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石油:油路通丝路 真心赢民心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7-05-12 19:35:58
热度:

中国石油:油路通丝路 真心赢民心马德岛——缅甸西部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岛。长期以来,这里基础设施匮乏,淡水资源短缺,居民世代以打渔和务农为生。如今,依托中缅原

马德岛——缅甸西部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岛。长期以来,这里基础设施匮乏,淡水资源短缺,居民世代以打渔和务农为生。

如今,依托中缅原油管道建设,小岛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供水、供电不再成为问题,公路、学校、医疗站一应俱全,许多村民也掌握了新的职业技能。

变化的背后,离不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一座30万吨级的现代化原油码头、178个经济援助项目、50多项自然灾害捐款、70%缅籍员工占比……中国石油东南亚管道公司攻坚克难,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也正为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更多的“马德岛”也在变化中日益繁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中国石油已与沿线19个国家进行50个能源项目合作,通过构筑互联互通的能源大动脉、输出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促进沿线油气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助推了“一带一路”建设。

构筑能源动脉促进互联互通

“汽车改装天然气,每公里能省几角钱,不但燃料费用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而且去加气站也不用排长队了。”乌鲁木齐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说,目前乌市出租车大部分已经改装天然气,私家车油改气也越来越多。

与乌鲁木齐一样,近些年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乃至香港等地的天然气供应紧张局面都得到了大幅改善,众多企业和居民正在享用着进口天然气带来的好处。更为重要的是,中亚油气项目为沿线国家贡献税收17.19亿美元,提供当地长期就业机会2000余个。这些变化都与中石油主导建设并运营的油气管道密不可分。

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经新疆入境,与国内西气东输二、三线管道相连,途经192个城市,惠及5亿多人口。目前,ABC三线已经通气投产,D线正在建设中,预计整体输气能力将达到每年850亿立方米。

据中国石油中亚管道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1年中亚油气管道项目启动以来,公司业务范围已涵盖5条天然气管线和2条原油管线,途经区域横跨5个国家,管道总里程近1万公里,累计输送原油近1亿吨,天然气超过1600亿方。

不只是中亚油气管道,基于能源合作的共同需求,中石油近年来依托能源优势,构筑了多条促进国际互联互通的“能源大动脉”,为促进“一带一路”国家能源设施联通、互利共赢做出巨大贡献。

“以前晚上6点到10点才有电,现在24小时都有电,电费也降低了,我们非常感谢这个合作项目。”缅甸村民乌拉觉说,中缅管道项目开建以后,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乌拉觉提到的中缅油气管道是由中石油东南亚管道公司承建运营,这条通道将油气从西南方向输送到中国,其中,原油管道的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的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港。管道不仅向中国输送天然气,还通过多个下载点向缅甸输送,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动力。按照协议,管道在缅甸境内可下载管输量20%的天然气和200万吨的原油。

今年4月10日,《中缅原油管道运输协议》正式签署。当日,运载14万吨原油的油轮成功靠泊马德岛港并开始卸油,标志着这项“一带一路”紧密合作的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中俄油气管道是中国石油建设的另一个重点项目。2011年,中俄原油管道开始商业运营,截止2017年2月底,累计输油9760万吨。2014年开始建设该线路复线,年输量1500万吨,预计2018年完工。天然气东线管道2016年开工,正在建设。

能源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共同发展的多赢举措。作为我国近邻,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油气资源丰富,在需要引进资金、技术发展本国工业的同时,更需开辟国际市场。而中国则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为油气出口提供了巨大市场,为各国带来了技术和资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石油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从西北、东北、西南和东部逐步建成了中亚、中俄、中缅及海上等四大油气运输通道,初步形成了联通中外、贯穿惠及多国的油气供应和市场网络。这不仅改善了各国的能源结构,更为推动“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做出贡献。

深化产能合作折射中国实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石油将自身优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和人才与各国需求相结合,在石油行业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全面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推动着合作各国石油工业的现代化。

回首海外能源合作的规模化发展,首先要提到中国石油过硬的技术实力。

在勘探领域,中国石油旗下的东方物探是全球三大地球物理勘探公司之一,曾为全球200多家石油公司提供过技术服务。作为中国石油“找油找气”重要力量,东方物探核心装备和软件研制取得过多项世界级成果,产值规模连续两年全球第一。

在钻探领域,中石油长城钻探公司累计为130多家能源公司提供工程技术服务。凭借技术优势,长城钻探海外业务实现了从单一钻井技术服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转型,从常规油气向地热等非常规油气的转变。仅2013年到2016年间,就完成作业项目11个,井数500口。

在炼油化工领域,中国石油分别在在苏丹、哈萨克斯坦、乍得、尼日尔等国家运营及在建炼化项目,已形成1300万吨/年加工生产能力。其中,喀土穆炼油厂全部采用中方标准设计建造,使苏丹成为非洲率先使用无铅汽油的国家。投资额达16亿美元的哈萨克斯坦PKOP炼油厂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全业务链发展。

在管道建设及运营领域,截至2016年底,中国石油海外建成并运营输油、气管道17条,管道总长度约14508公里(原油管道6605公里,天然气管道7903公里),输送能力约1.39亿吨当量(输油8550万吨/年,输气674亿方/年)。

