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刘万波:新形势下煤炭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及政策建议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1-09-15 08:52:57
热度:

刘万波:新形势下煤炭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及政策建议新形势下煤炭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及政策建议——在中国煤炭产业经济研讨会暨中国煤炭经济30人

新形势下煤炭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及政策建议

——在中国煤炭产业经济研讨会暨中国煤炭经济30人(CCEF)高层论坛上的发言

集团临时负责人、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刘万波

2021年9月11日

尊敬的吴吟局长、岳福斌教授、永平主持人,各位专家:

早上好。我今天代表川煤集团发言的题目是:新形势下煤炭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及政策建议。“十四五”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煤炭行业改革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我国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合理区间稳定增长,带动能源需求继续保持适度稳定增长,煤炭作为我国能源供应兜底保障的地位和作用还很难改变。另一方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倒逼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煤炭消费总量、强度的双控措施将更加严格,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持续下降。煤炭行业必须转变长期以来依靠产量增加、规模扩张、价格上涨的外延粗放型发展模式,必须转变观念,居安思危、居危思危,树立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发展新形势,加快构建发展新格局,贯彻落实发展新任务,精准运用发展新策略,着力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准确把握煤炭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也是今后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积极顺应新时代经济发展规律,跟上我国能源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的步伐,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趋势。

2.我国宏观政策环境有利于实体经济振兴和发展。在国际疫情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后疫情经济形势下,我国经济仍保持了强劲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宏观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形成了有利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格局。

3.我国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已初见成效。煤炭行业由传统落后生产方式向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取得了新进展; 由“规模、速度、粗放”型向“质量、效益、集约”型转变取得了新成效;由劳动密集型向“人才、技术、资金”密集型转变取得了新变化;煤炭利用方式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取得了新成果,并正在推进煤炭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取得新突破。

4.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煤炭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生态文明建设已纳入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央大力推进散煤治理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煤炭需求支撑力度将继续减弱。我国长期以来依靠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方式已不可再现。随着我国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商品煤质量管理办法》,煤炭行业因环保问题而被停产、罚款、追责的形势日益严峻。

二、加快构建煤炭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1.统筹推进基础能源与新型能源协调发展格局。煤炭在能源中的基础地位短期内不会改变。近年来,虽然新能源装机保持高速增长,但由于发电效率等问题,仍然难以满足电力消费增长。在新能源大规模消纳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问题攻克之前,煤电在电力系统中仍将发挥“压舱石”的作用。“双碳”战略下,不宜搞煤炭“一刀切”运动式地边缘化、去煤化、妖魔化,未来30年,煤电将会从现在基荷电力转变为调峰电力,成为保障性能源,可再生能源将逐步替换成为基础能源。

2.统筹推进淘汰落后产能与释放优势产能协调发展格局。目前,全国建成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1200余处,产量占比达80%以上。而全国30万吨以下的煤矿数量1129处,将逐步在2030年前关闭退出。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指引下,国际国内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意愿将大幅下降,在可预期的2021-2030年内,我国煤炭供需将呈现总体平衡、局部偏紧、煤价大幅上涨的局面。在深入推进实施淘汰落后煤炭产能的同时,需同步制定优势煤矿技改扩能、兼并整合和减量重组的政策,进一步释放优势产能,维持煤炭供需平衡局面。

3.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与管理创新协调发展格局。大力推进煤矿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技术攻关和推广运用,推进煤矿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开采,加快智慧煤矿及数字化矿山建设,促进传统煤炭产业向价值链、产业链高端发展。坚持以信息化技术推动煤炭企业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打造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共享、协同高效的线上管理平台,实现企业管理的精准化和高效化。积极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适用技术,搭建煤炭企业内部之间、与外部客户及协作单位之间零距离的互动平台,推动传统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4.统筹推进能源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格局。因地制宜推广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井下洗选等绿色开采技术,鼓励原煤全部入选(洗)。做好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矿区规划,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建设、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提高矿区生态功能,建设绿色矿山。统筹考虑煤炭矿区建设历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生态功能区范围设计,对生态功能区与煤炭矿区重叠区域的保护性开发与关闭退出进行科学评价,实现煤炭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三、贯彻落实煤炭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

1.树立高质量理念。煤炭企业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实现煤炭行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为目标,始终坚持“安全为天、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现金为王、以人为本、和谐稳定”的原则,按照“安全有保障、经营有效益、创新有动力、体制有活力、发展可持续”的路径,推动煤炭行业和企业自身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2.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实现煤炭生产的绿色化、智能化,利用的清洁化、低碳化。优化井下采选工艺,合理搭配开采,降低原煤灰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煤矿井下生态环境建设,优化井下通风防尘和降噪系统,推进煤炭开发利用全过程的节能减排。科学高效利用煤炭及其伴生资源,推广全产业链的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矿区循环经济,加大瓦斯抽采与利用力度,做好矸石和矿井水的处理利用,实现对煤炭资源的“榨干吃尽”。加大原煤入洗比例,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

