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新区:空间狭小却创新无界
深圳高新区:空间狭小却创新无界2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一面旗帜。2015年,146家国家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收入
20多年来,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一面旗帜。2015年,146家国家高新区共实现营业收入25.37万亿元,“十二五”期间实现年均增长17.4%。是什么升起了这面灿烂的旗帜,又是什么在转型年代支撑它继续高高飘扬?日前,本报记者深入深圳、广州、杭州、宁波、苏州等地的国家高新区,用最鲜活的场景、事实,展现高新区经济发展背后的新探索、新机制、新动力。从今日起,本报推出“创新驱动发展·国家高新区调研行”系列报道,关注那些黏合经济与科技的神奇变量。
■创新驱动发展·国家高新区调研行
论面积,深圳是上海的1/3、广州的1/4、北京的1/10。看数据,深圳2015年GDP是上海的70%、北京的76%、广州的97%。
再看深圳高新区,只有11.5平方公里,在国家级高新区里面积最小。这里有近8000家注册企业,从业人员45万,2015年工业总产值5153亿元,税收377亿元,每平方公里30多亿税收。这里年产值过亿企业429家,超百亿产值企业过10家。上市公司近百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万亿。无论用什么经济指标衡量,深圳高新区都可谓寸土寸金,经济高产田。
这是一片坐落于深圳湾畔神奇的土地,有着神奇的魅力。7月8日,谷歌深圳体验中心落户高新区的深圳软件产业基地,这是建成不久的软件产业基地入驻的第3家世界500强科技企业。在这个占地面积不大的软件产业基地还有一个只有400米长的街区——深圳湾创业广场。聚焦这里,就不难理解深圳高新区空间如此狭小,高技术产业却蓬勃发展。
一年前,首届深圳国际创客周承载着深圳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国际创客中心的理想,在这个深圳产业集聚度最高、产业结构最优化、创新要素最活跃的地方,为全球创客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新盛宴。在世界注目下,一条集聚创新、创业、创客、创投“四创”联动的主题街区应运而生,它就是深圳湾创业广场,专注创新创业是其使命与灵魂。一年时间,联想之星、京东智能、创新工场、中美创投、松禾创新、“北斗+”众创空间等40余家国内外顶级专业孵化及创业服务机构纷纷入驻,超过250场各类创业项目路演和展示活动成功举办,近30个创新项目团队获得A轮或A+轮融资。诞生了思必驰、悦动圈、湾+社区、爱范儿、安煋车联网等一批明星创业项目。一个来自德国的创业团队,老外比中国人还多。
站在这个创业广场,西望是腾讯全球总部大厦,东看是百度华南总部大厦,南临阿里巴巴研发大楼,不远处就是深圳湾蓝色的海。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几岁的各种肤色的年轻人,从海内外汇聚在这里充满青春梦想,在这里创业者每天都是激情澎湃。
7月5日,美国杜克大学副校长柯文迪到访光启深圳总部。Welcome to the Duke Club!(欢迎来到杜克俱乐部!)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以这样一句“玩笑话”欢迎母校老师。因为5年前光启5位二十几岁的核心创始人回国到深圳高新区创业,其中4位毕业于杜克大学。短短5年,光启的海归创新团队已发展成为一家全球化创新集团,一个横跨全球5大洲12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共同体,拥有1400多人。光启的专利申请总量超过3200件,在超材料领域申请量占全球申请总量的86%。20万元起家,光启现已拥有了庞大的产业,旗下已有境内外3家上市公司,从一家民政局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发展为高科技企业样本。
其实,这些都是深圳高新区的新生代,是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的迭代和传承。从20年前获批建设,如今这片创业沃土上涌现了任正非、侯为贵、马化腾、王传福、李锂、徐航等一大批全球闻名的创新创业家。他们创造了一个个传奇,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等品牌早已饮誉世界,成为深圳高新区的一张张靓丽名片。这些企业在海内外设立了几千个研发机构,数以万计的高端人才为其所用,让深圳高新区高科技产业保持强劲活力。
面朝大海的深圳高新区展现着深圳这座移民城市的特质——开放、进取、包容。一位创业成功者由衷夸赞,开放的深圳高新区疆土无界。(通讯员 谢志雄 本报记者 刘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