在装备制造领域,世界最大的LNG项目--亚马尔项目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国产第一台极地钻机,冻土带施工、模块化建厂,促进了北极航道的开发,大大降低了中国商品向欧洲市场出口的物流成本。

“靠技术,我们在合作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话语权,获得了资源国的信任,海外合作前景更加广阔。”从事海外油气勘探工作长达17年的哈萨克斯坦斯坦公司副总地质师徐志强对此深有体会。

如果说过硬技术是硬实力,那么中国石油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则是中国石油能在“一带一路”国家取得很大成就,并赢得各国同行尊重的软实力。

“寻找地下油气资源,是一项艰苦的具有开拓性的职业,必须具备个人付出牺牲的奉献精神,特别是在远离故土的海外油气勘探更是如此。”在哈萨克斯坦,徐志强积极探索,部署和实施的探井分别在潜山、非构造隐蔽油气藏、新区和油田老区新领域获得高产商业发现,这些突破在哈萨克斯坦PK公司历史上都是首次。

“当时女儿快3岁了,我发现她会说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却不太会说汉语。我这个母亲太失职了。”有“海外石油金算盘”之称的杨桂荣的这句话,让人内心震颤。

杨桂荣是中石油阿克纠宾公司总会计师,她怀着8个月身孕回国,半年后就抱着还在哺乳期的女儿返回工作岗位。由于工作繁忙,女儿一直都是由哈族保姆带着,所以不怎么会说汉语。没办法,杨桂荣只能晚上下班再把女儿叫醒教她说汉语。

像徐志强和杨桂荣这样甘于奉献的石油人有很多。目前,中国石油有中方主体员工2700多人在海外项目工作,平均海龄超过6年。

正如中国石油董事长王宜林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所说,油气行业的特点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油田基本上都在一些地表自然环境和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中国石油人凭借强烈的使命感与拼搏精神,完成了国际同行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开拓合作共赢之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深化国际产能合作,中国石油将各种优质资源带到合作国家,实现优势互补。中国石油成功“走出去”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实力”,有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了广泛的合作共赢。

扛鼎社会责任夯实民心相通

KUMS计量站中亚天然气管道上的跨国计量第一站,位于乌哈边境克孜勒库姆沙漠腹地,人迹罕至。站长褚军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个站里唯一的中国人。与荒凉沙漠形成对比的是,褚军与哈萨克斯坦员工相处得亲如一家,工作中为他们讲解输气知识、安全规定、管理程序,生活中相互信任尊重。

像褚军这样与当地本土员工的和谐共处,在中石油海外合作中遍地开花。随着中国石油海外业务用工的高度本土化,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在中石油学到了本领,凭借扎实的技能改变了个人命运。

截至2016年年底,中石油海外油气业务中外籍员工57353人,本地化雇员超过90%。在印度尼西亚,中国石油公司共有2400多名员工,本土化率达到99%以上。中国石油印尼公司副总经理布迪总是深情地说:“我是印尼人,也是中国石油人。”

在土库曼斯坦,到中国石油就业的土方人员更是累计超过2万人,约占土库曼斯坦全国就业人口的1%。“到中企就业、到中国留学已成为土国国民的首选。”中石油阿姆河公司土籍员工尼亚斯感慨道:“大多数家庭不缺钱了,城市变得漂亮了起来,中土天然气合作项目也为我们带来了整个国家层面的收益。”

在哈萨克斯坦,中石油仅上游项目上缴税费超过300亿美元;社会公益活动累计投入超过3亿美元;为当地提供超过3万个就业机会。并且,中石油积极与当地人依托油气业务开展的各类服务商合作,改善了他们的职业构成。

苏丹总统巴希尔曾说过:“中苏之间的石油合作,对苏丹来讲一个最珍贵的礼物就是通过合作培养了许多苏丹年轻人,培养了许多苏丹的石油人才。”

位于孟加拉湾的马德岛则在与中石油的合作中模样大变。2009年马德岛作为中缅原油管道起点率先开工,历时5年,昔日原始小岛变身现代化海港。

项目在马德岛开展工程建设的同时,时刻注重改善当地民生。在项目的投资援助下,岛上居民由饮用雨水到村村通自来水,由每天供电3小时到家家户户实现24小时供电,从没有公路到几乎村村通公路,岛上还有了信号通信基站、学校、医疗站,居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授人以鱼且授人以渔。中国石油在“一带一路”油气合作中,充分考虑资源国、合作伙伴、当地社区的合理关切,努力建设双赢、多赢的命运共同体。在促进就业、热心公益、改善民生等方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民众获得感,赢得了资源国的信任与支持。

“20多年来,中国石油‘走出去’的步伐是坚定的,成果是丰硕的。我们始终坚持通过用好两个市场,发挥好两种资源的作用,来造福于资源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中国石油董事长王宜林对广泛开展能源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互利共赢充满信心:“这条对外合作的路,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造福各国人民。”

回首过去,物质与精神相得益彰,奠定了中国石油宏伟目标的坚实基础。展望未来,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建设世界先进水平国际油公司的目标,将指引中国石油合作共赢之路继续前行。

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坚持“互利共赢、和谐发展”合作理念,中国石油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谱写新的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