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含双馈机组风电场次同步振荡分析与抑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8:58:55
热度:

含双馈机组风电场次同步振荡分析与抑制【摘要】:随着我国风电的迅猛发展,大型风电场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由于大量的风电场远离负荷中心,串联补偿作为提高交流输电线路输送能力、控制并行线路

【摘要】:随着我国风电的迅猛发展,大型风电场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由于大量的风电场远离负荷中心,串联补偿作为提高交流输电线路输送能力、控制并行线路之间的功率分配和增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一种十分经济的输电技术,值得研究与推广使用。本文针对含双馈机组的风电场通过串联补偿送电所产生的次同步振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①建立适宜于次同步振荡问题研究的数学模型,包括空气动力学系统、转子轴系、桨距角控制系统、感应发电机、转子变流器d-q解耦控制系统与串联补偿电容等,并讨论了机网接口的坐标变换。 ②对一个含串联补偿的双馈机组风电系统进行小扰动分析,推导全系统闭环模型,通过求解状态方程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参与因子,得出影响该系统次同步振荡的主要因素有串联补偿度和风轮机转速等,转子侧变换器的内环电流控制对振荡模态影响相对较小,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忽略。随着风速的上升,系统阻尼上升。系统串联补偿度的增加会导致次同步振荡频率下降,同时阻尼减弱,在较高的串补度下有振荡失稳的风险。 ③通过复转矩系数法对所研究系统进行分析,结合时域仿真实现的复转矩系数法——测试信号法分析电气阻尼曲线,结果证明串联补偿的加入改变了系统电气阻尼特性。控制器参数的合理设置可以一定程度减小次同步振荡的风险,但难以完全消除振荡的隐患。而随着串联补偿度和机组轴系刚度的加大,当其扭振频率与电气系统频率互补时,类似传统同步机组,扰动后也会出现机轴扭振现象。 ④针对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转子侧变换器采用了d-q解耦控制,其q轴对应于转子有功功率的控制的特点。在功率外环上附加阻尼控制环,采用转子侧注入次同步电流以激发次同步电磁转矩,阻尼振荡的发生。通过相位补偿的方法,使振荡频率处电气阻尼为正值。由于转子侧电流与机械系统有着紧密的电磁耦合,转子侧注入的信号对次同步模态反应敏感,同时引入带通滤波器,隔绝其他频率信号对振荡抑制信号的影响,避免了引入其他振荡频率负阻尼的风险。基于PSCAD/EMTDC的时域仿真结果显示,采用该附加次同步振荡阻尼控制器设计方案,在不同工况下都能有效抑制串补引发的风电场次同步振荡问题。 【关键词】:风电场 双馈感应电机 串联补偿 次同步振荡 阻尼特性 次同步阻尼控制器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614;TM71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7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8
  • 1.2 国内外现状综述8-15
  • 1.2.1 次同步振荡分析方法10-11
  • 1.2.2 风电场次同步振荡问题的分析11-12
  • 1.2.3 次同步振荡的抑制策略12-15
  • 1.2.4 风电场次同步振荡的抑制15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15-17
  • 2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模型17-30
  • 2.1 引言17-18
  • 2.2 空气动力学模型18-19
  • 2.3 转子轴系19-21
  • 2.4 桨距角控制系统21
  • 2.5 感应发电机模型21-24
  • 2.6 转子变换器控制系统24-29
  • 2.6.1 转子侧变换器24-27
  • 2.6.2 网侧变换器27-29
  • 2.7 串联补偿电容数学模型29
  • 2.8 本章小结29-30
  • 3 双馈机组风电场次同步振荡小干扰稳定分析30-43
  • 3.1 引言30
  • 3.2 特征值分析法基础理论30-34
  • 3.2.1 线性化方程30-32
  • 3.2.2 特征值与参与因子32-34
  • 3.3 状态方程的形成34-37
  • 3.3.1 模型公式修改34-36
  • 3.3.2 全系统闭环模型36
  • 3.3.3 待研究系统参数36-37
  • 3.4 次同步振荡特征值计算结果分析37-41
  • 3.5 本章小结41-43
  • 4 含双馈机组转子侧附加控制的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抑制43-56
  • 4.1 引言43
  • 4.2 系统模型建立43-44
  • 4.3 SSO 电气阻尼特性计算44-49
  • 4.3.1 复转矩系数分析44-46
  • 4.3.2 电气阻尼系数计算方法46-48
  • 4.3.3 电气阻尼特性计算48-49
  • 4.4 SSO 阻尼控制器设计49-51
  • 4.4.1 SSDC 设计方案49-50
  • 4.4.2 SSDC 参数整定方法50-51
  • 4.5 时域仿真51-55
  • 4.6 本章小结55-56
  • 5 结论与展望56-58
  • 5.1 结论56-57
  • 5.2 展望57-58
  • 致谢58-59
  • 参考文献59-63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大规模风电外送中的次同步振荡问题    毕天姝;孔永乐;肖仕武;张鹏;张涛;刘全;

