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途径分析
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途径分析 节能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耗和缺水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人们生活,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节水节能工作。建筑能耗约占
节能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耗和缺水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人们生活,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节水节能工作。建筑能耗约占到整个社会总能耗的1/3,而涉及到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能耗主要是人们在生活、生产等活动中的冷水、热水、消防、排水、雨水、中水等需要的能耗。
建筑给排水系统中可能存在以下水浪费的情况: 管网超压、未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配件、未充分利用雨水及中水、未利用可再生能源等等,而浪费水最终导致能耗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上述各项能耗中仅生活热水一项就占整个建筑能耗的 10% ~ 30%。而随着人们环保与节能意识的逐渐增强,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的节水节能问题日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实现最大程度的节水节能,有利于最终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建筑给水系统节能途径
1.1 采取合理的供水方式
若城市供水管网压力满足建筑物供水压力时,应充分利用市政水压直接供水,当水压不满足要求时应设加压设施。目前应用广泛的供水方式有管网叠压供水和变频调速供水,所选加压水泵应具有效率高、节能的特性。管网叠压供水因充分考虑市政供水管道的资用水头而节能,变频调速供水因采用始终处在高效区工作的变频技术而节能。高层建筑若采用同一给水系统供水,则垂直方向管线过长,下层管道中静水压力过大,会产生系统超压,造成水量浪费,超压时还易产生噪声、水击及管道振动,缩短管道及管件的使用寿命。高层建筑可采取分区给水方式,低区采用市政水压直接供水,高区采用加压设备供水,减少二次加压能量消耗。
高层建筑竖向分区时应注意设减压设施,如各分区最低卫生洁具给水配件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 0.45MPa,静水压大于 0.35MPa 的入户管( 或配水横管) 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国外一些国家常采用在给水支管上安装减压阀、减压孔板、压力调节阀等手段来避免部分供水点超压,使竖向分区的水压分布更加均匀,可使耗水量降低 15% ~20%。
1.2 采用节水管材和器具
选用管材时应考虑经济可靠、安全卫生、施工方便等因素,以前生活给水管道常采用的镀锌钢管易发生锈蚀和引起水质污染,接头处也易出现漏水渗水,已被淘汰。现通常采用新型管材,如: PE 管、PP - R管、PVC - U 管、不锈钢管、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等,能大大减少阻力损耗和热损失以及漏水的可能。
卫生器具及附件位于供水终端,其节水性能对给水系统整体节能效果影响很大。如: 在普通住宅内采用 6L 左右的小容量水箱可比 9L容量水箱节水约 12%,在办公楼内可节水约 27%; 生活淋浴、盥洗等用水器具可采用延时自闭阀、充气水龙头、脚踏开关淋浴器等,且建筑物越高其节能效果越明显; 公共卫生间内,大、小便器可采用节水效果突出的红外线控制出水来取代传统的定时冲洗方式。
2、建筑热水系统节能途径
2.1 热泵技术制备生活热水
热泵技术是近年来在全世界广受关注的节能新技术。热泵热水器利用逆卡诺原理,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通过介质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的水里的设备。热泵装置,可以使介质相变,变成比低温热源更低,从而自发吸收低温热源热量; 回到压缩机后的介质,又被压缩成高温( 比高温的水还高) 高压气体,从而自发放热到高温热源,实现从将低温热源“搬运”热量到高温热源,突破能量转换 100% 瓶颈。按照提取热量形式的不同,热泵技术分为土壤源热泵技术、水源热泵技术和空气源热泵技术。热泵技术的采用要考虑气候、地质等诸多因素,如长江流域地区宜采用空气源热泵技术。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中国首座商业运营太阳能热发电站累计发电近1400万千瓦时2024-08-16
-
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离开南京飞往美国2024-08-16
-
南瑞太阳能基于熔融盐储热的塔式光热电站控制技术项目启动2024-08-16
-
太阳能+空气能绘制新能源蓝图2024-08-16
-
欧盟对马、台太阳能产品展开贸易调查 薄膜被排除在外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德发明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新工艺2024-08-16
-
国产太阳能液态电池有望2017年面世2024-08-16
-
六月订单猛增 太阳能电池厂调涨售价2024-08-16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财政部:节能减排补助资金专款专用 不得挪用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