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负担”转化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机会
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负担”转化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机会不论是会前主要排放国家发布的联合声明,还是160个国家提交的自主贡献书,今年的巴黎气候大会还没开始,就让世界感到了希望—
不论是会前主要排放国家发布的联合声明,还是160个国家提交的自主贡献书,今年的巴黎气候大会还没开始,就让世界感到了希望——但是这并不代表月底的巴黎会是一片祥和。
“主要分歧仍然存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会前如是强调。自23年前《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公约》签订至今,人类在对抗气候变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两个阵营: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按照《公约》“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区原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应对气候变化承担不同责任。然而23年过去,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共区原则”是否还能在在巴黎会议上取得胜利?
“(‘共区原则’)在本次大会上毫无疑问是会被淡化的。”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滨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世界政治、经济、排放格局都发生了变化,“共区原则”仍然会坚持,但在关键领域如何体现还需要谈判博弈,结果尚未可知。
巴黎大会面对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共区原则”的模糊会对中国带来哪些影响?研究环境问题二十余年的张海滨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带来了独家解读。
关键词1:主要分歧
前景总体乐观,两大问题影响议程
NBD: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前几天说过,本次巴黎气候大会“主要分歧仍然存在”。您认为本届气候大会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张海滨:我们说巴黎大会的前景总体是比较乐观的,但是问题还很多,绝对不会轻松。和《京都议定书》完全不同,我们现在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谈判模式,各国提交自主贡献书(INDC),现在已经有160个国家提交。这种模式的好处就是各国自主权更大了,而且INDC中也基本锁定了各国的减排目标,各方在谈判的时候不会再彼此施加压力。
但是还有两个问题。首先就是怎么理解“共同但有区别责任”这个原则。《京都议定书》中的“共区原则”是非常清晰的,而这次大会上,这一原则毫无疑问是在淡化的。但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在坚持维持“共区原则”的基本面,这一原则在减缓、适应、资金、技术、损害等方面如何体现,这是谈判要去博弈的,结果现在并不是很清楚。
第二个问题是资金。如果要执行和履约,这就需要钱,所以融资的问题会在巴黎之后极其关键,甚至是最关键的问题。从最新的谈判进程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内部情况还是国际经济的整体形势,要实现到2020年每年筹集1000亿美元绿色气候资金的目标也非常困难。
这两个问题是巴黎大会比较棘手的问题。所以巴黎谈判的前景尽管乐观,但绝不轻松,出现焦灼和延期并不意外。
关键词2:共区原则
取消影响不大,但中国应力挺保留
NBD:“共区原则”是保护发展中国家基本发展权利的,“共区原则”的弱化会对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张海滨:从中国立场来讲,国内的减排议程和国际议程是高度吻合,也就是说采取更加有作为的或进取的减排政策,符合国家战略部署,因为我们进入了新阶段,我们的经济也需要转型。
所以说“共区原则”如果没有了,对于中国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影响却非常大。
然而,我们毕竟还是定位在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战略依托也还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在气候大会上,中国还是要坚持体现“共区原则”,至少是在文献和原则中要体现。
NBD:这个原则为什么会被淡化?
张海滨:首先,发达国家对于“共区原则”的认识本来就有偏差,当时接受也并非心甘情愿。不过当时的发展中国家政治地位不高,经济发展也相对落后,排放量也比较小。所以说是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排放三个格局让发达国家接受了“共区原则”,这个原则维护了发展中国家基本的发展权。
现在这三个格局经过20多年的演进之后,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政治方面,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排放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排放量远远超过了发达国家,相关情况现在已经完全颠倒过来。
关键词3:减排进程
2℃温控目标,通过创新或能实现
NBD:在这样的情况下,目前减排的进程是怎样的?
张海滨:看减排进度要看两个维度,一个是2℃温控目标的角度,另外一个维度是各国减排的情况。
如果从2℃目标来讲,现在的行动还不够。按照最新的联合国报告,160个国家INDC能够保证将温度在本世纪控制在2.7℃。这已经给了世界信心,因为过去一直认为,如果不能达成强有力的减排协议,本世纪气温将上升4℃。现在距离目标只剩下0.7℃,如果我们在巴黎之后能够增强行动,通过制度、科技的创新就还有可能达到2℃的目标。
NBD: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碳排放国,但是美国并未加入《京都议定书》,日本、俄罗斯等国也没有加入第二承诺期。这些国家减排情况是怎样的?
张海滨:从各国的INDC可以看出,包括美国在内的其他国家都在做国内自主减排的行动,特别是美国和中国都具有示范效应。美国国内政治掣肘非常严重,但是以加州为代表的很多个州都在采取减排的措施,也都做的很不错。
国家层面国会限制非常多,奥巴马政府就通过行政手段推行减排措施,包括争议很大的清洁能源计划。这些政策本身就是在告诉世界,美国仍然是在负重情况下前进。
关键词4:中国影响
减排示范效应,展现全球领导力
NBD: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排放国。中国的行动对于中国本身,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有怎样的影响?
张海滨:国外的高层官员对我说,你们中国在自主减排,同时世界也在关注,中国的政策具有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所以我们更应该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能够把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充分结合起来,未来展现和承担全球领导力。
我们比较忌讳使用领导力这个词汇,但是我们接受这个词是迟早的事。所以中国在这个领域发挥领导作用,既能够和国内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的建设对应起来,同时也占领了全球道德制高点,体现出我们是负责任的大国。
除此以外,从更深层次来看这个问题,我们认为通过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大幅提高中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的综合能力。所以要把应对气候变化所谓的成本和负担,转化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机会。
NBD:去年11月和今年9月,中美两国先后发布两个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在这前后,中国还和法国、欧盟发布了类似的声明。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在气候变化治理方面的思路转向了大国治理。您怎么看?
张海滨:我并不认同这是大国治理。中国高层所讲的全球治理是多层次的,既包括多边,也包括双边,在全球治理的多个体系和层次上同时发力。这是我国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全球治理的本质。
中国非常规油气产业联盟与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将于2015年12月10日在北京举办“2015非常规油气合作伙伴峰会暨非常规油气产业联盟年会”,详情请点击
http://www..com/subject/show_940.html
上一篇:国投电力桐子林水电站投入正式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