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调研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15-08-01 12:11:34
热度:

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调研一、引言 潮汐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洁净的自然能源,在国内外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自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生石油危机以来,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寻求替代能源、开发利用

一、引言

  潮汐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洁净的自然能源,在国内外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自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生石油危机以来,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寻求替代能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热潮。特别是1992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为了保护日益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并形成国际大气候。自1967年法国建成24万千瓦的朗斯潮汐电站后,许多沿海国家都提出了开发潮汐电站的各种方案。截止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上完成规划或设计论证以及建议的潮汐电站坝址已达139处。有专家预言,21世纪初世界上将有100万千瓦级的大型潮汐电站建成。

  浙江省是我国潮汐能资源最丰富、开发利用最早、取得业绩最好的省份之一。为此,作者就该省潮汐能开发利用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一次全方位调研,收集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经过认真的梳理和客观分析,形成了这份调研报告。其中所反映的一些开发活动、统计数据和评价观点或许还是鲜为人知,仅希望人们能对我国早期潮汐能开发利用的状况有一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以唤起人们对潮汐能开发利用的重视和支持。

二、 潮汐能开发利用活动回顾

  众所周知,浙江省不但潮汐能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而且一直以来对潮汐能开发利用较为重视。40多年来,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活动和建设大多发生在浙江省或与该省有关。自1958年以来,浙江省对主要的潮汐电站站址开展了大量的规划设计和选点考察工作,同时陆续建成了一批小型潮汐电站,至80年代中期长期运行发电的尚有4座(占全国一半),而到目前为止仅剩2座(全国3座)。可以看到,浙江省潮汐能开发利用活动,也即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活动大概经历了4个时期。

  1、潮汐能资源普查阶段(50-60年代)

  1958年,在我国沿海各省掀起了一股开发潮汐能的热潮,浙江省则以钱塘江口潮汐能开发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资源调查工作[1][2]。经对全省11处较大港湾和河口进行踏勘后,初步估算得到全省沿海潮汐能资源总装机容量为915.9万kW,年发电量可达227.4亿kWh。

  1958年10月,全国潮汐发电会议在上海召开,钱塘江口潮汐电站建设成为会议的中心议题,并形成了 钱塘江河口等大型潮汐电站要抓紧研究 的会议决议。1959年11月,浙江省将乍浦潮汐电站列为钱塘江下游综合治理第二期工程,并把工程初步规划方案正式上报中央。同年12月,该方案被国家计委列入近期建设计划。1960年4月,国家科委和水电部在杭州召开钱塘江河口综合治理开发科技工作会议,制定了1960-1962年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潮汐能开发的9项研究任务,即河口潮波特性、泥沙运动、河床演变、松软地基处理和水上施工技术、水工结构形式,以及低水头大流量水力发电机组型式和机组结构、机组制造的代用材料等方面的研究。1961年,因遇自然灾害,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科研规划实施进程推迟,潮汐电站建设项目也趋于停顿。

  但从全国来看,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从广东到山东沿海还是建成了一批(约40余座)小型潮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583kW。浙江省在这一时期也建成了几座小型潮汐电站,至今有据可查的有汛桥(临海)、沙山(温岭)、清江渡(乐清)、双合(岱山)和铜盆铺(鄞县)等5座潮汐电站。这批电站装机规模均很小(一般几十千瓦),机电设备简陋,水轮机转轮为木制,发电机多为感应电动机改装。其中长期运行的仅有沙山潮汐电站一座。

  2、潮汐能资源开发论证阶段(70年代)

  70年代浙江省潮汐能开发活动,主要围绕着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的选点、规划、设计和建设进行[1]。

  1970年7月水电部批示该部驻浙第十二工程局,对潮汐能资源进行查勘提出规划,选择试点工程,搞好勘测设计工作。1972年3月水电部第十二工程局在提交的《乐清湾综合开发技术经济调查报告》中,提出了开发乐清湾潮汐能资源的4个比较方案。其中第一方案,即现在的江厦电站方案;第四方案为江岩山至漩门港以内库区一次性开发方案。经技术经济比较,考虑到试验电站的规模和投资,最终确定江厦港作为我国潮汐试验电站的首选站址。

  1972年3月,国家计委批准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工程,并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次年4月,试验电站工程在温岭县地方在建的七一塘围垦工程的基础上开工建设,至1978年土建工程竣工。

  在这一时期,浙江省除开始研建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外,沿海各县还先后建成一批小型潮汐电站,它们是象山县的高塘、岳浦、吉港、兵营,玉环县的海山和洞头县的北沙等6座。这批电站多数建在当时大电网未达到的孤岛和边远沿海地区,装机规模都在150kW以上,但长期运行发电的仅有海山和岳浦站。

