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开采条件差距较大 煤炭成本相差甚远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1-12-15 11:27:48
热度:

开采条件差距较大 煤炭成本相差甚远煤炭生产,由于矿区地理位置、井下地质条件、煤种用途、煤种牌号的不同,一样是开采一吨煤,焦煤和无烟煤在市场上的价格,且在同等市场条件下,价格相差80

煤炭生产,由于矿区地理位置、井下地质条件、煤种用途、煤种牌号的不同,一样是开采一吨煤,焦煤和无烟煤在市场上的价格,且在同等市场条件下,价格相差800-1500元/吨。10月上旬,主焦煤主流市场价格4000-4300元/吨,但无烟煤电煤2200元/吨左右、无烟喷吹煤2600元/吨。又如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同样生产一吨煤,前者不足100元/吨成本,老矿区井下直接开采成本至少达500元/吨以上。其所付出的成本差距巨大,产生的价值却是天壤之别。

影响煤炭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矿区地理位置不同,运输成本千差万别。我国煤炭产地集中在晋陕蒙新等地区,且大多数煤矿在大山深处、戈壁荒滩,交通极为不便。随着近几年铁路建设的不断完善,浩吉铁路、瓦日铁路等新通道的开通运营,煤炭运输环境也大为改观。那么,为什么国家要花巨额资金修铁路专线?其实就是为了改变煤炭产需不匹配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煤矿都能有效对接铁路运输。比如,新疆的煤炭运到河北内地,运费高达800元/吨以上,是煤价的两倍之多,一旦市场回落,远距离运输肯定不划算。像淮北、淮南、平顶山、山东兖矿等运输条件优越的煤矿并不占多数。

二是,衰老矿区,采煤深度大,优质资源少,开采成本居高不下。我国部分煤矿开采历史接近或超过百年,如开滦集团、峰峰集团等老牌煤矿,自从上世纪初就开始采煤,煤矿历史超过百年,煤炭优质资源几乎丧失殆尽,只能开采奥灰水以下的下组煤,采深已达800-1000米,地热、地压、水、火、瓦斯等地质灾害时常威胁矿井安全生产,煤炭开采直接成本400-500元/吨。但煤矿是流程性生产,即使一两煤也不出,通风、排水、抽放瓦斯、巷道维护等刚性成本却一分钱也不能少。老矿区加上历史遗留问题,人员包袱沉重,与陕北地区年轻的新矿区成本百元以下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起跑线向上,竞争能力自然弱势。付出相对较多的代价,却并不能产生更好的效益。

三是,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开采成本大幅上升。笔者井下工作多年,从事过地质、采煤等一线工作,矿区的地质条件决定了煤炭开采成本的支出绝非小数。河北南部地区,工作面最低煤层仅为0.8米,最高也只有5.5米,多数在2.0米以下,为了有效合理安排采掘比,工作面布置的难度非常之大,因为倾角大、水患多、瓦斯高等问题需得提前安排考量开采方案。有的工作面只采三个月就得搬家倒面,能超过6个月的工作面都可成为主力工作面。而在陕北地区的矿井,一个工作面开采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非常普遍,开采成本多数在100元/吨以下,仅是老矿区的1/5--1/6。是老矿区领导管理能力低下吗?还是老矿区职工不能受苦受累?显然都不是,是煤炭自然赋予条件,形成了煤炭开采成本的巨大差距。

四是,煤种不同,煤炭价格相距甚远,煤炭价值天壤之别。我国年煤炭产量约在38亿吨上下,其中火电、钢铁、建材和化工四大行业煤炭消费占80%以上,其他是为零散分布,上述四大行业煤炭消费占比分别为53%、18%、14%和8%。煤炭开采出来,乍一看都是一抹的天然黑色,但煤炭的牌号和用途可谓千差万别,有的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相互转变,但有的品种只能是单一用途。比如炼焦煤不能用于发电,同样电煤也炼不成焦炭,而贫瘦煤就是可以在使用中相互转换角色的煤种,可以用作高炉喷吹煤,也可以用作炼焦配煤,还可以用作电煤发电。同样,无烟煤也是可以用作发电的,经过洗选后还可以用作钢厂的喷吹煤或者烧结煤,块煤还可以用作化工厂造气。在煤炭价值构成中以炼焦煤价值最高。所以,同样地质条件下开采一吨煤,焦煤价格最高,褐煤价值最低,在同等市场条件下两者差距可达2000元/吨以上。

煤炭生产是与大自然作斗争,危险程度高、安全隐患多、作业环境差,是名副其实的最艰苦行业之一。

而中国煤炭生产也早已摆脱了人海战术,据2020年公开数据显示,煤炭全行业从业人员285万人,与前几年的动辄几百万人相比,煤矿工人数量大幅下降,但产量稳定增长。说明我国的煤炭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进程逐年加快,人工效率大幅提高。但从人工效率看,仍然极不平衡,2020年国内煤矿全员工效平均为8.2吨/工,最低的只有1.5吨/工。而陕北、神东部分矿井工效可达167-200吨/工,30万吨产能矿井还占到煤矿数量的38%。按照现实的能源供给情况,30万吨以下矿井,尽管有的还是落后产能,但为保证能源安全,也不能立即完全关闭。

煤矿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相较其他行业更加艰苦,千米井下、大山荒原、戈壁荒滩处处有煤矿工人的身影,他们为国家能源安全时刻奋斗在一线,甚至处于危险之中。特别是在衰老矿区,由于成本高企、冗员沉重、历史包袱重,欠薪欠保严重,就算是今年这样百年难遇的高煤价生产行情,有的煤矿却也连续近半年欠发工资。历史遗留问题不是单纯靠领导、靠职工的努力就能够解决的。笔者还是希望国家管理层面,对老矿区多一份关爱和相关政策扶持,促进矿井转型发展,提升煤矿职工的获得感及幸福感。(作者:钞玉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