3.筑牢高安全基石。坚持发展不得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思想,坚守安全底线。落实安全工作政治责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全员岗位责任。强化煤矿“双基”建设,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弥补安全治灾欠账。强化干部安全履职作风建设,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实施“人、物、环境、管理”等要素的本质安全耦合,彻底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努力实现煤矿企业零死亡、零突出、零超限、零水患、零发火的“五零”奋斗目标。

4.坚持高科技引领。以煤炭安全、绿色、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为主攻方向,健全和完善煤炭科技创新平台,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持续优化建设。抓好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安全生产标准化“五化”融合发展,实现“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标准化保安、信息化提效”目标,打造智慧矿山,改善井下作业生态,降低矿工劳动强度,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增强职工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5.提升高治理能力。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精测算、细分解、全覆盖、刚执行、硬考核”的原则,将全面预算管理常态化制度化。坚持“现金为王”,严格资金管控,确保资金链条不断。加大混合所有制改革,大胆引进外来资本和人才,努力推动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制定和调整好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解决好历史包袱,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6.增强高效率支撑。坚持“一优三减三提升”,优化设计大采区、大工作面,优化生产系统,减水平、减头面、减人员,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全面实现“一矿一面”或“一矿二面”达产稳产。深入开展综采综掘工作面安全高效“双达标”建设,提高“人均产量、全员工效、回采工效、单产单进、人均产值、人均产量”等工效指标。建立煤矿生产预控管理体系,科学精准组织生产,加强生产影响因素的科学预判和超前防控,实现安全高效、弹性生产。

7.打造高素质队伍。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引进、培养一批行业紧缺的经营管理、法律金融、资本营运和工程技术类人才,重点培养一批“专业化+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加大高端人才和行业发展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实现“变招工为招生”,强化人才后续保障。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快年轻干部培养,努力建设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队伍,为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8.营造高和谐氛围。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两个一以贯之”的原则,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职责,把党的领导融入到公司治理中,严格落实党组织研究决策程序前置制度。坚持企业得发展、员工得实惠的理念,在效益效率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职工收入稳步增长,让职工共享企业改革发展成果。

四、推动煤炭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1.坚持一地一企一策原则。从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布局、降低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角度出发,建议:一是对大型煤炭基地实行就地转化与经济外运相结合,变运煤为输电为主,缓解铁路运力紧张局面。二是西南地区作为能源消耗的负荷中心,适度降低淘汰过剩产能的退出门槛,在2030年内仅将30万吨/年及以下矿井纳入淘汰落后产能序列。三是将西南地区煤炭产业发展纳入国家能源战略,对稀有煤种、品牌资源、有效益、能发展的矿井,制定落实差异化的支持政策,切实发挥区域能源兜底保供作用,推动西南地区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

2.立足存量矿井挖潜增效。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萎缩,极有可能造成局部时段能源供应紧张和价格暴涨,影响能源安全供应。建议:一是坚持淘汰关闭落后产能与充分发挥优势产能相结合,出台国有重点优势煤矿智能化综采技改扩能、相邻或异地煤矿兼并重组、减量重组的产业政策,依托存量矿井,释放优势产能,盘活国有资源,充分发挥国有重点煤矿在能源兜底保供中的主力军作用。二是坚持区内煤炭兜底保供与区外煤炭物流贸易保供相结合,支持成渝双城经济圈内战略储备煤基地建设。

3.推动煤炭行业科学转型。鉴于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非煤产业转型受“政策、人才、技术、资金”等制约,导致非煤产业规模不大、质量不高、效益较低的问题,在贯彻落实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过程中,建议:一是国家建立健全煤炭行业“双碳”发展推进机制,双碳目标下,弃煤不宜“一刀切”,要促进煤炭生产和消费方式绿色低碳转型,优先支持煤炭行业向新能源方向转型。二是探索研究煤炭原料化、材料化低碳发展路径,打造煤油气、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链,推动煤炭由燃料向燃料与原料转变,引导和推动煤炭行业企业科学转型。

4.推动出台各类支持扶持政策。长期以来,国有重点煤矿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创造税收、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建议:一是对于国有重点煤矿探矿权、探转采办理及价款缴纳,给予转增国家资本金或分期缴纳等政策支持。二是继续给予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技改资金、安全生产发展资金、改革发展资金、产业转型升级资金、税收优惠政策等支持,帮助国有重点煤矿转型升级。三是出台去产能煤矿债权债务处置政策,推动部分已去产能但仍保留采矿权的优质国有新建、改扩建煤矿存量资源的开发建设和资源整合,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