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将使用可再生能源供能方式纳入地块规划综合实施方案!
北京城市副中心:将使用可再生能源供能方式纳入地块规划综合实施方案!2月11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
强化绿色理念引领城市建设。提高新建建筑建设标准,新建建筑执行二星级绿色建筑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加快推进应用光伏设施。新建保障性及政策性住房项目、新立项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结合老城区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作对存量建筑进行提升改造;提高农村地区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覆盖率。推动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在重点区域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高性能太阳能集热器、室内环境控制、水资源循环利用、绿色智能化监控、光储直柔新型建筑配电系统等技术的应用。
全文如下: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委、区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国家机关,各国有企业,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
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将《关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9月26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推进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15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按照“半年出政策、三年全落地、五年见成效”的工作安排,勇于改革创新,敢于先行先试,努力创造“城市副中心质量”,推进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以下简称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探索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路径,打造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的重要承载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质量样板和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成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支撑,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北京新的两翼,为建设和谐、宜居、美丽的大国首都作出贡献。
2.基本要求
——突出规划先行。围绕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副中心“十四五”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提高统筹调控能力,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创建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典范。
——突出创新驱动。深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强化科技赋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城市科技,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突出协同联动。紧紧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深化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加强通武廊战略合作,与河北雄安新区强化两翼联动,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
——突出绿色引领。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促进碳减排,推动碳中和,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
——突出开放发展。紧抓“两区”建设契机,加快建立更有竞争力的制度体系,厚植服务业扩大开放新优势。
——突出改革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赋予城市副中心更大的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自主权,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实现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增强城市副中心发展内生动力。
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服务支撑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创新发展数字经济。集成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城市副中心建设一批数字技术与经济融合创新平台,完善数字经济产业技术创新生态。布局细分领域产业互联网平台,依托运河商务区等板块,集聚工业云平台等新平台型企业群体。提升信息内容产业创新活力,建设信息内容消费体验馆,依托城市副中心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吸引聚集一批数字内容制作传播的企业与平台。落地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建设国家ICT技术产业创新基地。推动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通州园),打造国家网络安全高端产业集聚示范基地和网络安全领军人才培育基地。
