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州:到2027年力争新建光伏33.19GW以上 累计34.09GW以上
四川凉山州:到2027年力争新建光伏33.19GW以上 累计34.09GW以上6月29日,中共凉山州委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凉山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6月29日,中共凉山州委 凉山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凉山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选取既有大型风、水电基地周边,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基地,在山区农牧区及消纳示范园周边开展分布式光伏开发,着力推动盐源、会理、甘洛等地开工建设一批光伏项目。到2027年,力争新建风电装机1260万千瓦以上、累计达到1629.3万千瓦以上,新建光伏发电3319万千瓦以上,累计达到3409万千瓦以上。构建多元协同储能体系。积极推进“三江”流域“风光水储”多能互补开发示范,争取在风光水发电汇集区布局多能互补示范储能电站,积极发展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技术集成应用。
详情如下:
中共凉山州委 凉山州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凉山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凉委发〔2022〕10号
各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州直各部门,州属各事企业单位,垂管系统驻州各单位:
现将《凉山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凉山州委
凉山州人民政府
2022年6月10日
凉山州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州第九次党代会、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凉山清洁能源、战略资源优势,突出工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加快实现凉山绿色崛起,现就推动全州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坚定不移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深刻认识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聚焦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施制造强省战略,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战略部署。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着眼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作出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省政府专门出台支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州第九次党代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作出发挥资源优势,做优特色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的超前部署,顺应时代潮流、契合国家战略、符合凉山实际,全州上下要抢抓绿色低碳发展时代机遇,补齐制约工业发展的系统性短板,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实现追赶跨越、“换道超车”,推动凉山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准确把握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对凉山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按照州第九次党代会、州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和东西部协作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厚植优势、链群发展,协同共享、开放发展”理念,全力强基础、延链条、调结构、促转型,努力打造全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重要增长极,全力构建以国家战略资源为主体的绿色工业产业体系和以清洁能源基地为支撑的绿色能源产业体系。
(三)科学确立发展目标。到2027年,力争实现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支撑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产业园区配套能力和承载力大幅提升,产业“硬实力”和营商“软环境”大幅提升,基本建成绿色工业及绿色能源产业体系。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幅13%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打造“251”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即:2个主导产业,清洁能源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战略资源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5个特色支撑产业,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1个数字经济新兴产业,产值力争达到50亿元。
(四)统筹优化空间布局。按照重点开发区、生态功能区等主体功能区发展要求,在安宁河谷核心地带、生态敏感区、农业资源富集区优化调整和限制发展风电、光伏及“两高”项目,探索产业链延伸转移“飞地”模式,能耗较高、环境压力较大的后续项目有序向环境敏感度低、环境容量大的区域转移,为“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留足生态和农业发展空间。优化“1+3+3+N”园区布局,以西昌钒钛产业园区为极核,大力开展钒钛钢铁等综合开发利用,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力争园区工业产值超过800亿元;以会理有色产业园区、德昌特色产业园区、冕宁稀土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为支撑,大力发展有色、稀土、化工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力争园区工业产值超过150亿元;积极培育会东特色产业循环经济园区、雷波工业集中区、甘洛工业集中区3个园区,大力发展特色金属、非金属、综合回收利用等主导产业,努力争创省级重点特色园区,力争园区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以其他生态功能县产业园区为协同,支持其在州内省级开发区设立“园中园”,形成以安宁河谷综合开发为引擎、推动全州工业发展协调联动的产业布局。
二、全力以赴打造绿色低碳现代工业体系
