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湖北:最严环保执法这一年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7-06-23 08:30:20
热度:

湖北:最严环保执法这一年下一步,当地将进一步贯彻和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理念思想和决策部署,继续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

下一步,当地将进一步贯彻和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理念思想和决策部署,继续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

受到广泛关注、有“史上最严”之称的新环保法实施已经一年多,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期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此次执法检查的重点包括: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企业的环保责任落实情况;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信息公开等主要法律制度措施落实情况;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情况;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情况,以及环保监察执法,违法行为查处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问题等。据了解,执法检查组拟分成5个小组,自6月开始分赴河北、山西、黑龙江、河南、广西、贵州、云南、宁夏8个省、自治区开展检查工作。

6月20日~24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随中华环保世纪行新闻采访组来到湖北武汉、武昌、荆州、黄石等地进行实地采访。带队的全国人大环资委调研室巡视员何嘉平表示,这次采访活动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采访新环保法实施一年后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企业的环保责任落实情况及变化,还有哪些不足和突出问题。

最严环保执法

新环保法实施已一年有余。作为新《环保法》实施的第一年,2015年湖北污染企业经历了史上最严格执法,全省共检查企业44574家次。

湖北省环保厅总工程师周水华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去年以来,全省共处罚企业2106家,罚款金额1.22亿元,而2014年,处罚金额只有3000多万元。限产及停产案件66件,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04起,移送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4起。”

在湖北,受处罚的不仅仅是企业。执法不严,有关干部也要受到处罚。因“秸秆禁烧令”落实不力,湖北省去年就有730余名干部被问责。

去年5月1日起,《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正式实施。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湖北省共派出巡查组154万次,现场处罚631起,处罚金额10万余元。其中荆门市现场处罚124起,除直接责任人外,还对包联责任人进行处罚,共开出禁烧责任罚款4.5万元;荆州市还在中心城区查处190余起,累计扣减区级专项工作经费679万余元。为促进“禁烧令”的落实,湖北省还加大问责追责力度。湖北省环保厅对去年秋季以来秸秆露天焚烧情况较为严重的孝感、荆门和仙桃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去年全省为此处理问责干部共计730余人。

综合来看,去年湖北省“秸秆禁烧”取得好成绩,环保部通报火点数7个,比前年同期45个相比下降84.4%。

同时,他们还建立了卫星遥感监测日报制度和无人机巡检通报制度,每天向各地通报火电监测情况。

得益于一系列环保措施,湖北的空气质量大幅好转。2016年1~5月全省17个重点城市PM10均值为102微克/每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4%,PM2.5均值为64微克/每立方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0%。2016年5月全省17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在67.7%~100%之间,平均优良天数达标率为88%以上,较去年同期上升26%。

素有千湖之省美誉的湖北,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核心水源区和重要影响区,承担着一江清水永续北送的重要责任。因此,水污染防治一直是湖北环境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周水华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湖北省实施最严格的水源地保护制度。“科学划定全省140个县级以上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保护区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完成34个实际和91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建立了风险源名录。对全省4160个入河(湖)排污口开展了普查,对新改扩入河(湖)排污口设置进行严格审定,并进行公示。2015年,全省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

2016年1~5月,湖北省地表水质量总体良好。主要河流水质符合Ⅰ~Ⅲ标准比例为81%,水质为Ⅳ类的断面比例为8.2%,水质为类Ⅴ类的断面比例为7%。主要湖库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水域比例为65%。

湖北省各个城市也在积极探索环境治理的新体制机制,如在宜昌市,他们成立了全省第一个流域性水利综合执法机构——宜昌市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局,启动了宜都市水权改革试点,制定了大气生态补偿办法,出台了《宜昌市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奖惩暂行办法》等,希望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能够保障环境治理长久地开展下去,并取得实效。

“仍有短板和不足”

“从新环保法实施一年的效果看,湖北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仍有短板和不足。”何嘉平在采访活动中总结道。

