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中环更名,“东生浩平”叫板“隆基三雄”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2-05-19 10:05:28
热度:

中环更名,“东生浩平”叫板“隆基三雄”兰州大学官网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1986级物理系同寝室的三位同学李振国、钟宝申、李春安,毕业后创办了以江隆基老校长命名的“隆基集团”,如今,它

兰州大学官网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1986级物理系同寝室的三位同学李振国、钟宝申、李春安,毕业后创办了以江隆基老校长命名的“隆基集团”,如今,它已是全球最大硅片生产商。

而业内盛传隆基帝国最害怕的对手,则是李振国同样出身兰大的物理系师兄——沈浩平。

1983年,沈浩平从兰州大学毕业,加入中环集团,在车间一线拉单晶。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的毕业论文,就是薄膜非晶硅电池,还登上了国家级刊物《电子学报》。

但因为国资体制、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沈浩平在中环干了23年才坐上总经理的位置,且未持有任何股份,更谈不上绝对话语权。

这就导致中环在业内看起来,总是慢上一点。即便后来实行了“双主业”战略,也没能像隆基一样,抓住在硅片领域快速崛起的良机。

直到2020年7月,经过半年多的内部整合,中环完成混改,引入TCL集团,“华工三剑客”之一的李东生任董事长,原本即将退休的沈浩平退居副董事长、任总经理。

没有体制束缚,沈浩平开始发力追赶。带领中环股份在2021年实现营收、利润翻倍增长。但这并不能满足李东生对中环股份的期待。

随着TCL发布入主后的首份财报,中环也迎来新一轮调整。四位原副总经理辞任公司法定高管职务,原负责的专业工作内容不变;拟将公司名称“中环股份”变更为“TCL中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TCL中环”;TCL科技增持TCL中环1.08%股份至29.8%。

这一系列动作也被认为是中环业务多元化的第一步,更是“东生浩平”组合向“隆基三雄”全面宣战的开始。

尺寸之争较长短

硅片市场的尺寸之争从未停止。老的166mm被迭代后,争论最多的就是210mm和182mm,而尺寸之争的底层逻辑就是在争夺当下和未来的市场。

2022年3月,210mm阵营的代表企业天合光能,对外发布《600W+超高功率组件分布式应用白皮书》,正式吹响了进攻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号角。

仅仅一天后,182mm代言人隆基,对外发布一份白皮书,题为《“隆基182组件”与“超大电流组件”的发电性能实证对比研究》。内容显示,“超大电流组件”的矛头直指210组件。

两家光伏龙头公司前后发布白皮书的举动,正是这场“尺寸之争”的一个缩影。过去两年多,以隆基股份为代表的182阵营和以中环为代表的210阵营之间,可谓是博弈不断。

2019年之前,李振国和沈浩平这两个大学师兄弟还算是“盟友”,曾联手定制M2尺寸标准。M2是那时硅片产品的主流尺寸,边长156.75mm,市场占有率在80%左右,并且还有过一段联手压制晶科能源等厂商反扑的佳话。

格局变化发生在2019年年中,隆基在上海光伏展上发布M6单晶硅片(166mm)和基于M6硅片的Hi-MO4高功率组件,率先打破和谐局面。

当时业内一致认为,M6单晶硅片实现了对之前硅片、电池、组件的兼容,同时降低了改造成本,可以说166mm算是里程碑式的产品,隆基也趁机拿下40%的市场份额。

三个月后,感受到“背叛”的沈浩平,分庭抗礼地发布了M12单晶硅片(210mm),打了李振国一个措手不及。

来到第二年6月,隆基牵头晶科、晶澳等企业组建M10联盟(182mm);而被李东生拿下的中环也联合东方日升等厂商组建M12阵营,并成立600W+联盟。

兰大师兄弟彻底分道扬镳,李东生也跨界加入到这场混战中。

中环更名,“东生浩平”叫板“隆基三雄”

虽说大尺寸硅片是行业降本增效潮流下的最佳选择,但中环210mm产品在真正推广时遇到的困难,比预想中要多上许多。

由于各家企业采用的硅片尺寸不统一,造成光伏产业链包括硅片、电池到组件以及玻璃等辅材的制造成本急剧上升。

所以市场对于中环推出的大尺寸单晶硅片有所反对,因为210mm的硅片在生产、热斑、切片损失、裂片、支架及逆变器兼容等方面存在问题。

分析机构PVinfolink因此对2022年的出货预期作出调整,也证实了市场短期对210mm的不看好,182mm产品的市场占比预期大幅上调到了53%,210mm产品的市场占比则下调到26%。

另外李东生的加入也让中环在硅片尺寸要求上有所松动。

2021年10月,中环向外界的报价单中出现了182mm产品,这也被业内认为是李东生想要中环全球化必须要走的一步。因为目前包括印度在内的多个发展中的光伏大市场,比较偏向182mm等较为成熟的硅片产品。

“硅片尺寸只是物理变化,不是光伏行业发展的核心矛盾,两大阵营甚至不存在壁垒。” 一名长期跟踪光伏行业的券商分析师说,“光伏行业发展的核心矛盾是新技术带来的降本,以及制造业和运营商的利润分配问题。”

该分析师还提到,目前182mm的市占率高于210mm,包括中环在内原来做210mm的部分企业也开始生产182mm相关产品。“这不是182mm的市场反馈更佳,而是供应链的问题。”他表示,“这主要看谁在上游原材料以及下游推广中占据主导权。”

中环和隆基的尺寸之争,本质上是光伏企业对未来市场话语权的争夺,但在业内未能就尺寸统一达成共识之前,210mm和182mm阵营的斗争也不会结束。

豪赌上游供应链

“新能源材料(硅片)全球TOP1,新能源组件全球TOP3,半导体材料(硅片)全球TOP5”——2020年8月17日,站在TCL新动能战略发布会演讲台上,李东生为中环定下了一个全球新目标。