  由此可见,浙江省在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建成的两批小型潮汐电站,总数有11座之多,但大都在建成不久即废弃。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两批电站建设均处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而且,建站前对自然环境条件调查不充分,论证不足,建站后又出现库区泥沙淤积严重,水轮机等设备简陋、质量低劣,对海水腐蚀、海生物污损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更没有处理好电站与排灌、通航的矛盾,以及对间隙性潮电未能采取补救措施,用户感到使用不便等问题,从而导致这些电站在建成后不久就陆续关停废弃。

  值得一提的是,处于乐清湾和象山港的沙山和岳浦潮汐电站,是当时建成的11座电站中运行时间最长的2座,直至80年代中期大电网到达后,才因设备陈旧、经济效益低下而停止运行。

   3、国家试验电站建设阶段(80年代)

  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开始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但能源供求矛盾日趋突出,故国家决定重点加速发展农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基础产业。于是,潮汐能开发利用开始受到我国沿海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浙江省潮汐能开发同样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主要围绕着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的建设和万千瓦级潮汐电站的前期工作展开。

  (1)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建设

  1980年5月底,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经过近7年的建设,第一台由我国自行研究设计制造的500kW灯泡型贯流式双向潮汐水轮发电机组试运行成功[3]。1983年,原国家科委将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的研建列为国家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85年12月,江厦潮汐试验电站5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为3200kW,设计年发电量为997万kWh。1986年1月,由原国家科委和水电部主持,在浙江省临海市召开了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科技攻关项目评审会议。评审委员会对电站取得的技术成果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给予了高度评价。1987年,江厦潮汐试验电站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万千瓦级潮汐电站选址前期准备[1][4]

   在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建设期间,浙江省科协组织下属12个学会、研究会的30余名高中级科技人员,于1983年5月,开展了万千瓦级潮汐电站的选点考察,并推荐位于象山港末端的黄墩港峡山坝址方案作为万千瓦级潮汐试验电站站址。经初步估算,该站址可装机容量可达5万kW,年发电量为1.3亿kWh。至于乐清湾潮汐能资源开发,专家们认为它是大型潮汐电站的理想站址,但因规模大,涉及面广,应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就潮汐能、港口、水产和土地四大资源权衡利弊,统筹规划协调后,方能提出综合开发方案。

  1984年7月,原国家科委海洋组也曾组织国内专家,对浙江省象山港内的黄墩港和乐清湾,以及福建省连江县的大官坂和平潭县竹屿口等站址进行了一次联合考察。专家们一致认为,浙江省的黄墩港潮汐能丰富,泥沙淤积不明显,建站与航运、海防、围垦等矛盾不大,海上建筑物只需建造一座<?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value="2"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2km长的大坝,即可形成发电水库,该站址可进行内容广泛的潮汐能开发和综合效益的科研工作,可为大型潮汐电站提供科学依据。缺点是工程量大、投资多、短期不易见效。建议浙江省对健跳港和铁港(狮子口)站址再做工作,并与黄墩港对比后提出一个最佳站址。

  于是,在1984年9月,浙江省科委又组织了一次三门湾健跳港潮汐能开发专题考察。专家们经过对该港内黄门峡、锁木渡、凤凰山、罗城和龙江等坝址的实地考察,以及分析对比后提出:处于健跳港内中段的凤凰山和锁木渡坝址对下游港口影响较小,可装机2.0-2.5万kW,容量适中,与黄墩港坝址相比具有潮差大、投资小、施工期短等优点,近期实施的可能性较大,故建议对此站址先期进行可行性研究。

  1985年春,浙江省科委把健跳港潮汐电站可行性研究列为该省重点科研项目。并于1988年8月提交了健跳港万千瓦级潮汐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凤凰山为电站坝址,装机容量为1.5万kW,年发电量为4500万kWh,工程总投资1.172亿元,施工期4年。工程建成后对环境影响较小,库内无淹没损失,筑坝后可以便利库内两岸交通,且可为今后大型潮汐电站开发提供经验,故认为该站具有开发建设价值。

  4、 万千瓦级潮汐电站选址阶段(90年代)

  90年代从国际到国内都呈现了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大好环境。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要求各国,为了保护环境,限制有害气体排放,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我国政府承诺承担义务,并最早提出旨在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21世纪议程》。国家计委、科委、经贸委及水利部、电力部、农业部和海洋局等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沿海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均在有关规划、计划中提出包括利用海洋能在内的开发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和措施。而潮汐能资源量比较丰富的浙江和福建两省,其开发积极性更高,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专业单位的支持下,开展了万千瓦级潮汐电站选址的前期工作。

