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最后一方净土” 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守护“最后一方净土” 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从2014年开始,西藏自治区在“两江四河”开展了造林绿化工程以及“净土”行动。经过近三年的
从2014年开始,西藏自治区在“两江四河”开展了造林绿化工程以及“净土”行动。经过近三年的发展,美丽的西藏,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蓝天碧水,游人忙着拍照,这是他们眼中的美丽西藏;景区周边,村民呵护着一草一木,这是他们眼中的金山银山。
四月末,驱车行驶在318国道西藏山南段,路边叠翠的绿境,与山顶的白雪遥相呼应,形成了特有的高原景象。谁能想象,多年前这里还是光秃秃的荒滩。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江河湖泊星罗棋布,素有“亚洲水塔”和“世界气候调节器”之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我们要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常务副主席丁业现说,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工作的一条红线,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2014年,为了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西藏自治区在集中了全西藏80%以上人口的“两江四河”(雅鲁藏布江、怒江及拉萨河、年楚河、雅砻河、狮泉河)流域,开展了造林绿化工程。以雅江河谷(曲水—桑日段)为例,该段每年灾害性沙尘天气由2000年的85天下降至2015年的32天。
“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是西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典型举措。近年来,西藏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全方位保护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在生态保护方面,我们强化环境规划引领作用,严格项目建设环境评价,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一支笔’审批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严禁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和项目进西藏。”丁业现说,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西藏大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开展新一轮国土绿化行动,加大“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力度,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人工种草等工程;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强化城镇燃煤烟尘污染治理,研究出台“去煤化”政策,扩大燃气覆盖率,提高能源清洁化。
2016年,西藏全区累计完成生态建设投资84亿元,全面实施“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植树造林83.8万亩。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已建设自治区级生态县7个、生态乡镇128个、生态村1296个。目前西藏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基本没有受到污染,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均为一、二类水质,空气质量全天候保持优良。美丽的西藏,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洁净。
赢了经济不输环境
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调研拉萨净土健康产业时,媒体人士对这一理念有了切实感受。“净土”,是名片,也是资源。2014年,拉萨启动净土健康产业,依托纯天然环境,推进有机农业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能。短短几年,该产业已逐步成为继文化旅游产业之后西藏的又一支柱产业,2016年总产值达到100亿元。此外,“拉萨净土”17类商标已经全部拿到商标注册证,覆盖药品、饰品、食品、饮品等九大主导产业,将有力推动净土健康产业规模化发展。
4月25日,在位于拉萨城关区白定村智沟生态保护区的智昭净土健康产业园区,这里建有我国海拔最高的现代化生态牧场、植物工厂,是西藏自治区第一个集植物工厂、循环农业、新能源、立体农业为一体的净土农业科技示范中心。高标准现代化奶牛养殖中心养有2000余头奶牛,日产牛奶7吨。养殖中心通过建立完备的粪污回收系统,不仅实现了粪污零排放,同时生产出优质生物有机肥,供产业园区内的有机农作物使用。拉萨人平常吃的藏鸡蛋、早上喝的鲜牛奶,还有在小区门口买到的直销蔬菜,都源自这个园区。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拉萨净土只是西藏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缩影。西藏自治区成立50多年来,经济实现了飞跃发展,环境保护工作也从未松懈。西藏赢了经济不输环境,守护着“世界最后一方净土”。
让农牧民分享“美丽经济”红利
3月底,林芝巴宜区东部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正式开张营业。依托小镇,当地几乎家家户户开旅馆,2016年实现人均收入约2万元;在位于工布江达县的巴松措景区,2015年有898名当地农牧民参与旅游服务,经营收入达2025.8万元;山南市扎囊县59岁的村民边久,10多年如一日育苗植树,年收入数百万元,同时还带领周边村民一起脱贫致富……在西藏,以绿色、循环、低碳为特点的“美丽经济”,不仅直接为当地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富裕生活,也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深深根植于群众心中。
据介绍,西藏自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仅318国道沿线就有珠峰大本营、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米堆冰川等众多优质的自然旅游景点。2016年,西藏安排2587万元专项资金,以完善生态环保设施为重点,对巴松措、然乌湖等7个景区进行了改造提升。
“巴松措景区正在积极申报国家5A级景区。它作为西藏成熟的生态旅游地之一,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解决了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百姓‘吃饭’的两难问题。”据工布江达县旅游局副局长巴旦才旺介绍,通油路、通电、通水、通宽带后,巴松措景区结巴村的家庭客栈也慢慢发展起来了,每年都会吸引不少国内外游客。去年,景区接待游客达18万人次,同比增长30.2%;实现门票收入1863万元,同比增加57%。
“把环境可持续作为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旅游发展过程中,在保住西藏绿水青山的同时,也为西藏广大农牧民创造了金山银山。”据西藏自治区旅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西藏广大农牧民积极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服务,改善了生活、增加了收入。2016年,西藏接待游客231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0亿元,分别增长14.7%和17%,10多万农牧民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带动了2.6万贫困人口脱贫。
“游客奔的就是这儿优美的自然环境,要用心守住。”尼玛多杰经营的卓玛家庭旅馆是鲁朗镇罗布村的第一批家庭旅馆,从2011年开始建设,可以同时接待20多个客人,去年纯收入15万元。如今,罗布村几乎全村都参与到家庭旅馆、林下资源销售和藏式餐饮等旅游产业中。
蓝天碧水,游人忙着拍照,这是他们眼中的美丽西藏;景区周边,村民呵护着一草一木,这是他们眼中的金山银山。
上一篇:光伏农业离我们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