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华龙一号:创新驱动成就发展之核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6-06-15 14:00:47
热度:

华龙一号:创新驱动成就发展之核一年前的6月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浇筑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具有我国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正式落地,这是我国核电事业发展进程中的

一年前的6月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浇筑第一罐混凝土,标志着具有我国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正式落地,这是我国核电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事件。一年后,华龙一号所引领的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布局已在国内外全面铺开,对核电站安全性、经济性和技术标准的改进、优化也在持续进行。

设备国产化率89% 掌握发展主动权

核电核心技术及主设备制造依赖进口曾是制约我国核电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华龙一号在反应堆堆芯设计、燃料技术、计算机分析软件、装备制造自主化等方面实现的重大突破,极大改变了我国核电站建设被进口“卡脖子”的窘境,使我国真正掌握了核电发展和竞争的主动权。

在5月30日中核集团举办的媒体见面会上,华龙一号设计者、中核集团核电工程公司设计院副院长荆春宁介绍了华龙一号在核电关键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2015年12月17日,我国首套自主核电软件包和一体化软件集成平台(NESTOR)在京正式发布。经专家验证,其在计算精度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与美、法等核电强国并驾齐驱,跻身世界第一阵 营。它的成功发布,为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起到关键作用,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燃料技术作为反应堆的关键技术长期以来为国外所垄断,为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中核集团研发了CF系列燃料组件,其中CF3燃料组件实现了自主设计、关键材料供应和制造,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N36锆合金,解决了出口受限问题。今年年初,CF3先导组件正式出堆,这一阶段性成功与之前的一系列突破共同构成了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燃料组件品牌,提升了我国核电出口的核心竞争力。

“华龙一号采用渐进式的技术发展路线,实现了先进性和成熟性的统一、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能动与非能动的结合,具备国际竞争比较优势。”荆春宁表示。在福岛核事故后,国际市场对三代核电技术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华龙一号创新性地采用“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的安全设计理念”,设置了完善的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措施,充分吸收了福岛核事故经验反馈。“177组燃料组件堆芯”,既增加了核电厂的发电能力又提高了核电运行的安全裕量。

据荆春宁透露,华龙一号在首堆工程福清5号机组实现了89%的国产化率,在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机组更是实现了100%中国制造。

创新驱动 形成核心竞争力

我国目前使用的三代核电技术经历了引进、吸收、转化、创新的过程,AP1000依托项目的建设、CAP1400技术的开发与华龙一号一道,使三代核电技术接替二代加,成为“十三五”核电发展的主流路线,而中国自主设计的核电技术将在其中唱绝对主角。

中核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明介绍,华龙一号的研发成功和在全球范围的推广使我国真正跻身核电强国发展队列。华龙一号满足国际最新核安全法规标准的要求,在安全、技术和经济指标上到达或超过了国际三代核电用户的需求,建设成本明显低于核电先进国家的三代核电技术。

以中核集团为例,除掌握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以外,自主化软件包和一体化软件集成平台标志着我国具备成套核电技术独立出口的能力。铀纯化转化一体化技术、铀浓缩离心机、压水堆组件生产能力等核燃料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得到了长足发展,创新“第三代采铀技术”,完成了6大铀资源基地布局,能够全面满足我国核电发展和“走出去”需求。此外,中核集团已形成研发、制造、建设、出口、服务等全流程的一站式核能系统供应能力,具备全 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势。目前,已与多国开展核工业全产业链合作。

“自主创新已成为集团公司发展的灵魂所在,核工业的核心技术必须立足自主创新,中核集团已形成成熟的科技创新体系。”中核集团新闻发言人潘建明表示。他同时介绍,目前我国已与世界核电强国并跑,未来,我国核电工业发展将领跑世界。

抢抓国际市场机遇 开启发展战略布局

“自主化核电品牌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一定规模的批量化建设对于核电品牌的成型和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荆春宁表示。华龙一号首批项目已经确定包括6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5、6号机组,巴基斯坦K2、K3机组以及中广核集团防城港3、4号机组。预计华龙一号从2016年下半年起具备批量化建设的条件。

华龙一号的落地与推广,使我国核电成为与高铁并驾齐驱的拳头产品。近年来,中国陆续与阿根廷、英国、罗马尼亚、肯尼亚、苏丹等国签署了核电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据中核集团核动力事业部副主任李卓群介绍,目前中核集团已累计向7个国家出口6台核电机组、8台反应堆或核动力装置,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经贸关系,正与世界近20个国 家商谈核电及铀资源、核燃料及研发等核工业全产业链合作。

与此同时,我国核电在国际市场中也面临着同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老牌核电强国的激烈竞争。在世界核电版图上找准“中国坐标”显得尤为重要。

对此,“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成了核电抢占国际市场的重大机遇。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表示,核电“走出去”,目前大势非常好。“现在世界正在发展和有意发展核能的国家大概有70多个,在‘一带一路’上有40多个。估计到2030年,‘一带一路’上核电机组将会达到近100台。华龙一号估计能占到20%~30%的市场份额。”如此算来,我国将拿到高达30台核电机组的市场。而且核电出口不仅涉及技术本身,还将带动多个产业的发展与推广。据中核集团资料显示,每出口一台核电机组,需要8万余台套设备,200余家企业参与制造和建设,可创造约15万个就业机会,单台机组投资约300亿元,考虑到天然铀、核燃料等全产业链的贡献,估计单台机组全寿命周期内能直接带动的上下游产值约1000亿元。

为此,中核集团在国际市场的布局正在展开,针对国际潜在市场情况,开展厂址适应性研究和华龙一号标准体系研究,将把与各国的核能合作引向深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