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光伏装机1.86GW以上!安徽合肥“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规划印发
新增光伏装机1.86GW以上!安徽合肥“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规划印发8月30日,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合肥市“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的能源
8月30日,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印发《合肥市“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的能源保供目标:全社会发电总装机达到1195万千瓦左右,天然气装机26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449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400万千瓦。电力生产量352亿千瓦时,一次电力生产量增加到62亿千瓦时。
低碳转型目标:可再生能源装机比重提升至37%左右,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市总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7%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4%左右,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30%左右,成为能源消费增量的主体。
具体措施方面,要求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十四五”期间,全市将不断提高光伏发电能源效率和提升消费终端就地消纳水平。坚持集中开发与分布开发并举,充分利用水面资源开展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利用荒山荒坡开展农光互补项目;鼓励具备条件的县(市、区)开展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引导工商业单位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鼓励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加快光伏建筑一体化利用模式推广。鼓励开展光伏+5G基站、光储充、光伏制氢等新的技术和模式应用推广。“十四五”新增光伏发电186万千瓦以上,集中式光伏主要分布在肥东、长丰、庐江、巢湖等地,分布式光伏主要分布在全市各工业园区、商业区和住宅区。
全文如下: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合肥市“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
合政办〔2022〕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合肥市“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11日
合肥市“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规划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内在动力。“十四五”是合肥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实现能源发展的绿色、安全、高效、公平和可持续,保障经济社会全面绿色高质量发展,根据《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市能源发展在增强供应能力、提高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也为“十四五”能源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发展成就
1.能源消费稳步增长,能源利用日趋合理
“十三五”以来,全市能源消费稳步增长,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用能需求。2020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2464.29万吨标煤,年均增长3.22%,人均能源消费2.63吨标煤;全社会用电量382.55亿千瓦时,年均增长9.48%,人均用电量4083千瓦时。
“十三五”期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速低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4.5个百分点,低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6.26个百分点。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25.97%,但能源消费总量仅占全省16.73%,能源利用日趋合理,能源利用效率全省领先。
2.能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电力供应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发电装机332万千瓦,其中神皖庐江电厂装机容量2×66万千瓦,是安徽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燃煤火电项目和省“861”重点建设项目。全市新增可再生能源近200万千瓦,特别是光伏发电高速增长,新增装机178万千瓦。截至2020年底,全社会发电装机达到731万千瓦、年发电量249.55亿千瓦时,较2015年分别增长83.08%、42.26%。全市新建500千伏龙门变,扩建500千伏长临河变、肥西变,新增220千伏变电站8座。截至2020年底,合肥电网拥有500千伏变电站4座、总容量1000万千伏安,220千伏变电站37座、总容量1374万千伏安,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充裕。
燃气设施建设进度加快。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定合支线、定合复线等天然气长输管线8条,省级主环管网机场至六安段基本建设完成,庐北至池州高压管线和巢湖至江北产业集中区干线正在加快推进。全市拥有6家城镇燃气经营企业,城燃管网累计长度约10863公里,基本覆盖主城区和周边城镇。全市拥有应急调峰储配站6座,储罐总规模约3.6万立方米(液态储备规模),可满足紧急情况下全市域3天的天然气需求量。
供热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供热热源18座、冷暖联供综合能源站1座,总供热规模达16522吨/时,其中10座热源已实现对外供热。全市敷设热网干管607公里,总供热能力超过3300吨/时,其中主城区集中供热负荷1992吨/时,供热总面积超过2500万平方米,实现集中供热的工商业户400余家,居民小区约200个,居民约12万户。全市采用生物质、天然气、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已达到200万平方米,清洁能源供热占比约为8.7%,逐步形成夏热冬冷城市集中供热、冷暖联供的“合肥模式”。
3.能源消费强度逐年下降,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202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为0.2913吨标煤/万元,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十三五”以来全市能源消费强度累计下降19.15%,超额完成了省下达能耗强度下降17%的目标任务。
重点领域节能工作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交通、建筑、商业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成效显著,35吨/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全部完成清洁能源替代或关停,8台大、中型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2020年,全市火电平均供电煤耗299克标煤/千瓦时,较2015年下降3.95克标煤/千瓦时;全市电网线损率4.2%,较2015年下降3.26个百分点;全市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41.3%,较2015年下降3.3个百分点。
