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风电—抽水蓄能水力发电独立系统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9:05:43
热度:

风电—抽水蓄能水力发电独立系统研究【摘要】:风能具有随机波动性、间歇性,随时间、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等特点。作为一种不可调控的电源,风力发电电能在电网中比重的增加会给电力系统运行

【摘要】:风能具有随机波动性、间歇性,随时间、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等特点。作为一种不可调控的电源,风力发电电能在电网中比重的增加会给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带来冲击。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各类电网对接入电网的风电容量都有具体的限制。这一限制是制约风电发展和造成“弃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尽可能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比例,世界各国都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寻找提高风电接入比率的新途径。 在电力系统中增加储能装置是平抑风电波动的有效方法。抽水储能系统由于其在技术经济性方面的优势,在具备自然条件的地区自然成为了储能的首选方案。传统的抽水储能在电力系统中主要起削峰填谷的作用,配合风电接入后也可以起到减小风电波动的作用。而本文提出了利用抽水储能水电站,将风电转化为常规水力发电再接入电力系统的思想,解决海岛孤立电网中风电接入比率已达到系统允许极限后,进一步提高系统风能利用率的问题。本文以具体海岛数据为例,着重对风-水独立系统的组成、运行方式、运行效益、系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首先研究了风-水组合作为常规水电站运行的可行性。在提出的系统总体结构的框架下,通过用当地的水文、气象、水库、电力系统等数据,计算分析了三种运行方式下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论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研究了泵组在波动能源下的高效运行方案,提出了具有较高能量转换效率的风-水组合和水泵组驱动系统的结构,以及独立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和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系统运行的几种关键状态(如:系统的启动、泵的变速运行和切换等)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验证了独立系统运行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风电 抽水储能 水力发电 独立系统 稳定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6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0-11
  • 1.1.1 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带来的挑战10
  • 1.1.2 提高风电接入率的方法10-11
  • 1.1.3 研究的前沿问题11
  • 1.2 含风能和抽水储能独立电力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13-14
  • 第二章 风-水组合提高风能利用率的接入方式研究14-34
  • 2.1 风-水组合独立系统的结构14
  • 2.2 系统主要设备的选型及工作原理14-18
  • 2.2.1 泵的类型及负荷特性14-15
  • 2.2.2 风机的类型及功率特性15-18
  • 2.3 风电-抽水储能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方式研究18-20
  • 2.3.1 常规抽水储能电站运行方式18-19
  • 2.3.2 水泵用于平滑风电输出功率接入方式19
  • 2.3.3 风-水组合形成常规水力发电接入方式19-20
  • 2.4 风-水组合水电站运行方式及可行性研究20-32
  • 2.4.1 系统的连接及运行方式20-21
  • 2.4.2 可行性仿真分析21-32
  • 2.5 不同运行方式的发电效率分析32
  • 2.6 本章小结32-34
  • 第三章 风-水组合独立电力系统的控制研究34-51
  • 3.1 水泵与管路系统的工作原理34-38
  • 3.1.1 管路系统的特性34-36
  • 3.1.2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分析36-38
  • 3.2 波动功率下泵的驱动方式研究38-43
  • 3.2.1 驱动方式的选择及设计38-41
  • 3.2.2 泵的变速控制41-43
  • 3.2.3 风机和泵的配置43
  • 3.3 风-水组合独立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设计43-45
  • 3.3.1 交流接线方式44
  • 3.3.2 直流接线方式44-45
  • 3.4 系统的控制策略与控制器45-50
  • 3.4.1 系统的控制策略45
  • 3.4.2 系统的控制器45-46
  • 3.4.3 仿真分析46-50
  • 3.5 本章小结50-51
  • 第四章 风电-蓄水储能独立电力系统的建模51-80
  • 4.1 风速模型与仿真实现51-53
  • 4.2 风力机模型与仿真实现53-62
  • 4.2.1 风力机基本理论53-54
  • 4.2.2 风力机运行特性54-57
  • 4.2.3 变速风力发电系统的运行区域57-59
  • 4.2.4 定浆距时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追踪机理59-61
  • 4.2.5 最大风能捕获的各种方法及其比较研究61-62
  • 4.3 传动系数学模型62-63
  • 4.4 永磁同步发电机基于D-Q坐标下的数学模型63-65
  • 4.5 三电平背靠背双PWM变换器简述及其模型65-71
  • 4.5.1 三电平背靠背双PWM变换器简述65-66
  • 4.5.2 三电平整流器数学模型66-68
  • 4.5.3 三电平空间矢量PWM的实现68-71
  • 4.6 背靠背双PWM变流器控制策略71-76
  • 4.6.1 电机侧变流器控制策略71-74
  • 4.6.2 负载侧变流器控制策略74-76
  • 4.7 泵驱动感应电机的数学模型76-78
  • 4.8 水泵的建模78-79
  • 4.9 输电线路及变压器模型79
  • 4.10 本章小结79-80
  • 第五章 系统仿真论证80-86
  • 5.1 系统的仿真模型80
  • 5.2 动态仿真条件及结果分析80-85
  • 5.2.1 系统的启动80-83
  • 5.2.2 泵的变速运行和切换83-85
  • 5.3 本章小结85-86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86-89
  • 6.1 总结86-88
  • 6.2 展望88-89
  • 参考文献89-97
  • 致谢97-9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98
  •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98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8
  •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和软件著作登记权9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大规模储能技术对风电规模化发展举足轻重    李建林;

