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近海污染监测的新模式——通量监测、区域治理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6-06-24 15:02:37
热度:

近海污染监测的新模式——通量监测、区域治理  环保:“‘通量监测、区域治理’是国内外都没有的新的监测与管理方法,有望成为解决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顽症

  环保:“‘通量监测、区域治理’是国内外都没有的新的监测与管理方法,有望成为解决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顽症的有效方法。”近日由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赵进平和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关道明撰写、海洋出版社出版的《“通量监测、区域治理”——近海污染监测的新模式》一书,详细分析了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现状和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解决海洋污染问题的新模式。

  该书论述了通量监测的必要性、监测内容、可用的监测手段、通量监测理论、监测结果分析方法等,为实施通量监测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论证、技术准备和工程前景规划。

  赵进平指出:我国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60%的人口居住在沿海省份,海洋便捷的运输业促进了沿海和毗邻内陆的经济发展。然而,海洋污染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在我们面前,不断恶化的海洋环境让人们的神经处于绷紧状态。由于海水的运动特性,海洋环境存在“排污区未必污染、污染区未必排污”的特点,现有的海洋环境监测方法难以溯源,研究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的新模式很有必要。

  “‘通量监测、区域治理’是监测方法和污染治理方法的结合,形成创新性的科学理念和新颖的管理思路。通量监测的结果可以给出每个监测区内排放的污染物质种类和排放量,有望成为认定区域性排污的依据。地方政府可以依据通量监测的结果追踪排污企业,对排污行为进行治理,同时还可以对治理的效果给出精确的评估。”赵进平说道。

  据介绍:赵进平在十多年前担任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主题专家组组长时便构思了“通量监测、区域治理”海洋污染治理的模式,但那时我国能够在现场使用的生态环境监测仪器和传感器几乎为零,不具备实施条件。在科技部863计划的领导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发展了多种生态与环境参数的现场、在线、原位监测技术,现在,我国已经拥有了一批可以用于通量监测的技术手段,通量监测终于可以从设想走向现实。

  赵进平表示:在“通量监测、区域治理”模式中,通量监测主要是解决技术问题,而区域治理主要是解决社会问题。区域治理不仅涉及海洋环境保护,而且涉及到对当地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工业企业的排污管理的影响,地方政府的责任与舆论压力,污染对相邻海域的损害明确后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海洋管理相关部委之间的分工协作等因素。因此,在顶层设计时要将通量监测、区域治理对社会的正反面影响都尽可能考虑周到。

  “‘通量监测、区域治理’是国内外都没有的新的监测与管理方法,在理论、技术和实施方面都面对许多新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成为解决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优秀方法。海洋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我们希望以这个方法的实施为契机,推动全社会对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视和研究,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海洋环境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赵进平表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