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对红壤水稻土氮素分布和矿化特性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0:53
热度:

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对红壤水稻土氮素分布和矿化特性的影响【摘要】:为明确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生态系统氮素循环过程的影响,探索维持稻田土壤长期供氮潜力的途径,利用始于1990年

【摘要】:为明确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生态系统氮素循环过程的影响,探索维持稻田土壤长期供氮潜力的途径,利用始于1990年的湖南红壤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对水稻土剖面氮素迁移分布和C/N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温度下土壤氮素矿化曲线变化和不同施肥方式氮素矿化动态的差异,分析了氮素累积矿化量与有效积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施肥或秸秆可以促进红壤水稻土氮素的积累,其主要影响0—20 cm土层,而化肥和秸秆配合施用作用更明显;长期施氮、磷、钾化肥使土壤C/N降低,而秸秆还田使土壤C/N明显升高。在两种温度下的土壤矿质氮含量和累积矿化量曲线比较相似,10℃下土壤矿化速率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要比30℃下长;30℃下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矿化过程存在显著差异,而10℃下的差异较小,其在56 d内矿化出来的矿质氮是10℃下的近两倍。NP(仅施化肥氮、磷)及NP+C(施化肥氮、磷+秸秆还田)处理均有较高氮素矿化量,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矿化的促进作用比仅施化肥明显。在30℃下,土壤积累矿化量与有效积温的关系较好地符合有效积温方程式(EATM)(p0.01)。仅施化肥处理和对照方程中的矿化特征常数k值相差不大,而秸秆还田与化肥配施处理方程的k值则有增大趋势,NPK+C(施化肥氮、磷、钾+秸秆还田)处理的矿化潜力较大,且养分供应能力较强;秸秆配施化肥处理方程中n值的绝对值有减小趋势。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土壤的累积矿化量保持在一个较稳定范围。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扬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秸秆还田 施肥 水稻土 氮素 温度 矿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03064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07)资助
【分类号】:S158.5
【正文快照】: 土壤氮素含量和分布与土壤有机物质的形成和分解程度密切相关。有机态氮和矿质氮(NH4+-N和NO3--N)的转化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重要过程。长期施肥、温度、水分、土壤质地等因素均对土壤氮素的分布转化过程产生显著影响[1-3]。红壤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土壤资源,在长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有机物循环对红壤稻田土壤N矿化的影响    周卫军,王凯荣,刘鑫

有机质、全氮和可矿化氮在反映土壤供氮能力方面的意义    李菊梅,王朝辉,李生秀

测定稻田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的淹水密闭培养法的条件试验    蔡贵信,张绍林,朱兆良

连续淹水培养条件下土壤氮素的矿化过程    李生秀,艾绍英,何华

淹水培养条件下铵态氮肥对土壤氮素的激发效应    李世清,李生秀

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供氮能力的影响    高亚军,黄东迈,朱培立,王志明,李生秀

红壤稻田系统养分循环与C、N转化过程    周卫军

长期施肥对潮土土壤磷素利用与积累的影响    黄绍敏;宝德俊;皇甫湘荣;张夫道;徐明岗;介晓磊;

皖南双季稻区长期施肥效应研究    刘枫,张辛未,汪春水

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马俊永;李科江;曹彩云;郑春莲;

定位施肥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田秀英,石孝均

不同栽培因子对河南玉米产量的影响程度    黄绍敏;杨先明;皇甫湘荣;宝德俊;介晓磊;

长期施肥对褐潮土磷素积累、形态转化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李莉,李絮花,李秀英,李燕婷,赵秉强

农田黑土有机质和速效氮磷不同尺度空间异质性分析    赵军;刘焕军;隋跃宇;张兴义;孟凯;

不同栽培因子对河南潮土上小麦产量的影响    黄绍敏,宝得俊,皇甫湘荣,寇长林,杨桂梅,介晓磊

下辽河平原水肥交互作用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马强;宇万太;沈善敏;张璐;周桦;

不同培肥方式对黑土肥力持续效应影响的研究Ⅰ.土壤氮素持续效应    张玉先,余国锋,王艳杰,韦永刚

氮肥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贡献和农业中氮的损失    沈善敏;

北京市污灌区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研究    杨林林;杨培岭;王成志;

北京市污灌区非饱和土壤水扩散率研究    杨林林;杨培岭;王成志;

田间及模拟条件下氮的矿化与淋溶    王荣萍

施氮量对土壤氮素变化和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生理生态基础    王东

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供氮特性研究    田育军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    黄绍文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苗期氮、磷、钾吸收和利用的数量性状位点研究    曹卫东

大气酸沉降影响下硫的生态化学——以庐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例    石盛莉

淹水土壤中硝态氮异化还原成铵过程的研究    殷士学

甘肃沿黄灌区盐化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李小刚

酸性紫色土钙、锌、硼的复合效应及机理研究    刘金萍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下土壤肥力及环境效应的研究    高明