  1991年9月,电力部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浙闽沿海潮汐电站规划选点工作,从全国潮汐能第二次普查[5]获得的浙闽沿海数十个万千瓦以上的站址中,筛选出11个条件较好的站址(其中有浙江省的黄墩港、狮子口、岳井洋、健跳港和乐清湾等5个站址),进行了重点规划设计,经技术经济指标分析比较,推荐健跳和狮子口分别作为万千瓦级和10万千瓦级潮汐电站近期开发项目[6]。
  1999年,国家电力总公司华东勘测研究院受浙江省电力局委托,完成了健跳港潮汐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提出该站址是我国当前条件下适宜开发的最佳潮汐能资源利用区。并进一步推荐锁木渡为坝址,开发方式为单库单向落潮发电,初选装机容量为2万kw,年发电量为5000万kwh[7]。

  然而,值得遗憾的是,由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并经多年反复勘测、论证完成的浙江省三门县健跳港潮汐电站(万千瓦级)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依然束之高阁,至今未予评审。

三、潮汐能开发利用现状及评价

  1、潮汐能开发利用现状

  由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活动回顾可知,浙江省从50年代末开始兴建潮汐电站,至70年代中期,在沿海地区共建成潮汐电站11座,其中有4座长期运行,曾发挥很好作用,简介如下。

  (1)江厦潮汐试验电站

   位于乐清湾北端江厦港。平均潮差value="5.08"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5.08m,最大潮差value="8.39"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8.39m。港湾坝址处宽value="686"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686m,坝内港湾面积value="5.3"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5.3km2。该站于1973年4月在地方建设中的七一塘围垦工程基础上开工,1978年土建工程竣工,1980年5月第一台机组发电,并联网运行。1985年底全面建成,总装机容量3200kW,5台机组分别由1台500kW、1台600kW和3台700kW组成。设计年发电量为997万kWh。电站为单库双向运行,水库面积value="1.37"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1.37km2,机组具有正反向发电和正反向泄水四种功能。电站总投资1130万元。

  江厦潮汐试验电站自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至今已经25年,全部建成已近20年。由该站20多年的运行表明,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双向灯泡型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运行可靠,机组过水机件和海工建筑物的防海水腐蚀和防海生物污损措施效果显著,库内外泥沙淤积不明显。

  但需指出的是,由于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的水轮发电机组性能未达到设计模拟样机的性能,且流道水头损失较大,以及设计中忽视了设备检修停止运行对发电量的影响等原因,故最终年发电量未能达到原设计指标。目前的实际年发电量仅为500-660万kWh。

  (2)沙山潮汐电站

   该电站位于乐清湾北端江厦潮汐电站的坝下,隶属温岭市江厦乡下楼村。1958年10月动工建设,1959年8月建成发电。该电站是在滩涂上筑堤围库建设而成。平均潮差value="5.08"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5.08m,水库面积value=".05"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0.05km2,库容5.15万m3。初期(1961年)安装木制旋浆式水轮机,配一台16kW发电机,单向落潮发电。1964年底改用一台40kW发电机,电站原建及改建投资4万元(其中国家补助2万元)。日平均发电时间12-13小时,年发电量9.3万kWh。在大电网到达前,该电站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其中:1)供电照明1325户;2)工农渔副业产品加工企业数十家;3)电力灌溉水田53公顷,单产从value="300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3000kg提高到value="975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9750kg

  1980年6月,该电站并入县电网,电价下跌至每千瓦小时0.085元,后大电网接通后,电价下跌至每千瓦小时0.05元,电站收益进一步下降。1984年电站实行集体承包经营,终因经济效益低下而停止发电。

   沙山潮汐电站是我国最早建成的一批潮汐电站中,唯一长期运行达25年以上的小型潮汐电站。70年代全国第二次掀起建设潮汐电站的热潮时,沿海不少省份曾派技术人员到该站参观取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海山潮汐电站

  位于乐清湾中部玉环县海山乡茅埏岛西南端。平均潮差value="4.91"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4.91m。1973年7月开工建设,1975年9月建成。该站为上、下库,加抽水蓄能水库的单向全程独立供电的潮汐电站,设计装机容量275kW,1975年安装第一台75kW机组,蓄能发电站容量为55kW。

