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全文】
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全文】 5月25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正式
5月25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日前正式发布实施。《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12项任务,包括构建供水安全多级屏障,全流程保障饮用水安全;全面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强化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建立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破解“城市看海”难题;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建设模式转型;完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提升垃圾资源利用水平;促进园林绿地增量提质,营造城乡绿色宜居空间;全面实施城市生态修复,重塑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推进市政设施智慧建设,提高安全运行管理水平等。
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五” 规划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前言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是新型城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和城市安全运转的基本保障。 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对于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 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 国发〔2016〕8号) 》 和《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 十三五” 规划纲要》, 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 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五” 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范围为全国设市城市及县城。《规划》 统筹城市交通系统、城市地下管线系统、城市水系统、城市能源系统、城市环卫系统、城市绿地系统、智慧城市7个方面,提出“ 十三五” 时期发展目标、规划任务和重点工程, 以指导各地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发展。
一、规划基础和面临形势
( 一) “ 十二五” 主要成就
市政设施能力普遍提高,支撑了城镇化快速发展。“ 十二五” 时期, 我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累计完成投资95万亿, 比“ 十一五” 时期投资增长近90% 。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稳步推进,设施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城市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有力支撑了新型城镇化进程。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惠及更多城乡居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供水、排水、燃气、垃圾处理等服务已经基本普及,设市城市( 县城) 公共供水普及率达到93.1% (85.1% ) 、污水处理率达到91.9% (85.2% ) ,燃气普及率达到95.3% (75.9% )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1% (79. 0% ) ,东中西部地区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差异逐渐缩小,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区域共建共享有序推进。
低碳绿色智慧理念创新,引领市政基础设施转型发展。“ 十二五” 时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引导市政基础设施向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启动了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建设模式,并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促进基础设施整体水平的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系统性,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内涵。
创新建设和运营模式,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十二五” 时期,为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拓宽市政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国家陆续出台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的相关政策。在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热、供气、公共交通、公共停车场、海绵城市、黑臭水体、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公用领域鼓励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提高了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积极性,增强了市政公用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
表1 “十二五” 时期全国设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进展
表2 “十二五” 时期全国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进展
( 二) 面临的主要问题
与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发展需求相比,市政基础设施依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影响我国城市健康发展的短板,与此同时,建设水平偏低、发展不均衡和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新的约束瓶颈。
一是投入不够, 总量不足。市政基础设施供需矛盾缺口大仍是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长久以来. 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远低于合理水平,历史欠账巨大。“ 十二五” 时期的投入总量有了很大增长,但设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占基础设施投资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持续下降。同时,市政基础设施服务需求持续扩大. 服务标准不断提高. 进一步加剧了市政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的形势, 影响和制约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二是设施水平偏低,“ 城市病” 问题突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是导致“ 城市病” 普遍的根本原因,城市路网级配不合理,路网密度普遍低于7 公里/ 平方公里,尤其是作为城市“ 毛细血管” 的支路网,密度不足国家标准要求的1/2,城市污水的收集与处理达不到水生态环境质量要求, 城市排水管网现状水平大大低于新修订的国家设计标准要求, “ 十三五” 时期将有300 多座垃圾填埋场面临“ 封场” ,新建垃圾处理设施选址困难。“ 人地矛盾” 日益凸显,城市开发建设用地挤占山水林田湖生态空间,导致城市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总体来看, 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老化。旧账未还、又欠新账,一些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距离绿色、低碳和循环理念要求差距很大。 由此引发的城市内涝、水体黑臭、交通拥堵、“ 马路拉链” “ 垃圾围城” 、地下管线安全事故频发等各类“ 城市病” 呈现出集中爆发、叠加显现的趋势.严重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和公共安全。
三是发展不均衡, 服务水平差异较大。 中西部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污水处理率仍然落后东部地区10 个百分点左右,中西部地区建成及在建轨道交通密度为10.5 公里/ 百万人,不足东部地区的1/2,西部地区垃圾焚烧处理占比仅为24% ,与东部地区55% 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老城区市政基础设施由于建成历史长、建设标准低、改造难度大等原因, 设施水平明显低于城市新区,尤其是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等设施的“ 最后一公里” , 改造和维护长期不到位, 严重影响老城区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四是产业集中度低,服务效率和质量参差不齐。市政公用企业“ 小、散、弱、差” 成为制约服务水平提高的瓶颈, 以供水行业为例,对858 个县城的抽样调查表明,共有891 家供水企业,供水能力前10位的供水企业只占调查总供水能力的13% —84% 的供水企业供水能力不超过5 万立方米/ 日, 24%的供水企业供水能力不超过1万立方米/ 日,距离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差距较大, 由于缺乏专业化、规范化、规模化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服务质量难以有效提高, 设施效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同时安全隐患也较多. 另一方面. 由于市政基础设施监管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监管手段缺乏,难以实现对大量、分散的小企业的有效监管. 距离规范化、精细化和智慧化管理仍有较大差距。
1 2 3 4 5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频出台 各省目标不同2024-08-16
-
绿色建筑方案助力打造城市可持续发展2024-08-16
-
中国发布74个城市空气质量 海口连续8个月夺魁2024-08-16
-
宣城市第二批LNG天燃气新能源公交车全部到位2024-08-16
-
解读《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五大亮点2024-08-16
-
六大重点工程助力安徽合肥节能减排2024-08-16
-
"中欧低碳生态城"试点城市公布 青岛威海上榜2024-08-16
-
城市市政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24-08-16
-
京津冀融资3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2024-08-16
-
句容市政府:分布式光伏补贴0.3元/度,期限5年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环保部:2014年仅16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2024-08-16
-
这四座城市将100%采用可再生能源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财政部:节能减排补助资金专款专用 不得挪用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