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零盟】我家的垃圾减量心得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5-10-16 20:04:05
热度:

【零盟】我家的垃圾减量心得
作为一名关注垃圾问题的普通市民,我于2013-2014年参加了自然之友“家庭零垃圾挑战赛”。
一同参加挑战赛的志愿者来自北京各行

作为一名关注垃圾问题的普通市民,我于2013-2014年参加了自然之友“家庭零垃圾挑战赛”。

一同参加挑战赛的志愿者来自北京各行各业,年龄跨度很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忧心于城市垃圾问题、苦于没有解决之策、愿意从自身开始尝试减少垃圾。

在前期培训课中,我们系统学习了垃圾问题的背景知识、垃圾分类理论与实操、厨余堆肥技术、垃圾减量原理等,对垃圾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之后,我们开始了“零垃圾挑战”,即在自己家中用各种办法实践垃圾减量。这一过程非常考验人,诚心、耐心、恒心,缺一不可。就像志愿者苇眉子所说:“‘零废弃’是一场与积习抗争的战斗,对手就是自己,惰性、放任、固有的思想……这不仅仅是一种环保行动,也是一场思想的洗礼和一次精神的回归。”

经过这样的洗礼,我家在垃圾问题上发生了许多变化,而我也在此过程中,整理出属于自己家庭“零垃圾”经验。

【前期“调研”:日常垃圾产生量记录】

想要做垃圾减量,需要先统计:我家到底产生了多少垃圾?都有哪些种类?

通过全家一周的简单分类、称重,我发现:厨余垃圾最多,重量过半;其次是塑料包装、纸质包装、纸巾、胶带;另外孩子的玩具坏得快,电池消耗量也不小。

针对这些问题,我开始逐条制定垃圾减量应对之策,并与家人一起付诸实施。同时,我也和志愿者们通过网络在“零垃圾挑战赛群”里随时交流经验,探讨难题,分享心得。

“垃圾减量3R原则”,是我的减量法宝。

【REDUCE,源头减量】

“清净在源头”,巨大垃圾量的产生根源就在于过度消费:过量采购、非必要采购、重复购买、冲动消费、一次性用品消耗……所以,自我克制、自我约束,是最有效的办法。

1.减少食品浪费。

我家三代同堂,冰箱总是囤积大量食品,有时忘了吃,放坏了只能丢掉。所以我跟老人商量,楼下就是菜市场,每天少量购买,就可以保证食品新鲜。有时加班赶不及回家吃饭,我就提前打电话告诉家人,这样按人头做饭,就不容易有剩饭。外出就餐我家也是按需点餐,争取每餐“光盘”。

2.避免重复、跟风、冲动、“占便宜式”消费。

换季时,我清点自己的服装,吓了一跳:每一季只集中穿了几件,剩下多一半儿衣服基本没穿过。于是给自己订下一个承诺:试试一年不买新衣服新鞋。一年里,我很多次克服了购物欲,真的完成了承诺!于是决定:再试一年!

现在,每次购物之前我都先想想是否真的需要购买,除购买生活必需品外,我也不去商场超市闲逛。这两年的双11、双12,我都坚持不网购——即使再打折,不是必须的东西也不应该买。

另外,我尽量不买过度包装的商品,拒绝不需要的赠品。

3.避免使用一次性用品。

我已经习惯用手绢代替纸巾、不买瓶装水、住宾馆自带洗漱用品。

最难避免的是塑料袋。在超市或菜市场买菜总能得到很多免费塑料袋,这是所有参与零垃圾挑战赛志愿者最头疼的,大家开动脑筋,想出了不同的应对方案:我是自带旧塑料袋,或请售货员把价签直接贴在蔬菜上(如图);志愿者王海丽则让售货员将价签集中贴在大无纺布购物袋外面(如图);志愿者熊爱清平时用自制的布袋和积攒的干净塑料袋购物,一次临时购物就借了个纸箱子,并用自行车车筐直接装水果(如图)。还有志愿者把自己家攒的塑料袋整理好,送给商贩重新使用。