   1983年,该站曾因库内泥沙淤积影响发电,后采用水枪排淤取得较好效果。1986年4月经改建,扩大上下库面积(上库至value=".26"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0.26km2,下库至value=".03"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0.03km2),蓄能水库容量扩至12万m3,并增装第二台75kW机组,建成一站三库连续发电的新型潮汐电站,年发电量达21-24万kWh。1988年1月并入县电网运行。该电站1996年再次改造,换装新机组,扩容为2125kW,年发电量达33-38万kWh。

   并网前,电站电力供1200户家庭生活用电、16个乡村企业供电。蓄能水库蓄能发电的同时,保证了全岛4000余人的生活用水,并灌溉水田67公顷,使水稻单产从每公顷value="600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6000kg提高到value="9675"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9675kg,抗旱能力从30天提高到70天。1986年全县大旱,该岛抗旱能力和水稻单产均为全县第一,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该电站尚处于微利运行状态。2005年,海山潮汐电站为了扩大发电规模,提出了电站扩容计划,新增2台250千瓦的发电机组,但至今因建设资金尚未落实而搁浅。

  (4)岳浦潮汐电站

   位于象山县南田岛北岸(石浦对面)。平均潮差value="3.6"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3.6m。1970年11月动工兴建,1971年11月建成。该电站以筑堤围涂成水库而建,面积value=".19"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0.19km2,单库单向发电,设计装机容量为475kW,实际装机容量为275kW,并配有75kW柴油发电机1台备用,年发电量12万kWh(不含柴油发电)。

   在1981年12月电网到达该岛前,电站效益甚好。除为该乡48个企事业单位和全乡农民供电照明及农副产品加工外,主要是给水库提水,以满足两个乡600公顷水稻和棉田灌溉所需,使水田抗旱能力从45天提高到80天,粮食产量从每公顷value="450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4500kg提高到value="850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8500kg

  1983年电站并网运行,且由5位农民承包经营,二台机组运行正常,年发电量达15万kWh,效益也较好。运行一年后终因上网电价低(0.05元/kWh),再加上管理不善,水稻种植面积减少,以及提水灌溉作用下降等原因而停止发电。

  2、技术水平评价

  江厦潮汐试验电站是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建成的我国最大、最先进的潮汐电站,其装机容量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为此,我们主要以该站为例,评价我国潮汐能利用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8]。

  首先,为江厦潮汐电站研制的两种结构形式的四工况灯泡型贯流式潮汐水轮发电机组,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主要性能指标接近法国朗斯潮汐电站的水平。其中研制的调速器与行星齿轮增速和直联两种结构的机组配套,能满足潮汐机组复杂的调节过程,其静动态特性的主要指标均已达到部颁标准。此外,两种结构形式的机组都能稳定运行,并各有特点。如能适应潮差变化而进行大幅度调节的导叶和浆叶双调结构;能适应多工况运行的灯泡型发电机;能承受正反向推力,并能有效阻止海水侵入机组的止水密封,以及无刷励磁和新型接力器回复机构等。

  其二,在软基础上建筑水库堤坝的设计施工获得成功,建筑物稳定可靠。江厦潮汐电站堤坝建于承载能力小于value=".1"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0.1kg/cm2的海相淤泥粘土层上,坝两侧水位每天经历四次大起大落的泄降,经长期考验,建筑物稳定可靠,无不均沉陷、断裂和倾斜等现象发生。

  其三,选址合理、坝址正确,库内外泥沙淤积不明显。因为江厦潮汐电站处于乐清湾的顶部,海水含沙量少(1973年实测年平均value=".064"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0.064kg/m3),泥沙颗粒细(粒径<value=".02"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0.02mm),再加上电站双向运行水流湍急,不利于泥沙淤积。据1982年与1972年对江厦潮汐电站库区实测地形比较,发现库区虽有冲、淤,但均不严重,库内尾部两侧+value="1.2"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1.2m高程以下有10-value="3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30cm淤积,深库部位冲刷value="1"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1m多。

  其四,机组构件和流道防海水腐蚀和防海生物污损技术措施成效明显。为了提高潮汐电站机组构件和流道防海水腐蚀、防海生物污损的性能,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1)采用厚浆型环氧沥青漆和电解海水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防腐蚀,如江厦潮汐电站就采用了高接触型氧化亚铜涂料防污;(2)采用AC-15铝粉漆防锈和836#沥青防污,如海山站;(3)采用不锈钢制水轮机叶轮,如江厦、岳浦、海山站;(4)采用喷灯烧死附着生物后涂水柏油,如岳浦站。

