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山东泰安十四五能源规划: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550万千瓦以上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2-01-14 16:03:25
热度:

山东泰安十四五能源规划: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550万千瓦以上北极星江南体育在线直播观看 网获悉,2021年12月30日,山东泰安市人民政府发布《泰安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规划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2021年12月30日,山东泰安市人民政府发布《泰安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规划表示;“十四五”期间,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可再生能源消费水平加速提高,能源技术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多元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光伏发电为重点,以生物质能地热能为补充,推动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协同化、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50万千瓦以上(含100万千瓦抽水蓄能)。

f2a0a03bdf75408abd417e500ea3288a.png

集散并举,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一是加快发展集中式光伏。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废弃土地、荒山坡滩、水库鱼塘、河道两侧、公路护坡、高速匝道等地块,采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生态治理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光伏+”集中式电站。将新泰市、肥城市打造成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重点推动岱岳区、东平县、泰安高新区建设荒山坡滩光伏工程。二是有序发展分散式光伏。积极开发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通过提升建筑屋顶光伏比例等方式,努力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例。鼓励在工业厂房、商业楼宇、交通枢纽、党政机关、学校、医院、会展中心、文体场馆等建筑屋顶开展分布式光伏应用,优先发展“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提高太阳能综合利用率,鼓励城镇居民在自有产权住宅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推进太阳能与常规能源有机融合,建设光热建筑一体化系统,持续扩大太阳能在建筑供暖、生活热水中的应用。推动新泰市、肥城市、东平县开展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建设“百乡千村”低碳发展示范工程。到2025年,新增光伏装机240万千瓦。

打造采煤沉陷区农光互补基地。 把光伏建设作为能源绿色替代主战场,重点利用新泰、肥城采煤沉陷区,继续建设200万千瓦农光互补光伏基地,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向绿色阳光、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延伸。到2025年,基地新增装机规模110万千瓦。与“储能+智能电网”相结合,加快研发风光制氢、储能系统集成与智能控制技术,搭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液态阳光氢能产业基地,探索推广电力交易新模式。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食用菌、休闲采摘、旅游观光等产业,打造棚外发电、棚内种植、农光互补、产业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与压煤村庄搬迁、小城镇建设一体推进,引导村民向镇区、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城镇。

详情如下:

泰安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进一步促进全市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泰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要求,以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能源发展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驱动。深化能源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能源发展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

2.坚持绿色低碳。狠抓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互促,形成绿色产业结构、绿色增长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

3.坚持效率优先。将节约高效贯穿能源开发、转化、输送、消费的全过程,大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节能,合理控制消费总量,推动节能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4.坚持多元互补。统筹煤炭、油气、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完善热、电、冷、气多元供能体系,加强智能电网和储能保障,实现多元互补、安全稳定、协同高效。

5.坚持智能共享。加强能源跨区合作,提升系统协调和集成优化水平,统筹推动城乡能源设施建设,提高城乡能源一体化发展水平。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和煤炭消费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可再生能源消费水平加速提高,能源技术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1.能源总量目标。到202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保持基本稳定,煤炭消费量下降10%,年生产能力达1000万吨;电力装机总量达1000万千瓦以上,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70亿千瓦时,全市新能源产业年营业收入达到17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

2.能源结构目标。天然气占比提高至9.36%,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至15%以上;煤电发电量、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市外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由57:18:25优化到48:26:26,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提高到36%以上。

3.能效提升和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压减等目标。

4.能源民生改善目标。人均生活用能达到500千克标准煤左右。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管道燃气村村通工程,全市县城及以上城区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农村地区基本实现清洁取暖。

二、发展任务

(一)坚持低碳引领,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实施“四增两减”工程,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天然气、外电入泰等方式,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发展水平,严控煤炭、煤电等新增用能,实现能源消费增量全部由清洁能源供给、电力消费增量主要由清洁电力供给,有效解决能源结构偏煤问题。

1.多元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光伏发电为重点,以生物质能、地热能为补充,推动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协同化、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50万千瓦以上(含100万千瓦抽水蓄能)。

