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全国性碳市场呼之欲出 煤电油气行业减排路线怎么走?

来源:江南娱乐-意甲尤文图斯亚
时间:2021-06-28 09:01:47
热度:

全国性碳市场呼之欲出 煤电油气行业减排路线怎么走?碳市场被认为将成为未来碳减排、碳达峰的重要市场机制。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6月22日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明确了

碳市场被认为将成为未来碳减排、碳达峰的重要市场机制。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6月22日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明确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五大核心要素。全国性碳市场架构已经初见端倪。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之前的会议上曾表示,预计今年6月底中国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启动运营。但后续有消息称,市场启动或将延迟。

各方面工作仍在加紧进行,大批企业正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登记开户。不仅能源企业,其他行业企业也都在准备参与碳市场交易。

在2021能源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他认为,构建成熟完善的碳市场,是碳达峰、碳中和重要的实现路径;通过市场机制对绿色产权进行有效的交易定价,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和资金转向低碳发展领域,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需重新认识能源资源禀赋

双碳目标将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及时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进步,拉动巨量的绿色金融投资,带来新经济增长点和新就业机会,支撑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表示,作为能源革命的两个里程碑,双碳目标将大幅推动节能和提高能效,同时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稳步减少化石能源,构建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在煤炭消耗量较大的阶段,实施低碳转型可使我国在能效方面获益更多。以更绿色和高效的能源保障能源的供需安全和环境安全。因此,低碳转型与保障能源安全并行不悖。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重新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

他表示,若只讲“富煤、缺油、少气”,不能准确描述我国能源资源禀赋,这是一个影响我国能源政策、能源战略的重大问题。“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量的1/10。实现能源低碳转型,我们的资源基础丰厚。”

杜祥琬表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克服巨大困难,包括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以及对高碳发展的路径依赖惯性比较大等。因此,“实现双碳目标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科学的转型过程,政策性很强。需要把握好节奏,积极而稳妥,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的落后和无效投资。”

他强调,碳达峰不是攀高峰,更不是冲高峰,而是高质量经济发展同时的达峰,是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导致碳强度逐步降低的实现达峰,是瞄准碳中和的达峰。“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碳中和要开创一条兼具成本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路径。”

“应将二氧化碳的监测、报告、计算和标准体系纳入大气质量监测,抓实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杜祥琬谈到实现双碳目标有9个抓手值得关注。包括:“能源减碳”与“蓝天保卫战”的高度协同性;节能、提效是实现双目标的战略之首,产业结构、管理、技术和文化节能都很重要;推动能源电力行业减排,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电力等。

他还提出,要重视交通行业减排。“以电代油,以氢代油、使用生物航空燃油,并实施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制度,优化公交和轨道交通,倡导自行车绿色出行,发展交通设施与可再生能源结合。”

目前,工业领域能耗占到全社会能耗的60%左右。杜祥琬认为,要推行工业领域减排,急需调整产业结构,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构建低碳循环的工业体系,强化物料循环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他建议,发展碳汇,鼓励CCUS等碳移除和碳利用技术。“目前,我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大约为每年12亿吨二氧化碳,首先是发展森林碳汇,再在不易脱碳的工业环节,发展碳捕集、利用。”

“将碳交易、气候投融资、能源转型基金、碳中和促进法等,作为引导碳减排的政策工具。碳中和呼唤深度的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杜祥琬说。

减煤但不退煤,减碳与去碳协同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受影响最大的行业就是煤炭。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能源消费,而我国有79%的碳排放来自化石能源中的煤炭能源消费,因此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在煤炭。煤炭行业如何应对新的形势?