  然后,最关键的是取得了潮汐电站运行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对潮汐电站运行调度和潮汐电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有:(1)电站采用了公用的按水位变化控制正、反向工况切换和水轮机协联工况的装置,经运行考验效果良好,并为进一步实现微机控制和自动化操作创造了条件;(2)采用SB6-35型断路器和二段母线装置,满足了电站发电机组每天开、停机各四次的频繁操作和正反向顺序切换的要求;(3)对周期性电能接入电网后的调试、使用和水库水量的合理调度积累了大量可靠的数据。

  浙江省潮汐能开发技术经过40多年的实践,特别是经过江厦电站的研建和80、90年代的规划论证和研究,在潮汐电站规划选点、设计论证、设备制造安装、土建施工和电站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技术进步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已居较先进的地位。浙江省的潮汐能开发因建成的小型电站多和库区综合利用搞得好而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俄国潮汐发电专家曾著文称江厦潮汐电站不仅对于中国,而且对其它国家今后潮汐电站的建设都具有杰出的意义,应给予高度评价[9]。此外, 1992年韩国有关部门亦曾邀请中国潮汐能发电专家对其拟选的40万kW加露林潮汐电站做咨询评估等。

  3、经济效益评价

  由于浙江省几座潮汐电站均在计划经济时期建成,尤其是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所以建设程序多数不正规,资金来源多性质多渠道,建设过程也多周折、反复,再加缺乏系统的数据资料,故很难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定量的经济、财务分析,在此只能列举有关数据,以反映潮汐电站的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

  (1)电站投资

  影响潮汐电站投资的因素很多,如资源条件(潮差、坝长及其与水库面积之比等)优劣,规划设计是否正确,施工管理是否严格,设备价格是否合理及确定价格的时间等,故很难用笼统的计算平均给出。浙江省4座潮汐电站除沙山站外,均在70年代完成土建,除江厦潮汐电站为国家投资,海山潮汐电站为地方投资为主外,其他站均为民办公助,再加各站所处条件不同,故各站单位千瓦投资相差较大,约在1000-5000元之间。

  江厦潮汐电站。该站是建设程序较正规的一个,资料相对也较完整,但因人们对不合理开支和综合利用的投资分摊、效益分享等问题的处理原则和计算方法不同(有8种) [10],对其单位千瓦投资的计算,结果差距较大(大约在700 -4000元之间)。

  据该电站主管单位浙江省电力局的报告称:电站总投资为1130万元,若不是十年动乱的影响,按正常的基建程序建设这个电站,其投资可减少到948万元,单位千瓦投资为2900元,稍高于低水头河川电站的投资。[8]1986年1月在国家科委和水电部召开的评审会上,专家们对他们的分析方法和得出的结论表示认可。

  海山潮汐电站。该站为了在海岛上延长独立供电时间,建设了上、下水库和蓄能水库,并多次扩建,效果是好的,但投资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建站投资为32.05万元(含蓄能电站投资8.6万元);1983年利用水枪冲淤投资13.7万元;1986年扩建上、下水库,增装第二台75kW机组,投资36.0万元,1996年改、扩建(即由原来的2台75kW机组改扩为2台125kW机组),投资近60万元。故海山潮汐电站的总投资约为120万元,其单位千瓦投资达到了4800元。显然,这与该站多次改、扩建和多次投资有关,从而提高了单位千瓦的投资成本。

  (2)电站收益

  江厦潮汐电站。1986-1999年14年共发电8198.98万kWh,上网电量共7457.84万kWh,电费总收入为1790.91万元。其中1999年发电量为598.93万kWh,上网电量收入为240.58万元。

  库区内围垦土地5600亩,其中可耕地4700亩。电站库区综合利用情况良好,效益显著(据温岭市江厦乡政府提供的资料)。如库区围垦土地种植(主要种植水稻、棉花等农作物和柑桔、文旦等水果),1999年产值约409.6万元,净收入约110.6万元;利用库区近岸水域围塘立体水产养殖(主要品种有对虾、青蟹、蛏、花蚶、泥螺等),1999年产值约1985.4万元,净收入约400万元;利用库区滩涂和水面开展贝类甲壳类养殖和网箱养鱼(主要品种有虾、蟹、蚶、蛏和鲈鱼、大黄鱼、欧洲鳗等),1999年产值约1285万元,净收入约265万元。故就1999年以上三项总产值达3680万元,净收入为775.6万元。

  可见,若把库区综合利用效益计算在电站收益内,电站则可盈利334.18万元。然而,目前江厦潮汐电站库区综合利用收益却完全与电站无关。这也是江厦潮汐试验电站长期处于亏损运行状态的主要原因。

  海山潮汐电站。1986-1990年5年共发电84.34万kWh,电费总收入8.87万元。电站扩容为2125kW后,1997-1999年3年共发电106万kWh,电费总收入为51万元。

