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政府每年补贴一个亿!光伏小企业旭合科技的扩张之道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4-07-13 08:57:20
热度:

政府每年补贴一个亿!光伏小企业旭合科技的扩张之道赶碳号越来越意识到,光伏大洗牌,其实并不是一场淘汰赛,更像是一场拉锯战——每一家小企业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强大

赶碳号越来越意识到,光伏大洗牌,其实并不是一场淘汰赛,更像是一场拉锯战——每一家小企业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强大的地方政府。没有一个地方会容忍自己辛辛苦苦扶持的光伏企业烂尾,哪怕真金白银的补贴也在所不惜。所以,这场拉锯战而且会非常残酷和漫长。

盛产光伏玻璃的原材料——石英砂的安徽滁州,近年来已经发展成为安徽省的第一光伏重镇,其光伏产值甚至超越省会合肥,2022年和2023年更是因为连续两年承办光伏行业年会而备受全行业瞩目。

创办不足两年的光伏小企业旭合科技,去年从滁州拿到了1个亿补贴,今年又拿1个亿。旭合科技今年已经到手的政府补贴,占到旭合科技母公司、上市公司蓝丰生化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25.52%!

旭合科技在2024年SNEC光伏展

旭合科技,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规模实力究竟如何?公司在官网上这样自我介绍

“旭合科技成立于2022年7月,是一家以院士领衔的行业一流技术研发和运营团队为支撑的企业。我们专注于超高效N型晶硅光伏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力争成为顶尖的集成供应商。

现拥有2GW高效PERC电池与组件生产线,目前超高效N型TOPCon电池效率突破26%,已开工建设10GW超高效N型TOPCon电池与组件产线,力争五年内,销售额突破100亿,成为超高效N型电池及组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领导者。”

公司所在的安徽滁州,绝对是光伏产业招商的典范与标杆。滁州把先进光伏作为滁州“首位产业”,坚持链式发展路径,现已构建起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边框、封装胶膜、焊带等日趋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

2023年,全球光伏20强企业中,已有隆基、晶科、天合、东方日升、钧达、福莱特等9家落户滁州,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年产值1362亿元、增长56%!

旭合科技这样的光伏小企业,在安徽滁州根本排不上号。可能正是滁州优渥的营商环境,吸引了这么多优秀企业。哪怕是对旭合科技这样的小公司,当地政府同样报之以真金白银的补贴。这就难怪,为何同样的光伏小企业——海泰新能,当初不满意盐城政府安排的地块,一气之下居然转投滁州了。

01企业小,面子大

成立于2022年7月旭合科技,是上市公司蓝丰生化的控股子公司。由此,我们得以窥见其财务状况,以及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大力支持。

旭合科技注册资本金为5亿元。在旭合将控股权转让给上市公司时,只完成1.3239亿元实缴。

去年9月,蓝丰生化收购旭合科技51%的控股权时,交易对价为6,752.349万元。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老股东们并没有赚到蓝丰生化的钱,相当于以实缴注册资本的对价置入了上市公司。

单位元;旭合科技财务数据

公告显示,在2023年上半年,旭合科技的净资产仅为1.124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当时旭合科技的负债率。公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旭合科技总资产为7.29亿元,负债6.20亿元,负债率高达85%!

旭合科技的负债率为什么会这么高呢?它通过什么信用,可以借到6.2个亿的呢?这真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

来自2023年蓝丰生化年报;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情况;单位万元

意外的是,到了2023年年底,旭合科技的净资产就达到了4.6亿元,总资产也达到24亿元。

旭合科技的资产负债率仍保持在80%。

现在,赶碳号不再只是好奇旭合科技为什么负债率这么高、如何借到钱的了,同样也更加好奇旭合的净资产是如何实现爆发式增长的了。

02 政府补贴,“具有可持续性”

一般来说,公司净资产的增加有三种途径增资、增利、增值。

首先,在这段时间旭合科技并没有增资行为发生。

其次,旭合科技在2023年是亏损的。

那么,旭合科技净资产增长的原因,就只剩下资产增值或其他的外部原因了。

母公司蓝丰生化2023年的年报,给出了部分答案。

年报显示子公司旭合科技分别于2023年9月、10月收到苏滁现代产业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补助共1.08亿元,在相关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内进行摊销,于2023年11月开始分期确认补助收入。

原来是,政府补贴帮了大忙。

来自2023年蓝丰生化年报

地方政府引招引资进来的企业,对其进行补贴,这很正常。但是,能像旭合科技获得连续、与公司规模实力不太成比例的补贴的,其实并不多见。

公告显示在2024年,旭合科技分四笔共得到滁州1.07亿元的补贴,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425.52%。

(1)公司获得补贴的依据旭合科技与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新苏滁(滁州)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的《“10GW超高效N型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补充协议书》相关条款。

(2)发放补贴的单位滁州市中新苏滁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储备中心、滁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合计持有其100%股权。所以,旭合科技的补贴就可以理解为来自地方政府。

(3)补贴的名义固定资产投资补助。

(4)蓝丰生化公告还称,“上述补贴款系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旭合科技已收到该笔款项并确认为递延收益,目前该笔政府补助具有可持续性。”

看来,滁州将持续地对旭合科技进行补贴,没有马就送你一匹马,扶上马再送你一程。

来自2023年蓝丰生化年报

03背后的大佬

左二为旭合科技实控人郑旭、右一为李质磊;来源公司官网

旭合科技对外宣传中一直这样表述,公司是一家由院士领衔的企业。

蓝丰生化公告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磁学与磁性材料学家、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都有为,是公司的高级顾问,“制定公司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指导公司技术研发博士团队研发工作”。

那么,旭合科技是谁?它为什么这么有眼光选中了滁州?

