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浮力做功抬轿系统
再论浮力做功抬轿系统需要多大浮力,便给多大浮力
前面发表的文章《浮力做功抬轿系统》一文中结尾部分总结道:“总而言之,本发电模式的最大问题是重锤如何升起、恢复空中原位的问
需要多大浮力,便给多大浮力
前面发表的文章《浮力做功抬轿系统》一文中结尾部分总结道:“总而言之,本发电模式的最大问题是重锤如何升起、恢复空中原位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所有问题都是次要的,都是能够轻易解决的。”这个最大问题如何解决呢?虽然前文中已经做了介绍,但是笔者觉得还不够具体和清楚,便撰写本文给读者作进一步说明。
将重锤恢复半空原位所需要的浮力到底有多大?应该说,这是视整个抬轿系统的需要而定的。需要多大的浮力,便能给多大的浮力!这其中的底气从哪里来?且看下面具体介绍。
1. 特殊造型的水量释放系统,为更高、更强水电城铺平道路
1.1 一侧长连通器,生来就憋着一股劲
如果说本系统一侧长端高度达到3000米以上,抬轿系统C处部分高度假定在1000米到1500米之间,那么,一侧长部分与抬轿系统的高度差就在1500米或者以上。根据连通器水平原理,两侧水量追求水面相平,由这个高度差所产生的巨大水压(事实上不只是高度差,还在于宽度差和体积差)便形成了巨大的差动力。一侧长连通器,生来就憋着一股劲。这话一点儿都不假。可以凭借特制系统来实现。
这个特制的系统是什么?我这里介绍其中一种方案。高于两端相平的长侧部分,其实是一个特殊造型,这个特殊造型帮助注射器系统形成了工作水量的再循环利用,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这个特殊造型的水容器可以做成侧板型,就像一个大水桶一样,当需要释放水量的时候,各个互相衔接的桶板一侧身,里面的水滚滚涌出,顷刻流光了。根本无需要考虑排水速度问题,而是变成了水桶侧板转身的速度问题,而这个时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从大水桶周侧流出的水,可以再利用,与从顶部飞落的发电水汇聚一处。当工作水量返回并且因虹吸原理释放时,就是如此情形,这时的大水桶侧板都是敞开的;而当系统需要重新注水,增加水压差时,大水桶的侧板都是闭合的。真正理解了这一点,对于抬轿系统来说,其实没有什么难题可以阻挡了。也可以说,这就省去了后面要讲的专用冲击系统。这也是需要注意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这个特殊造型的释放水量/增大水量方案,便意味着本模式充分解放了水电城的总体设计高度,为将来人类社会建设深4000米、5000米以上的更强大更高水平的水电城铺平了道路。如上右图所示。
1.2 注射器其实是一个引水装置
下图是一个简单的注射器示意图,上面并未封顶,这个注射器其实是一个引水装置,由柱塞和胶皮套子组成,当柱塞上拉,不超过横侧的注水口时,其实柱塞以下便是真空环境,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水沿管道上行。直到柱塞超出管道,水喷涌而出,流至输水台层,最终与发电瀑流汇合,又转成了发电水流。而这个引水装置冲出管道之后,便像刺猬一样自动蜷缩一侧(管道外侧空间变得更加开阔,很容易设置一个合适的空间,或者直接提升到水位达不到的高处都可以),成为极小的体积,并不影响水流冲出。如前图所示。
2. 下拉浮洞可向纵深或者横向延伸:想要多大浮力,便给多大浮力
2.1 下拉浮洞横向或者纵向延伸
再看一看本文第一图B和E之间的中空装置,这个装置的造型与体积不一定非得像图中所显示的一样,是一个倒三角的形状,以前我与中科院专家讨论此事的时候,认为可以是中柱下支撑物结构,意思就是下拉浮洞可以向纵深或者横向延伸,想要多大浮力,就可以设计出多大浮力。下图所示就是轮船中间的主桅杆,非常强大,我设想的此处的中柱有一点儿像它的样子。至于中柱下的支撑物,当然可以是各种各样的造型,大家中见过航母的都知道,可以说有点儿像航母的样子。如果工程师认为横向不必要,只纵深发展就可以,当然是最合笔者心意的,我的前面图示就是只向纵深延伸,无论多少米,都可以奉陪到底。这样的设计有一个好处,就是整个支撑物都只是向上或向下两个方向,直至到达预定位置为止。横向结构的支撑物造型,只能依靠强大的中柱来传递浮力的力量,便不具有这个特点了。
2.2 利用压缩气体,会增加巨大浮力