这些做法在旁人眼里显得“不正常”,但我们不怕当异类;在与售货员、小商贩、其他购物者的交流中,我们正好宣传了垃圾减量的理念,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理解。


【REUSE,重复使用】

物尽其用,延长商品使用寿命,是非常有效的垃圾减量方法。

1.出门N件宝:

水杯、筷子、购物袋、饭盒、手绢……我早已习惯在出门时带上这些常用的“宝贝”,重复使用它们,就意味着减少许多一次性物品。

2.我买燕京啤酒、北冰洋汽水,因为本地的品牌可以退瓶;洗衣液、领洁净,我买补充装;甚至,我买袋装料酒米醋,倒进洗干净的旧玻璃瓶里使用(因为目前玻璃瓶难回收)。

3.我积攒并重复使用:快递箱、纸口袋、塑料袋、豆腐盒、绳子、皮筋、面包封口丝……尤其最后这几个看上去很细碎的小东西,在生活中能派上不少用场。比如:豆腐盒用来收纳餐桌上的鱼刺骨头,扔完骨头盒子涮涮下顿再用;绳子皮筋用来打包捆扎,能减少一次性胶带的使用。

4.带孩子一起尝试“REUSE”:

我告诉孩子:买质量好的能用很久的玩具文具,别买易坏的样子货;用充电电池代替一次性电池;用钢笔代替一次性签字笔;没用完的作业本下学期接着用,如果老师不允许,就把空白页装订成草稿本;每学期开学前,我和孩子一起把旧塑料书皮擦净消毒,看起来跟新的差不多,重复使用了好几个学期。

还有旧物改造,是孩子最喜欢的手工游戏:卫生纸芯自制小手枪、饼干桶变身小汽车,废弃餐盒做成小钟表。

5.旧物置换与捐赠:

孩子长个子快,衣服穿一季就小了,与亲戚朋友家有“年龄差”的小朋友互相“传承”旧衣服,避免了独生子女的服装浪费。

自然之友也组织过几次旧物置换活动,别人家不要的“垃圾”中,不乏好宝贝。

志愿者熊爱清乔迁新居,不买新家具,而是通过志愿者群征购旧家具,以延续物命。

对于网购产生的大量纸箱和泡沫,我们这些志愿者也讨论了许多办法,比如把箱子送给自己家附近的淘宝店主重新使用,甚至在网购时要求卖家尽量减少包装物;后来我们很高兴看到一些大型电商也主动回收快递箱了。

另外,我们也在寻找各种旧物捐赠平台的信息,通过慈善组织把旧物转送给有需要的人。

6.DIY手工改造:

零垃圾挑战赛有旧物改造手工坊课程,志愿者各有所长,如安徽老师的旧衣改造,就堪称完美的艺术品。可惜我的手艺不行,只试过给孩子的裤子接长一段、用废旧牛仔布缝个沙包。

【RECYCLE,回收利用】

我们都听说过“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可真要把这些资源“放对地方”却并不容易,必须做好垃圾分类。

垃圾分为四大类:厨余、可回收、有害、其他。在我家,我会根据具体情况分得更细致,并为它们找到各自合适的归宿。

1.厨余垃圾:

最早我居住的小区不是“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是混合运输的,对此无能为力的我报名参加了自然之友的“春泥行动”学习厨余堆肥技术,并在家里尝试了通气式堆肥、波卡西堆肥、蚯蚓堆肥和环保酵素。在堆肥实践期,我家的厨余垃圾减量率约为80-90%。

但堆肥的去向是个大问题:我家只有阳台上几个花盆需要施肥,大量堆好的肥料用不完,只能偷偷埋到小区花坛里(物业并不允许)。

之后我搬家,发现新小区是“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有专人负责二次分拣,且确认每天凌晨有厨余车把分类好的厨余垃圾运送去有机资源再生工厂,于是我放心了——可以把厨余垃圾交给他们了。