  电站在库区内开展以养对虾为主的水产养殖,获得很好的经济收益。1986-1990年5年总产值达91.87万元,净收入达30.71万元。1998-1999年2年总产值达132.2万元,净收入达70.6万元。

  该站固定资产总值达81.5万元(1991年),大修折旧费只从发电收入中提取,单位电能成本为0.27元,发电、养殖分摊后单位电能成本为0.171-0.193元。受养殖影响,每年少发电量约3-4万kWh,占总发电量的10-13%,发电收入减少0.6-0.7万元,而水产养殖产值为发电产值的10倍以上,使电站达到自给有余。

  4、社会效益评价

  (1)创工业产值

  浙江省仅江厦和海山两电站,1986-1999年共发电约8500万kWh,按当地单位电能工业产值每千瓦小时10元计,则潮汐电站已创工业产值8.5亿元。

  (2)节约发电用煤

   按每千瓦时电能煤耗value="35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350g标煤计,全省潮汐电能14年为国家节约发电消耗标煤3.06万吨,平均每年为国家节约发电消耗标煤2185吨以上,共节约燃料费约1200万元以上,平均每年近90万元。

  (3)培养了一批潮汐能开发人才

  浙江省通过40多年的潮汐能开发,特别是江厦潮汐电站的研建、运行管理和80-90年代的潮汐能开发规划设计研究,为本省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潮汐能开发利用方面从事规划选点、勘测设计和研究、设备制造和施工及运行管理的专业人才,也为全省今后潮汐能开发做好了技术和人才储备。

  (4)扩大了影响,提高了知名度

  江厦潮汐电站目前仍是我国最大、最先进的潮汐电站,曾获得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故时常被媒体关注,国内海洋能专家经常将有关该站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传播,已广为世人所知,不仅国家领导人和有关部委领导及国内专家前往视察参观,还有国外专家慕名而至,并对中国在潮汐能开发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大加赞扬。

  海山电站还因其创造了独特的双库全潮蓄能发电形式,而获得联合国技术信息促进系统中国国家分部颁发的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

   (5)其他效益

  江厦站水库大坝便利了海湾两岸的交通。海山站泄水渠已成为本岛的小型交通运输船码头等。

  5、生态环境效益评价

  (1)减少向大气排放有害废弃物

  按江厦和海山两电站1997年以后的发电量(每年平均约620万kWh)计算,相当每年少燃烧发电标煤2480t,从而每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CO2 7200t,SOx 50t,NOx 31t,粉尘 310t。

  (2)优化电站周围的生态环境

  正如俄罗斯潮汐发电专家所说:中国的江厦潮汐电站在目前世界上运行的潮汐电站中,其生态效果是独特的。根据生态条件所采取的运行调节(库水位不会高出平均水位以上+value="1.5"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1.5m)措施,虽然损失了电能指标,但保证了大面积的海涂变成稻田和果园,再加上渔业(大量养殖海虾和贝类),使电站所在地区的生活水平提高,形成了一个优美的乡镇。[9]而常规能源(矿物燃料)开采通常要毁坏森林、良田等原有的各种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江厦潮汐试验电站不仅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实用基地,而且也必将会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示范基地。目前,江厦潮汐试验电站也已经被浙江省有关部门列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6、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1)技术方面

  浙江省潮汐能利用虽经过了40多年的实践,特别是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的研建,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也积累了很多经验与教训,为今后开发万千瓦级以上潮汐电站奠定了基础。但也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尚需加强研究。[6]

  其一、 超低水头大容量水轮发电机组研制。为适应研建万千瓦级电站的要求,应尽快研制相应的机组,单机容量规模拟在0.3-0.5万kw以上,性能要求是发电效率高、造价低、耐腐蚀污损、故障率低,并兼顾河川水电站通用,以期增加生产量、降低成本。而现有潮汐水轮发电机组的单机容量小,自动化程度不够,且设备可利用率较低,检修时间长,设备构件和流道的防腐防污技术措施尚待改进提高。

  其二、 改进水工建筑物型式和施工方法。国外潮汐电站的厂房、水闸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薄壁空腔沉箱式结构和浮运法无围堰施工,具有缩短工期和降低投资的优点。但国内潮汐电站建设中尚无这方面的实践和经验。由于现有潮汐电站的水工建筑型式单一,施工方法陈旧,造成工程量大,工期长,费用高,从而使电站总投资大,经济评价指数偏高,不利于推广。