2.大力发展城市科技。吸引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创新中心、城市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在城市副中心布局,发挥政府投资基金撬动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项目。积极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在城市副中心落地实施,加快推动中关村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统筹协调与服务平台等市级平台建设,搭建一批技术研发、概念验证、测试检验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探索科技成果转让市场化定价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支持“三城一区”与城市副中心开展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推动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在城市副中心转化落地;积极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与城市副中心融通对接,支持跨区域共建一批产学研创新和成果转化实体。制定城市副中心开展科技应用场景沙盒试点工作的支持政策,围绕互联网医院、智能微电网、智慧社区、环境治理等领域打造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全力推动智慧大运河(通州段)、数字台湖演艺小镇、科技张家湾设计小镇等12大场景建设,打造一批带动性强、示范性好的场景标杆。以张家湾设计小镇为承载,建设未来实验室、设计人才工作站,推动首都创新设计研究院智慧生活实验室建设,打造设计之都新平台。
3.加快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采取“优势产品+标杆工厂”模式落地实施一批“优品智造”项目。台马科技板块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建设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基地,培育形成芯片设计、先进制造、关键工艺与设备、多元应用、基础材料等上下游协同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台湖光机电一体化基地围绕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打造全国高端装备产业创新示范区和系统解决方案策源地。办好中关村通州园,打造产业园区品牌,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4.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科技。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提升发展都市型农业水平。建设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为生物育种领域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支撑,重点发展种业研发中试、展示交易、农业科技服务,打造种业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生鲜农产品直供中心,打造农产品智慧物流配送体系,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畅通农产品销售链。
三、强化与中心城区联动发展,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
5.积极承接中心城区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激励约束政策落实落地,完善功能疏解承接制度机制。加快推进第二批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有序迁入城市副中心,全面完成行政办公区二期及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引导与行政资源密切相关的其他社会服务机构迁入。加快推动一批央企二三级企业、市属国企、民营企业及跨国企业总部等优质资源落地城市副中心,北投集团、首旅集团、华夏银行、北京建筑设计院、市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北咨公司新办公楼2022年上半年实现全部开工。保障搬迁至城市副中心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办公场所用地需求,符合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在疏解至城市副中心时,允许其新建或购买办公场所;符合划拨条件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应土地;原国有土地使用权被收回的,经批准可以协议方式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为原土地使用权人安排用地,所收回的土地由属地政府依法安排使用。深化与中心城区产业结对机制,建立对接项目库,形成“中心城区培育孵化、副中心承接发展”的产业链条,实现企业无感迁移。
6.强化与中心城区的快速交通联系。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大容量快速交通体系,优化轨道交通开行方案,研究制定与中心城区之间的轨道快线建设方案。推动连接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的快速道路建设,建成京哈高速加宽改造工程,推进观音堂路、京秦高速西延(东五环路-东六环路)工程,研究推动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高速公路取消收费。加快形成绿色便捷的公交网络,依托广渠路快速公交示范走廊,研究大站快车运营方案,实现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快速通达。
7.持续做好首都核心功能服务保障。加强安检力量与安全防护,强化与中心城区之间在人口流动、社会管理、信息传输、安全保障等领域的协同管控,保障国家政务活动安全、高效、有序运行,保障政治中心功能。持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布局一批国家级、市级技术创新中心和技术产业创新基地,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大运河沿线遗址遗存、重点片区历史风貌和古镇、文物遗址等整体保护,服务支撑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国际组织集聚区,吸引一批国际组织、国际机构及跨国企业总部落户,打造国际交往新窗口,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功能。
8.强化与河北雄安新区两翼联动。健全完善城市副中心与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对接机制,搭建两翼互动交流平台,加强在规划建设、产业承接、生态治理等方面的经验交流共享。加强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的快速交通联络,通过京雄城际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等实现两地连通。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优势,拓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合作领域,推动城市副中心企业与雄安新区开展精准对接,加强绿色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技术交流合作,推进两地互促发展。
四、提升金融商务服务功能,建设国际商务服务新中心
