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炼行业同质化怎么破?国企控股后获取贷款更具优势
地炼行业同质化怎么破?国企控股后获取贷款更具优势每经记者 国内成品油批发价频遭下压;行业产能过剩难解;加油站终端建设及购买难度大;对外出口权并未放开;…&hellip
每经记者 国内成品油批发价频遭下压;
行业产能过剩难解;
加油站终端建设及购买难度大;
对外出口权并未放开;
……
这些地炼企业所遇到的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
5月下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跟随隆众资讯山东地炼走访团采访时发现,一些地炼企业已经在谋求转型,以突破目前发展中所遇到的掣肘。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地炼企业拥有了国资背景,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国企控股后获取贷款更具优势
6月8日,中国能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尚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尚能石化签署了合作协议。尽管目前参股份额、合作细节等尚未公开,但此事已经引发了业内高度关注。
这并不是国企入股山东地炼的唯一案例。此前,在进口原油使用权还未放开的时候,就有地炼企业期待被国企“收编”,以获得稳定的油源。
石化行业的潜在利润及前景正吸引着一批批国资入驻,地炼企业已不复过去单纯的民营资产为主,越来越多的地方炼厂拥有了国企背景。如中海油并购了东营石化、中海沥青以及海化石化;中国化工集团旗下包括华星、正和、昌邑、安邦、蓝星济南、济南石化及长城炼厂等企业。
隆众资讯分析师李彦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是双方权衡利弊的结果。国资看重地炼的盈利能力,投资报酬率高。地炼企业则看中了国企的背景和资源,“背靠大树好乘凉”,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在李彦看来,随着油气体制改革的深入,炼化行业爆发活力;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使得地方炼厂日益承压,双方利益共同点进一步靠拢,也许很快就会迎来一波国资进入地炼的狂潮。
国企控股后,地炼企业发展究竟有何优势?一位已被国企控股的地炼企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依靠着国企,地炼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相对更有优势。此外,由集团用最先进的管理方式统一管理,地炼企业发展也更加规范。
记者还注意到,2010年底,弘润石化与中化集团签署增资认购协议,中化集团控股弘润石化,并将其更名为中化弘润。在目前地炼企业成品油出口权被取消的情况下,中化弘润能够依靠其股东中化集团出口成品油。
寻求高技术、差异化发展方式
在看到利好的同时,上述人士也指出,由于集团的统一安排运作,为顺应集团发展步伐,企业本身的话语权在减小。并且,地炼企业以前享有的一些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在被央企控股后就享受不到了。
此外,有地炼企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国企的管理相对严格,但地炼企业的运作更加灵活,能够使用一些合理的避税方式。并且,地炼企业还能够享受国家对民营企业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更好发展。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也有地炼企业因想要更多地掌握话语权,目前还不愿被收购,转身投向于技术创新与升级,不惜重金购买更先进的设备来提升油品质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地炼企业的技术越先进,就越能够生产出更清洁的油品。储存、运输能力更强的企业往往更被上下游企业所青睐。
四川中金净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杨建国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自己所在的企业有几座民营加油站,为了提升加油站的竞争力,对地炼企业油品的要求也非常高,技术好的同时性价比高是其考虑的首要因素。
不过,一位不愿具名的地炼企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提升技术能力对地炼企业的挑战也极大。“往往使用一个新技术,生产出质量更好的油品后,很快就会被其他地炼企业模仿,这样竞争力就又被削弱了。”他说。
杨建国还指出,因为四川离山东有些距离,所以非常看重企业的运输设施及能力。
实际上,储存与运输能力也是地炼企业拓宽全国市场的重要前提。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地炼企业迎来了政策上的利好。
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完善油气储备体系,提升油气战略安全保障供应能力。建立完善政府储备、企业社会责任储备和企业生产经营库存有机结合、互为补充的储备体系。完善储备设施投资和运营机制,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储备设施投资运营。
此外,为提升自身竞争力,有地炼企业寻求差异化竞争之路,调整战略布局。
如清源集团山东方宇润滑油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曰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目前汽柴油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将主导产品转向了润滑油领域。
另有一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地炼企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由于国内成品油过剩严重,接下来将优化炼油板块,重点转向发展下游化工产业链。
一场行业的变局正悄然来临。“变得快,就能活得更好。变得慢,就死得快。”一家山东地炼企业管理层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