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三五”光伏发电重点:普通地面电站3GW、领跑者2GW、屋顶分布式1GW、扶贫工程2GW
安徽省“十三五”光伏发电重点:普通地面电站3GW、领跑者2GW、屋顶分布式1GW、扶贫工程2GW:近日,安徽省能源局印发《安徽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近日,安徽省能源局印发《安徽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十三五”期间需加强太阳能资源调查评估和网源协调。推进国家光伏领跑者基地和示范项目建设,鼓励采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光伏+”模式建设地面光伏电站,大力推广工业厂房和公共建筑等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全面实施光伏扶贫工程。争取到2020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800万千瓦左右。其中:
普通地面光伏电站:重点布局宿州、亳州、淮北等皖北区域和合肥、芜湖等皖江区域,规模300万千瓦以上。
国家领跑者基地:两淮采煤沉陷区水面光伏发电等国家先进光伏示范基地建设,装机规模200万千瓦以上。
屋顶分布式光伏:重点在工业园区、公共建筑等屋顶开展,装机规模100万千瓦左右。
光伏扶贫工程:以31个大别山片区县、国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主,兼顾有扶贫任务的其他县(市、区),装机规模200万千瓦左右。
全文如下:
安徽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实现可再生能源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我省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实现2020年我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5.5%的目标,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安徽省“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制订本规划。
规划明确了我省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十三五”时期我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省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装机规模迅速增加。到2015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640万千瓦,较2010年增长2倍;201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16亿千瓦时,较2010年增长了近3倍,其中,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49万千瓦,发电量67亿千瓦时,较2010年增长了13倍和11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3.2%,比2010年增加1个百分点。
1.光伏发电快速增长。2014年8月信义金寨15万千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大型地面电站从无到有。截至2015年底,光伏并网装机容量13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装机95万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35万千瓦。积极创新光伏发展模式,率先在全国采用公开招标、先建先得方式配置光伏发电规模,率先在全省31个贫困县实施光伏扶贫工程。
2.风力发电实现突破。2011年2月国内首个低风速风电场——龙源来安风电场建成并网发电,风电实现零的突破,风电开发快速发展,装机规模稳步增长。截至2015年底,建成风力发电项目31个,并网装机容量135万千瓦。2015年发电量20.6亿千瓦时,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数约1900小时,风电运行数据在中部省份居领先地位。
3.生物质能利用势头强劲。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不断完善秸秆发电优惠政策,率先在全国实行秸秆电厂使用农作物秸秆财政奖补政策。截至2015年底,投产秸秆发电厂20座,总装机容量57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位。2015年秸秆电厂利用农作物秸秆163万吨,使用量逐年提高。建成垃圾焚烧电厂12座,总装机容量27万千瓦,年处理城镇生活垃圾300万吨,除黄山、铜陵外,其余省辖市均有建成或核准在建垃圾发电项目。户用沼气池保有量达89.1万户,年产沼气3.1亿立方米,秸秆成型、制气等能源化利用步伐加快。
4.抽水蓄能和常规水电有序推进。2012年11月,我省首座百万千瓦级响水涧抽水蓄能电站建成投产。绩溪、金寨抽水蓄能电站相继开工建设,在建规模300万千瓦,占全国20%。桐城、宁国抽水蓄能电站列入国家能源局批复的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深入挖掘常规水电开发潜力,通过增效扩容等方式新增水电装机15万千瓦。截至2015年底,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达168万千瓦、约占全国装机7%,常规水电装机规模达123万千瓦。
5.装备制造水平显著提升。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省在光伏并网发电核心技术、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等方面国内领先。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多年保持全国第一,集聚了通威太阳能、晶澳太阳能等一批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龙头企业。国轩高科自主开发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出货量国内第一。合肥德博能源、滁州昌信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取得积极进展,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宣城、芜湖初步形成一批高效率低能耗生物质成型设备优势企业,成型燃料锅炉实现规模化应用。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是我国能源发展转型、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建成创新型“三个强省”的关键时期。作为助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供给侧改革、促进能源清洁绿色低碳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可再生能源发展将迎来重要历史性机遇,但也面临着上网电价逐步下调、网源建设不同步以及建设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制约。
(一)有利因素
1.社会广泛共识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可再生能源代表未来能源发展方向,全球能源转型的基本趋势是实现化石能源体系向低碳和可再生能源体系的转变,最终进入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可持续能源时代。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发展可再生能源也是中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落实《巴黎协定》、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的必然选择。
2.能源结构调整倒逼可再生能源发展。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是中国政府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我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与上述约束性目标差距较大,必须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受能源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我省煤炭占能源生产、消费比重较高,生态环保刚性约束进一步趋紧,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成为当务之急,为我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3.良好政策环境保障可再生能源发展。国家印发《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及相关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支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鼓励各省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速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出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政策,明确各省非水可再生电力消纳量约束性指标,推动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多能互补集成优化、新能源微电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应用等示范工程,为可再生能源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及市场环境。
(二)面临挑战
1.政策依赖程度较高。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成本相对于传统化石能源仍然偏高,可再生能源整体上对政策扶持和度电补贴的依赖度较强,受政策调整的影响较大。随着国家逐步调低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企业收益减少,投资意愿和能力有下降趋势,需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此外,石油企业对生物液体、气体燃料纳入成品油气流通体系积极性不高,政策瓶颈尚未打破,制约了生物质燃料产业的发展。
2.建设条件落实困难。可再生能源管理职能分散在多个部门,各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难以形成合力。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由于与相关部门规划及管理衔接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项目建设条件落实困难、建设周期延长。此外,分散式风电发展面临资源勘查评价滞后问题,分布式光伏面临开发积极性不高、屋顶和场地协调难度大、融资机制不完善等障碍。
3.网源同步建设难度大。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大量接入,其间歇性和随机性给电网运行和调度管理带来严峻挑战。我省很多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地区位于区域电网末端,由于地区分布和发展不平衡,区域可再生能源规划容量与电网规划送出能力不配套,发电项目与外送线路工程建设不同步,已成为制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中电光伏海外产能持续扩大2024-08-16
-
加拿大公布对华光伏双反调查终裁结果2024-08-16
-
中电光伏在韩国再开海外工厂2024-08-16
-
六月订单猛增 太阳能电池厂调涨售价2024-08-16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借鉴树根结构 日企开发出适用于光伏电站的简易斜桩基础2024-08-16
-
五月光伏产能达6.4GW创新高2024-08-16
-
上能集散式光伏逆变器再获殊荣,业内首款通过中国效率认证2024-08-16
-
农业部1亿美元投资推动美国生物质能发展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
-
【两会】关于落实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三方面建议2024-08-16
-
2015年我国各省光伏装机数据排名及分析2024-08-16
-
国家能源局要求推进风能开发 增强光伏扶贫力度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