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促进污泥厌氧消化产沼气技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50:37
热度:

促进污泥厌氧消化产沼气技术研究【摘要】:在我国城市污水厂污泥急剧增加和能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厌氧消化产沼成为污水厂污泥快速稳定化和资源化的一个重要方法。但由于污泥中细胞壁的阻碍作用

【摘要】:在我国城市污水厂污泥急剧增加和能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厌氧消化产沼成为污水厂污泥快速稳定化和资源化的一个重要方法。但由于污泥中细胞壁的阻碍作用和产甲烷菌对条件的苛刻要求等原因,使得常规厌氧消化过程沼气转化率较低。因此,本文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开展了污泥厌氧消化热碱预处理、生物添加剂强化厌氧产甲烷和优化厌氧消化工艺参数等一系列厌氧消化促进技术研究,从而为污泥的厌氧消化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了技术储备和理论指导。主要的研究结论包括: (1)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污泥热碱预处理过程不同参数(温度、pH、反应时间)以及热处理和pH调节对污泥细胞溶出过程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与反应温度、溶液pH、反应时间成正相关,其中pH对SCOD的影响最大,反应时间对其影响最小。污泥溶胞的最优条件:反应温度120℃,pH=11,反应时间为15min,在此条件下,污泥上清液SCOD可达14810 mg/L,与总化学需氧量(TCOD)之比为49.29%,总有机碳(TOC)达4560 mg/L,总氮(TN)则增加27%,总悬浮固体(TSS)和挥发性悬浮固体(VSS)去除率分别达22.85%和40.93%。上清液分子量分布(MWD)结果显示:热碱处理后污泥中1000KDa MW物质含量随pH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当pH=11时,该部分物质可从原污泥的20.94%增加到31.70%;当温度为120℃时,该部分物质可达49.83%。 污泥在优化条件下热碱预处理后,进行厌氧消化实验,其单位VSS污泥累积产甲烷量达到166.23mL/g-VSS,较原泥130.01 mL/g-VSS增加了27.86%。同时,热碱处理后污泥产气中最大甲烷含量为68.14%,相对原泥的最大甲烷含量64.18%,提前6天出现,从而有效促进了污泥的厌氧产沼速率和产量。 (2)考察了不同微生物活性促进剂:还原型辅酶Ⅱ(NADPH)、乙酰辅酶A(Acetyl Coenzyme A)、对氨基苯甲酸(Para-aminobenzonic)、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631)对污泥的厌氧产沼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还原型辅酶Ⅱ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产甲烷量高于对照组15.90%。在含固率为3%、35℃和300mL中的污泥厌氧反应体系中,NADPH添加量为50mg/L时厌氧促进效果最佳,在实验周期里,其累积产甲烷量为127.13mL/g-VSS,相比对照114.40mL/g-VSS,增加了11.12%。 通过综合比较各种厌氧工况下污泥单位VSS产甲烷量、产气速率、甲烷含量、SCOD变化、pH变化和VSS去除率得出,当初始pH值为碱性(pH=8.5)、温度(55℃)和含固率为3%时,其单位VSS厌氧产气效果最佳。 (3)最后,发展了基于水解为限速步骤的污泥厌氧降解产气动力学模型,并求解出该模型的动力学参数有机质产气转化率和水解速率常数kh。结合各工况下的实际厌氧产气情况,拟合产气动力学模型方程,根据模型方程中参数的大小验证各工况下的厌氧产气效果。通过综合比较不同添加量下的动力学模型发现:添加量为50mg/L时的和kh均最大,分别为223.978mL/g-VSS和0.14218d~(-1)。同时,各工况下多组数据的比较表明:以产气量来表征水解程度、运用一级水解动力学模型来近似反应厌氧动力学过程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污泥中各有机组分水解程度分析,计算出厌氧甲烷产量203.40mL/g-VSS,总产气量403.64mL/g-VSS。 【关键词】:污泥 厌氧消化 热碱处理 NADPH 甲烷量 动力学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7
