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环保企业出路是“创绝招”
中小环保企业出路是“创绝招” 当前中小环保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为破解中小环保企业的生存困境,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本刊专访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绿色发
当前中小环保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为破解中小环保企业的生存困境,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本刊专访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绿色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夏青。
环境经济:中小环保企业怎样才能由小发展到大?
夏青:中小环保企业由小到大的发展路径用老百姓熟知的话来描述就是“创绝招”“傍大款”“抱团取暖”,或走上“一招鲜吃遍天”的路,或被收购、搞合作,依靠绝招走共同富裕的路。因此,中小环保企业必须要创新,必须有绝招,这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环境经济:目前,环保产业政策利好频出,中小环保企业生存却十分艰难。您认为中小环保企业主要面临哪些困难?
夏青:中小环保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很难拿到项目。这也符合规律,因为众多的环保企业不是家家都能拿到项目的。
企业要想拿到项目,资质、品牌和资金,有时比绝招更重要。绝招在实践的过程中被认识,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而支撑品牌的是各项资质,但中小企业往往不具备获取资质或维持资质的能力;有了资质和品牌,在资本运作的潮流中,中小环保企业又面临融资困难的窘境。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中小环保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为中小环保企业的“绝招”要得到天使基金、风险投资的认可,本身就很艰难,再加上“绝招”变成生产力的过程不可预测,就很难让投资者垂青。“绝招”拿不到钱,中小环保企业融资的本钱就不存在了。
环境经济:目前不少国有企业跨界进入环保领域,是否会给中小环保企业带来冲击?
夏青:“中字头”“国字头”的企业愿意涉足环保产业,总体来说是一件好事。看似拿走了部分市场份额,抢了中小环保企业的饭碗,对于中小环保企业形成冲击,其实不然。本来中小环保企业的存在,其功能也不是抢占市场份额,而在于出“绝招”;跨界进入环保领域的“中字头”国企,为中小环保企业的“绝招”增加了买方,是件好事,也为中小环保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国企拿到项目之后,会邀请有“绝招”的中小环保企业参与项目。因为国企在短时间内跨界,技术储备、系统集成、装备制造、项目实施经验上必然存在短板,而中小环保企业往往在细分领域具备独有的核心技术。例如,可以在黑臭水体治理、VOCs防治等领域发挥作用。大型央企、国企将为环保产业带来新的市场容量。因其具有强大的低成本资金优势,能够推动环保类PPP项目的迅速落地,扩大整个环保产业的投资,弥补政府对于环保投资的不足。中小环保企业的技术“绝招”和大型国企的资金、品牌,两者具有强烈的互补需求,而非单纯的对立与竞争关系。
环境经济:面对国企的跨界进入,中小环保企业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夏青:中小环保企业应该采取积极的方式加强与国企之间的合作,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融入环保产业新的生态圈。这一生态圈的核心是大型国企,无论是否跨界,这些国企有条件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引领一批优秀的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不同专业领域的新的环保产业生态圈。
环境经济:有人说,中小环保企业的平均寿命是5年,您怎么看?
夏青:不敢断言平均寿命是5年,但无创新成果,寿命就不会长。环保产业的发展过程遵循优胜劣汰的发展规律,无创新“绝招”的中小环保企业被淘汰或被兼并重组属于正常现象。中小环保企业可以变成大型企业的合作者,可以成为追随者,个别企业“绝招”够绝,也可以从小做到大,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不管是成为领导者、合作者,还是追随者,都取决于“绝招”的生命力。随着环保产业不断拓展,产业结构、技术和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环保产业最终会形成少数几个集技术、生产力、成本等优势的行业巨头,这些巨头的形成,不可缺少中小环保企业的“绝招”,而中小环保企业的短寿命有可能换来行业巨头的新生。
环境经济:作为中国绿色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您为不少企业解决了难题,对于中小环保企业今后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夏青:总的来说,多数中小环保企业仍没有认识到“创绝招”是唯一正道。无“绝招”,中小环保企业就没有生存之本。过去那种靠“跑项目”能生存的理念,不是长久之计。
中小环保企业在修炼“内功”的基础上创造“绝招”,有了“绝招”,犹如练就了“独门暗器”,就能成为武功盖世的一方英雄。例如高浓度有机废水制备生物基醇技术,从研发、实验室成果鉴定、工业化生产前后历经十余年,至今尚在效益评估阶段,越是颠覆性技术就越需要连续的工业化生产数据作为论据。又如污水深度处理的创新技术,无论是垂直生物膜还是人工快渗,都在积累工程案例,累计污水处理量百万吨以上还不够,气候条件、污水类型、出水标准、投资费用、运行成本等都需要系统评估才能真成为“绝招”。再如污水河床式处理技术,关于纳米气泡、微生态活水、小分子高溶氧、矿化还原等“绝招”,欠缺的首先是系统评估,必须对不同应用条件提供治理效果的检测数据,让人眼见为实。“让用户相信”是中小环保企业打开市场门槛的“绝招”。
技术决定前途。中小环保企业应在某一领域深耕精耕,寻求创新,做到独具特色,拒绝流水线式的生产。掌握了“绝招”,再不断地优化技术减少成本,就能在竞争中求生存。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用环保终身追责扶正政绩观2024-08-16
-
环保部:全国重大环境风险级别企业共4000多家2024-08-16
-
环保部发布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倒逼产业升级2024-08-16
-
中国“高压”治污加速社会资本进入环保产业2024-08-16
-
京津冀融资3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2024-08-16
-
上海881家企业被列入环保“黑名单”罚款逾5000万元2024-08-16
-
沼气发电的角色转换:从提供电力到生态环保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将出台 多类企业蜂拥而至2024-08-16
-
环保部:2014年仅16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2024-08-16
-
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将出台 多类企业蜂拥而至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上海881家企业被列入环保“黑名单”罚款逾5000万元2024-08-16
-
财政部:节能减排补助资金专款专用 不得挪用2024-08-16
-
粉煤灰利用的突破创新 恒达重塑企业环保新形象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