9.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加快国内外优质金融资源集聚,推动央属、市属金融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新增专业子公司及大型企业集团新增投资、财务、科技、结算等金融业务板块落户,鼓励和吸引高质量外资、民营金融企业总部及分支机构落户。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金融标准认定机构落户,推动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在城市副中心设立分支机构。在运河商务区建设财富管理聚集区,引进一批国内外优质资产管理、金融投资、银行理财等财富管理机构,支持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金融机构在城市副中心开展财富管理创新业务,支持区域养老金融、健康保险等业务发展,推动财富管理业态集群化、国际化发展。积极探索开展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并制定支持政策,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吸引公募REITs基金管理人在城市副中心落户发展。举办好全球财富管理论坛,定期发布北京财富管理行业报告,编制财富管理发展指数,打造财富管理领域高端交流平台和深度合作平台。
10.打造北京绿色金融国际中心。培育发展各类国际化、专业化绿色金融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气候投融资、碳权交易等各类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优先探索在城市副中心实践并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和信息披露制度,将城市副中心打造成绿色金融功能主要承载区和先行示范区。积极落实各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任务,争取绿色债券、绿色股权投融资等在城市副中心先行先试。积极推动金融机构依法设立绿色金融专门机构,加快设立国际绿色投资集团,建设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在承担全国自愿减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升级为面向全球的国家级绿色交易所,建设和完善绿色项目库。
11.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吸引金融机构和大型科技企业在城市副中心设立金融科技公司,支持金融机构和企业依法依规开展金融科技创新活动。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开展法定数字货币试点,积极吸引大型银行等依法设立数字人民币运营实体,吸引符合条件的银行参与直销银行试点,探索建设数字资产交易场所。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与监管创新联合实验室,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五、加快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打造文旅商融合发展示范区
12.推进文旅商融合发展。创建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国家5A级景区,开发高品质的水上项目和文化活动,丰富大运河特色旅游休闲产品;加强张家湾古镇保护与规划建设,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做好衔接,推进运河文化资源跨区域共享。推进环球主题公园后续项目建设,延伸发展IP设计、动漫游戏、演艺娱乐、精品民宿等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将张家湾、台湖、宋庄打造为以创新设计、综合演艺、原创艺术品设计与交易为支撑的特色小镇,发挥“旅游+”和“文化+”功能,进一步聚集产业发展要素、完善产业发展配套、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高标准建成并运营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城市副中心剧院、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打造首都文化新地标。积极策划举办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台湖演艺艺术周、宋庄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文化精品。
13.打造体育乐活之城。加大体育设施供给,建设若干体育公园示范点,建成潞城全民健身中心,完成体育场升级改造,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丰富体育旅游产品,推进开发运河骑行、健步走、赛龙舟等文化旅游体育融合项目。举办国内外品牌体育赛事,大力吸引足球、篮球等顶级职业运动俱乐部在城市副中心落户,举办马拉松、定向越野等大型体育赛事。
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14.深入推进全域绿化造林。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同步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持续完善“一心、一环、两带、两区”城市绿色空间格局,提升城市绿心绿化品质。加快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建设,打造东西部生态绿带和南北生态廊道控制区,全面建设9个乡镇景观生态林,促进城市副中心与周边区域生态环境的有机衔接。重点推动特色小镇绿化建设,系统规划实施镇区道路绿化、镇区中心公园、公共开放空间、环镇生态景观林带等绿化景观提质建设。
15.健全级配合理、类型丰富的全域公园体系。谋划启动并建设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特色公园。推进区域生态公园建设,加快通燕公园、潮白河公园、运河公园等区域生态公园规划建设工作。推进综合公园提质和建设工作,完成云景公园(二期)、梨园文化休闲公园(二期)规划建设工作,实现高品质综合公园均匀分布。推进社区公园建设,在宋庄艺术区、文化旅游区等建设实施一批社区级公园,推进漪春园、万春园等街头公园景观提升,提升日常游憩服务能力。深入推进老城区城市绿地建设,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废弃地和闲置地开展腾退还绿、疏解建绿、见缝插绿,增加游园绿地、城市绿地。
16.构建清新明亮、亲水宜人的水系环境。基本建成上蓄、中疏、下排的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加快实施温潮减河工程,全面推进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南水网、城北水网、两河水网治理工程,建成潮白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玉带河、萧太后河、通惠河等骨干河道治理,实现全域水系连通。加快推进杨洼船闸建设,开展北运河上下游同步治理和防洪达标建设,根据水资源条件分步推进京津冀段通航。持续深化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发挥生态空间在雨洪调蓄、雨水径流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开展全域湿地保护修复,推进东郊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开展1000亩湿地修复精品工程,打造体现湖泽风貌、兼具生态科普功能的湿地景观片区。