4.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
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由2015年的50万千瓦增长到2020年的245万千瓦,装机比重由12.5%增加到33.5%。2020年,全市光伏装机规模达到214万千瓦,占全社会电力总装机规模的29.3%,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由2015年的3.6亿千瓦时增长到2020年的28.13亿千瓦时,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发电量的11.3%、全社会用电量的7.4%。全市先后被国家能源局列为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区。
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全市天然气消费比重由2015年的6.3%提升至2020年的8.2%,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2015年的1.6%提升至2020年的6.3%。市内煤炭消费比重由2015年的55.6%下降到2020年的46.4%。
5.能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科技快速发展
光伏产业得到迅猛发展。集聚形成光伏玻璃—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储能系统—发电工程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以光伏逆变器、电池片、组件企业为龙头引领,光伏玻璃、边框支架、储能系统、系统集成上下游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世界级光伏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截至2020年底,电池片、组件、逆变器等主要产品综合出货量超过50吉瓦,光伏控制、逆变设备出货量继续稳居行业首位,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晶硅电池片、高效组件等产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发展态势良好。形成了“整车—电池—电机—电控”产业链,拥有蔚来、江淮、大众、安凯、长安、比亚迪、中创新航等汽车品牌,形成以国轩高科、华霆动力、凯博能源、巡鹰新能源为代表的动力电池企业,以巨一动力为代表的电机及控制系统生产企业,以国网电力、合肥充电为代表的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服务企业。
核聚变能源应用迈出重要一步。合肥“人造小太阳”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十三五”期间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1.2亿摄氏度状态下运行101秒,1.6亿摄氏度下运行20秒的新记录。
6.能源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能源新业态不断涌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电力直接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全市“获得电力”指标进入全国优秀行列。2020年,全市累计推广实施“电能替代”项目271个,完成替代电量14.4亿千瓦时。能源新业态不断涌现,合肥能源大数据中心挂牌成立,智慧能源服务基础平台初步搭建完成。在国内创新性建设电力北斗地基增强站—国网合肥始信路“七站融合”示范项目。长丰县陶楼镇和滨湖新区虚拟电厂启动试点,首期虚拟电厂已接入1.53万千瓦光伏电站、0.7万千瓦电动公交车充电站、0.13万千瓦时储能系统,相当于新增一座可为2万户居民服务的火电厂。充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电动汽车车桩比和公共类车桩比建设水平均处于全国前列。
(二)发展形势
1.国际形势
“十三五”以来,虽然国际政治生态和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能源发展的外部环境也日趋复杂,但全球能源发展的长期趋势仍然是由化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型并最终实现可再生能源替代。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加剧等巨大挑战,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加快低碳化乃至去碳化进程。而新冠疫情出现后,全球能源需求短期剧烈波动,世界能源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能源市场关系愈发政治化,能源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能源博弈不断加强,能源供应安全风险不断加大。
2.国内形势
“十四五”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时期,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能源行业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加快,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将迎来快速发展新阶段;另一方面,随着能源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新型能源技术加快迭代,并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能源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也会不断涌现。
3.省内形势
“十四五”时期安徽省能源发展面临新的局面,对全市能源高质量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全省能源供给能力不足,能源供应保障难度增大。能源电力需求刚性增长,电力供应缺口将持续增大,电力保供任务艰巨,煤炭和天然气的能源供应缺口也将呈不断增大趋势。能源供应通道薄弱,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增大。电网、天然气管网建设存在短板,规划内的电网、油气管网等能源通道工程受生态环保、拆迁补偿、路由、安全等多重因素制约,建设进程缓慢。体制改革仍需攻坚克难,能源发展市场内在推动力不足。现代市场能源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电力跨省跨区输送机制尚未形成,交易方式日趋复杂多样,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123-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借鉴树根结构 日企开发出适用于光伏电站的简易斜桩基础2024-08-16
-
五月光伏产能达6.4GW创新高2024-08-16
-
上能集散式光伏逆变器再获殊荣,业内首款通过中国效率认证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
-
【两会】关于落实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三方面建议2024-08-16
-
2015年我国各省光伏装机数据排名及分析2024-08-16
-
国家能源局要求推进风能开发 增强光伏扶贫力度2024-08-16
-
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吗?2024-08-16
-
华北地区掀起的户用光伏潮,正泰为你打call2024-08-16
-
光伏新政突拉“电闸” 专家直言:呼吁撤销新政2024-08-16
-
2019年光伏发电电价预测浅析2024-08-16
-
生物天然气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024-08-16
-
晶科科技:探索光伏制氢的“中国方案”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