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院长桑树勋表示,近年来,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已显著降低。“双碳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快能源替代,不但是占比下降,煤炭消费量也要下降,到‘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新能源地位快速提升的背景下,从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再到现在的“兜底”保障,这是煤炭地位的变化。

桑树勋认为,在此背景下,煤炭作为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面临挑战,其主要表现在煤炭能源转化、高效燃煤但少排碳或不排碳、从煤炭燃料到煤炭原料等变革性技术发展及应用。

“煤炭行业平稳有序、公正合理转型发展也面临挑战。产业向富煤地区集中,煤炭资源枯竭地区或资源条件差的地区退出煤炭产业或产业转型,需要产业就业规划和顶层设计、政策法律、财政金融等支持。”他说。

他提出,除了以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低碳利用替代高碳利用,本身也属于能源替代。“大幅压减煤炭消费是最直接有效的减碳措施,但对于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在逐渐压减煤炭消费的同时,实现煤炭低碳清洁高效利用,可有效降低煤基碳排放,有助于保持经济发展合理速度。”

“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由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经济性所决定,即便到2050年,煤炭的低碳洁净高效利用仍应作为低碳清洁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桑树勋表示。

“现在大家关注氢能,但煤制氢还是我国氢能的主要来源,原料中煤炭占比高达60%以上。”他说。

如何探索实现煤炭低碳洁净高效利用的“中国方案”“中国模式”?桑树勋提出,减煤但不退煤,减碳与去碳协同,碳中和与能源安全“兜底”保障双目标相统一。他认为,未来将是“低碳化转型+高技术升级+需求决定的适度规模”的煤炭行业。

他还提到了,加速发展以二氧化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为代表的去碳技术,推广燃煤电厂+CCUS、煤制氢+CCUS、煤化工+CCUS等方式。

“低碳化利用还要把多出来的碳摒除,目前最可行的关键技术就是CCUS,这也是我国煤炭行业低碳化发展的紧迫需求。”桑树勋建议,高浓度与低浓度捕集兼顾,集群式封存(含地质利用)与分布式固碳利用相统筹。

天然气与新能源是最佳伙伴

有研究预测,煤炭发展进入“转型期”、石油发展步入“稳定期”、天然气发展迈入“鼎盛期”、新能源发展跨入“黄金期”。世界非常规油气产量逐年递增,非常规油气产量占总产量的25%,产量递增,近10年年均增长量1.2亿吨,年均增长率9%,特别是页岩油气发展很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认为,非常规油气将成为我国“稳油增气”的战略资源,“非常规油产量是石油工业稳定的‘砝码’,非常规气产量是天然气工业增长的‘主力’。”

“油气不可再生,但非常规油气革命可延长石油工业生命,从资源角度将助推世界油气工业再发展150年以上。”他说。

他特别提到了,油气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就碳源来说,化石燃料利用占86%左右。但碳具有‘灰碳’与‘黑碳’双重属性。‘灰碳’在当前技术下,能被固定或利用。”

邹才能表示,需要像建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工业一样,战略布局建立“碳工业”、“氢工业”,将碳捕集、碳运输、碳驱油、碳埋藏、碳转化、碳金融等作为一个全产业来利用,氢气工业要实现上游制氢,中游储运氢,下游利用氢,实现氢气工业快速发展。

“实现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天然气与新能源成为最佳伙伴,将发挥重要作用。”他认为,要大力创新老油气田提高采收率、二氧化碳驱油与埋藏等核心技术,推动页岩地下原位油气转化革命、煤炭地下原位气化革命。

“电力采用先慢后快减排路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电力系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事关全局。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鲁刚认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意味着行业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他表示,总体上,“双碳”将有力提升我国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同时未来能源安全保障重心进一步向电力系统转移。

“碳达峰不是攀高峰,培育新型电力系统产业,既要与传统行业协同发展,也需要在能耗指标、碳强度指标等方面实现‘腾笼换鸟’。”鲁刚说。

他建议,电力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采用先慢后快减排路径;同时要求“十四五”“十五五”加大技术投入和产业培育节奏,为释放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远期红利孕育动力。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高投入、高拉动,电力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将更具全局性战略性位置,创新力和带动力作用日益凸显。”鲁刚表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