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四方面浅析城市水务与海绵城市建设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6-06-15 23:03:12
热度:

四方面浅析城市水务与海绵城市建设   近期,南方、中部一些地区持续强降雨,使不少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严重影响到人民生活。正如网民戏言,一些城市开启了“看海模式&rd

   近期,南方、中部一些地区持续强降雨,使不少城市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严重影响到人民生活。正如网民戏言,一些城市开启了“看海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之后,不少地方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武汉等地的情况来看,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还需要极大的努力与智慧。

  海绵城市首先要自然存积。江、河、湖、池塘、湿地、滩涂等,具有自然调节水量的作用。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通过管网积存,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但是,长期以来,破坏自然、竭泽而渔的行为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有的城市大肆开发围垦沿海滩涂,使抗潮汛能力大为降低。有的城市治理黑臭河道不是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源,而是一埋了之。有的城市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从根本上提高城市来水自然存积能力,需要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的保护与生态修复,辅以一定的排水水利设施。

  海绵城市其次要自然渗透。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既是城市的绿肺,也是城市的绿肾。但是,有些城市,热衷于修广场、修大路,使地面硬化。不接地气的后果是小雨小涝,大雨大涝。建设海绵城市要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的保护与生态修复。一些城市在棚户区和旧区改造中,应该不要再造楼,而是地面造绿地公园,地下造绿色水库,接蓄来水,循环利用

  海绵城市其次要自然净化。积存、渗透下来的雨水,通过净化,可以用在道路保洁、绿化浇灌、景观用水等。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理念,来弥补原来排水系统“欲速不达”和“单一通道”的弊病。实施“雨污分流”, 即污水和雨水分别在不同管道中进行处理,提高雨水的回收利用率和污水的处理排放标准。

  建设海绵城市,要诠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就是要转变传统落后排水观念,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政策法规。协调,就是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治水。绿色,就是要尊重自然,促进人、城市与水体和谐共生。开放,就是要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鼓励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参与海绵体建设和管理中。共享,就是既能排除水患,又能使城市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更加宜居,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