
  • 1.3.2 气相脱氢实验模型17-18
  • 1.3.3 多相态脱氢实验模型18
  • 1.4 有机液态氢化物脱氢反应催化剂研究现况与进展18-21
  • 1.4.1 单金属催化剂19-20
  • 1.4.2 双金属催化剂20-21
  • 1.5 论文的研究思路及课题来源21
  •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1-22
  • 第2章 实验部分22-28
  • 2.1 实验用原料与仪器22-23
  • 2.1.1 实验原料与试剂22
  •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22-23
  • 2.2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23-26
  • 2.2.1 共沉淀法23
  • 2.2.2 浸渍法23-24
  • 2.2.3 共沉淀—浸渍法24
  • 2.2.4 催化剂的表征手段24
  • 2.2.5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系统24-25
  • 2.2.6 脱氢反应性能评价方法25-26
  • 2.3 反应产物的检测与分析方法26-28
  • 第3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28-40
  • 3.1 共沉淀法实验结果与讨论28-29
  • 3.2 三种制备方法实验结果与讨论29-37
  • 3.2.1 催化剂XRD 表征结果29-30
  • 3.2.2 催化剂BET 和BJH 表征结果30-31
  • 3.2.3 催化剂SEM 表征结果31-33
  • 3.2.4 载气流速对甲基环己烷脱氢转化率的影响33
  • 3.2.5 反应压力对甲基环己烷脱氢转化率的影响33-34
  • 3.2.6 反应温度对甲基环己烷脱氢转化率的影响34-35
  • 3.2.7 催化剂释氢速率考察35-36
  • 3.2.8 催化剂稳定性考察36-37
  • 3.3 本章小结37-40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40-43
  • 4.1 主要结论40-41
  • 4.2 本实验创新点41
  • 4.3 建议与展望41-43
  • 参考文献43-48
  • 致谢48-49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储氢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    李中秋,张文丽

贮氢技术在燃料电池汽车上的应用及展望    严义刚,陈云贵,阎康平,郑群

碳纳米管制备及其储氢研究现状    刘胜林;孙冬柏;

Ni-Cu/La_2O_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张晓玲;郭翠梨;王一平;张金利;

储氢材料研究进展    苏海燕;徐恒泳;

储氢合金与有机液体所组成浆液的储氢性能研究    袁华军

多相态反应条件下甲基环已烷催化脱氢反应过程的研究    张立岩

马缨杜鹃寄生化学成分的研究    张奇涵,郭健,张明哲

用正交回归法研究熔盐电解制取富镧稀土金属    张俊卿,吴志华,张太红

非晶态超微粒子镍合金催化剂的研究──Ⅱ.Ni-B催化剂对苯加氢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李同信,张秀峰,李合秋,靳常德,蒋育林,崔建彤,王大庆

Me_xZn_(1-x)Fe_2O_4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电磁波损耗特性研究    迟燕华,吁霁,庄稼,涂铭旌

七水硫酸锌脱水机理热力学初探    冯琳;杨淑琼;

影响玻璃蒙砂的因素    齐智群,刘海鹏,王承遇

甲烷和固态硫酸钙的热化学还原反应模拟实验初步研究    岳长涛,李术元,丁康乐,钟宁宁

含碳燃料燃烧热值变化规律    贺占博

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贺占博,李冬梅

利用傅-克酰基化反应制备芳酮实验的改进    秦丙昌;付小普;樊新衡;

防污自洁PVC建筑膜材的设计思路    赵晓娣;顾振亚;

高介电陶瓷材料在油品介电精制方法中的应用    熊常健;赵得杰;朱岳麟;鹿靖;

PCB上SnAgCu钎料焊点的电化学迁移研究    张炜;成旦红;郁祖湛;Werner Jillek;

新型制氢、储氢材料的基础研究    程方益;赵建智;李玮瑒;马华;梁静;陈军;

铁矿煤球团自产还原气生产直接还原铁工艺及估算    苏亚杰;杜英虎;陈寿林;

多相态反应条件下十氢萘催化脱氢反应过程的研究    钟立龙;安越;

储氢材料的研究与进展    刘啸锋;马光;李银娥;姜婷;郑晶;

合成邻苯基苯酚的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卫延安

脱除再生催化剂携带烟气的研究    鲁维民

氧气/空气液相氧化一元取代甲苯成芳香醛工艺及机理研究    蔡敏敏

碳化硼陶瓷及其摩擦学研究    吴芳

铝土矿浮选脱硅基础理论及工艺研究    张国范

高性能G-M型单级脉管制冷机研究    蒋彦龙

钙基脱硫剂反应性能评价体系及反应机理的研究    刘妮

多组分超临界气体混合物在多孔固体上吸附平衡的研究    吴芹

电磁力场作用下液态金属中非金属颗粒迁移规律及其应用研究    钟云波

第二相对MoSi_2材料制备与性能的影响    张厚安

茚锆络合物催化乙烯齐聚    黄勇

多元电化学沉积GaAs薄膜研究    苏红兵

以SiCl_4为气源用PECVD方法低温沉积多晶硅薄膜    黄创军

钛白副产硫酸亚铁制备氧化铁系颜料工艺的研究    周宏明

无水钾镁矾类复盐及二水合马来酸盐等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张瑞

茂金属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过程研究    栗伟

固定化少孢根霉处理含铅废水的研究    于霞

α-MnO_2的合成、掺杂及其对Na~+、K~+、Rb~+离子交换行为的研究    钟世安

氯化钾与硫酸转化制取硫酸钾的研究    章永洁

苯甲酸液相催化氧化合成苯酚的研究    李陵岚

燃料电池汽车氢源    宋文生,李磊,王宇新

超声波-化学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粒子    王雅娟,李春喜,王子镐

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载体及助剂对Ni系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余林,袁书华,田久英,王升,储伟

