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国际油价:囚徒困境难破解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7-06-14 21:30:40
热度:

国际油价:囚徒困境难破解与石油生产关系密切的国家,总是很容易陷入麻烦中。最近两个月发生的事情,正印证着上述判断。5月19日,伊朗举行大选,现任总统鲁哈尼赢得连任;5月20日,美国总

与石油生产关系密切的国家,总是很容易陷入麻烦中。最近两个月发生的事情,正印证着上述判断。5月19日,伊朗举行大选,现任总统鲁哈尼赢得连任;5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沙特,进行上任后的首次外事访问;5月25日,OPEC和非OPEC产油国决定延长减产协议,油价大跌;10天后,多个中东国家因伊朗问题宣布与卡塔尔断交。

OPEC:在价格与份额间抉择

北京时间2017年5月2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即OPEC)和非OPEC产油国决定延长此前达成的减产协议至2018年3月,为期9个月。该协议最初在2016年12月达成,宣布参与国家在2017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每天减产180万桶。

想减就减?太难

2016年年末,减产协议达成的时候,国际油价已经连续两年低迷,一些产油国濒临崩溃。

作为国际原油市场的标杆,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WTI)和布伦特原油(Brent Oil)指数不断跳水。2015年年底,WTI原油一度出现每桶低于40美元的情况,比2014年最高点(115美元/桶)降低不止60%。而2016年第一季度,无论WTI还是布伦特原油,都发生了跌破34美元/桶的情况。

一些产油国如临大敌。尼日利亚和委内瑞拉将面临破产,后者对国家债务违约的担忧加剧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发展。加拿大阿尔伯塔油田开始荒芜,失业率上升,进而导致房地产泡沫破灭,仿佛遭遇了经济危机。俄罗斯政府开始大幅度缩减财政开支,财政体系稳定性面临考验,通胀率或攀升至7%。沙特的财政赤字也急剧扩大,几乎占GDP的20%,政府甚至考虑出售港口、铁路、机场等公共事业的股权以填补资金空缺。

“在这种背景下,OPEC主要产油国和非OPEC产油国达成协议,一方面,是为了提振国际油价,这个需要非常迫切,另一方面,OPEC还有自己的‘心思’,就是重新确立该组织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影响力”,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分析。

有个细节需要被关注:2016年的减产协议分两个步骤完成。很多媒体在当时报道“8年来首次达成协议”“15年来首次达成协议”,这并非消息有误。2016年11月30日,OPEC先在内部达成减产协议;12月,OPEC成员国再与非OPEC国家达成一致。后者的确为15年来首次,至于前者,OPEC在2005年、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都曾协议减产。

根据协议,2017年1月至6月,OPEC成员国将日产量减少120万桶,其中沙特承担最大减产份额,为48.6万桶/日,重要的非OPEC产油国合计日减产60万桶,俄罗斯承担30万桶/日的份额。受这一消息的强烈刺激,国际油价开启了自2015年以来最快速同时也是最高幅度的上涨周期。

问题是,国际油价跳水从2014年年中就开始了,OPEC的例会经常就减产事宜展开讨论,却总是干打雷不下雨。既然减产能带动原油价格飙升,何乐而不为?

对于石油输出国而言,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最终指向份额,而减产协议是一场价格与市场份额的博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丁隆教授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指出,减产带来的最直观影响可能是价格上涨,但并非所有OPEC和非OPEC产油国都会参与,有时候,甚至签订了减产协议的国家也不去遵守它。

“历史上,由OPEC发起的减产协议,总有国家不遵守。而2016年的协议中,伊朗不仅不减产,实际上还为了抢夺市场份额趁机增产了,对其他产油国来说,可以分割的市场等于又变小了,”丁隆这样说。

依照减产协议,OPEC同意给予伊朗397.5万桶的日产量配额,与协议前相比,每日增产9万桶。当然,作为世界上成本最低、产量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沙特的主要竞争对手,除了伊朗还有俄罗斯。伊朗好歹属于OPEC组织,俄罗斯却在OPEC之外。

丁隆告诉《经济》记者,与俄罗斯在欧洲原油市场的竞争,沙特很早以前就输了。“俄罗斯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他和欧洲其他国家之间的石油管道建设也比沙特好,成本优势非常明显。”因此,提到减产,若只有沙特和其他OPEC成员国参与,国际原油市场的份额如何确保?OPEC组织的重要地位又如何凸显?

