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机制助推区域联动治霾 垂直化改革势在必行
完善机制助推区域联动治霾 垂直化改革势在必行人们应对雾霾措施的花样越来越多,但也越来越无力。据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有60多个城市统一启动预警响应,首次实现了区域高级别、大范围预警应
人们应对雾霾措施的花样越来越多,但也越来越无力。据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有60多个城市统一启动预警响应,首次实现了区域高级别、大范围预警应急联动。区域联动是此次抗霾的一大特点。此前的抗霾行动没有今次这么高级别的联动。接下来,治霾更需要的是联动机制。PM2.5指标管理,需要更高层次的制度安排,除了建立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外,还需要环保权力的垂直化改革不断推进。
根据环保部的通报,12月2日至4日,受明显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我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发生了一次大面积区域性空气重污染过程,影响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辽宁等7省市,涉及60多个城市。据悉,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有60多个城市统一启动预警响应,首次实现了区域高级别、大范围预警应急联动。上海市也自12月5日6时起发布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启动Ⅳ级响应措施。
人们应对雾霾措施的花样越来越多,但也越来越无力。除了空气净化器以外,现在有一些电商购物平台开始出售“新鲜空气”,既有来自东北大山深处的新鲜空气,也有加拿大、新西兰等地代购而来的空气,售价从20元到200元不等。另有体育学院教授建议,既然不宜室外运动,那可以考虑把家务变成健身。家务=健身?似乎更多是一种无奈。
区域联动是此次抗霾的一大特点。此前的抗霾行动没有今次这么高级别的联动。说起区域联动治理空气,人们不由得想起2008年奥运前的一些联动机制。当时,为了确保北京空气质量,中央政府曾协调华北六省市建立起一个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在这个机制框架下,六省市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产业迁移和利益协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区域联动并不仅仅止于每个地方分领指标然后“派发”,对于城市治理来说更不是简单的限行,一些污染严重的地方暂时性的停产也不能解决长久的问题。更何况,每次集中整治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地方的工厂虚报数字、暗中开工。
雾霾治理需要被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与之匹配的制度安排也应该具有更高层次,而不仅仅是将PM2.5严控到一个指标化的数值。治理空气的“国十条”于2013年推出,这使得控制PM2.5正式进入公共政策议程。随后,中央政府首次明确了中国PM2.5空气污染治理的目标,并建立起针对PM2.5的目标责任制度。这是治霾的第一步,如果不进入政策议程,而只停留在微博与社交网络的讨论,那么PM2.5的治理无从谈起。
接下来,治霾更需要的是联动机制。这个联动机制不仅仅是每个地方同时在雾霾严重期实行紧急的措施(比如限行、限排与停工),更重要的是区域间的一种生态补偿方式。有研究大气治理的相关专家指出,理想的状况下,生态补偿的方式通常适用于解决不同行政辖区之间的交互污染问题,即在一个类似自由交易的市场环境中,各区域之间通过污染权交易、自然资源产权划分和产权交易等方式来协调区域之间资源、利益和发展机会的分配。
以往采取指标治霾的方法往往是将具体指标分解到地方,采取一刀切,用同样的治理目标和标准去要求处在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行政区域。这会加剧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显然,执行效果也是欠佳的。并且,区域交界处的治理通常会被各地政府撇清责任。
PM2.5指标管理,需要更高层次的制度安排,除了建立区域间的生态补偿机制以外,还需要环保权力的垂直化改革不断推进。其实,这项改革一直在推进。首先,近几年,中央政府着手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建设和增加空气质量监测站点,一些城市不断增加有代表性的空气质量监测站点,而不仅仅是以前的郊区站点。其次,中央政府要求市级、县(区)等各级的空气污染监测点提供空气质量的实时数据,推动了空气实时数据的公开化,人们可以在手机APP上随时查阅到相关空气质量数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今年以来我国开始启动了环保垂直化管理的试点,在这些试点,地方加强环保权力垂直化,省级环保部门直接管理地市和县级的监测监察机构;地市级环保部门实行双重管理体制,以省级环保部门为主;县一级环保局不再单设而是作为地市级环保局的派出机构。这些措施都是出于加强环保执法的效果与效率的考虑,为环保工作越过山头主义与地方保护主义打下基础。
PM2.5的形成是由复杂的多因素导致,因此其治理也需要多项高级别的制度安排相互配合。指标管理是当下最有效的,但效果是阶段性的、短时的,长久之计是建立与完善区域间生态补偿机制,并推进环保权力垂直化的改革。
上一篇:十面霾伏 该等一场什么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