旭合科技,全称是“安徽旭合科技新能源有限公司 ,成立于2022年7月14日。根据上市公司蓝丰生化拟收购旭合科技的公告在2023年9月底,旭合科技“拥有2GW 单晶PERC电池产能,正在建设10GW新一代N型TOPCon电池及组件产能”。

(1)旭合科技成立的2022年7月,n型技术已经是光伏电池热议的焦点。在当时,旭合科技居然还有2GW的PERC。不知这个产能是自建的,还是公司对外收购而来的。

(2)旭合科技“10GW新一代N型TOPCon”,其实只是建成了一小部分。

旭合科技除了拥有中科院院士作为顾问以外,其管理团队的背景也相当不错。蓝丰生化公告显示

(1)旭合科技CEO李质磊,1980年出生,曾任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电池技术部部长、江苏日托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副总裁,现任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

(2)旭合科技CTO路忠林,1981年出生,曾任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CTO助理、江苏日托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现任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CTO。

(3)旭合科技的实际控制人,是资本市场中的新能源大佬——郑旭。

郑旭做事果断坚决,资本市场套路娴熟

2016年,带领天能重工在创业板IPO。

2020年,将天能重工实际控制权权卖给珠海港集团,套现11亿元。现在他仍然是天能重工的第二大股东。

2022年7月,找到日托光伏的李质磊,联合发起成立旭合科技,进军光伏行业。

2023年6月,郑旭又买下做农药的上市公司蓝丰生化,成为实际控制人。

2023年9月,郑旭控制的蓝丰生化收购旭合科技控制权。

因此,可以说蓝丰生化是郑旭控制的第二家上市公司,也是郑旭第二次干新能源。

旭合科技并不仅仅在滁州发展。蓝丰生化年报披露

“公司规划未来5年内将陆续打造20GW高效N型切片、电池、组件及电站的垂直产业链,届时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将会有效提高。”

“当前主营产品电池和组件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安徽滁州,同时拟在云南、内蒙、吉林等地布局生产基地,持续开拓国内外市场,为客户提供多场景系统解决方案”。

04 规划产能仅落地25%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2022年7月成立的旭合科技,估计还没有吃到光伏多少“肉”,就赶上了这场寒冬。

首先,旭合科技最初拥有的2GW PERC产能,以目前的技术路线迭代速度看,这一部分产能估计要报废了。

这并不是凭空猜测。在2024年,蓝丰生化的公告以及投资者调研活动中,公司再没有提及这2GW的PERC产。

这对上市公司蓝丰生化,以及新生的旭合科技来说,都算一笔不小的损失,一般企业都会一次性计提。

当然,不算最重要的。滁州的“10GW超高效N型光伏电池及组件”才是重点。

(1)蓝丰生化拟收购旭合科技的公告中提及,“10GW超高效N型光伏电池及组件”已经开工,正在建设。

(2)2023年11月6日,公司公告“年产10GW高效N型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已于2022年10月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备案并在安徽省滁州市苏滁现代产业园投资建设。2023年11月6日,该项目(一期)5GW高效N型电池及组件生产线中部分生产线已建设完成并逐步投入生产。”

好像有点看不明白,赶碳号翻译一下,真正投产的是一期中的第一阶段,也就是,只有2.5GW高效N型TOPCON电池片和1GW组件产能投产。

这么看,旭合科技的经营成果和经营计划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但是,这也很正常。光伏行业不好,许多企业都选择了延期投产、项目暂停,有的甚至关门大吉。减少损失、保存有生力量、保住现金,也不乏算明智之举动。

那么“2.5GW高效N型TOPCon电池片和1GW组件产能”的投资额是多少呢?

现在各地的招商力度都很大。光伏项目一般由地方政府代建厂房,企业以较低的价格租赁。只有设备成本才是刚性成本——设备企业可不愿意赊销,特别是对这种没有多少资金实力的跨界新手。

一般来说,每GW的TOPCon的电池设备成本不会超过1.5亿元。2.5GW电池产能,大约需要3.75亿元投资。1GW的组件产能设备成本一般在7000万左右。因此,旭合科技在滁州“2.5GW高效N型TOPCon电池片和1GW组件产能”,合计投资设备投资在4.45亿元。

旭合科技在滁州投资,这样粗略测算下来才投了4.45个亿,但是光从地方拿现金补贴,就拿回了两个多亿。

后 记

赶碳号真心佩服旭合科技的股东们

最开始自掏腰包1.3239亿元的注册资本,之后既没有在一级市场引入风险投资,又没有在二级市场中圈钱。公司成立经营还不到两年,在还没有赚到1分钱、且连续亏损的情况下,居然能把公司的总盘子(总资产)干到24个亿。

除了滁州的“10GW超高效N型光伏电池及组件”,旭合的产业布局地理跨度很大,从大西南到大东北

(1)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官方公开信息显示《云南旭合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5GW高效光伏组件5GW电池及4GWh储能电池一期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已公示。

(2)据吉林白城市洮北区官微消息,《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旭一行到我区考察》

“据了解,旭合硅材料及单晶硅棒生产项目,由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项目分三期完成,建成后,总产能达到3万吨半导体及光伏硅材料循环利用+2GW高效大尺寸N型单晶硅棒。可实现产值31.6亿元,解决就业1500人”。

不知道昆明和白城,有没有滁州的财力和魄力!

原文标题:政府每年补贴一个亿!光伏小企业旭合科技的扩张之道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