  其三、水下基础处理技术研究。江厦潮汐电站建设中电站主体结构布置在岸边基岩上,而今后中大型潮汐电站的厂房和水闸等主体结构物将多置于海中,其基础多为风化基岩和淤泥质沉积,施工难度较大。在采用无围堰施工时,无论哪种类型的基础,均需进行水下基础处理,而我国尚不具备这方面的成熟技术。

  其四、 建立潮汐电站发电和库区综合利用统一规划、开发、经营和管理的体制。现有潮汐电站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在当前条件下,搞好库区综合利用是提高电站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5],浙江海山潮汐电站和山东白沙口潮汐电站的经验证明,潮汐电站综合利用的潜力是巨大的。而浙江省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在库区综合利用方面尚有许多教训可以吸取,目前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统一开发和经营的管理体制,以及利好的激励政策,以促进潮汐能大规模开发利用。

  (2)经济方面

  目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所遇到的问题是,一次性投资高,且自身经济效益差,但社会效益却十分显著。潮汐发电也不例外。

  如一次性投资高,主要有如下原因所致,即:1)潮汐发电因为水头(潮差)低、流量大和潮差变化,不仅水轮机体积大,耗费钢材多,设备出力不足,容量系数低,发电量少;而且,在软基础上筑坝,以及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施工,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费用高;此外,许多设备需防腐、防污处理等,故造成电站建设一次性投资较高。2)由于建设所处的时代影响,江厦潮汐试验电站主要靠上级划拨的科研经费建设,而资金又不能有计划按时到位,只能到多少,干多少,故电站于1973年4月开工,至1980年5月第一台机组才投产发电。而实际有效工期仅3年左右[10]。由于工期延误和设备材料浪费等,所造成的不正常、不合理开支竟高达180万元左右。3)按江厦港大坝以上港湾面积计算,实际上江厦潮汐试验电站的装机容量可达1万kW以上。但因为是试验电站,按当时的技术条件和要求,规模不宜太大,并且强调贯彻以粮为纲方针,要兼顾库区围垦种植,故最终确定的电站装机规模为3200kW。并确定双向运行发电,控制库区水位,放弃抽水工况,这些措施也都是为了照顾围垦利益。当地群众还擅自扩大围垦种植或养殖面积,造成库容缩小。此外,为了试验的需要,将机组结构设计得较为复杂,每台机组均为单机设计、制造和安装,故费用显然比定型批量生产要高得多。据国外研究表明,潮汐电站设备的定型和批量制造,可大大节省投资成本。如前苏联列宁格勒金属厂,在加工制造20个大型水轮机的成本核算中,得出制造第10个水轮机的成本为第一个的60%,而第20个则为第一个的50%。再如英国塞文潮汐电站计划利用的160台机组,采取批量制造,其造价可降低28.5%[9]。

  再者经济效益低。如上所述,当前潮汐电站的突出问题是经济效益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有:1)潮汐能量密度低,造价高,发电量少。2)检修时间长,设备可利用率低(与防腐防污不到位有关),从而也影响到发电量。如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停机检修时间最长曾达550天/台(1993年),平均每台机组检修时间为3.7个月。1996年停机检修时间最短为220天/台,平均每台检修时间为1.5个月。年平均检修时间为每年每台2.6个月。3)江厦电站库区围垦土地种植和滩涂、水面综合利用与电站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实行独立核算,从而使电站失去了一条创收的途径。4)电站运行自动化程度低,职工多、负担重。江厦电站每兆瓦装机容量拥有职工数超过28人,而法国朗斯站仅为0.25人/MW,设计中的浙江健跳万千瓦级潮汐电站每兆瓦装机容量拥有职工数也为1.25人。1999年江厦站仅职工工资、福利等费用就达300多万元,占生产性开支的一半,仅此一项使每千瓦小时电能成本增加0.5元以上。5)政府缺乏对可再生能源,特别是潮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激励政策和优惠措施。

  综上所述,潮汐电站当前的经济效益低下,除了与潮汐能自身的弱点有关以外,主要是管理体制,以及内部管理不善和激励政策缺乏所造成的。山东省白沙口潮汐电站和浙江省海山潮汐电站的成功运行表明,只要把潮汐电站与库区综合利用捆绑起来运作,潮汐电站同样能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如能解决库区综合利用的经营权、强化和改善内部管理,也同样可以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四、大规模开发利用潮汐能资源的对策建议

  浙江省是全国最早开发利用潮汐能,并建成实用潮汐电站的省份之一。至80年代中期尚有4座小型潮汐电站(全国共8座)在正常运行,但到2000年,潮汐电站数目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目前,仅剩2座处于艰难维持状态,其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则长期处于负债运行状态。为何在全球常规能源(煤、油)日趋紧缺,以及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开发可再生能源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同样是再生能源的风能开发利用在我国有较大的进展,而潮汐能利用尽管在我国起步较早,技术条件也较为成熟,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发展步履艰难呢?

