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武钢宝钢开启“重组去产能”新探索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6-07-04 11:01:09
热度:

武钢宝钢开启“重组去产能”新探索中国钢铁行业的重组大幕终于开启。
6月26日,武钢股份、宝钢股份同时发布停牌公告,表示控股股东武钢集团与宝钢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7月2日,两家

中国钢铁行业的重组大幕终于开启。

6月26日,武钢股份、宝钢股份同时发布停牌公告,表示控股股东武钢集团与宝钢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7月2日,两家公司同时发布了继续停牌公告。

事实上,武钢宝钢重组传闻已久,但正式公告出来后,还是在资本市场激起阵阵涟漪。

6月30日,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相较“中国神车”、“中国神船”的重组,武钢宝钢重组或有着不同路径,即通过与中石油、中远交叉持股加强产业端上下游的资本纽带,通过行业内高低捆绑协作、优势互补,实现落后过剩产能的削减或转移,同时加强海外投资合作,进而提升中国钢铁企业整体竞争力。

7月1日,武钢集团一不愿具名人士也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两大钢企重组对武钢、对整个钢铁行业而言都是利好,值得期待。

武钢宝钢筹划重组双双停牌

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下,“绯闻”不断的武钢宝钢终于有望走在一起。

6月26日,武钢股份发布停牌公告,称接控股股东武钢集团通知:武钢集团与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方案确定后尚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该事项可能涉及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与此同时,宝钢股份也发布同样内容的停牌公告。7月2日,两家公司又发布了继续停牌公告,与5日前的公告有所不同的是,公告中少了“重组方案尚未确定”等字样。

其实,早在10年前,就有武钢、宝钢合并的传闻,只是如今才成为现实。

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之前,武钢集团的规模并不大,产能约900万吨。就是从那时开始,武钢集团走上了并购重组之路。当年1月,武钢集团与鄂钢重组,12月,武钢与与广西国资委签订联合重组协议书,3年后,武钢重组了柳钢。此间的2007年,武钢集团通过定增入股昆钢集团,持股48.41%,成为后者的控股股东。

公开信息显示,随着系列并购重组推进,武钢集团高峰时产能或达到了5000万吨。

2008年之后,钢铁行情步入下行通道,武钢集团也感受到压力。尽管如此,武钢与宝钢的合并传闻并未停息,且随着新任董事长马国强的到任,市场更是充满了对二者合并的期待。

马国强在宝钢工作18年,担任武钢集团董事长之前任职于宝钢股份总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武钢重工中标宝钢钢管条钢事业部连轧机辊道项目,意味着武钢重工制造技术得到宝钢市场认可,这也是武钢成功进入宝钢市场的标志。

久传的重组绯闻即将成为现实,不仅引发资本市场关注,重组方内部对此充满期待。

6月30日,武钢集团党工委一人士称,具体重组方案等以公司公告为准。

对此,武钢集团一内部人士表示,此次重组虽然由国资委推动,但集团内部还是很期待。目前,集团去产能、转型升级的压力不小。

6月30日,马国强也在一次专题党课上公开谈及武钢宝钢重组,称意义重大。此前,针对钢企重组,马国强曾称,在产能过剩阶段的兼并重组,兼并可能更多的只是手段,而重组才是目的。此前企业只注重了兼并,没有做重组。被兼并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得到了资金的支持,出现的结果是越兼并总的产能越多。

重组背后或是去产能、提质效的迫切要求

武钢宝钢重组的背后,或是去产能、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武钢宝钢重组,我感觉更大程度是为以后大规模去库存做准备。”7月1日,安信证券一投行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钢铁企业普遍存在去产能压力,相较过去的联合并购重组,如今的钢企重组,尤其是国资委推动的重组,实质是为了去产能。

去年3月,工信部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到2025年,前10家钢企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不低于60%,形成三到五家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以及一批区域市场、细分市场的领先企业。

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目前,全国多省市明确了具体去产能目标。武钢、宝钢也有去产能要求。

5月下旬,世界钢铁协会发布的《世界钢铁统计数据2016》数据显示,宝钢去年产粗钢3493.8万吨,居全球十大钢企第五,武钢以粗钢产量2577.6万吨居中国十大钢企第六,二者合并的粗钢产能超过6000万吨。

其实,近年来,钢铁行业过剩产能带给钢企扭亏压力仍然不小。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全国钢铁行业陷入巨额亏损,中钢协百家大中型会员企业主营业务全年累计亏损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亏24倍。

除了产能过剩,国际竞争力不强也是两大钢企重组的重要原因。

一钢铁业人士称,前些年,在房地产市场强劲带动下,钢铁业出现了不符合实际的产能扩张,导致粗钢等低端领域、低端制造过剩,而高端领域、高端制造没有形成足够的竞争力。

近日,马国强公开称,武钢宝钢重组工作已经启动,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钢铁去产能、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是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提升中国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得的必然要求。

打破惯常思路及格局才可突破

两大钢企的重组,不只是简单的“1+1”,而是通过重新调整产能布局、降低成本,最终实现二者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近年来,国资委先后推动了“中国神车”、“中国神船”的重组,那么此次武钢宝钢重组将以何种方式推进,备受市场关注。

6月30日,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与以往的大型央企重组或许不同,武钢宝钢重组,不会是形势上的合并,因为经济增速下行、需求疲软而又急需去钢铁产能的情况下,简单合并无法改善钢企生存环境,只有打破以往惯常的改革思路和钢铁企业格局才可能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武钢宝钢均于近期完成交叉持股计划。

6月21日,武钢股份公告称,武钢集团将所持公司5亿股无偿划转给中远集团。武钢集团称,这是为了深化双方战略合作,促进生产经营长期稳定发展。4天前,以相似理由,中国石油宣布将6.24亿股A股股份无偿划转给宝钢集团,市值约45亿元。对此,业内称,同一产业链上的国企将在产业链上下游寻求协同效益,相互取长补短,推动战略合作,并实现产业结构层面的多元化经营,达到分散风险的效果。

沈萌认为,完成交叉持股或是此次两大钢企重组的一个信号。在他看来,通过交叉持股加强产业端上下游的资本纽带,通过钢铁业内高低捆绑协作,真正实现消减转移过剩产能。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武钢建立时间早,是一家传统的钢铁生产企业,拥有先进的钢铁生产线,武钢重工中标了不少高端项目。宝钢成立时间稍晚,是现代化程度较高的钢铁生产企业,管理较为先进,具有领先技术及高附加值产品等优势。

“宝钢向武钢输出管理、技术,统一供应链管理,海外投资合作。”沈萌说,两家钢企携手去落后过剩产能,统一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能提升二者竞争力,从而为新阶段深化国企改革带来示范性及溢出效应。

在中信证券一分析师看来,两家重组,优势互补放大效应明显。武钢有防城港项目,宝钢有湛江港项目,重组将双方从竞争转化为优势互补,通过重新进行产能布局,达到一致面对国内国际市场,从而提升中国钢企竞争力的目标。

一名住钢花新村的武钢老工人认为,钢企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重组后,如果能去低端产能,整合研发技术力量,同时将重点转向新领域,如科技成果转化、新的增长点培育等,武钢崛起之时可能不远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