TCSC对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分析    吕世荣,刘晓鹏,郭强,夏道止

UPFC暂态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李岩松,郭家骥,刘君

TCSC的次频阻抗特性    高俊,丁洪发

TCSC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分析    韩光,童陆园,葛俊,耿俊成

附加励磁阻尼控制抑制次同步谐振研究    张帆;徐政;

UPFC对风电场次同步谐振的抑制作用    顾威;李兴源;王渝红;穆子龙;魏巍;

TCSC次同步频率阻抗特性及其抑制SSR的参数设计    康海燕;王西田;

与超高压输电线路加装串补装置有关的系统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钟胜

几种次同步振荡分析方法和工具的阐述    陈陈,杨煜

交直流输电系统交互影响特性分析    陈茂迁;

基于模糊滑模控制器的PMSM伺服系统    杨玉东;刘保连;

直接转矩控制中无速度传感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郭兴众;

基于零矢量插入的矢量细分的PMSM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李敏;陈其工;江明;

基于DSP2407的矢量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设计    廖子庭;樊生文;冯建国;李正熙;

基于DSP的异步电机定子磁场定向解耦控制策略研究    杨立永;陈智刚;李正熙;

风速变化的并网型风电场故障分析    李凤婷;晁勤;

基于Lyapunov理论的交流传动系统建模和稳定性分析    刁利军;刘志刚;孙大南;贾利民;

基于MPC算法的电力系统负荷频率控制    杨罡;刘明光;屈志坚;

基于PROFIBUS现场总线控制的交流异步电机与直流电机的速度同步控制    余晓霏;周国荣;丁鹏;

采用异步发电机和PWM整流器的42伏汽车发电系统的一种电压控制策略及分析模型    卢子广;谭峙;

采用爪极同步发电机和PWM整流器的汽车发电系统的高性能控制设计    卢子广;纵葵花;

关联电力大系统的非线性分散控制    孙妙平;年晓红;

基于EKF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    陈翠;孙衢;王旭光;

变频电源笼型异步电机断条故障诊断仿真研究    罗铭;刘振兴;周恒;张雪;高放英;

电力系统发电厂联络变压器的降损研究    胡伟;侯佑华;徐飞;于骥;

接地检测器在ACS800整流柜上的应用    姚俊;李洪涛;

励磁系统调差环节对系统阻尼的影响机理和仿真分析    吴水军;陈晶;刘明群;杨滔;杨杨;

发电机无功功率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王正风;白涧;

发电机无功功率与机端电压对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王正风;黄太贵;

数字化PWM逆变系统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杨金辉

交流伺服系统自适应滑模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    万宇宾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特性与保护技术研究    撖奥洋

受端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机理研究    仲悟之

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可靠性基础理论研究    汪隆君

多直流馈入受端交流电网继电保护动作特性研究    张璞

基于输出预测和LMI方法的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研究    罗珂

大型压水堆核电站接入电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施希

计及信号传输时延的电力系统阻尼控制器研究    段志远

特高压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开断后瞬态特性研究    何柏娜

基于DSP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研究    杨亮

基于FPGA的跑步机变频调速系统的设计研究    高圆圆

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    葛金法

风力发电机组暂态模型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陈建伟

基于DSP的三电平异步电动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郝春学

宽频调速系统设计及精度分析    史大伟

船舶多航态对减摇鳍电伺服系统影响研究    王彬

船舶电力推进同步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李新文

船舶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稳定性研究    张丛辉

异步电机的单神经元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陈启明

VSC-HVDC与平行架设交流线路基频电磁感应边界条件    丁辉;韩民晓;肖湘宁;陈修宇;