  • 1.1 污泥特性9-10
  • 1.2 污泥处理处置现有标准10-11
  • 1.3 污泥常用稳定化技术11-13
  • 1.4 污泥厌氧消化的机理及其技术分析13-17
  • 1.4.1 厌氧消化两阶段理论13-14
  • 1.4.2 厌氧消化三阶段理论14-16
  • 1.4.3 颗粒性物质厌氧消化过程16-17
  • 1.5 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17-19
  • 1.6 厌氧促进剂介绍19-21
  • 1.7 常见的污泥破解预处理21-24
  • 1.8 课题提出、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4-27
  • 1.8.1 课题提出24-25
  • 1.8.2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5-27
  • 第二章 实验装置与研究方法27-31
  • 2.1 实验污泥来源27
  • 2.2 实验方法与装置27-29
  • 2.3 主要分析指标及分析方法29-30
  • 2.3.1 污泥含水率29
  • 2.3.2 污泥的VSS(挥发性悬浮固体含量)与VSS 去除率29
  • 2.3.3 SCOD(污泥上清液的COD 值)29
  • 2.3.4 甲烷含量29-30
  • 2.3.5 分子量分布(MWD)30
  • 2.3.6 其他指标及分析方法30
  • 2.4 实验仪器与设备30-31
  • 第三章 污泥热碱预处理研究31-44
  • 3.1 热碱预处理不同工艺参数下对污泥破壁效果的影响31-36
  • 3.1.1 反应时间对污泥溶出液各物质的影响31-32
  • 3.1.2 反应温度对污泥溶出液SCOD 的影响32-34
  • 3.1.3 反应pH 对污泥溶出液SCOD 的影响34-36
  • 3.2 污泥溶出液中MWD 的变化情况36-39
  • 3.2.1 不同反应时间下污泥溶出液的MWD36-37
  • 3.2.2 不同反应温度下污泥溶出液的MWD37-38
  • 3.2.3 不同pH 条件下污泥溶出液的MWD38-39
  • 3.3 污泥溶胞过程的参数优化39-41
  • 3.4 热处理后厌氧消化实验41-42
  • 3.5 本章小结42-44
  • 第四章 污泥厌氧产沼气促进剂研究44-68
  • 4.1 污泥厌氧产沼气促进剂筛选44-46
  • 4.2 最大比产甲烷速率U_(max)·CH_446-48
  • 4.3 添加不同NADPH 添加量对污泥产甲烷效果的影响48-54
  • 4.3.1 不同NADPH 添加量对产甲烷量的影响48-51
  • 4.3.2 不同NADPH 添加量对SCOD 变化的影响51-52
  • 4.3.3 不同NADPH 添加量下pH 的影响52-53
  • 4.3.4 不同NADPH 添加量下VSS 的影响53-54
  • 4.4 初始pH 值对污泥产甲烷效果的影响54-59
  • 4.4.1 不同初始pH 值对产甲烷量的影响55-57
  • 4.4.2 不同初始pH 值对SCOD 的影响57-58
  • 4.4.3 不同初始pH 值对厌氧过程中pH 值的影响58
  • 4.4.4 不同初始pH 值对VSS 的影响58-59
  • 4.5 不同温度对污泥产甲烷效果的影响59-62
  • 4.5.1 不同温度对产甲烷量的影响59-61
  • 4.5.2 不同温度对SCOD 的影响61
  • 4.5.3 不同温度对pH 值的影响61-62
  • 4.5.4 不同温度对VSS 的影响62
  • 4.6 不同含固率对污泥产甲烷效果的影响62-67
  • 4.6.1 不同含固率对产甲烷量的影响63-65
  • 4.6.2 不同含固率对SCOD 的影响65
  • 4.6.3 不同含固率对pH 值的影响65-66
  • 4.6.4 不同含固率对VSS 的影响66-67
  • 4.7 本章小结67-68
  • 第五章 污泥厌氧消化产气动力学模型68-77
  • 5.1 厌氧发酵的微生物动力学原理68-69
  • 5.2 建立模型的基本假设69-70
  • 5.3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70-71
  • 5.4 各工况下动力学参数的求解71-74
  • 5.5 动力学模型的理论计算74-77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77-80
  • 6.1 结论77-79
  • 6.2 建议79-80
  • 参考文献80-85
  • 致谢85-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86-87
  • 附件87-8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修正技术政策导向,发展可持续的污泥处理技术    季民;