独立电源起动/发电系统的研究现状及特点    顾春雷,胡育文

储能电池接入独立电源系统的研究    李明;蔡旭;曹云峰;李征;

微网技术应用与分析    李鹏;张玲;王伟;杨希磊;赵义术;

考虑峰谷电价的风电-抽水蓄能联合系统能量转化效益研究    李强;袁越;李振杰;王伟胜;鲁华永;

新型离网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张华强;李惟卫;潘丽芝;

一些风力发电装置的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    甘军明;许伟民;赵红兵;何湘鄂;

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孤立系统规划初探    吴涛涛;赵宏伟;李伟;

储能型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控制系统    王文亮;葛宝明;毕大强;

基于SVPWM的双馈风力发电系统仿真    刘昭睿;郝娟;王树一;

微网优化运行研究进展与展望    刘文胜;毛晓明;陈志勇;

风电场中抽水蓄能系统容量的优化选择    潘文霞;范永威;朱莉;高阿龙;

风机/同步机混合微电网并网运行研究    李伯阳;赵兴勇;韩照亚;王宇;张强;张良;

储能电池接入独立电源系统的研究    李明;蔡旭;曹云峰;李征;

基于虚拟DSP模块的三相三电平逆变器研究    裴雪军;谢银银;康勇;

微网并网时的经济运行研究    习朋;李鹏;刘金鑫;

孤立系统的风电接入容量及低电压穿越特性的仿真分析    施刚;蔡旭;程孟增;

含微电网的新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    解翔;袁越;李振杰;

有功调频—无功调压的间接电流型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案    吴云亚;阚加荣;谢少军;

风电—抽水蓄能联合日运行优化调度模型    胡泽春;丁华杰;孔涛;

逆变型分布式电源微网的复合式综合保护初探    陆健;牟龙华;

水电与风电联合补偿调度研究    王义民;黄强;孙晓懿;

大规模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张建兴;

微网中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的应用    韩双;万健如;王胜;李向伟;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微电源并网同步检测与定功率输出控制技术研究    龚宇雷

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理论研究    静铁岩

基于虚拟技术的农村电力网规划方法研究    孟晓芳

基于一种半直驱式风力发电装置的整流器研究    王仕韬

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可靠性与规划问题的研究    吴义纯

不同电压等级城市电力网网架多目标规划研究    孔涛

梯级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调度及其自动化系统建设    黄小锋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事故解列与供电恢复策略研究    张丽

开关磁阻电机的非线性建模及在航空发动机多场耦合仿真中的应用    陈琼忠

微电网并网与孤岛运行模式切换的研究    王燕廷

微电网综合控制策略的研究    牟晓春

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刘小林

基于DSP永磁风力发电机侧变流器的研究    范长宝

风功率预测软件的开发及微网能量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黎远思

分布式发电系统的优化配置问题研究    陈彩虹

含移动储能单元的微网控制的研究    何宣虎

含移动储能单元的微电网继电保护方案的研究    赵枭枭

风水互补微电网的优化运行研究    尚志娟

抽水蓄能、风力和光伏电站群联合运行研究    郭伟钊

SVPWM技术研究及其仿真    李现兵;师宇杰;王广州;刘小宝;