前面我谈到中空装置,没有谈压缩气体,就是要在这里专设一节专门来谈谈这个问题。如上面的航母图示。大家已经看到了,航母最底端装配很多看起来类似气囊的东西,其实是由钢铁做成的空心舱,这通过增大排水量、做成中间空心的办法来增加它排开海水的体积,从而大大增加了浮力。笔者认为,在本系统当中,可以有效利用压缩空气!众所周知,一个救生圈能将下沉的人体从海水中浮起来,漂在水面上。这说明什么?这就说明只要有气体压进其中,会使气囊体积扩大数倍,便会有足够大的浮力产生。救生圈、皮球等物体在充气前和充气后的表现完全不同,就说明了这个道理。压缩气体的充分利用,有效地增大了V排,节约了水量,从而帮助系统非常有效率地完成任务。航母之所以采用中空办法,没有像救生圈、皮球一样利用压缩气体,主要是因为航母、轮船等都需要在海洋当中四处航行,必须是钢铁等材料做成的才行,否则便不够坚实牢固,而钢铁这种材料密度非常大,都是大于水密度很多倍的,并且不能像救生圈、皮球一样扩大体积,所以用不用压缩气体,其实都是一样的。但在本模式的下拉浮洞实践中却是不一样的,原因就在于它位置固定,不是像航母一样四处快速移动的,因此要使浮力增大,可以同时采用两种办法——一个是降低使用材料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更好),另一个是非常容易地扩大其体积,增加浮力。因此,本模式的下拉浮洞实践便可以使用压缩气体来扩大体积,增加浮力,节省水量。
2.3 配备专用冲击系统,为系统提速加油
在前面介绍一侧长连通器系统时,我们已经说了,由于其非常巨大的压力差,冲击力量已经是非常强大了,估计这个配备专用冲击系统也用不上了。这里就先不用详细介绍,如果以后用得上,再做介绍也不迟。
想要多快,就有多快
1. 以粗壮对细高,非常管用
1.1 粗壮对细高,快捷简便
在前一篇文章《浮力做功抬轿系统》一文中,后面有下面一段文字:
大家也看到了,上图画得倾斜洞特别粗壮,以粗壮对细高,应该特别管用了,完成整个任务不会花太多时间。另外,这预备之用的真空洞(其实洞上部真空,作为引水之用,相当于虹吸管原理)还可以建得与地面同高,与上图类似,其最高水位区有巨大的外流接口,直通向往下掉落发电的瀑布飞流当中,形成部分水循环。这番理论见我以前在中国能源网发表的论文《论外力打击型动力模式与海底辅助排水系统》一文,里面详细介绍了长侧洞跳水打击理论,打击完的用水便“从侧洞流出,与飞流直下的发电水流汇聚一起”(引自原文),形成循环再使用了。
引文中提到了“其最高水位区有巨大的外流接口,下通向往下掉落发电的瀑布飞流当中,形成部分水循环”,在附图当中并没有直接画出来,但在本文的首幅图中显示出来了,因为前面文章中并没有重点介绍这个环节和突出这个问题。粗壮对细高,快捷简便,细高部分C处的水量便会高速返回到粗壮水道当中。总而言之,以粗壮对细高,或者说以径宽换细高,都有很大的拓展与想象空间,并不是难以实现的事。
1.2 如何应对大气压强支撑水高受限问题
粗壮对细高,也受限于托里拆利实验所讲的大气压强所托起的高度问题,以水柱来说,只能有10米之高。正因为此,以前一些网友认为本模式不能变成现实,其实是大错特错的,特殊形状的注射器系统更加有助于动力系统的成功。前图就是一个特殊造型的注射器,设定D处与C处水量相等,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C处细高部分的水位很快便会返回到D处部分。如果去掉D处部分,剩下的便是一个两端等高的连通器,我在前面文中说了,连通器其实就是一个整体,不是分割开来的,而是特殊形状的整体,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条件。当然,如果因为很高,C处水量实在太多,那就更好办了,D处的可拓展空间更加无敌,它是可以向四个面向无限拓展的(见本文首图所示),另外这个问题其实只是一个整体建筑结构比例协调的问题,根本不足为虑。事实会证明,个别网友的担心是多余的。大家可以自己买个注射器研究一番便会发现注射器结构并不复杂,只是柱塞上加一个起密封作用的胶皮套子就行了。这也就是说,注射器结构的制造,只是在于一个柱塞加一个皮套,那么,真空环境与非真空环境的切换其实也变得非常非常简单了。如本文图三所示,提到注水管以下便是真空环境,提到注水管以上便是大气压环境,就变成了虹吸管原理,是不是非常非常简单?!
2.如同泰山压顶,一柱压下万钧之重
2.1水桶的侧板或抽板理论
这个环节属于是备用环节,由于前面所述的力量就已经非常强大,在现实实践当中可能用不上,但是作为备用环节和十分重要的理论,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讲一讲。
这个环节,我这里再强调一遍。它与图二的周侧流出原理结成一体之后,力量可以随意设计(形如下图当中的手的力量),这个力量想有多大,便可以有多大。
那么,这个力量来自哪里呢?前面我所讲的水桶侧板或抽板理论,同样适用于它。把水容器做成抽板型或者侧板型,一提起桶板或者桶板一侧身,水即流出(提起桶板或侧身桶板,水就流完了,根本无需考虑排水的速度问题,而是变成了抽板速度或者侧板速度问题,这个当然是无需考虑的),并且,此水桶可以与前面所讲的水桶溢流的水连成一体,综合利用。所以说,一边是注射器原理上提返流,一边是液压千斤顶原理下压助力,两者完美结合在一起,速度是非常之快的,并且是需要多快,就能够有多快。下柱支撑、侧板/抽板流出理论,具有非常好的优势。下柱支撑的高度任意调节,完全根据需要设定。比方说1000米,1200米,1500米都可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弄明白了,对于理解整个系统的优越性大有裨益。因此说,浮力抬轿系统最终会改进得非常非常迅速快捷,这让人联想起历史上的史蒂芬孙,他发明的火车起初在轨道上慢如蜗牛,驴子都跑不过的,但是今天的高铁速度已经证明了一切。
剩下的,就是协调好各部分比例
要多大浮力,便给多大浮力!