(五)夯实清洁能源产业龙头地位。统筹水风光储输规划。合理布局风光发电和储能设施,加快布拖—叙府两回500kV输变线路,白鹤滩左—江苏、白鹤滩右—浙江800kV输变线路建设,推进攀西1000kV特高压线路纳入国家电网规划,加快形成10条500kV、4条800kV、1条1000kV “配置大平台、送出大容量、支撑大发展”的综合电网。配套规划电力输送主干网络及局部协同网络,提高电网智能运维水平,促进清洁能源智能化运作。结合清洁能源与钒钛、稀土、有色、化工等优势产业发展所需,进行电力专线规划,推动清洁能源就地消纳。提升水电开发质效。大力支持白鹤滩、固增等投产工程全容量建成,加快卡拉、大弯腰树、孟底沟等在建水电站建设进度。有序开展中小流域水电资源整合,力争实现就地高效利用。到2027年,力争新建水电装机706.8万千瓦以上(不含界河),累计达到4331.8万千瓦以上(不含界河)。加快发展风光发电。根据空间布局,优先开发优势资源聚集区的大中型风电资源,有序推进一批重点风电项目。选取既有大型风、水电基地周边,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基地,在山区农牧区及消纳示范园周边开展分布式光伏开发,着力推动盐源、会理、甘洛等地开工建设一批光伏项目。到2027年,力争新建风电装机1260万千瓦以上、累计达到1629.3万千瓦以上,新建光伏发电3319万千瓦以上,累计达到3409万千瓦以上。构建多元协同储能体系。积极推进“三江”流域“风光水储”多能互补开发示范,争取在风光水发电汇集区布局多能互补示范储能电站,积极发展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技术集成应用。开发多类型清洁能源。支持国家管网公司加快推进“缅气入凉”管道建设,丰富凉山能源消耗结构,解决工业用气难题。加快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等能源开发利用,探索富余能源制氢产业和储氢、运氢、加氢综合利用示范,实现“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新格局。
(六)建设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基地。用好“钒钛产业的关键工艺环节项目不纳入‘两高’项目清理范围”等有利政策,抢抓超大规模市场开发机遇,优化产业用能结构,做精钒产业,做强钛产业,统筹推进稀土新材料产业,全力推动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攀钢西昌高炉炉料结构优化节能减排项目、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提效项目、360万吨高炉渣综合利用项目、钛材精深加工项目和钒钛磁铁矿采选扩能项目建设,提升钒钛钢产能和利用水平。开发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发生产汽车用钢、家电用钢、能源石化用钢等新产品,稳步提高冶金用钒规模水平,加快氯化法钛白、钛金属等高端产品的研发生产,打造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争取增加稀土生产指标和冶分指标,新建一批扩大产能项目,支持将扩能项目纳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序列,力争全州稀土采选能力提升至10万吨(REO)以上,冶分能力提升至8万吨(REO)以上,推动稀土资源就地加工、就地转化比重由30%提高至70%以上。瞄准稀土永磁电机等细分领域,积极引进具有竞争优势的创新项目或高成长型企业,打造稀土新材料及装备产业集群。
(七)聚力推动有色金属补链延链。大力推进有色金属行业绿色节能循环化改造,推动转型升级,创建一批绿色园区、绿色矿山、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加快推进红泥坡铜矿采选、阳极铜扩能、阴极铜新建等重大项目,培育电子级铜片、铜材、铜合金、铜箔、镀锌材料等高附加值产业,实现铜业采、选、冶加制造业一体化发展,推动建成铜合金等先进新材料制造产业集群。打通铅锌产业链关键环节,全力拓展铅锌金属应用领域和空间,重点开发铅基合金、再生铅、锌基合金等新材料新产品,打造铅锌产业集群。
(八)持续做大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引进发展依托钒钛新材料、稀土新材料、有色新材料、化工新材料、非金属有机材料的特色装备制造业。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年产100万千瓦主机、叶片和风力电机制造基地。发展多能互补技术与装备制造及组件制造,加快形成清洁能源配套装备产业集群。利用绿色留存电量优势,围绕光伏制造,引进晶硅生产龙头企业,开发晶硅系列产品,形成依托晶硅的相关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以高性能汽车用钢、轻质钛材为原料的汽配产品,为成渝双城经济圈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产业配套。加大电池用钒、磷、铁技术的研发和引进,积极推动钒电解液、磷酸铁锂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以全钒液流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为新增长点的绿色储能产业。扩大铅酸电池的生产规模,支持甘洛工业集中区打造“四川省铅酸蓄电池产业基地”。
(九)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依托全州林药林化原料林基地和布拖、盐源等县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及各中药材产区的初加工企业,支持中医药、彝藏医药产业发展。突出中药材道地性,大力发展附子、大黄、天麻、川续断、重楼、贝母等药效成分高、品质好的道地药材,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农户增收。以重点企业为龙头,提高中药提取物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推动中药饮片、含片、中成药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业持续发展壮大。引进一批“创新型、高成长型”生物医药企业,开展中药材营养功能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开发养生保健、食药同源的中药保健品、中药配方药膳等中医药特色产品。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创新“公司+集体+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十)提升发展化工新材料产业。坚持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推动形成产业内部、产业之间、产业与社会间的原料、中间体、产品、副产品及废物的互供共享关系,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排放最小化,构建产业完善、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模式。推广应用高效节能工艺,减少生产、加工过程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以绿色低碳生产、综合开发利用为发展方向,扩大氯碱、盐酸生产规模,开发消杀系列产品,延伸磷盐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培育发展磷盐精细化工,开发磷铵、五氧化二磷、氯化高聚物、食品级电子级磷等系列产品,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十一)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围绕打造“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战略目标,依托“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和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积极推进苦荞、优质烟叶、优质茧丝、马铃薯、经果林产品等优质资源加工业高端化、个性化、品牌化发展,提升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大力推动粮食、肉类、酒类、花卉等加工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条,推动加工业由松散布局向集群发展转变,打造特色鲜明、绿色健康、层次分明的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体系,提高农副产品资源加工业整体发展水平,打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全面夯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产业基础。