独立光伏系统中超级电容器蓄电池有源混合储能方案的研究    唐西胜;齐智平;

几种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方案的对比分析    马洪飞,徐殿国,苗立杰

独立电源起动/发电系统的研究现状及特点    顾春雷,胡育文

储能技术及其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程时杰,文劲宇,孙海顺

风光复合发电系统中储能单元的容量优化设计    程苗苗;康龙云;徐大明;孙耀杰;

变速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吴迪;张建文;

分布式发电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梁才浩,段献忠

基于最佳功率给定的最大风能追踪控制策略    胡家兵;贺益康;刘其辉;

永磁直驱风电系统低电压运行特性的分析    胡书举;李建林;许洪华;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研究    刘其辉

风—水电联合优化运行研究    范永威

光伏发电对蓄电池的基本要求及理想储能方法    孟昭渊;

新能源发电的储能技术    叶锋;

不同风速概率分布参数下的风力抽水储能分析    陆俊杰;陈光会;王巨丰;彭宇宁;陈宙平;陈智勇;

聚能-遮风型风力机    曹紫胤;黄典贵;

适合任意风向聚能风力机的数值模拟    曹紫胤;黄典贵;蔡瑞忠;

聚能-遮蔽式风力机的性能实验研究    周万里;曹紫胤;李玉祥;黄典贵;

一种新型聚能-遮蔽型立轴风力机    周万里;黄典贵;

垂直轴风力机发展现状    李文升;

双转子电机及其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综述    朱文娟;杨向宇;

新型聚能-遮蔽升力型立轴风力机    周万里;黄典贵;徐建中;

义不容辞——探索创造能提高风场风能利用率的中华风车    张财年;

基站风光互补供电系统——设计思路、推广应用情况    马勇;

先进储能技术在天津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黄旭;高毅;

我国住宅地板供暖系统节能前景的展望    张唯毅;李丽群;刘淑娟;

卫星/地面综合移动通信系统的切换策略研究及性能分析    钱宗峰;张更新;

弦-梁耦合系统复杂动力学研究    曹东兴;张伟;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使用效果    梅嘉宁;

一种并网型无刷同步风力发电机及控制特点    孟彦京;陈景文;朱玉国;

风能致热系统的研究    陈汝刚;赵知辛;王焕然;

火灾报警系统与楼宇自控系统的联动及其发展方向    黄锦箭;

风电步入事故高发期 华能通辽另辟蹊径应对    本报记者 张磊

欧盟研究网络计划提高风能利用率    李楠

华能通辽风电寻求“高地突围”    记者 李新民

英国独立系统圈地中国    本报记者  雷中辉

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组亮相    记者  刘晓星

储能技术:谁能连通供需两端    本报记者 何晓亮

缩小风机间距    王瑶

首台全永磁悬浮风力发电机组亮相亚洲风电展    记者 张建军

何祚庥:风能提水储能发电利国利民    本报记者 李瞧

联创:打造风能概念第一股    孙言

电力市场环境下有功调度与决策机制若干问题的研究    赵建国

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功率平滑策略的研究与控制系统设计    胡雪松

Magnus效应作用下的风力机气动性能及流动控制的数值研究    庄月晴

变速定桨风力发电系统控制技术研究    陈杰

双转子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肖如晶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策略优化与实验平台研究    刘军

新型无刷双风轮直驱风力发电机组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刘艳萍

变速恒频永磁直驱与无刷双馈风力发电机研究    张岳

浓缩风能装置流场风切变特性实验研究    马广兴

风电—抽水蓄能水力发电独立系统研究    钱坤

构成常规水力发电的风电—水泵微电网优化研究    王梦婷

小型H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气动性能分析    郑云

基于DSP采集和处理GPS信号的系统设计    鲍裕良

限位排序和单机工件运输排序的若干结果    陈友军

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建模与变桨距研究    郑旭阳

基于风洞试验的垂直轴风机性能研究    张瑞嘉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的孤岛启动及运行控制    杜翠

Φ型风力发电机气动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刘伯聪

基于轻型直流输电的风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彭喜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