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番上阵”追问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困惑”
“轮番上阵”追问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困惑” 是怎样的一场会议,能让主讲嘉宾在会前准备讲稿时,倍感“纠结”;又使得参会人在会上自由讨论时,频繁提起&ldqu
是怎样的一场会议,能让主讲嘉宾在会前准备讲稿时,倍感“纠结”;又使得参会人在会上自由讨论时,频繁提起“困惑”“被动”等字眼?
2015年5月26日,在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浙江大学主办的“燃煤锅炉超低排放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火电行业和环保部的标准制定学者、高校技术专家、火电企业和环保企业,对于超低排放的技术、评估、效益甚至最基本的定义,展开了激烈的探讨。
超低排放,也被称为近零排放,一直是业界争论的热点。与数年前的概念话题相比,如今已有了浙江、江苏、山西等多地的实践。
如同减肥训练营中,最努力的学员偏偏又立下了最狠心的计划,治霾攻坚战中,在水泥、钢铁等重工业连脱硫脱硝都尚未完成时,燃煤电厂行业一路领先。在2011年推出“史上最严”火电排放标准、2013年在重点控制区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后,超低排放又成为新一轮的加码。
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和能源局下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提出了东、中、西部新建燃煤发电机组在2020年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不同要求。上述浙江、江苏、山西等地则已设立了电量奖励乃至电价补贴的政策。
从地方到中央,超低排放的呼声越来越强。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上提出,要积极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
是鞭打快牛,是技术革新,还是在煤炭总量控制和换“气”不足的双重压力下,企业和政府的博弈?根据会议讨论整理出了超低排放七问,以期给参会者反问自己的那一句“我们准备好了吗”拟出注解。
一问:近零排放、超净排放、超低排放的称谓为何换来换去?
朱法华:没有烟囱才叫“零排放”。现在电厂还是有排放口的,不能叫“近零排放”。全球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数美国最严格,中国提出的超低排放要求比美国还严,所以称为超低排放。其中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小于10毫克/立方米(单位下同)、35、50的称为超低排放;烟尘达到5,可称为超超低排放。
王志轩:从排放限值的数字上看,超低排放既可以看成是比我国排放标准中的特别排放限值更严的一种要求,但也可以说是属于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的一种特殊形式。提出排放标准时,政府应该有类似国际上BAT(最佳可行技术)的技术配套文件来支撑。评价超低排放的效果时,政府部门应当制定一个“分数线”,作为价值评判的依据。正如一个体育项目,达标比赛和奥运会是不一样的。欧美BAT技术文件的制定一般需要三四年时间,我国2014年对燃煤电厂的排放要求一年就变了4次,刚刚改造完的环保设施,又要开始进行改造。
闫克平:2000-2005年意大利电力公司在烟尘排放控制方面的改造就已经按10的要求做(或30mg/kWh)。日本的国家标准比较松,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标准。一个城市的电厂由市政府决定要达到多大的排放,而不是像我们这样一刀切。在欧洲,实际运行的排放量往往比标准及设计值更低。
二问:企业该以谁为准,是《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还是发改委、地方政府文件中要求的超低排放?
柴发合:超低排放是为了解决严重的大气污染而下发行政的指令,目标是对的。真正的管理还是以排放标准为主。地方可以实施更严格的标准,但一定要有科学论证。例如河北省环境容量超得太厉害,需要对电力等其他行业实施更严格的地方标准,甚至严于特别排放限值,地方标准有可能7月份就出台。以京津冀为主的重点地区,北京使用天然气的经验不好复制,超低排放就很重要。但在大戈壁滩建超低排放就是傻子了。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南瑞太阳能基于熔融盐储热的塔式光热电站控制技术项目启动2024-08-16
-
我国直流高电压计量最高标准通过建标考核2024-08-16
-
山西启动低排技改 绿色技术点亮电煤2024-08-16
-
西门子签下560亿风电项目以及高效燃气电厂大单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日本研发出纸屑制氢技术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石定寰:储能技术推动能源革命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财政部:节能减排补助资金专款专用 不得挪用2024-08-16
-
国投改造旗下燃煤电厂 烟气污染物排放将减四分之三2024-08-16
-
山西启动低排技改 绿色技术点亮电煤2024-08-16
-
2016年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补贴标准公布 2.5万起2024-08-16
-
我国将提高“十三五”期间煤层气开发利用补贴标准2024-08-16
-
欧盟积极探索耐高压高温地热能钻井开采技术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