两年时间,中环经历了混改、更名、大股东持续增持,李东生的阳谋也不再局限于硅片业务。

今年4月7日,李东生与沈浩平一同前往内蒙古中环产业园,当晚酒饱饭足后,就对外公布了206亿投资硅料产业的规划。

公告称公司、TCL科技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就共同在呼和浩特市投资建设内蒙古中环产业城项目群达成合作事宜。建设内容包括产能合计约12万吨的高纯多晶硅项目、半导体单晶硅材料及配套项目以及国家级硅材料研发中心项目。

在外界看来,中环在光伏硅片和半导体材料两大主业之外,跳脱出去布局硅料,与私有化后的灵活决策关系密切,更与李东升的长袖善舞分不开。

目前,硅料正处于高景气周期。2021年硅料行情火爆,多晶硅致密料11月份涨到每公斤270元高位,较年初上涨了230%。进入2022年,硅料价格更是迎来了恐怖的十六连涨。

12万吨硅料产能,规模十分可观,即便是光伏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在2021年的产能也仅为18万吨,中环落子之后足以令其在业内名列前茅。

在此背景下,李东生狂砸206亿入局硅料,被诸多行业观察者视为“抢蛋糕”的行为。

李东生进军硅料并不意外,除了可观的利润外,也是为控制其单晶硅片业务成本,有效保障硅料供应,进而筑牢护城河。

并且中环股份还公告称,“上述合作将发挥其半导体和光伏双产业链协同优势,利于产业链降本、供应链稳定等”。这表明,除了为中环带来稳定的硅料供应外,TCL科技在半导体业务上亦将受益于这一大手笔的硅料布局。

然而,一个浅显不过的道理是,光伏是线性产业链条,各环节扩产周期差异较大,一般情况下硅料建厂周期是18-24个月。

考虑中环是首次入行,李东生也算跨行介入,没有现成的经验属于零起步式,其建厂周期可能甚至要高于24个月。建成厂后,产能爬坡还要3-6个月。满打满算,中环要用上自己的硅料,最快也须约2年半后,即2024年10月。

此时高位入局,待两三年后中环的硅料产能全部达产,而硅业分会预计到2022年底,中国多晶硅年产能将达到100万吨,较2021年翻番;更长期来看,将达到250万吨。

另有机构预测,到2022年四季度,硅料企业密集投产之后,预计2023年将出现硅料供应过剩,价格骤跌。这也意味着,中环硅料出货时很可能赶上硅料价格周期的低点,形成亏损局面。

另外,李东生大手笔布局硅料,也不太利于当下其主业发展。

“任何一家硅料企业更愿意将货卖给能长期合作的伙伴,而不是暂时性的客户。在硅料上的布局很可能会影响中环与现有上游合作企业之间的关系,导致其硅片业务出现意外。”一位业内人士持以上观点。

如此说来,李东生在未来能否如愿以偿达成战略意图,尚待时间检验。

合纵连横落下乘

影响未来行业格局的不仅仅在于技术路径的选择,对资源的整合也极为关键,而一体化就成了光伏行业中绕不开的话题。

两年时间里,光伏供应链矛盾凸显,产业链价格波动剧烈。诸多因素交织下,天合、隆基、通威、中环、阿特斯等龙头企业均加速构建一体化。

对于大多数光伏企业来说,进行一体化布局的含义是整合资源,将产业链不同环节产生的利润留存到终端环节,以实现降本增利的目的。

大手笔的投入和布局,有主动,也有被动。但整体来看,一体化至少会是未来五年内的竞争趋势,也将深刻改变行业固有的竞争格局。

目前各大厂商策略方向各有不同。一方是以中环为代表的硅片厂商,选择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纵向一体化;一方是以隆基股份为代表,在设备端下功夫,使得成本端具备明显竞争优势。

对比两强的营收,中环硅片业务营收占到总营收八成,而隆基硅片业务仅占总营收三成,在未来硅片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这种以下游驱动中上游,更为合理。

因为从利润结构上看,组件业务的利润要远高于硅片、硅棒业务,如果业内硅片价格战加剧,中环无法降低硅片成本,那么其利润将面临被压缩的局面。反观隆基,价格战下的低价硅片虽然会损失一部分利润,但也可以促进光伏组件出货,形成互补。

如果将时间线放长,拓宽眼界放到整个新能源赛道,也能看出“东生浩平”组合再一次落后“隆基三雄”。

5月11日,隆基股份发布公告称,同意将公司证券简称由“隆基股份”变更为“隆基绿能”,证券简称将于5月16日变更。对此,公司回应主要为更好的体现公司战略布局和主营业务定位。

从2021年开始,隆基就已不再将业务局限于硅片、组件,开拓了BIPV和制氢设备等新业务。截至2021年底,隆基已具备500MW电解水制氢设备的生产能力,并且规划到2022年底具备年产1.5-2GW氢能装备的能力。

有天风证券分析师认为,隆基从之前的光伏制造业战略定位到未来的绿色能源,要比中环更符合国家碳中和、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也打开了更广阔的业务空间。

李东生喜欢用鹰比喻企业发展和变革精神,其家里和办公室都有很多关于鹰的收藏。他认为鹰飞得高、看得远,对看准的猎物一击而中。在半导体显示领域,李东生确实算得上高瞻远瞩,但在光伏领域,这位“华工剑客”还需要再击一次长空来证明自己。

@科技新知 原创

作者丨王思原编辑丨伊页

原文标题:中环更名,“东生浩平”叫板“隆基三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