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而立:全球最知名的风电企业如何在中国打好下一战?
30而立:全球最知名的风电企业如何在中国打好下一战?虽说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但可以断定,我们很难预见到30年内的变化,更别说预见结局。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风机制造品牌之一,也作
虽说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但可以断定,我们很难预见到30年内的变化,更别说预见结局。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风机制造品牌之一,也作为中国风电市场早期的拓荒者,维斯塔斯无疑在这个产业中踩下了自己深深的足印。1986年,也就在30年前,维斯塔斯首座风机成功安装于山东威海荣成市,由此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风机制造企业。
其后的岁月里,中国风电市场风云变化,明暗跌宕,一些戏剧性的冲突与故事甚至出人意料;产业蛮荒的欲望与理性相交织,商业规则与乱拳打法相裹挟,中国风电产业在一片乱战中日渐崛起,到2012年,中国风电装机终于冠绝全球。
对于在全球市场取得巨大成就的维斯塔斯而言,“成功”一词难以囊括其在中国市场的曾经的经历与境遇。
在一份给记者的名为“三十年巨变,梦想不变”的活动邀请函中,维斯塔斯如此表述:“在中国既享受过独领风骚、高速增长的成功和欣喜,也经历了重新思索和业务调整的波澜和阵痛。”
6月13日,维斯塔斯在其全球最大的风电设备一体化生产基地——天津工厂举办进入中国市场30周年庆典,维斯塔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任安德宣布计划在中国生产和销售V136-3.45MW风机,并把在中国的运维服务灵活度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对于维斯塔斯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安德表示乐观:“成功度过业务调整期的维斯塔斯正焕然一新,生机勃发,在中国重新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鉴往知来,这个市场给予了包括维斯塔斯在内的所有参与者的记忆都是如此深刻:
如你所知,这里曾发生强烈的价格战,在2011和2012年价格战最为激烈的两年里,风机整机价格从2008年时最高的6500元/千瓦狂降到了3700/千瓦。
在这里,国产化率的相关政策的出台曾间接导致外资制造商在国内市场的收缩,亚洲最大的风机制造商苏司兰更是在2012年黯然退出中国市场。
这里本土企业的迅速崛起与各种“打法”,也曾让外资“水土不服”,结果是让不同的资本都一起“受伤”。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产业的日趋规范,维斯塔斯对这一市场的信心不降反增,其领导层笃信中国风电行业的健康发展会给维斯塔斯带来更多机会。维斯塔斯亚太和中国区总裁博飞的表述是“非常荣幸能参与这一进程”。
博飞在接受媒体群访时表示,要坚定地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成长,与此同时持续推进供应链的中国本地化,支持3兆瓦产品平台的全球供货。“我们计划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V136-3.45MW风机具有出色的发电表现,是适应中国市场的理想机型。”
据了解,维斯塔斯2010年发布的3兆瓦机型目前在全球27个国家装机约7吉瓦(700万千瓦),2015年11月发布最新一次升级,额定功率从3.3兆瓦提升至3.45兆瓦,配置灵活度再次提高,最多可增加年发电量12%。
其中,V136-3.45MW机型拥有维斯塔斯陆上风机中最长的叶轮直径、维斯塔斯享有专利的大直径钢制塔筒技术和维斯塔斯目前最先进的叶片设计,是维斯塔斯成熟的3兆瓦产品平台的最新机型。
无疑,把技术最为先进的3兆瓦产品平台引入中国,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维斯塔斯对中国这一市场的重视。
当然,对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跨国公司而言,“本土化”也可能需要杜绝两种极端:拒绝本地化或是全部本土化。维斯塔斯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任安德坦言,需要再国际制造与本地化制造之间取得平衡,“当然这两者之间的区分越来越模糊了,我们希望能够更深程度的本地化,从而巩固各地区的供应链基础。”
此外,运维市场成为维斯塔斯未来重点发力的核心业务之一。目前,维斯塔斯为遍布全球各地的约60吉瓦(6000万千瓦)风机提供运维服务,是世界最大的风电运维服务公司。
维斯塔斯亚太和中国区总裁博飞告诉华夏能源网记者,将在中国提供最灵活的服务解决方案:中国客户今后可以从维斯塔斯的服务项目列表中任意挑选,自由搭配,而不再受限于托管式运维服务(AOM)套餐。也就是说,无论中国客户拥有什么样的运维策略,维斯塔斯都可以提供支持。
不过,对于外资风电企业而言,虽然中国市场已日趋规范,市场潜力也有目共睹,但永远不要忽视了这一市场的复杂性。具体而言,未来中国风电市场依然交织着众多变数与挑战。
也就在维斯塔斯进入中国市场30周年庆典上,作为发言嘉宾,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特别提醒与会者关注中国低风速市场的发展。也就在前一天,秦海岩刚写完一篇题为《“十三五”风电发展:百万雄狮过大江》的文章,并在文中断言:“十三五”风电开发重心向中东部转移,已经万事俱备。
另一位重量级的嘉宾,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谢长军则在发言中特别提到当前中国风电市场仍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三北”地区限电形势愈演愈烈,限电比例已达历史峰值,未来三年发展空间所剩无几;另外,与欧洲和美国等国家相比,国内运维市场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专业风电运维人才相对匮乏,运维服务面临严峻挑战。
由是,谢长军也祝愿维斯塔斯“准确分析中国风电行业面临的形势,积极研发低风速风电技术,提高运维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实力”。
除了以上两位大咖提到的变量与挑战,华夏能源网记者分析认为,其他一些因素也关乎维斯塔斯下一步在中国的战略调整与优化:
其一,必须面对金风科技、三一、明阳风电、中船重工(重庆)海装等本土势力的进一步挑战;
其二,新的并购竞赛可能出现;
其三,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其四,新一轮的降价潮、价格战可能出现;
其五,海上风电正步入大发展元年。
秦海岩在《“十三五”风电发展:百万雄狮过大江》的文末有这样一段收尾:“(如今的市场),对于整机制造企业而言,不仅仅能够组装风电机组,而且要能够根据不同场址条件设计机组,从卖设备向卖服务转变。要充分认识到,未来的竞争不仅是制造能力的竞争,更是综合技术能力的竞争,只有技术过硬、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才能生存发展“。
类似的产业趋势对于具备全球网络、技术和研发,以及明显规模优势的维斯塔斯而言无疑是利好。由此推之,这家全球最知名的风电企业,其过往的坚持、隐忍乃至所经历的“挑战”,抑或是“塞翁失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