17.打造品质优良、特色突出的健康绿道网络。完善“区域-城区-社区”三级绿道体系,依托河道绿廊、交通绿廊,建设绿荫密集、连续贯通的干线绿道,建设尺度宜人、慢行舒适的二、三级绿道,构建完整连续、蓝绿交织的绿道网络。实施300公里精品绿道升级建设工程,重点建设潮白河沿线、城市绿心-大运河、广渠路-行政办公区等一批精品绿道。完善绿道设施服务,强化绿道的体育健身、文化体验、风景休闲、慢行通勤功能,加强沿线驿站、标识等设施的配套建设。
18.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逐步淘汰车用汽柴油,推进油品减量发展;配合传统能源调峰保障,优化现状能源基础设施布局,将使用可再生能源供能方式纳入地块规划综合实施方案,作为新建居住和公共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审查内容。制定节能减排改革创新政策在城市副中心先行先试的支持政策,探索氢能利用、智慧化供热、多能耦合等应用场景,大力推广综合智慧能源服务项目。大幅提升外调绿电规模,推进通州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北京东特高压-通州500千伏送出工程(北京段)建设,加快建设安全高效的区域电网;理顺城市副中心外调绿电输配、消纳和核算机制,形成有利于提高城市副中心使用外调绿电的政策环境。充分挖掘城市副中心资源潜力,全面推动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逐步提升地热、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模。提升能源利用总体效率,开展智能微电网示范应用,建立智慧供能系统,实现能源供给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变。
19.强化绿色理念引领城市建设。提高新建建筑建设标准,新建建筑执行二星级绿色建筑以上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加快推进应用光伏设施。新建保障性及政策性住房项目、新立项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结合老城区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工作对存量建筑进行提升改造;提高农村地区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覆盖率。推动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在重点区域开展超低能耗建筑示范,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高性能太阳能集热器、室内环境控制、水资源循环利用、绿色智能化监控、光储直柔新型建筑配电系统等技术的应用。
20.建设绿色智能的城市运行体系。完善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配套基础设施,推动机动车辆电动化,到2025年,公交车、出租车、分时租赁车辆、环卫运输车等城市服务车辆基本实现电动化,逐步推动工程车实现电动化,试点示范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创建绿色供热系统,逐步转变供热格局,不再新增独立燃气供热设施,加大绿色电力在热泵及储热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因地制宜利用中深层水热型地热、浅层地热能、中深层井下换热资源、空气能和城市余热资源,推动供热方式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转变,加快实现电气化、低碳化。构建水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实施工业节水技术改造。打造固废资源化循环体系,加快推进再生能源发电厂二期建设,试点建设一批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推进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在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推广实施有机更新和建筑垃圾就地循环利用等技术,着力打造“无废城市”。
21.构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强化绿色刚性约束作用,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作为产业落地约束条件,创新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等管理制度,鼓励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碳排放少的产业发展。行政办公区率先建成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域,带动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及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等特色小镇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域建设。加强绿色创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探索成立城市副中心碳中和实验室,开展碳中和关键技术、新能源开发利用、储能材料及技术、“互联网+低碳”等前沿技术研发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在城市副中心就地转化。推进现状产业转绿降碳,加快推动中关村通州园、漷县、永乐店等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台马科技板块、西集网安园地区围绕数字经济、信息服务、平台经济等新兴产业集聚区强化应用先进绿色节能环保技术,通过能源替代、节能提效、工艺改造等措施全面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打造企业绿色名片。探索城市副中心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搭建城市副中心生态资源收储中心等运营平台,对土地、林木、水等资源进行集中收储与运营开发,促进生态资源规模化流转、市场化交易、产业化开发。
22.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进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行政办公区优先采购节能、节水、环保、再生等绿色产品,更新公务用车优先选用江南网页版登录入口官网下载 。加强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管理及信息公开,全面推行能源资源消耗分户、分区、分项计量,强化人均能耗、水耗、碳排放等目标管理。开展减塑生活创建活动,加强行政办公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塑料污染治理。在城市副中心范围内组织开展“文明有我,绿色先行”系列主题活动,推进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创建行动,树立人人崇尚绿色发展、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的新风尚。强化绿色生活示范,实行居民绿色生活积分奖励,通过量化绿色出行、节约用水用电、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垃圾分类、植树绿化等指标,鼓励居民践行绿色生活。