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的镍基催化剂性能 Ⅱ.碱性助剂的作用    许峥,李玉敏,张继炎,张鎏,何菲

超级活性炭储氢性能研究    詹亮,李开喜,朱星明,宋燕,吕春祥,凌立成

Mg_2Ni纳米晶储氢材料的机械合金化制备工艺研究    张玲,彭述明,晏洪波,罗顺忠,龙兴贵

镁基储氢材料研究现状    陈秀娟,刘学龙,夏天东,刘天佐,赵文军

一种新型储氢材料─纳米炭纤维的制备及其储氢特性    白朔,侯鹏翔,范月英,杨全红,成会明

用气相流动催化热解法合成单壁碳纳米管    施益峰,全慧娟,郑国斌

碳纳米管的电化学储氢    郭连权,马常祥,张玉洁,王帅

纳米碳管经高温处理后在室温,中等压力下储氢    李雪松;朱宏伟;慈立杰;徐才录;毛宗强;魏秉庆;梁吉;吴德海;

新型镁基储氢合金La_1.5Ni_0.5Mg_17的制备与性能    李谦;蒋利军;林勤;周国治;詹锋;郑强;尉秀英;

有机液体氢化物贮氢新技术的研究    陈人杰;吴锋;

储氢合金与有机液体所组成浆液的储氢性能研究    袁华军

减压下甲基环己烷(1)—甲苯(2)系的汽液平衡研究    姜泰熙;金承哲;陶春晓;邢永恒;

基于甲苯与甲基环己烷可逆反应的贮氢技术    陈进富,陆绍信

从120号溶剂油中提取正庚烷并回收甲基环己烷的可行性研究    苏复;管小伟;顾正桂;

气相色谱法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甲基环己烷方法的研究    何彩;

从直馏汽油分级分离正庚烷及甲基环己烷    刘晶;杨基和;周永生;毛麾辉;

工作场所空气中环己烷和甲基环己烷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同时测定    陈建军;舒黎晔;

金属卟啉催化空气氧化甲基环己烷制备甲基环己醇和甲基环己酮    马金勇,郭灿城

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新方法    杨涛;李勇军;周从山;

从环烷基直馏汽油中提取甲基环己烷的研究    杨基和;滕旭光;周永生;

减压下正丁醇对甲基环己烷——甲苯系汽液平衡的影响    姜泰熙;金承哲;

磁感应治疗用Ni-Cu合金热籽的磁热效应    张晓冬;朱丽艳;方玉;蔡东阳;王晓文;王旭飞;高福平;赵凌云;强文江;唐劲天;

替代燃料甲基环己烷、1,3,5-三甲基苯、丙基苯的热解研究    杨玖重;谢铭丰;周忠岳;邓柳林;张李东;齐飞;

乐探1井原油树皮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马孝祥;覃军;周松源;杨斌;唐协华;

金属卟啉对空气氧化烷烃不同碳氢键的选择性催化作用研究    徐克文;姜权;郭灿城;

Hβ催化剂上噻吩烷基化脱硫    张泽凯;刘盛林;王清遐;徐龙伢;

GC-MS与GC-FTIR联合测定C9烃馏分组成    孙桂芳;刘国文;

己烯制芳烃不同反应途径的化学平衡分析    刘盛林;安杰;王玉忠;谢素娟;徐龙伢;王清遐;

固相微萃取与色质联用技术在原煤VOCs中的应用    谷月玲;施正展;

MCM-22分子筛介孔对汽油烷基脱硫影响    刘盛林;郭晓野;张泽凯;谢素娟;戴洪义;徐龙伢;

一种有机双磷酰胺的合成及其应用试验    张治华;魏玲统;

巴陵环己酮部新品创效数百万    彭展 彭力

小改小革助推有效发展    彭展 彭力

Ni-Cu合金纳米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宋爱君

TiO_2和Ni-Cu新能源材料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分析    贾礼超

杂原子磷酸铝分子筛及其低温催化烃类氧化反应的研究    田鹏

偏三甲苯加氢转化分子筛和Ni-Al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研制    郭宗文

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剂的制备及降解废气和分解水上的应用    刘文

离子液体两相催化体系中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的研究    胡玉林

氢能载体甲基环己烷脱氢催化剂Ni-Cu/γ-Al_2O_3的制备及其反应性能    贺恒

蛋清途径制备Ni-Cu铁氧体粉体及陶瓷材料研究    李智东

化学镀Ni-Cu(Co)-P薄膜的工艺与性能研究    张安柱

Ni-Cu二元单相合金枝晶生长的相场法数值模拟    袁海

多相态反应条件下甲基环已烷催化脱氢反应过程的研究    张立岩

煤液化油中芳烃/环烷烃分离规律及其机理研究    王秀红

Ni_2P/TiO_2催化加氢脱硫及催化脱氢性能研究    李冬燕

环烯烃大气臭氧氧化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产物的研究    兰辉

氢能载体甲基环己烷在Ni/γ-Al_2O_3催化剂上的脱氢反应研究    陈卓

卤原子参与的自由基反应研究    居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