(十二)推进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抢抓国家布局“东数西算”战略机遇,用好水电消纳示范区政策,围绕清洁能源、战略资源高效开发,争取国家级数据服务中心、云计算中心、超算中心等落户我州。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着力培育电子信息企业和软件企业,积极承接东部、成渝两地终端产品制造产能转移,加快融入成渝两地电子信息制造业终端产品产业链;鼓励企业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和5G等现代技术开展智能制造,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2027年,通过建设7—8个智能车间、3—4个智能工厂,带动工业企业以数字技术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三、强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科技创新
(十三)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在西昌钒钛产业园区、冕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省级钒钛、稀土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建成一批产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形成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相配套的科技创新体系。到2027年,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0家,争创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2—3个、省级5—7个,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新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
(十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围绕“251”重点产业,支持州内龙头企业在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方面加快实现重大突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引领产业发展的技术攻关计划,在清洁能源、钒钛稀土新材料、矿产资源开发、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前瞻布局技术研发,创新技术攻关组织机制,着力破解技术瓶颈。
(十五)促进成果转化应用。探索建立符合凉山实际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鼓励和支持产学研合作建设各类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推动重大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开展中试放大、技术熟化、工程化配套和产业化示范,实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项目。依托清洁能源领域大型企业、高校院所与清洁能源基地打造产业培育中试基地,支持建设冕宁清洁能源创新试验基地和德昌风力装备中试基地。大力支持依托钒钛、稀土等高端新材料及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科技创新,创造条件加快实现就地转化应用。
四、大力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十六)完善园区基础配套。加快完善园区水、电配套基础设施,优先安排水电供应建设和改造项目,提高园区供电、供水保障能力。重点推进园区产业大道、物流通道建设,构建通达便捷的路网框架,对产业要素集聚和物流形成有力支撑。按照绿色园区要求,对园区分类实施景观打造,形成环境相容、产业相映的建设布局。推动员工公寓、商贸、文化、生活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污水、废渣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及资源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建设标准化厂房,同步推动园区孵化器、投融资及人力资源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产业入园发展、集中布局。
(十七)深化园区系统改革。强化州经济和信息化局统筹管理全州园区的职能职责,协同推进全州园区产业定位、发展评价、要素配置、政策制定等工作。强化县(市)经信部门、园区管理机构职能,加强园区管理机构干部配备工作。开展“亩均论英雄”综合考评工作,扩大园区综合考评工作范围,充分激发园区发展活力。鼓励园区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机制,支持园区管委会剥离市场运营职能,以“合作开发”“服务外包”等形式开展政企合作。
(十八)开展企业梯度培育。分行业培育一批牵引力带动力和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力强的“领航型”企业,引领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上下游协同配套,推动企业成链集聚。支持重点企业整合水电、风电、光伏多能互补开发产业链,整合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链。加大工业中小微企业培育力度,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高成长企业。引导州属国有资本优化战略布局,培育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领域州属国有龙头企业。激发民间资本和社会投资活力,鼓励民营企业深度参与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发展。力争到2027年,产值10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至6户,产值10亿元以上增加至30户。每年新培育升规入统中小企业30户以上。
五、加强对工业发展的综合保障
(十九)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整合金融资源、优化融资结构、强化财金互动,不断完善和优化凉山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运用再贴现、再贷款等专项工具,加大绿色金融和清洁能源贷款投放。支持银行创新“债权+股权”“银行+创业投资”等模式,推广“园保贷、研发贷、成果贷”等信贷产品,探索创新型企业轻资产融资模式。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运用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为凉山绿色低碳产业项目提供低成本资金。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
(二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壮大州本级产业发展资金规模,州级财政每年预算不少于1亿元用于支持全州工业经济发展;重点县(市)财政每年预算不低于5000万元支持保障工业发展,并保证资金投入增幅与工业增加值增幅相当。按照收支两条线和收支脱钩要求,实行清费正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用好用活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产融合作试点,加强产融对接,推广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保险模式,鼓励创新发展供应链融资。
(二十一)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原则,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向重大项目、重点园区倾斜。属于优先发展且用地集约的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州级以上重点推进项目所需用地计划由县(市)配套保障,不足部分由州级统筹协调解决。推进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通过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推动标准厂房租赁市场发展,对租用标准厂房的企业给予租金优惠。