要多快,便能够有多快!
剩下的,就是协调好整个工程各部分的比例了。将整个工程的规模设定好,再根据规模缩小比例画出图纸来,将各部分的比例协调好然后施工,那么,海滨水电城模式便可以实现了。如果世界足够重视的话,几年内就可以将我的海滨水电城模式理论变成现实,真正解决好世界各国的能源与环保问题,中国梦,世界梦,便不只是梦了,而是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造福国家,造福世界,也就不只是理论,不只是理想,不只是一些纸上空谈了。
不是永动机的“永动机”
据说永动机的想法产生于一千多年前的印度,后来传到伊斯兰国家,经穆斯林传到基督教世界。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就曾研制过永动机,设计出了众所周知的滚珠永动机方案,但最后以失败告终。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也曾经投入近二十年的时间来研究永动机,他为此做过大量的实验,最终也没研制成功,而是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意外性的理论性成果——热功当量定律。历史上不知多少科学家投入永动机的制造,最终都因违背物质能量守恒定律而彻底失败。
世界真的不能产生永动机吗?
本文告诉读者朋友,世界是可以有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永动机”的!
本模式就可以认为是不是永动机的“永动机”!
世界有万能电源,中国梦=世界梦
大家都知道,电是万能能源,其用途非常广泛,但电能如果不足,这种能源万能的说法便要大打折扣了。其实,我们在说电是万能的时候,心中就已经默认电具有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数量(也就是说够用),所谓万能,不仅是强调能力之多,更是强调能力强大,当需要变成现实的时候,它具有变成现实的能力(数量也代表能力,数量不足便是能力不够),否则万能的说法只能流于空谈,不能成立。这个电的用处,我们就不多说了,它能做不同层面的很多很多的事,人们未必都很清楚。就拿电压来说,不同领域对电压有不同的定义,对于电压等级划分,目前统一为:
不同电压等级一般分类标准
不同压力的电,是可以做不同类型的事情的,说它是万能能源,意思是它是能做很多很多事情的能源。事实上,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来设计不同的动力源,也可以根据机器设备的不同需要专门搭配不同的电压源。这在历史上有是有的,但是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引发的革命前景,将是非常光明的,甚至可以说,它有足够的动力去改变世界。世界不同国家,使用不同的电压标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了。不同的动力源或者用电器,使用不同标准的电压,应该说是科学的。尤其是大容量电容电池的出现,用于做为不同行业的动力源(比如作为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等的动力),则是一件必然之事。将来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容电池应用到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动力源上去,甚至普及开来,这显然是可以做到的。这与核动力不同。核动力虽然力量很大,但核辐射及其种种缺陷都是难以完全化为乌有的,并且是难以驾驭的,有危险性很大等等弱点。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种万能能源多得用不完的情形,用不完的世界,应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以前谈过能源用不完模式与环保的关系,与粮食的关系,与冷暖地区的问题……大家作一番畅想吧!人类将来能把电这种能源应用管理到什么程度,应该是一件不难想象的事。
一二十年前,专家就有预测,世界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石油储量预计还能用三十到五十年。当然,今天世界石油还没告罄,也许这一天就会到来。这一天真的到来了,世界做好准备了吗?今天的世界,百分之九十甚至以上的动力能源还是依赖于石油,世界各国的现代化主要还是靠石油作为主要能源,那么,如果这一天终于来了,世界互相转告说,没有石油了,天上地上水里的,都被迫停在了原地不能动弹,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当然就成了一句空话了,世界可想好了如何应对?
习主席说: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去努力创造。并且指出,中国梦与非洲梦、亚洲梦、世界梦是息息相通的。中国将与各国更多地分享发展机遇,使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和平发展,是中国梦最重要的保障、最根本的条件。
能源与环保问题,是当今世界最急迫的问题。
笔者所主张的包括本模式在内的十余个模式(宇宙和平论),从一开始就宣布是拯救世界的救急模式、公益模式,从一开始就清楚地告诉给全世界:
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有能源用不完模式!
中国有梦,世界就有梦。
世界有万能电源,中国梦=世界梦!!
【注:侧板理论,很像大巴车上的电门装置,开门侧身让人,关门衔接闭合。目前,世界上这种电子门装置普遍存在,适用于公交、宾馆、飞机等等。这里所说的大水桶侧板理论,就像这种装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本人的所有模式都是公益模式,未经本人同意,以商业买卖、交换赢利为目的的参考或者公开研究都属于侵权行为,搭顺风便车、快车者请务必联系原创者同意,获得授权,非商业性转载也要注明出处。
-
超级电容+电池:满足电网新需求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