在这次采访的企业中,大多是曾经被周边住户举报过、或发生过环保责任事件的企业。离长江仅有450米的宜昌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曾被多次举报并被处罚过。

“现在我们在环保基础设施上不怕花钱,舍得投入。”该公司副总经理邓肇政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至2016年5月,公司总投入28亿元,环保的固定资产投入就已经超过7亿元,环保年运行成本约为7000万元,占生产成本的12%。目前建有约45万立方米污水处理站,每天处理能力达到16900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从设计上采用国际国内最先进的环保治理技术,从源头上实现清洁生产,持续减少排放。同时,我们环保人员不设定编,着力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人才队伍,全公司现有员工1375人,环保人员就达到105人。”

近年来,该公司通过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开发绿色生产工艺,化学品消耗与传统工艺相比下降到1/6以下,大幅减少了三废总量,综合能耗下降约25%;通过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将废物资源化利用,减少标煤88457吨,减排COD约330吨,氨氮约120吨。

邓肇政最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年多来的“最严执法”。据他统计,新环保法实施后,环保部对他们进行的检查多了3倍,省里的检查多了4倍,市里更是不定期地来进行检查。

武汉中法水务公司总经理徐谊也深深感受到了“最严执法”。该公司是中法合资企业,为武汉化学工业区集中处理污水,去年因为未按国家申报登记污泥而受到行政处罚,被列入了“环保黑名单”。

徐谊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公司2012年开始动工,2013年7月竣工,9月开始试运行。头几年,污水处理之后剩下的污泥一直在厂区内污泥储存室堆放,原因是在武汉市找不到能够处理这类污泥资质的企业,化工污泥属于危险废物,按国家规定必须如实申报。公司从开始运营开始,就一直按照规定申报,前两年很少有执法人员前来检查,但在去年,来检查的人多了,还给了这样一个“不良企业”的处罚。

徐谊觉得有些冤枉,企业一直在进行如实申报,但由于该市没有相关资质的处理企业,污泥堆放久了,水分蒸发,由于重量和之前申报的重量不符而因此受到惩罚,另外,公司2015年就验收,至今还没有拿到临时排污许可证。

“按照新环保法,企业必须执证排污,因此我天天都非常忐忑,都会觉得第二天会出事。”徐谊表示,“现在我在污泥堆放车间加装了储存3年信息的摄像头,以证明我们没有偷运污泥。由于污泥含水量的问题,污泥堆放时间和水量增发量还要进一步和环保监察部门进行称重和测量。”

当地环保部门的负责同志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由于排污许可证是一批批进行核发的,所以存在延时发放的现象,这个问题回去要立即落实。

在和当地环保部门的座谈会上,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地方在环境保护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一是企业守法意识还不够强。部分企业环境法制意识淡薄或心存侥幸,环保主体责任没有得到落实,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整改。

二是环境监管能力仍然较为薄弱。现有环保监管能力及环保基础设施与特大城市建设目标和环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市、县两级环保机构面临缺人、缺装备等问题,乡镇、街道环保机构及人员虽然逐步得到落实,但目前面临身份、职责定位不清,人员流动过快,业务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环境监管纵向到底仍存在不足。

宜都环境监测站站长杨斌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宜都县经济较发达,是百强县,全县有上百家企业。但是宜都环境监测只有13个编制,实际上目前只有9个人。而环保监测的事务较多,光上访件就有400多件,上级交办的环保检查有100多件,再加上人员年龄偏大,大多是50岁以上人员,专业技术也缺乏,所以与现在的环境监察工作不相适应。