如同张茉楠所说,减产协议的达成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OPEC作为促进石油市场稳定与繁荣组织的重要意义,但参与国的执行力度却难以一概而论。单从俄罗斯看,该国在2017年2月份的产量仅比2016年10月份削减了10万桶。令人更加费解的是,今年5月,俄罗斯能源部第一副部长AlexeyTexler称,俄罗斯在2018年的石油产量可能增加至5.51亿吨,相当于1107万桶/日,可3个月前,这位副部长还说“监控石油协议没有难度”。

延长协议:醉翁之意不在酒

多么艰难!即使没有参与国阴奉阳违的态度和对市场份额遭遇削减的担忧,决定延长协议的OPEC和非OPEC产油国也很难安心。

制定之初,减产协议还为国际原油市场带来了一场相当值得纪念的价格“回温战”。可就在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部长阿尔·法利赫宣布减产协议得到延期之后,国际油价却一反常态地应声下跌,布伦特原油价格从每桶52.6美元下跌至49.45美元,而WTI也从54.4美元下降到51.64美元。

一些观点认为,此次减产协议只在时间上进行了调整,没有扩大减产规模,市场很失望,所以价格不升反降。但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教授看来,并非如此。

“不升反降并不是反常,而是因为在消息被正式公开之前,市场对减产协议可能做出的改变赋予太多期望。5月25日之前,人们猜测延长时间可能为9个月甚至12个月,规模也可能扩大,这个时候国际油价已经开始上涨。消息公布后,因为市场炒作而虚涨的这部分价格开始回落了。”

林伯强指出,股市中有“见光死”的说法,国际油价也一样,往往投机者前期期望值太高,消息确定后,反倒给市场带来消极反馈,这种波动在之后一段时间内会慢慢平息。“对于现在的结果,市场整体还是满意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延长减产时间就已经很难了,想要扩大规模,更是难上加难。” 在他看来,延长减产协议还能促使油价从50美元/桶向上提升,否则,能否守住50美元这一关都难说。

关于油价对减产协议延长的反应,法利赫曾公开表示,价格并不是调整协议的绝对指标,“我们关注的是库存,还有那些可以控制的基本面”。事实果真如此吗?

丁隆告诉《经济》记者,此次减产协议的延长由沙特主导完成,而沙特这样做的最根本动力是阿美石油公司准备在国际市场上市。阿美石油公司全称为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隶属沙特政府,是全球十大石油公司之一。2017年2月,阿美石油公司已告知美国摩根大通银行、摩根士丹利银行和英国汇丰银行,选定他们担任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承销商。

“阿美计划拿出大概5%的股权做IPO,这时候沙特政府最担心的就是国际油价出现震荡式下滑,与其担心不如主动出击,延长减产协议至少能在短期内保障油价稳定”,丁隆这样强调。

至于法利赫提到的对于基本面的控制,张茉楠表达了她的看法。

她指出,国际石油价格在波动中下滑,根本原因在于供给大于需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不景气,新兴市场失去曾经的发展势头,发达国家经济遭受打击,导致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大幅下降。如今,上述各个领域并没有明显起色,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也各自存在内部经济结构调整不力的问题,国际原油供给过剩的局面没有改善,而且短期未来内也难以改变。

她还强调,“美联储加息升温,美国政府为缩减负债表做出的决策选择,都会进一步对油价形成压力,原油减产力度不够,直到目前,全球库存还是不断增加的”。这些情况,似乎都对法利赫所说的“控制基本面”起到相反作用。

“阴魂不散”的页岩油

让OPEC不省心的还有其他事情。

提到原油减产,不能不说美国和页岩油。实际上,2013年开始,沙特就曾多次主导OPEC打价格战,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希望通过压低油价将高成本、高污染的美国页岩油挤出市场。

上述措施在短时间内奏效了。2014年下半年,大批美国页岩油勘测、生产企业遭遇原油价格暴跌的致命打击,部分企业陆续关停,直到2016年5月,一些页岩油公司才逐渐恢复生产。然而,进入2017年以来,美国页岩油钻井数目不断增加,截至5月19日,增加势头已持续18周。

难怪在近期的OPEC例会上,法利赫特别提到美国页岩油对减产协议造成的巨大压力。不过他同时认为,页岩油钻井成本的提高,可能很快就会对其本身产生限制作用。这一观点得到分析人士的怀疑。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副主任罗振兴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页岩油的生产,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市场。“它的获利平衡点基本保持在50美元/桶附近,也就是说,只要国际原油价格在50美元之上,页岩油就有利可图,如果国际油价上升到55美元,页岩油还会在现在的基础上大幅增产。”

