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局:能源生产对海洋环境影响明显
国家海洋局:能源生产对海洋环境影响明显.TRS_Editor P{margin-top:1em;margin-bottom:0;line-height:1.5;}.TRS_Edit
本报讯 记者朱学蕊报道: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布了《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针对能源生产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公报》称,青岛东黄输油管线爆燃事故入海原油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和大连新港“7.16”油污染事件对邻近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依然存在。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依然影响福岛以东及东南方向的西太平洋海域,该海域放射性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海水、海洋生物仍受到核泄漏事故的显著影响。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信息显示,2011年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继续处于恢复中,但其生态环境影响依然存在。海水中石油类含量符合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个别站位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超第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底栖生物质量继续好转,鱼类体内石油烃含量与事故前水平基本持平,甲壳类体内石油烃含量仍然高于事故前水平。浮游生物多样性指数与事故前水平基本持平;浮游动物幼虫幼体密度明显升高,但仍低于事故前水平,鱼卵仔鱼数量仍然较低。
而2010年大连新港“7·16”油污染事件事发海域环境状况继续呈改善态势。沉积物中石油类含量有所下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较上年分别上升15%和17%;底栖生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亦呈现恢复态势;潮间带生物群落明显恢复,一些受损的原有优势种群已恢复到正常水平。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就日本福岛核泄露事故的影响,《公报》指出,2013年4月,日本以东的西太平洋海监测海域水中锶-90活度较2012年有所上升,铯-137和铯-134活度仍然维持在2012年12月的水平。50%以上站位的铯-137检出深度达1000米,铯-134检出深度达500米,表明核事故放射性污染在水动力的作用下逐渐向深层迁移。在东经136°经向断面(北纬25°到29°)深层水中检出铯-134,表明核事故放射性污染可能在涡旋的作用下向西南迁移。而菲律宾以东海域尚未受到核泄露事故放射性污染影响。
此外,我国管辖海域海水放射性水平和海洋大气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未见异常。辽宁红沿河、江苏田湾、浙江秦山、福建宁德和广东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海域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处于我国海洋环境放射性本底范围之内。在建的山东海阳、广东台山、广东阳江、广西防城港和海南昌江核电站邻近海域的放射性背景监测数据未见异常。能源网—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