三是群众对环境保护还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近年来,环保方面的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和群众投诉都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在企业安全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的居民还没有完成搬迁,群众投诉还比较多。城市餐饮业油烟扰民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3年内湖北省要基本解决监察能力不足的问题。”周水华表示,下一步,当地将进一步贯彻和全面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理念思想和决策部署,继续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规范源头管控,严格环境执法,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深化环保领域改革,不断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为实现绿色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湖北省将生态立省纳入到全省“一元多层次”总体战略体系,把推进生态省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同时,湖北省委坚持把环境保护纳入到重点督查内容,先后组织水环境、空气质量等专项督查,围绕蓝天、碧水两大主题,省人大连续两年组织全省环保执法检查,督促各地水污染防治和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开展。此外,湖北省人大还将湖泊保护、大气污染治理作为近两年环保世纪行的内容,组织媒体进行监督报道,在各方合力下,企业、地方政府的环保意识增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红花绿草,树木苍翠,小桥流水……这不是公园美景,而是一家特殊钢生产基地——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冶钢)厂区内的园林式景观。

而最吸引记者的是一汪清澈的池水,几十只黑天鹅在水面上闲游。这一池清水,就是新冶钢钢厂处理过的废水。

“黑天鹅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我们为了检测污水处理的好坏,就购买了几只黑天鹅放在池水里,这几年黑天鹅已经繁殖到二十多只了。”该公司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黑天鹅担当我们的环保‘哨兵’。”

近年来,新冶钢投入资金购进污水处理设备,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反复沉淀、净化,使之达到合格标准,最终作为企业的中水进行实现循环利用。目前,该公司的吨钢耗新水量为3.69立方米,大大减少了从长江的取水量。

宜昌是是全国百强城市之一。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384.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9.1亿元,经济总量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中分别居第2、第4位,在湖北省内仅次于武汉市,居第2位。宜昌市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以及大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关环境治理法规,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5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5.27%,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了25.55%,超额完成省下达下降17%、18%的目标任务。一是大力组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工程,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十二五”全市共争取国家节能技改重点项目88个,项目总投资29.9亿元,争取无偿资金3.62亿元,项目建成后,形成118.7681万吨标准煤的节能量。二是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管理,建立了能源管理体系,开展了能效对标,加强了用能管理,全市105家重点监控的高耗能企业“十二五”节能任务全面完成。全市纳入国家”和省单耗限额标准管理的高耗能企业34户,涉及高耗能产品有合成氨、工业硫酸、磷酸一铵、黄磷等10余种,涉及各类能源单耗限额指标26项。全市单位产品能耗指标合格率达96.0%以上,宜化、楚星、三宁、华强、兴瑞、华新、花林等20户企业6种产品21个指标已达到或优于国标先进值水平。三是推动重点企业纳入全省碳排放交易体系,接受碳排放监管。2015年该市有28家企业纳入全省碳排交易体系,当年全部按期履约。今年全市共有37家企业纳入全省监管范畴,企业数量占全省的22.3%,目前正在开展碳排放核查和履约工作。

“我们把争取和创建国家环境治理试点作为推进环境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我们先后争取到了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猇亭园区循环化改造、国家第二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国家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城镇污泥第三方处理处置试点、枝江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等6项国家试点。”该市发展改革委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这些试点分别从工业环境治理、城市废弃物治理等不同方面探索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目前都在扎实推进之中,部分试点已经取得较好效果,如猇亭园区通过循环化改造,企业之间已经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能源实现了集中梯级利用,园区污水实现集中处理,园区内兴发精细化工园,实现了废弃物完全综合利用、企业全闭环生产,其循环化改造经验多次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一期已于2015年年底建成,目前正在试运行,餐厨废弃物收集签约单位已达150余家,日收运处理餐厨垃圾量接近8吨。

“我们之前将我们这个城市取个名字叫光‘灰’城市,不是光辉的‘辉’,是灰尘的‘灰’。”黄石市市长董卫民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周水华表示,下一阶段,湖北省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强化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继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现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如以生态省创建为平台,着力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以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促进提升绿色执政能力;以落实红线为基础,优化国土开发空间布局;以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标准为抓手,推进绿色转型等。如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改善空气质量、环境违法执法“零容忍”三大行动,建立“环保信用黑名单”等,倒逼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升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