(1)集散并举,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一是加快发展集中式光伏。充分利用采煤塌陷、废弃土地、荒山坡滩、水库鱼塘、河道两侧、公路护坡、高速匝道等地块,采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生态治理等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光伏+”集中式电站。将新泰市、肥城市打造成采煤沉陷区光伏发电基地;重点推动岱岳区、东平县、泰安高新区建设荒山坡滩光伏工程。二是有序发展分散式光伏。积极开发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通过提升建筑屋顶光伏比例等方式,努力降低传统化石能源在建筑用能中的比例。鼓励在工业厂房、商业楼宇、交通枢纽、党政机关、学校、医院、会展中心、文体场馆等建筑屋顶开展分布式光伏应用,优先发展“自发自用”分布式光伏。提高太阳能综合利用率,鼓励城镇居民在自有产权住宅屋顶安装分布式光伏,推进太阳能与常规能源有机融合,建设光热建筑一体化系统,持续扩大太阳能在建筑供暖、生活热水中的应用。推动新泰市、肥城市、东平县开展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建设“百乡千村”低碳发展示范工程。到2025年,新增光伏装机240万千瓦。

(2)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生物质能。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科学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序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鼓励农林生物质直燃电厂热电联产改造,建设新泰市、岱岳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扩建项目,适时推进宁阳县、岱岳区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积极推进生物质非电利用,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清洁取暖,科学布局收集、加工和销售项目;鼓励发展生物质锅炉供热模式;有序发展大中型沼气生物质气化项目。到2025年,新增垃圾发电装机1.8万千瓦。

(3)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地热能。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加大地热资源勘查力度,规范有序开发地热能资源。鼓励大型公共建筑、商业综合体等热(冷)需求稳定场所发展浅层地热能取暖(制冷),推动岱岳区、肥城市等资源富集区开展水热型地热能综合梯级利用。利用污水处理厂、矿井水资源等发展水源热泵供暖。

2.科学发展清洁能源。支持发展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有序适度发展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全面实施天然气替代工程,加快城镇燃气配套设施建设及改造,稳妥推进重点行业和农村地区“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取暖工作。以长途重卡、通勤作业等车辆为重点,加快推进天然气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0亿立方米以上。

3.积极实施“外电入泰”。以打造国家级跨区域电力消纳基地为契机,加快陇东-山东±800千伏泰西换流站输变电工程建设,实现新增省外来电容量800万千瓦,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市电力结构。

4.持续压减煤炭煤电产能。依法依规退出煤炭煤电低质低效产能,持续优化产能结构。到2025年,全市煤炭年产量稳定在800万吨左右。

(1)煤炭去产能。严格落实国家、省有关产业政策,综合考虑资源禀赋、开采条件、灾害威胁等因素,分类处置、精准施策,做好安全无保障、资源枯竭、长期亏损“三类”煤矿的退出工作。

(2)煤电去产能。在确保电力、热力稳定供应的前提下,持续推进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整合,全面关停淘汰中温中压及以下参数或未达到供电煤耗标准、超低排放标准的低效燃煤机组,确因热力接续无法关停的机组要实施技术改造。

5.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1)推进煤炭绿色开发。因地制宜推广充填开采、井下洗选等绿色开采技术,最大限度控制矸石不升井。加快选煤厂技术改造,加大原煤洗选力度,提升煤炭产品质量,推进煤矸石、矿井水等资源综合利用。到2025年,原煤入选率达85%以上,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2)推动电力绿色生产。大力推广应用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供热改造等先进技术装备,加快实施现役60万千万及以下机组综合性节能改造和运行优化。优化电力运行调度方式,加快输、变、配电环节节能降损改造。到2025年,煤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2克标准煤(每千瓦时)以下,电网线损率控制在3.6%以内。

(二)坚持创新驱动,助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关键共性技术为重点的能源科技攻关,加快促进传统能源产业升级,培育壮大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创新驱动的现代能源科技体系。