现在,我家会用果皮制作环保酵素,用来刷碗、浇花和日常保洁;其他菜帮菜叶蛋壳鱼刺等厨余垃圾,我用最小号的垃圾桶专门收集,每天倒进楼下的厨余垃圾桶中。

2.可回收物:

我家一直有卖废品的习惯,但近年来能卖掉的东西越来越有限,家人往往把卖不掉的塑料包装、玻璃瓶、利乐包等直接丢掉。在我的劝说下,家人也开始积攒“不值钱的破烂儿”。

现在,我家在不同的空间收纳可回收物:纸箱子装报纸和广告纸、孩子书桌下收集旧作业本和试卷、厨房门后挂个口袋收集塑料包装……其实并不占很多空间。(由于我家在“REDUCE源头减量”方面做了许多努力,所以饮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很少出现,也就不需要太多收纳空间了。)牛奶利乐包、酸奶盒、豆腐盒、酱油瓶,我都用洗过碗的废水把它们涮一涮再晾干,防止发臭。

我家定期卖废品,并把“低价废品”直接送给收废品的商贩。有时连商贩也不愿意回收的塑料包装物、旧衣物,我就把它们打包放在小区垃圾桶外边空地上,不一会儿就被拾荒者捡走了——说明还是有人愿意要的。

很细小的垃圾也可以分类,比如衣服标牌、零碎纸片,都可以装在纸袋子里与纸类一起回收;买菜时菜根带的土,我会抖落到花盆里;孩子还特意找个小盒子装订书钉,一学期攒了几十个钉子。


3.有害垃圾:

节能灯和荧光灯管属于有害垃圾,且北京目前没有分类回收渠道,所以新家装修时,我选用的都是LED灯,避免有害垃圾,还更节约能源。家里少量的电池和过期药品,我收集起来送到自然之友办公室,请他们转交给专业回收者。废旧家电则在专业电子废弃物网站“香蕉皮”登记,请他们上门回收。

4.其他垃圾:

前三种垃圾分类处理后,我发现剩下的“其他垃圾”变得很少了,主要是脏污的食品包装、胶带纸、厕纸、铅笔屑等。胶带纸大部分是从商品包装盒和快递箱上产生,它们会严重影响纸类回收,所以卖废品之前我会把胶带纸尽量清除。

厕纸很难减量,所以我选用以秸秆为原材料的厕纸,节约木材,且不含荧光剂漂白剂,这样能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我变成了“减废达人”】

如同志愿者苇眉子所说:“我家没能实现‘零垃圾’,但我们行进在了垃圾减量的道路上。”

经过垃圾减量实践,我家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我也变成了朋友眼中的“减废达人”。不知不觉间,我从影响自己家人开始,逐渐影响着身边的同事、朋友、邻居、商贩……甚至陌生人。

继而,我还开始了各类宣传:进入社区学校做讲座、上网写文章宣传垃圾减量、拍摄垃圾减量宣传片……希望我的故事,能带动更多人开始垃圾减量行动。

【一些感想】

一个人的垃圾减量相对容易,一个家庭就要困难许多,因为我们很难统一别人的思想。即使在我们这些志愿家庭中,也依然有关于垃圾的分歧和矛盾,依然有“拖后腿”的成员,只能尽量去影响,去改变。在我家,老人、男人、孩子,潜移默化中,每个人的变化正在发生。

我有信心,通过这样的个体实践,这样的坚持,以身体力行的榜样力量,一定能影响到很多人。

但我也清楚,仅仅通过宣导和教育,并不可能促成全社会垃圾减量的共同行动。

垃圾问题最终一定需要更宏观的政策制定、产业调整、社会动员、奖惩机制、细节落实……我盼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