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基于独立变桨距的风电机组减振控制技术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8:45:37
热度:

基于独立变桨距的风电机组减振控制技术【摘要】:风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水平轴风力机的容量在持续增大,直观的体现就是桨叶变长,风轮面增大。正常运行中的风力机,其桨叶对风场进

【摘要】:风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水平轴风力机的容量在持续增大,直观的体现就是桨叶变长,风轮面增大。正常运行中的风力机,其桨叶对风场进行旋转采样,因此风切变等引起的风轮不对称载荷以及由此激起的桨叶和塔架的振动问题非常突出。风力机桨叶上的周期挥舞气动载荷严重影响风电机组的可靠性和寿命,独立变桨距控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技术之一。控制器根据传感器信号来协调控制每个桨叶的变桨距角,进而改变桨叶上的气动载荷,最终消除风轮的不对称载荷并抑制桨叶的振动。针对风力机的挥舞周期气动载荷与振动问题,本文研究了独立变桨距控制的相关理论并设计了控制器。首先从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的角度概述了风力机的控制建模原理,介绍了实际分析设计过程用到的建模与仿真软件FAST。然后从系统整体运行的角度研究了风力机的功率控制过程,包括建模、设计与仿真。其中发电机转矩控制采用了查询表法,集中变桨距控制采用了变增益法,保证了整个运行区域内的功率控制目标。对功率控制下的风力机桨叶弯矩与振动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数据表明其主要频率成分为风轮旋转频率的倍数,而风切变系数会改变周期信号的幅值。最后从减小桨叶挥舞周期载荷及抑制桨叶挥舞受迫振动的角度研究了风力机独立变桨距控制技术。根据风力机固有的周期性以及耦合振动特性引入多桨叶坐标变换,指出风轮载荷以及振动的不对称性,而风切变会加剧这种不对称性。建立了风力机桨叶-塔架耦合振动模型并通过多桨叶坐标变换进行振动解耦。以功率控制器为基础,分析并设计了两种桨叶挥舞载荷输出反馈独立变桨距控制方案。通过MATLAB与FAST的交互式仿真,本文比较了集中变桨距控制以及两种独立变桨距控制方案下的载荷消减与振动抑制的效果,把挥舞周期载荷信号分解到多层基底下,并针对分解后的信号进行反馈调节,可以简化稳态风速下的控制器设计并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在动态风速下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风力机 独立变桨距控制 周期气动载荷 多桨叶坐标变换 风切变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3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9-10
  • 1.2 风电技术的发展10-11
  • 1.3 变桨距控制技术研究现状11-14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3.3 研究现状综述14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4-16
  • 第2章 风力机控制建模原理16-26
  • 2.1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基础16-21
  • 2.1.1 理想风力机一维动量理论16-17
  • 2.1.2 叶素理论17-19
  • 2.1.3 叶素动量理论19
  • 2.1.4 风特性19-21
  • 2.2 风力机结构动力学基础21-24
  • 2.2.1 风电机组结构及振动特性21-22
  • 2.2.2 振动过程及建模原理22-23
  • 2.2.3 柔性体振动模态23
  • 2.2.4 风力机坐标系统23-24
  • 2.3 风力机建模与仿真软件24-25
  • 2.4 本章小结25-26
  • 第3章 功率控制研究与振动数据分析26-43
  • 3.1 风力机控制概述26-27
  • 3.2 功率控制模型27-29
  • 3.2.1 风轮气动模型27-28
  • 3.2.2 齿轮箱旋转机械模型28-29
  • 3.3 功率控制设计29-32
  • 3.3.1 发电机转矩控制29-30
  • 3.3.2 集中变桨距控制30-32
  • 3.4 参数整定与控制仿真32-37
  • 3.4.1 FAST线性化数据32-34
  • 3.4.2 查询表与变增益设计34-37
  • 3.5 全域仿真与振动数据分析37-42
  • 3.5.1 仿真模型37-38
  • 3.5.2 仿真结果38-39
  • 3.5.3 载荷及振动数据分析39-42
  • 3.6 本章小结42-43
  • 第4章 风力机振动与载荷控制研究43-65
  • 4.1 风力机坐标系统分析43-45
  • 4.1.1 多桨叶坐标变换43-44
  • 4.1.2 变量的多桨叶坐标变换分析44-45
  • 4.2 简化的结构振动与气动载荷模型45-48
  • 4.2.1 桨叶-塔架耦合振动45-47
  • 4.2.2 气动载荷模型47-48
  • 4.3 振动过程的控制建模48-51
  • 4.3.1 多桨叶坐标变换振动解耦48-49
  • 4.3.2 FAST数值模型49-51
  • 4.4 独立变桨距控制方案51-54
  • 4.4.1 第一种独立变桨距控制51-53
  • 4.4.2 第二种独立变桨距控制53-54
  • 4.5 控制器设计与仿真54-64
  • 4.5.1 稳态风速下的控制与仿真55-58
  • 4.5.2 FAST线性化数据58-60
  • 4.5.3 湍流风速下的控制与仿真60-64
  • 4.6 本章小结64-65
  • 结论65-66
  • 参考文献66-70
  • 致谢7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风力发电实验用模拟风力机    贾要勤