1.推进能源产供智能化建设。一是煤矿智能化。全面推进煤矿“系统智能化、智能系统化”建设,以建设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的智能化煤矿为目标,以改造灾害严重矿井和采掘智能化为重点,加快实施采掘系统智能化改造,因企施策、分类推进,实现采掘智能少人化、装备远控无人化、灾害预警动态化。加速淘汰煤矿炮采工作面,大力推进煤巷、半煤岩巷综合机械化掘进。到2025年年底,全市煤矿基本完成智能化改造,智能化开采产量争取达到90%。二是管道智能化。加快推进管道保护智能化,拓展智能化应用场景,积极推广先进技术,提升感知、管控、预判的智能化水平。加快鲁宁线、聊泰线及市内老旧城镇燃气管线智能化改造,实现传输线路、站场及配套设施数字化提升,进一步完善自动化和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平泰线、泰青威线、港枣线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管道,重点推广无人机、高点监控和伴行光缆等一体化智能监测技术应用,全面提升管道智能化水平。高标准推进中俄东线、山东天然气环网干线等新建管道智能化建设,加快实现全数字化移交、全智能化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三是电网智能化。加强信息采集终端建设,以建设天平智慧变电站为试点,推进“操作一键顺控、设备自动巡检、主辅智能联动”等智能应用。加强信息传输网络建设,重点实施35千伏及以上电网光纤网架完善和通信带宽提升工程。积极推广国产化平台系统和设备应用,不断提升继电保护水平。加强网络安全能力建设,重点实施调控云、电力现货市场系统安全防护升级工程,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加强能源大数据中心和新能源云的“碳中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共享接入“煤油气电”能源数据,科学计算碳排、碳汇和清洁能源基础信息,完善碳排监测、趋势分析、决策支持等功能,为政府和企业碳管理提供支撑。到2025年,10千伏线路智能终端覆盖率、新一代配电主站覆盖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35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站光缆覆盖率基本达到100%。

2.强化重点能源创新引领

(1)探索氢能示范应用。加快实施“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推进可再生能源制氢试点示范,培育“光伏+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模式。科学布局加氢站,重点推进城市公交、物流、环卫等专用加氢站建设,试点推进“油电氢气”合建站建设。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在通讯基站、数据中心、医疗机构推进氢能应急电源示范。积极创建自具特色的氢能产业园区,搭建氢能创新平台,引进设立研发机构和中试基地。到2025年,培育国内领先的企业2至3家,氢能产业链年营业收入达到30亿元,累计建成加氢站3座,燃料电池汽车规模达到300余辆,乘用车实现规模化示范。

(2)推动储备能源提升效能。加强储能体系建设,打造以抽水蓄能为主,空气储能、化学储能、制氢储能等为辅的多元储能体系,支撑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保障可再生能源高效消纳。加快建设泰安抽水蓄能二期工程,推动抽水蓄能纳入市场化运营,形成成熟储能运营管理模式,所发电量计入非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实现蓄能总量2800兆瓦。改造利用大汶口盆地盐矿采空腔体,创新培育新型储能模式,建成国内首座商业化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打造全国重要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基地。鼓励新建集中式光伏项目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配建或租赁储能设施,支持建设运营共享储能设施并优先租赁给光伏项目,依托国家能源石横发电厂、华能泰山电力和华能众泰电厂,建设电化学储能工程。鼓励风光发电项目配套建设制氢储能设施,建设华能泰山光伏制氢项目和新泰液态阳光制甲醇项目。争取储能扶持政策,完善市场化交易和价格形成机制,扶持储能企业健康成长。到2025年,新增储能容量50万千瓦以上。

(3)推动智慧能源创新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储能等新技术,依托配电网、配气网、热力网,加快建设太阳能、储能、天然气等多能协调互补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推动能源汇集、传输、转换、运行的智能化,实现“电热冷气水”高效供应和能源梯级利用。鼓励泰开集团、超威电源、中联水泥等企业建设以光伏等为主要电源的“智慧微网”平台,与工业、建筑、交通等产业协同发展,实现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