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及其线性励磁控制    汤世平;马仁明;杨起;

北通道“西电东送”规划研究概况    吕伟业,孙寿广,吕健

FACTS控制技术综述──模型,目标与策略    孙元章,刘前进

TCSC对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分析    吕世荣,刘晓鹏,郭强,夏道止

可控串联补偿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    曹路,陈珩

TCSC的次频阻抗特性    高俊,丁洪发

TCSC抑制次同步谐振的机理分析    韩光,童陆园,葛俊,耿俊成

与风电并网相关的研究课题    雷亚洲

异步风力发电机组的简化RX模型及其潮流计算    徐娇;李兴源;

基于统一潮流控制器的阻尼次同步谐振的研究    李岩松

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和次同步振荡的阻尼耦合分析    胡云花,赵书强

基于采样—数据模型方法的可控串联补偿系统对次同步振荡抑制作用的计算分析    刘晓冬,杨煜,陈陈

HVDC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SSO)分析的GUI实现    杨帆,王西田,陈陈

华东电网次同步振荡特性研究    徐政,祝瑞金,罗惠群

次同步谐振的线性化解析与阻尼系数处理    杨煜,陈陈

云广第一直流对云南大机组次同步振荡的分析    肖友强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和轴系扭振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吴俊勇;程时杰;陈德树;

应用静止无功补偿器抑制发电机次同步振荡的研究    武云生;韩俊彪;

云南交直流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研究    王兴刚;孙鹏;游广增;

±660 kV直流输电工程投运后电网次同步振荡问题研究    项丽;

风电场容量比对无功补偿容量的影响研究    栗然;张孝乾;唐凡;柯拥勤;

靖边县龙洲乡风电场风能资源特征分析    何晓嫒;陈建文;王琦;雷杨娜;崔巍;

基于PTW软件的风电场低电压穿越分析    欧阳帆;

大理电网风电接入的分析    袁蓉;

风电场并网布局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乔建强;杨水丽;陈江涛;李蓓;

连云港沿海风电场近地层湍流强度特征分析    班欣;陈飞;祁欣;钱飞;曹开文;

沿海风电场近地层湍流强度特征分析    班欣;沙文钰;冯还岭;姜有山;祁欣;

中水白城风电发展有限公司查干浩特风电场49.5MW建设项目    

沿海风电场近地层湍流强度特征分析    班欣;冯还岭;李中林;姜有山;祁欣;

河北建投新能源有限公司河北康保卧龙山风电场建设项目    

风电并网国标终审稿从严 制造商启动升级    本报记者 于华鹏

风电并网又遭“弃风”尴尬    CUBN记者 陈文喜

30万千瓦风电场开发项目落地双塔    记者 姜强

风机企业海外投资风电场    本报记者 陈玮英

大风坝者磨山风电场通过竣工验收    记者 勾六零

投资40亿元的50万千瓦风电场落户会宁    谢东芹

江苏:建亚洲最大风电场    刘海

世界最大海上风电场在英启用    记者 王涛

象山风电建设风生水起    象山记者站 陈光曙 丁华 记者 王量迪

应加强风电场雷电监测评估和预警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杨振斌 姚雯

次同步振荡抑制装置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郑翔

大规模风电场群联网的源网协调性研究    崔杨

风电场动态等值建模方法研究    苏勋文

风电场并入电网的调控理论研究    王成福

基于功率全程可调的风电场优化调度策略    柳玉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阻尼与晶闸管控制装置的模型研究    徐英新

省级调度中心风电场调度管理技术支持系统关键问题研究    白永祥

基于混合储能的风电场实时功率调控系统研究    于芃

直驱式风电场动态等值建模研究    蔺红

变速恒频风电机组并网故障机理与分析模型研究    欧阳金鑫

含双馈机组风电场次同步振荡分析与抑制    王波

大规模风电外送次同步振荡机理研究    孔永乐

风电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陆以军

大型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研究    蔡彦涛

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频率稳定分析研究    张俊

含风电的配电网建模及其保护问题研究    胡伟

大规模双馈型风电场异常脱网特性分析    孟磊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的特征值分析与控制    张丹

并网型风电场的短路电流计算及低电压穿越能力分析    李晓涛

含有储能设备的风电场并网运行相关问题研究    张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