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大气主要污染物指标连续七年全面达标
广东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大气主要污染物指标连续七年全面达标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近日,广东省发布《2021年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措施与行动等。2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近日,广东省发布《2021年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措施与行动等。
2021年是广东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第一年,省生态环境系统认真落实“1+1+9”工作部署,在2020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获得优秀等级的基础上,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新突破,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全省生态环境质量高位保持稳中有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全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良好开局。
大气六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连续七年全面达标
2021年,广东省大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六项主要污染物指标连续七年全面达标。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AQI达标率)在85.5%~99.5%之间,全省AQI达标率为94.3%,15市达标天数比例高于92.5%。各项指标中,PM2.5平均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排名全国第三,21个地级以上市PM2.5浓度均完成考核目标,全省PM10、SO2、CO三项指标位列全国前十。珠海、中山、深圳、惠州、肇庆5市在全国168个城市空气质量位列前20。
据了解,全省大气环境首要污染物主要为O3(占首要污染物比例为74.9%),其次为PM10(占10.1%)和NO2占8.1%。过去的一年中,广东省精准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污染天气应对,提高VOCs精细化管控水平,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重点炉窑锅炉企业整治工作,强化移动源污染治理,加强预警预测,精准应对污染天气,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奋战80天攻坚行动,期间全省超标天数减少至历史最低水平。
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重点攻坚断面水质全达优良
2021年,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对78个在用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开展了监测,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及《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评价,水源达标率为100%,汕头、韶关、河源、惠州、汕尾、肇庆、潮州和云浮8市水质达到全优。同时,全省县级饮用水水源水质以Ⅱ类为主,水质总体优良。
按生态环境部2021年每月反馈采测分离数据进行统计,广东省149个国考地表水断面考核评价水质优良率(l~Ⅲ类)为89.9%,V类、V类和劣V类分别占8.1%、0.7%和1.4%,总体水质状况良好,达到国家考核目标。全省36个国考入海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率为83.3%,Ⅳ类占16.7%,无V类和劣V类断面;水质达标率为94.4%。
过去一年来,广东咬定“十四五”全省水污染防治硬指标不放松,持续深化“一市一策一专班”督导服务,启动60天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攻坚冲刺行动,实现重点攻坚断面水质全部达优良。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均创国家实施考核以来最好水平。
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1年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的“新增1000个以上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民生实事任务,全省纳入民生实事办理储备库的自然村中1369个已完成整治。召开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场推进会,组建技术帮扶团队现场督导核查。
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优,植被、野生动物类型多样
2020年,广东省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为80.0,级别为优。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均属于优、良级别。据了解,广东是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最多的省份,现建成377个自然保护区,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湿地水域、海域海岸、野生动植物、古生物遗迹、地质遗迹6种类型。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65个,全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169.73万公顷。
《公报》显示,广东省天然植被林相优美、类型多样,热带季雨林、红树林、亚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地带植被多树种镶嵌,群落层次结构复杂,季相变化丰富。至2021年,全省记录分布的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共101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42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46种;记录分布的野生高等植物665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5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