联邦德国部分城市的污泥处理、处置情况    李天璟;高廷耀;

城市污水污泥的两步厌氧消化处理    周志敏;宋剑萍;

日本的污泥处理现状及展望    尹军,韩卫泽

浅谈污泥处理技术    赵宇,王晓飞

加拿大污泥资源化利用和工程实践对中国的借鉴    徐文英;

武汉市三金潭污水处理厂污泥消化系统的设计    朱昱;

三种典型的污泥发电工艺    苏丹;王鑫;刘一威;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案选择    杨小文,杜英豪

城市污泥的处理及污泥制活性炭的研究现状    于遵;任爱玲;

钢铁企业废热资源在污泥处理应用的探讨    陈坤;邵丽娜;

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与资源化技术研究    班福忱;程琳;张佩泽;苑晓叶;

对印染行业产业升级的思考    徐谷仓;

某发电厂煤粉炉掺烧印染污泥烟气中PCDD/Fs排放特征研究    李艳静;任明忠;张素坤;完颜华;青宪;冯桂贤;张曼雯;张入元;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综述    席欣欣;徐鸿魁;王鹏;陈磊;闻笑男;王勋;

污泥热干化工程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王平;

污泥堆肥化技术研究进展    谢佳;徐惠风;

关于天津滨海新区核心区域水环境整治问题的探讨    李东;张树清;

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的清洁生产    王冰;蒋伯忠;

上海城市污泥中多溴联苯醚的浓度分布及其土地施用生态风险评价    杨超;孟祥周;陈玲;

破解污泥处理题    记者 杨永芹

杭州污泥处理技术通过鉴定    钱江

年内,让污泥变沃土    记者 彭磊 实习生 栾方 通讯员 胡信

污泥有望变水泥    通讯员 刘莉娅 记者 肖琼

化工行业应为污泥处理找出路    本报记者 吴金慧

可年处理有害污泥54万吨    记者 赵维光

污泥转为全封闭处理    本报记者 蔡新华

杭州大力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工作    周兆木

新鲜!污泥里面提取蛋白    记者 孙刚 苏晓梅

污泥变身工业蛋白市场前景广阔    记者李青 见习记者吴熹

超声预处理组合技术改善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刘畅

纸浆污泥纤维素酶水解糖化与增效工艺及机理的研究    吕健

污泥混煤燃烧热解特性及其灰渣熔融性实验研究    刘亮

基于节能减排的改良型氧化沟流场优化与污泥制备建材的探索    杨晓

~60Coγ-ray/H_2O_2法与化学法对污泥蛋白发泡液性能的改善研究    相玉琳

污泥吸附除磷脱氮工艺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李昂

微波结合碱解预处理改善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效能的研究    池勇志

市政污泥热解减排技术的研究    李钢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乙酸累积的微生态机理研究    许科伟

污泥间接式干化机理及处置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特性研究    邓文义

污泥污染土壤中接种AM真菌对紫云英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费云舟

小球藻处理生活污水及污泥提取液的试验研究    司建伟

紫穗槐幼苗在污泥影响下的生理特征与重金属吸收特征研究    张灿

生物淋滤法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动态试验研究    刘丽芳

污泥农用对作物生长和土壤重金属累积影响的研究    康少杰

污泥溶胞一水解酸化-CAS减量工艺中试设计及研究    郭幸丽

生物毒性测试法的研究与应用    陈月华

新型填料—污泥粉煤灰陶粒在生物滤池中处理合成废水的效果研究    韩术鑫

壳聚糖接枝共聚污泥脱水剂的制备及污泥脱水性能    高明

污泥固化和焚烧及其重金属浸出的试验研究    邹升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