(二十二)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产业集中布局区域的电力设施优先列入年度重点建设计划,优化电力报装服务,让“电等企业”,不让“企业等电”。落实分类支持性电价政策,更好运用直购电、富余电量、留存电量、水电消纳等政策,鼓励绿色高载能用电企业开足马力、持续生产。创新电力交易体制机制,探索电力市场化交易方式,培育与本地区发供电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电量交易品种。充分发挥地方基金优势,科学运用国家电力市场化交易各项措施,统筹解决枯期电量不足问题,切实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二十三)强化环保安全底线。积极梳理组织减排项目,集中全州富余污染物总量指标,加强区域指标统筹,保障重点项目所需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区域内不能解决的,协调争取在全省范围调剂解决。加大重点产业、重点企业节能环保监测力度,严格节能环保标准,跟踪掌握运营情况,指导技术改造、整顿提升。鲜明节能环保导向,建立绿色企业库、绿色项目库,对入库项目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原则,积极担当、主动作为、综合施策,立足源头预防,做到关口前移。将安全技术改造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工业企业技改支持范围,鼓励企业加大安全技改投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安全生产领域广泛应用,消除事故隐患,降低安全风险。
(二十四)培养工业人才队伍。围绕“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定期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搜索掌握相关人才和团队分布情况,动态发布紧缺人才名录和“人才地图”。实施重点产业集群人才培养引进计划,加快形成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勇于开拓进取的企业家和专家队伍。提高干部队伍专业化水平,加大工业战线复合型领导、干部人才的培养力度。依托州内现有职业学校和行业龙头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性人才支撑。探索多层次产学研合作模式和人才引进模式,联合多方在企业共建研发平台,柔性引进“候鸟型人才”“星期日工程师”等。
(二十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优化政务服务、净化市场环境、加强法治保障、营造创新氛围,创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用好用足中央、省、州招商政策,分类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产业招商优惠政策。围绕产业发展目标,组建州产业招商专班,培养一批懂产业、会招商的专业队伍,推动产业链招商。努力拓宽招商渠道,创新招商形式,综合运用专题招商、党政领导小分队招商、会展招商、以商招商、直接与目标企业磋商洽谈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各县(市)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产业招商,围绕本区域重点发展产业,每年招引落地项目不少于3个。各县(市)要加强工业产品销售对接工作,积极搭建多形式、广覆盖的产销对接平台,分领域、多形式开展产销对接活动,推动上下游企业供需衔接、互利共赢,对完成全年产销对接目标任务前五位的县(市)分别给予一定资金激励。严格落实《凉山州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规定》,进一步减流程、优服务、降成本、强监管、提效率。加强审批权限监管,营造程序最简、手续最省、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最多跑一次”服务,探索“一次不跑”办成事。建立破坏营商环境问责机制,严肃查处影响企业发展的“中梗阻”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措施赢得投资者的口碑和青睐。
(二十六)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州委、州政府领导和组织全州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领导小组+指挥部”组织体系,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工作模式,围绕全州绿色低碳现代产业集群,督导推动产业发展、反馈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各县(市)要参照州级做法,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保障抓工业经济干部队伍力量。有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区的县(市),要统筹县(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工业园区管委会力量,紧紧扭住经济运行、企业培育、产业和项目、安全和环资等重点方面,稳步推动“稳增长、延链条、调结构、促转型”各项工作。无工业园区的县,要充实加强工作力量,全力推动特色优势重点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科学设置考评细则,将工业发展主要指标、重点工作、综合保障等纳入目标考核,鲜明“奖优罚劣”导向,实行“清单制”管理,每季度“红黑榜”通报,将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重要依据,切实营造各个责任主体跳起摸高、争先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十七)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建立会商研判、问题收集反馈解决、督导通报、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实行每月定期调度、季度现场拉练、年终考核奖惩。落实“清单制+责任制”管理,制定任务、责任、问题、督导清单,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实化重点任务,开展精准服务、指导督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调度质效。树立工业经济“一把手”负责导向,县(市)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工业经济主要指标,亲自推动重大产业项目,亲自过问部门履职、企业生产情况。在建立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州县(市)领导联系机制的基础上,在全州范围筛选干部派驻重点企业担任特派员,驻点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及项目存在的困难问题,扶持企业发展壮大,推动项目达产达效。
各县(市)结合实际细化贯彻落实举措。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借鉴树根结构 日企开发出适用于光伏电站的简易斜桩基础2024-08-16
-
五月光伏产能达6.4GW创新高2024-08-16
-
上能集散式光伏逆变器再获殊荣,业内首款通过中国效率认证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
-
【两会】关于落实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三方面建议2024-08-16
-
2015年我国各省光伏装机数据排名及分析2024-08-16
-
国家能源局要求推进风能开发 增强光伏扶贫力度2024-08-16
-
华北地区掀起的户用光伏潮,正泰为你打call2024-08-16
-
光伏新政突拉“电闸” 专家直言:呼吁撤销新政2024-08-16
-
清洁能源消纳需要“综合施策”2024-08-16
-
2019年光伏发电电价预测浅析2024-08-16
-
晶科科技:探索光伏制氢的“中国方案”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