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发电行业业绩“坐滑梯”能否“软着陆”
【观察】发电行业业绩“坐滑梯”能否“软着陆”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随着国家“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房地产、汽车工业的贡献,预计2016年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随着国家“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房地产、汽车工业的贡献,预计2016年GDP增长6.7%,我国经济避免了“硬着陆”,实现平稳开局。2016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缓中趋稳、利润同比增长8.6%,呈现良好发展的势头。发电行业在“十二五”期间经营发展实现了逆势上扬、“业绩置顶”。进入2016年,能否与全国工业企业“同频共振”呢?2017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势呢?
2016年发电行业业绩“坐滑梯”
与全国工业企业形成反差的是,由于政府下调上网电价、市场交易电量迅速增加、机组利用小时持续下降、电煤价格大幅反弹、环保政策层层加码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的发电行业2016年开始坐“坐滑梯”,出现了量价齐跌、效益下滑、区域分化的格局,引起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不过,2016年也是发电行业积极响应供给侧改革、调低电源投资力度、承担降低“用能成本”、积极为社会作贡献的一年。
1、用电量增长好于预期,机组利用小时仍持续下降
纵观2016年,发电行业最大的一个亮点是全社会用电量增长好于预期,成为阻挡业绩加速下滑的重要因素。2016年初,中电联年初预计当年用电量仅增长1%~2%,后来又适时作了两次调整,分别增加到2.5%、4.5%。实际上,由于实体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中部、东部用电量较快增长(5.1%、4.9%),第三产业、居民生活用电量快速增长(11.66%、11.43%),以及第三季高温天气等因素的拉动(7.8%),截至2016年11月底,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比去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全国发电量增长4.2%,比去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五大发电集团基本上提前1个月完成了全年发电量计划。
但是,由于2016年1~11月全国装机容量达到15.7亿千瓦,增长10.4%,比2015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发电利用小时“摊薄”效应明显。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3434小时,同比下降195小时。根据中电联专家最新预测,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约6万亿千瓦时,增长“略高于5%”,但火电利用小时约为4150小时,比2015年4329小时减少179小时,创1969年以来的最低值。因此,尽管用电量、发电量的增长好于预期,但架不住装机的快速增长,整体发电利用小时仍处于下降通道,成为全年第二大减收因素。
2、电煤价格大幅反弹,火电赢利“基石”松动
经历了2015年电煤价格的“跌跌不休”,进入2016年,煤炭市场实现了惊人的“大反转”从低位加速回升。2016年上半年回升30元/吨,到11月初居然高达600多元/吨,累计回升230元/吨,涨幅62%。11月中旬起,煤企、电企以535元/吨开始签订中长期合约,进入12月,煤价开始高位回调。据统计,6月以来,部分电厂实际到厂煤价累计涨幅超过300元/吨。
2016年上半年火电板块仍有较丰厚的赢利。下半年,随着煤价的大幅反弹,火电企业加快获利“回吐”。据悉,五大发电集团煤电板块利润大幅缩水,2016年9月份由正转负,亏损2.59亿元;10、11月份亏损额扩大到7.91、12.86亿元。煤炭价格的大幅反弹远远突破年初的燃料成本预算,预计全年火电板块整体处于微利或盈亏边缘,西北、西南、华北、内蒙等区域出现严重亏损。在目前稳增长、降成本的大背景下,尽管有煤电联动政策,发电企业也提出诉求,但国家有关部门没有计划付诸实施。因此,煤价反弹,成为今年火电企业业绩加速下滑的一个主因。当然,也有利于发电集团的自产煤板块,大幅度减亏,甚至扭亏为盈。
3、政府、市场双管齐下,降电价成发电企业第一大减利因素,但社会分享了巨额红利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2016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国发〔2016〕48号),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作为供给侧改革中“降成本”的重点任务之一。
2016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降低燃煤发电上网电价3分/千瓦时和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加上2015年下调2分/千瓦时的翘尾影响,影响发电利润超过千亿元。同时,新电改加大了试点范围,大幅缩小发电量计划,通过双边交易、集中竞价交易、跨区跨省送电等市场化方式,市场交易电量大幅增加,比重快速增加到近30%。尽管“折价”交易幅度缩小,仍对发电行业形成了更大的冲击。在一些西南、西北、东北“先行先试”区域和电力严重过剩区域表现得更加明显,已强力体会到来自电力市场竞争的压力。据统计,工商用户累计降低用电成本超过1000亿元,占2016年供给侧改革降成本近万亿元的10%。新电改释放的“降电价”的巨额红利,惠泽实体经济,增强了竞争能力。当然,对发电企业来讲,电价水平的下降成为今年造成业绩下滑最大的一个因素。
34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奥运火炬手点赞汉能 移动能源在南极发电2024-08-16
-
欧盟对马、台太阳能产品展开贸易调查 薄膜被排除在外2024-08-16
-
依靠重力发电的灯泡2024-08-16
-
光伏发电助扶贫2024-08-16
-
德发明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新工艺2024-08-16
-
国产太阳能液态电池有望2017年面世2024-08-16
-
奥运火炬手点赞汉能 移动能源在南极发电2024-08-16
-
六月订单猛增 太阳能电池厂调涨售价2024-08-16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工信部:5兆瓦及以上风力发电设备成为风电发展的重点方向2024-08-16
-
依靠重力发电的灯泡2024-08-16
-
我国规划建设三个海洋能海上潮汐发电试验场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