  究其原因,主要与人们对潮汐能开发利用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偏见有关。如有人认为,潮汐电站规模小、投资高,且又是间隙性发电,成不了气候。殊不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数十处建造万千瓦级潮汐电站的理想站址,就浙江省而言,潮汐能可开发装机容量就高达880万千瓦,年发电量则在260亿KWh以上。由此可见,潮汐能开发只要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规模可以由小变大(法国于1967年建成的朗斯潮汐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4万KW,年发电量5.44亿KWh,至今运行正常,效益良好;且据国外报导,在未来10-15年内,在英、加、俄、印等国中将会有100万KW级的潮汐电站建成,最大的电站总装机量可达1000万KW)。此外,也有人认为,潮汐电站投资过高,此乃不足为奇,它建造在环境条件相比陆地(火电厂)和河流(水电站)要恶劣得多的海湾中,在软基海底上筑坝、波浪对海上建筑的威胁、水轮机受海水腐蚀和海洋生物的附着等因素而增加潮汐电站的建设成本是合乎情理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上述问题的处理技术已渐趋成熟,因而建设成本亦会随之下降。另外,潮汐电站发电无需燃料,故运行成本比火电厂低。而且蓄水库还可搞综合开发利用,尚可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而火电厂投资成本之所以较低,却是用牺牲生态环境所换来的。在全球对人类生存环境愈来愈关注的今天,人们对建设潮汐电站的观念势必会发生改变,因为潮汐发电不需燃料,不会污染环境,更无需淹地、移民、年发电量稳定少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故其发展前景不可低估。

  根据潮汐的性质,决定了潮汐电站间隙性发电的特点。但在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建设潮汐电站,均可与大电网并网,故潮汐电站的间隙性发电不会影响用户的用电需求。且浙江省海山潮汐电站在解决间隙性发电这一难题中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摸索了一条双库全潮、蓄能发电的新路子,日平均发电时间已由原来的8-10小时,提高到20.5-22.1小时。

  由此可见,潮汐能开发利用从长远来看,无疑有利可图,虽然潮汐能开发利用在能源结构中不可能占太大的比重,但亦可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我国东南沿海潮汐能资源丰富,且开发的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建造万千瓦级潮汐电站的理想坝址,故应积极争取国家立项,为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以及利用新能源方面做出贡献。为此,建议如下:

  1、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已经承担并完成了浙江省三门县健跳港潮汐电站预可行性研究,建议国家经贸委能把建设我国第一座中型(万千瓦级)潮汐电站项目列入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以及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并能在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

  2、组织全国从事水轮发电机组研制单位和生产厂家对用于潮汐发电的水轮机组进行联合攻关,以解决海水腐蚀和海洋生物附着等影响水轮机正常工作的难题,以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电站投资成本。根据世界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潮汐能趋势分析,在未来10-15年内,潮汐能开发利用会有较大的发展。为此,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和福建省应在现有基础上,迈出一步,为国产潮汐(低水头)水轮机组定型、标准化做出贡献。可以意料,低水头水轮机组制造业有可能成为我国21世纪的新型产业。

  3、对我国目前仅存的数座潮汐电站,应采取对策和措施积极扶持,为酝酿中的万千瓦级潮汐电站建设积累更丰富的运行经验,亦可为开发研制中的新材料和新设备提供试验场所。潮汐电站通常建于河口或海湾中,易受泥沙淤积,故解决电站蓄水库泥沙淤积问题是确保电站正常、长时期运行的关键。浙江省的海山潮汐电站对解决此问题已进行过实践,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仍需进行长期探索,完善解决方案。

  4、目前,在全国统一上网电价的情况下,对新能源,尤其是潮汐能开发利用应区别于常规小水电开发,给予如同新能源中风能太阳能开发同等的优惠条件,即适当给予电价上网优惠,以鼓励和促进全社会对新能源——潮汐能开发利用的积极性,并能逐步扩大潮汐电站的建设规模,使之在我国的能源组成中占有适当的比重。

  5、浙江省是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较早的省份,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济济。但分布在不同的行业和部门,尚无建立以此为专门职责的单位,这种局面对该省乃至全国潮汐能开发事业极为不利。建议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在浙江省组建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研究中心,以便长期从事潮汐能开发利用的有关工作,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潮汐能作好相应的技术储备,并打好基础。

  相信在全社会的呼吁和关心、支持下,我国潮汐能开发利用在21世纪初会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快速发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