基于模糊理论的风力机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    任腊春;张礼达;

变速风力机的建模与仿真    郭永丽;吴健;温步瀛;江岳文;

大型水平轴式风力机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分析    赵荣珍;吕钢;

变速风力机的静态特性仿真研究    蒋磊;邓召义;查俊;

海上漂浮式风力机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张亮;吴海涛;荆丰梅;崔琳;

关于高原2MW风力机电器容量    成思琪;成健;

变速风力机稳定性研究    石一辉;鲁宗相;闵勇;乔颖;陈惠粉;

双风力机风向变化时尾流及阵列数值研究    李少华;王东华;岳巍澎;李龙;王恒;

小型风力机偏航时输出功率的计算和实验验证    赵银凤;刘志璋;郭跃鹏;

海上浮式风力机技术现状及难点    张亮;吴海涛;

风力机设计及其空气动力学问题    王同光;

海上浮式风力机技术现状及难点    张亮;吴海涛;

风力机设计软件包    贺德馨;

沿海某滩涂风力机抗震分析    朱方剑;王振宇;刘国华;章子华;

660kW风力机玻璃钢叶片研制    陈余岳;张锦南;王强;周利峰;

660kW风力机玻璃钢叶片研制    陈余岳;张锦南;王强;周利峰;

660kW风力机玻璃钢叶片研制    陈余岳;张锦南;王强;周利峰;

基于致动盘方法的风力机之间干扰的研究    朱翀;王同光;钟伟;

对中小型风力机卸荷时偏航或晃动现象的分析    俞铠;

首季泉头龙源风力发电1500万千瓦时    孙华泰

新型风力扬水机面世    李新生

兰州理工大景泰风力机外场实验基地运行良好    记者周龙

甘肃风力机研究中心揭牌    苟保平

风力扬水机的类型及特点    李新生

全国风力机空气动力学学术会在兰召开    记者 马效军 实习生 郜峰

俄小巧风力发电站方便运输操作简便    

南航在锡组建首家风电实验室    浦敏琦

我省首家风电实验室落户无锡    浦敏琦

海上风力机气动特性及新型浮式系统    任年鑫

基于致动线模型的风力机尾流特性研究    王胜军

大型风力机气动弹性计算方法研究    唐迪

垂直轴风力机非定常气动特性数值模拟    左薇

风力机尾流数值模拟及风电场机组布局优化研究    田琳琳

水平轴风力机气动失谐影响的研究    陈晓明

基于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风力机模拟系统研究    郭鸿浩

基于Savonius结构的叶片可展式垂直轴风力机性能研究    汤志鹏

变尖速比下垂直轴风力机流场模拟与翼型设计方法研究    梅毅

综合Lagrangian动力大涡模拟与致动线法的风力机尾流数值模拟研究    钟宏民

风力机动态过程的分析系统及其软件开发    欧阳高飞

海上浮式风力机气动力性能研究    罗鹏

基于三维改进致动面模型的风力机尾流特性研究    卞凤娇

翼型及粗糙度对风力机叶片气动性能影响的初探    焦灵燕

偏航对风力机尾迹流场及气动噪声影响研究    邬果昉

大功率直叶片垂直轴风力机气动特性及风轮构型研究    尹伟

基于数值仿真的H型垂直轴风力机尾流模型研究    苏昌森

垂直轴风力机的结构分析及设计优化    李雷

微风发电系统结构设计与优化    杨江

集成立轴风机的高层风能建筑流场数值分析    张祖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