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争抢海外储能市场,需求火爆背后隐藏哪些风险和挑战
中国企业争抢海外储能市场,需求火爆背后隐藏哪些风险和挑战撰文 | Shushu;编辑 | 郭郭→这是《环球零碳》的第573篇原创储能被认为是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环节。作
撰文 | Shushu;编辑 | 郭郭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573篇原创
储能被认为是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环节。作为消纳风电光伏等不稳定电源的“新基建”,储能以不可或缺的姿态成为能源转型的“定海神针”,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
据中金公司预测,今年全球储能需求有望达189GWh,同比增长超60%。美国、中国、欧盟成为全球三大储能市场。
国际能源署的预测认为,未来5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将增长56%,到2026年达到270GW以上。
反映储能市场之火爆的,是其最主要的部件储能电池,增长速度极其迅猛,从2021年的44GWh增长到2022年的122GWh,涨幅高达175%。
如此大的增长幅度,最功不可没的是中国企业。
根据海关统计,2022年1- 8月,我国锂离子储能电池累计出口299.2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129.53亿元),同比增长82.97%。这一年,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占领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的前三。
业界人士戏称,2022年是储能出海元年。因为在这以前,海外储能市场一直都被日韩品牌占据。
而从2022年开始,中国企业的单项订单规模由2021年以前的几十兆瓦级别跃升至百兆瓦乃至吉瓦级别。海外储能市场已成为国内储能企业创收贡献最大的市场。
宁德时代、华为数字能源、比亚迪储能相继宣布拿下美国储能项目大单,阳光电源、派能科技、远东电池、晶科能源频等频传欧洲户用储能市场捷报,科陆电子拿下南美洲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
尤其是比亚迪储能,其储能产品远销全球6大洲、70 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城市,储能系统累计出货量超6.5GWh。2022年,比亚迪储能在英国和美国的储能市场占有率达80%和30%,全球订单总量超14GWh。
可以说,储能企业的“海外”征途是星辰大海。
海外市场凭什么能吸引中国企业?中国储能企业出海可能会有哪些挑战和机会?
01产在国内,销在国外
随着电网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强制配储,国内储能市场也处于爆发阶段。但当前中国的储能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经济性,简单来说,就是商业模式还不清晰,赚不到钱。
民生证券曾比较仅光伏发电、光伏+储能、光伏+储能+参与市场化调峰辅助服务,这三种商业模式的内部收益率。
经计算后,目前光伏配储主流盈利模式收益率仍不及仅光伏发电,光伏发电内部收益率IRR为8.48%,配储解决弃光后下降至5.30%,计算参与市场化调峰辅助服务补贴后回升至6.33%。另外,即使在充电补贴的地区,内部收益率也只有6.64%,仍低于仅光伏发电。
一般来说,当IRR大于6%时,项目具备经济性,但是配储后收益率在低于不配储的情况下,企业没有自发配储意愿。
因此在现阶段,中国储能项目主要由政策推动,经济性低。反观国外,则补贴政策大,获利模式清晰。
美国市场以表前储能为主,政策驱动下,经济性进一步加大。
去年8月,拜登的《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在气候变迁和再生能源领域投资3,690亿美金。此法案对太阳能、风力、电池产业链及储能市场皆有实质刺激性的帮助。
对于储能来说,这是美国首次针对独立储能进行投资税抵免(Investment Tax Credit, ITC)。
政策规定,自2023年起,储能可以正式以独立主体身份获得30%的投资税收抵免,持续10年,这对于储能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储能不再必须与太阳能发电配合使用,便可获得ITC,其充电来源也不仅局限于太阳能发电,另外,还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或节省更多的费用,进一步降低独立储能项目的建设成本。
除了在安装储能时会有相关政策补贴安装费用之外,储能项目也可根据不同模式参与电力市场获利,如市场竞价、签订长期协议参与辅助服务、谷峰套利等,这也给储能项目投资者增加不少吸引力。
在欧洲市场,以户用储能为主。受激进的能源转型政策、战争等影响,电价急剧飙升。这种情况下,家庭安装储能的用电成本反倒更加便宜了。
以德国为例,光伏和储能系统的度电成本在2021年略有上升达到了14.7欧分/千瓦时,但仍然不到当时32欧分/千瓦时电价的一半。更何况,在2022年,德国部分地区居民电价达到40欧分/千瓦时以上。
据测算,不考虑补贴,欧洲户储收益率可达15%以上。根据SPE预测,理想场景下,到2026年,欧洲户储市场规模将会达到44.4 GWh,实现近5倍的增长。
正因为国内外市场情况经济性的差异,“产在国内,销在国外”成为储能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海外市场已成为国产品牌提升营收毛利和品牌价值必争之地。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上一篇:业绩增速第一!晶澳科技持续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