烟草不同基因型钾吸收差异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范进华

石灰性潮土长期定位施肥对优质小麦根际营养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杨先明

小麦高产施肥关键技术及养分运移规律研究    李迎春

水肥耦合对寒地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范立春

长期不同施肥对石灰性土壤磷形态转化及剖面分布的影响    谢林花

定位施肥对稻麦产量和紫色土肥力的影响研究    田秀英

长期施肥对作物品质的影响    曲环

玉米秸秆整株还田秸秆分解速率及还田效应    师宏魁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品质形成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郑泽荣

稀土元素对土壤氮磷形态分布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刘琰

不同程度压实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育产量的影响    迟仁立,左淑珍,夏平,刘宏,刘喜财

少、免耕对旱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王殿武;褚达华;

连续免耕对中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朱炳耀,黄建华,黄永耀,刘建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严洁,邓良基,黄剑

免耕与覆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组成的影响    陈蓓,张仁陟

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中有机碳数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张晋京,窦森,江源,李翠兰,平立凤

秸秆还田和土壤耕作深度对直播稻田土壤及产量的影响    朱杰;牛永志;高文玲;卞新民;

南方双季稻田秸秆厢沟腐熟还田免耕土壤生态效应研究    汪金平,何园球,柯建国,黄国勤

我国北方保护性耕作发展中的问题    张飞,赵明,张宾

秸秆直接还田的土壤生物学效应    季立声,贾君永,张圣武,赵秉强

长期定位施肥对作物产量和褐潮土肥力的影响研究    宋永林

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旱地黑垆土团聚体的影响    霍琳

免耕与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和稻麦生产力的影响    聂新涛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生长发育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卜毓坚

还田秸秆腐解特征及其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    陈尚洪

长江中游稻田土壤有机碳计算机模拟    童成立,吴金水,向万胜,刘子勇,蒋平,刘守龙

土壤供氮能力测试方法的研究——Ⅱ.几种测氮方法的测定值与作物吸氮量的关系    胡田田,李生秀

石灰性土壤中NH_4~+—N的硝化与NH_4~+—N的粘土矿物固定    李世清,卜彤英,李生秀

石灰性土壤铵态氮的挥发损失——Ⅰ.土壤性质对铵态氮挥发损失的影响    李生秀,刘彩云

土壤中残留氮矿化势研究    朱培立,黄东迈

稻田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与土壤肥力关系的研究    沈润平,王海辉,连楚楚,刘经荣,谭绣,曾新明

不同施肥处理对塿土和黄绵土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张付申

潜育化水稻土中有机物的矿化特性及杂交水稻对氮素的利用特点    何电源,王昌燎,邓世林,王凯荣,朱应远,廖先芩

不同施肥制度对红壤区稻作系统生产力及其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王凯荣,谢小立,周卫军

红壤稻区农业施肥制度定位研究报告(1990─1994)    王凯荣,周卫军,谢小立

不同施肥方式对农田土壤CO_2和N_2O排放的影响    董玉红;欧阳竹;李运生;李鹏;张磊;

制定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的研究    

凤冈油菜秸秆还田的效果分析    刘富春

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继献,朱文秀

秸秆还田地块耕作管理“三要”    薛玉华

浅析作物秸秆还田应用技术    马金芝;刘悦上;陆卓;

应用生态系统原理发挥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    余彦波,刘棣良

古县村秸秆还田经验    杨胜利

浅谈秸秆还田与土壤改良的关系    舒小琴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朱自学;刘天学;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推行绿色技术 发展低碳农业    任小平;孙达义;

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李金磊;曹东京;

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邹城市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孟宪平;张存强;袁伟;

有机肥中养分潜量及其再用的意义研究——以白银市兴电灌区北滩乡为例    杨思存;霍琳;王建成;芦满济;

科凯生物工程秸秆还田技术应用    马建宏;许春香;陈德星;杨步银;袁瑜;

四川盆地秸秆还田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陈尚洪;刘定辉;朱钟麟;舒丽;王昌全;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连年秸秆还田地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群特性    王小芬;杨洪岩;马静静;李培培;崔宗均;

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安徽凤阳县 田益全

秸秆还田及绿肥利用技术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秸秆还田技术措施    毛国强

秸秆还田的好处    冯国明

秸秆还田新技术有望推广    丁玲娜

秸秆还田PK“狼烟四起”    王震波

秸秆还田方式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    冯国明

秸秆还田的技术要领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曹一平 教授

冬季秸秆还田的几种方式    彭杰

陕西 建设20万亩示范田 秸秆还田不再难    记者 王洪伟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长期施肥对棕壤、黑土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冷延慧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    李贵桐

施用有机肥农田氮磷流失模拟研究    赵林萍

不同农业措施影响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演化规律研究    范丙全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的研究    李春胜

还田秸秆配施外源酶效应研究    韩玮

秸秆还田农户意愿与机械作业收益实证研究    李建政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路文涛

关中平原田块尺度上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肥力及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南雄雄

秸秆还田对黑土土壤酶及细菌多样性影响研究    刘佳斌

秸秆还田对黑土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状影响的研究    李传宝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微生物量与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王磊

关中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    孙汉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