七、落实四统一要求,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3.加快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制定实施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地区综合交通一体化提升规划,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22号线(平谷线)、京唐城际铁路等一批线路加快实现通车运行。加快打通交通堵点,重点推进厂通路、姚家园路东延、石小路、通宝路等一批跨界道路建设,推进武兴路拓宽升级。优化进出北三县的公交线路,共建区域快速公交走廊,加强轨道交通接驳换乘,便利群众快速通行。加速交通服务同城化,推动检查站优化设置,完成白庙、兴各庄检查站公交专用通道设置,提升进出京通行效率。
24.共抓生态环境大保护。着力扩大区域生态容量,加快落实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规划方案,实现开工建设,形成可进入、可体验的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完善跨区域河流水环境治理联席会议机制,加强跨界地区联合执法,加大沿河截污力度,全面消除入河点源污染。建立健全区域大气环境监测预警和联合督查机制,逐步统一区域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和绿色环保施工标准,按照“以点带面、区域协同、量化管理、严格标准”原则,合力实施控车节油、散煤污染、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协同推进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优化调整区域能源结构,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强碳捕集等领域科技合作,开展林业碳汇体制机制研究,增强区域碳汇能力。
25.推进产业协同分工与联动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建,推动深化产业分工与协作,在更大范围延伸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共同打造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落实产业功能定位,城市副中心重点围绕前沿技术研发环节、科技创新服务环节进行布局,与北三县地区在中试孵化环节、制造环节和配套服务环节加强协同。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支持北三县承接都市制造服务产业,深化产业协同分工与联动发展。办好项目推介洽谈会,鼓励在京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北三县开发建设。
26.统筹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共同培育北三县区域性医疗养老服务功能,推动北京养老服务项目向北三县等周边地区延伸布局,统一养老标准,落实跨区域养老机构补贴等鼓励支持政策。引导北京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北三县纵深布局,推进朝阳医院、天坛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中医医院等对口支持三河市相关医院,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潞河医院、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等医院与北三县现有医疗机构建立技术支持机制。逐步实现跨区域双向转诊、同级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建立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平台,推进跨省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工作,提升异地就医结算便利度。加强教育合作,采取合作办学、远程教育、建立分校等形式深化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教育交流合作,支持大厂回族自治县承接中国人民大学的研发孵化和融合创新功能,鼓励北京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北三县布局。推进大型文体设施共建共享,共同承办和推进重大体育赛事活动,促进地区间文化活动交流。与北三县探索住房合作机制,支持北三县盘活存量土地、合理利用增量土地,合作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搬迁至城市副中心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区域职住平衡问题。
27.支撑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落实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分工方案,深化通武廊产业合作,增强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圈,协同联动,示范引领“通勤圈”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交通规划对接机制,完善高效便捷的区域交通网络,持续推进一批跨市域道路建设。提升产业协作水平,充分发挥园区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中关村通州园、廊坊开发区、武清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协调对接机制,搭建跨区域产业合作平台。以旅游市场一体化为方向,推进通武廊三地旅游资源整合,鼓励旅游市场主体开展合作,共同打造京津冀区域的特色旅游名片。加快通武廊三地公共服务统筹发展,深化教育、医疗卫生异地合作,建成一批服务三地群众的高水平教育、医疗机构。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借鉴树根结构 日企开发出适用于光伏电站的简易斜桩基础2024-08-16
-
五月光伏产能达6.4GW创新高2024-08-16
-
上能集散式光伏逆变器再获殊荣,业内首款通过中国效率认证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
-
【两会】关于落实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的三方面建议2024-08-16
-
2015年我国各省光伏装机数据排名及分析2024-08-16
-
国家能源局要求推进风能开发 增强光伏扶贫力度2024-08-16
-
地热能是可再生能源吗?2024-08-16
-
华北地区掀起的户用光伏潮,正泰为你打call2024-08-16
-
光伏新政突拉“电闸” 专家直言:呼吁撤销新政2024-08-16
-
2019年光伏发电电价预测浅析2024-08-16
-
晶科科技:探索光伏制氢的“中国方案”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