的确,美国能源信息署(简称EIA)调查显示,5月29日至6月4日这一周,美国国内原油产量已经达到934.2万桶/日,连续15周维持在900万桶/日的关口上,预计未来还将增加。

林伯强则认为,眼下页岩油之所以能够增产并开放钻井,是因为此前遭遇低油价被迫关停的企业如今恢复生产了。他认为,按照目前的油价,已经做出投资的企业还能获利,但如果有企业想要开展新投资,结局将难以预测。而OPEC之所以有勇气延长协议,赌的就是美国企业只能消耗以往投资而对新投资持观望态度,从而维持国际油价平稳。

OPEC的心愿能否达成尚未可知。毕竟,随着技术快速进步,页岩油的开发成本已得到大幅降低。而当地时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无疑更为本国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减少了未来可能受到的监管和干预,页岩油开采亦将受益。

可以说,市场对页岩油增产的前景几乎毫不怀疑,令人怀疑的是美国对油价的态度。一方面,直到2017年第一季度,美国才被中国取代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的位置,此前该国一直高居国际原油进口榜首。另一方面,2017年1月,美国解除了长达40年之久的石油出口禁令,为瑞士一家炼油厂供货。对于油价,美国抱有怎样的态度呢?

“从美国这一届政府来讲,特朗普支持原油生产,油价下跌会抑制生产,美国政府大概不希望看到油价下调。但是共和党执政的惯例是不主张政府干涉企业,他们希望看到的局面是‘小政府大市场’,如果油价因为市场行为降低,也许特朗普政府可以接受”,罗振兴这样告诉记者。

林伯强表达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页岩油完全是高油价挤兑出来的”,即便当前,美国消耗原油的总量中也有20%以上依赖进口,所以美国市场整体欢迎低油价。他表示,“油价120美元一桶的时候,美国进口量很大,他们清楚其中的暴利空间有多大,所以干脆自己开发页岩油,不仅赚钱还能缓解进口压力。”

“拉黑”卡塔尔,油价影响甚微

中东国家向来不太平,如今,更有风起云涌之势。截至北京时间6月5日19时,巴林、沙特、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即“阿联酋”)、也门、利比亚和马尔代夫七国先后宣布同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国际社会一片哗然。

卡塔尔因伊朗被孤立

从上述7国已经公开的官方文书看,这些国家之所以同卡塔尔断绝外交关系,是因为他们认为卡塔尔同恐怖主义组织保持密切联系。比如沙特政府在声明中指出,断交是为了保护本国“免受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威胁”,巴林官方则认为卡塔尔“长期坚持动摇巴林国家的稳定和安全”“支持恐怖组织”,阿联酋指责卡塔尔“支持、资助、纵容恐怖分子”。

然而,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教授告诉《经济》记者,断交背后的真实原因另有其他。

他强调,国际上对于“恐怖主义”的理解并没有统一定论,全世界也没有哪份文件对其加以界定。因此,拿“恐怖主义”去界定一个国家或许并不合理。

沙特等7国之所以同卡塔尔断交,是因为卡塔尔埃米尔(伊斯兰教国家对上层统治者、王公、军事长官的称号)近期在言论上公开支持伊朗。

5月中旬,伊朗现任总统鲁哈尼在大选中胜出,卡塔尔埃米尔随后与其通话,表示希望同伊朗建立超越以往的密切合作关系,在此之前,卡塔尔埃米尔也发表过希望伊朗发挥地区治理作用的言论,触怒了海合会的底线。

对油价影响甚微

海合会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的简称,创立成员国有沙特、阿联酋、巴林、卡塔尔、科威特和阿曼苏丹国,约旦和摩洛哥于2011年作为新成员加入。然而,涉及断交事件的九国(包括宣布断交的七国、卡塔尔、伊朗)不仅同海合会关系密切,其中还有五国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沙特、阿联酋、利比亚、伊朗和卡塔尔。

那么,国际油价是否会因此产生动荡呢?

“2014年国际油价崩盘之后,中东局势一直动荡不安,叙利亚内战不断,也门也不太平,但国际原油市场供大于求的根本局面没有、也不会因此改变。可以说,国际油价已经对中东的动荡局势反应迟钝了。与地区冲突相比,断绝外交相对来说是小事,前者都没能拿油价怎样,后者的影响更微小。何况,卡塔尔在国际能源市场的地位也比较有限。”刘中民如此分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