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直接还田技术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9:01:51
热度:

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摘要】:正 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湿玉米秸秆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0.2

【摘要】:正 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湿玉米秸秆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0.27%,含钾量为2.28%,每亩地若还田玉米秸秆1250公斤,则相当于4000公斤土杂肥的有机含量,含氮、磷、钾相当于18.5公斤碳铵、10公斤过磷酸钙和7.5公斤硫酸钾,还能补充其他多种 【作者单位】: 献县农业局;
【关键词】秸秆还田 玉米秸秆 小麦秸秆 农作物生长 主要营养元素 秸秆覆盖 秸秆直接还田 过磷酸钙 整株还田 硫酸钾
【分类号】:S141.4
【正文快照】: 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巧%左右,湿玉米秸秆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0.27%,含钾量为2.28%,每亩地若还田玉米秸秆1250公斤,则相当于4的0公斤土杂肥的有机含量,含氮、磷、钾相当于18.5公斤碳钱、10公斤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小麦玉米秸秆双还田培育土壤肥力的实践    李艳霞;郭和平;王爱东;

无机氮素加入量对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棕壤氨基糖含量的影响    丁雪丽;何红波;张彬;张旭东;

五种秸秆腐熟剂应用效果比较试验    覃杏芬;梁红;张永龙;覃春艳;

苏南地区稻麦(油)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丁文斌;朱中华;陶吉平;芮文其;蒋建华;

稻田秸秆还田腐熟剂品种比较试验    陈璋;

秸秆还田对中国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贺京;李涵茂;方丽;胡啸;孔维才;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的补偿机制实证研究——以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农户调查为例    周颖;尹昌斌;程磊磊;

玉米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土壤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秦子;刘子琪;曾庆亚;张爽;

“三一”牌有机物料腐熟剂在寒地稻草还田中应用研究初报    单提波;杨绍华;慕永红;隋阳辉;王安东;孔宇;

玉米机收后秸秆粉碎还田方法及效果研究    李大伟;

~(13)C标记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变化规律研究    暴春平;郭岩彬;杨景娜;吴文良;孟凡乔;

河西绿洲灌区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    车宗贤;卢秉林;

不同碳氮比植物残体施用对三峡库区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胡荣桂;林杉;高璟赟;聂文婷;

秸秆还田的技术要领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曹一平 教授

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新技术    宁津县农业局 刘忠强

山东张店:玉米秸秆变成宝贵资源    本报记者 单保江通讯员 张秀贵

小秸秆派上大用场    周雁凌 郭爱丽

要求做好秸秆还田工作    首席记者 魏贵富

秸秆还田的不利影响咋消除    晁豪

十二团秸秆还田面积达4万多亩    通讯员 徐风武 李国成

大路镇村民试验创新田沟腐烂秸秆还田法    赵月霞 余宽平

广西92万亩秸秆还田助力钱粮双增    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谢倩云

“微生物催腐剂”破解秸秆还田难题    记者 白锋哲

秸秆培肥土壤对大孔隙流中养分淋失的影响    耿玉辉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    李贵桐

不同农业措施影响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演化规律研究    范丙全

黄淮海平原土壤节肢动物对耕作和施肥的响应    朱强根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潮土肥力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研究    黄绍敏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    李贵桐

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保护性耕作增碳效应研究    许泉

松嫩草原重度盐碱化草地玉米秸秆改良研究    吴泠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玉米秸秆茎叶分离机理试验研究    高梦祥

关中平原田块尺度上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肥力及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南雄雄

玉米秸秆微生物预处理工艺筛选    姜洁

利用蚯蚓对长春地区两种农业废弃物分解作用研究    辛未冬

两种木霉混合菌产酶的条件优化及其对玉米秸秆降解的研究    李国强

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的研究    李春胜

还田秸秆配施外源酶效应研究    韩玮

秸秆还田农户意愿与机械作业收益实证研究    李建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