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走单晶硅路线、坚持金刚线革命,“光伏茅”隆基股份的前景究竟如何?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2-01-06 11:04:44
热度:

走单晶硅路线、坚持金刚线革命,“光伏茅”隆基股份的前景究竟如何?砺石导言单晶硅路线、金刚线革命以及产业链一体化是隆基股份进阶之路上的三大战略决策李平 | 文12月22日晚间,《财富

砺石导言单晶硅路线、金刚线革命以及产业链一体化是隆基股份进阶之路上的三大战略决策

李平 | 文

12月22日晚间,《财富》杂志发布2021年全球未来50强排行榜(Future 50),隆基股份位列第42位,为榜单中排名最高的光伏企业

该榜单由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携手《财富》杂志共同创建,主要根据未来潜力指标和信号对全球大型上市公司的长期增长前景进行评估,旨在补充传统的业绩指标,从而体现公司的增长潜力。

风口上的隆基

从50强榜单可知,此次共有16家中国公司上榜,包括京东健康、宁德时代、药明康德、哔哩哔哩等。除了隆基股份之外,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玻璃制造商信义光能同样入围榜单(第46位)。

两家中国光伏企业同时入围“全球未来50强”,足以看出光伏行业的前景以及中国企业在光伏领域的领导地位。而在“双碳”大方针下,加快发展光伏产业被列入“十四五”规划,利好政策的助力进一步强化了光伏赛道的确定性。用中信建投新能源首席分析师朱玥的话来说就是,“光伏(股票)谁现在卖,后面至少高30%的成本含泪再买回来”。

隆基股份无疑是光伏行业中的绝对龙头。2021年,隆基股份市值接连突破4000亿、5000亿大关,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业。其上市9年来最高涨幅接近60倍,被二级市场投资者誉为“光伏茅”。

但另一方面,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度也引来了更多玩家的入局,行业内卷压力不断增加。四季度以来,在上游硅料价格上涨、硅片环节竞争加剧以及组件产品被美国海关扣留等不利消息冲击下,隆基股份股价回调已经超过20%,且三季度业绩也不及市场预期。

那么,“光伏茅”隆基股份的前景到底如何?

我们不妨通过隆基股份的发展历程,发掘、探寻这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真正实力,以作为判断其未来前景的依据。

1

坚守单晶路线

1990年,李振国从兰州大学物理系半导体材料专业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位于陕西省华县的华山半导体材料厂,从事半导体材料拉制单晶硅棒工作。5年之后,李振国进入到西安理工大学帮忙搭建单晶生产线。两年之后,李振国承办了这家仅有两台单晶炉的校办工厂,并在2000年注册成立了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现在隆基股份的前身。

西安新盟早期发展并不顺利。2003年年初,李振国一度同时开展了4个新的项目,但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对此,李振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认为组织能力欠缺是制约西安新盟发展的主要原因。此后,李振国开始有意寻求更多合伙人,并将自己的兰大同学作为首选。

2004年,德国率先颁布上网电价法,对光伏发电进行补贴,光伏行业迎来第一次爆发期。目光敏锐的李振国看到了这一巨大的机会,先后邀请到自己兰大物理系同学钟宝申、李春安加盟公司。

资料显示,钟宝申是兰大物理学基础材料专业毕业,李春安则是物理学磁学专业毕业。1993年,钟宝申与李春安一起创办了一家磁性设备公司沈阳隆基。2004年,沈阳隆基销售规模就达到5亿元,在其行业里名列全球第一。

但相比方兴未艾的光伏行业,沈阳隆基所处的磁性设备市场规模和容量都太小。当钟宝申和李春安二人加入西安新盟后,公司名随之改为西安隆基。“隆基”二字是为了纪念兰州大学传奇校长江隆基,后者曾主政兰州大学7年,并一手打造了兰大物理系、有机化学等优势学科。

2004年之后,随着德国、西班牙等光伏发电补贴政策的推行,欧洲地面光伏市场快速兴起,国内大量企业进入到光伏领域。一时间,国内光伏企业超过了2000家,其中,归国博士施正荣创立了无锡尚德,卖化妆品的苗连生创立了英利能源,卖安防用品的彭小峰创立了江西赛维。这三家企业成功赴美上市之后,创始人也先后成为中国首富、河北首富和江西首富,一时风光无二。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施正荣是有专业背景的海归博士之外,这期间国内的光伏企业大都是从外行杀入,但苗连生、彭小峰这些外行人却远比深耕行业多年的李振国、钟宝申更加成功。当英利集团、江西赛维如日中天的时候,隆基股份还属于业内的无名小卒。

但时间是最好的裁判,此后十几年,在经历了多次技术迭代和残酷的市场竞争后,人们发现,一家企业领导人的战略眼光与技术嗅觉是远比尽快融资上市、股价涨跌更重要的核心问题。如今当隆基股份站上行业之巅之时,尚德、英利和赛维等早期行业的弄潮儿早已沦落至或破产或出售的境地。

隆基何以成功?一个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公司自决定向光伏领域发展之时,就进行了深入的技术路线分析与探讨,并坚定选择了单晶硅路线。

自光伏晶硅技术出现以来,一直存在单晶硅、多晶硅路线之争。相对而言,单晶硅的光电转化效率更高,但生产成本、技术门槛相对较高。

风口上的隆基

2004年以前,单晶硅虽一直是光伏主流的技术路线,但由于其成本较高,光伏发电一直没有实际的经济效益,行业发展缓慢。

2004年之后,大量企业涌入光伏企业,但大都选择了技术门槛更低的多晶硅路线。多晶硅开始与单晶硅分庭抗礼。

2009年,保利协鑫发明了冷氢化工艺量产硅料,上游多晶硅料价格迅速下跌, 硅电池成本得以有效下降。此时,单晶硅转换效率虽然比多晶硅高出2%,但其成本却远高于后者,因此市场份额开始大幅萎缩,最低时已经不足20%。

彼时,有技术背景的李振国与钟宝申认为,光伏行业的未来在于“度电成本”的下降,行业只有实现真正的平价上网,才能彻底摆脱对补贴的依赖,而单晶的生产工艺和技术门槛虽然较高,但其高转化效率带来的度电成本下降空间会更大。

这一决定让隆基股份错过了行业早期的喧嚣,但为公司成为后来的单晶王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如何降低单晶硅的成本,依然是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隆基股份的做法是一方面从拉棒环节入手,研发出连续直拉等新技术;另一方面,选择将产能建在电价更低的西部宁夏等地区。

这些举措有效地降低了单晶硅的成本,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的是李振国采用的一种更革命性的技术。

3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