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洋“名分”的正式认可,意味着什么?
南大洋“名分”的正式认可,意味着什么?文/陈根近日,世界制图史上发生了一次少见的变化——从今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开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承认“南大洋”为世界“第五大洋”。自此,世
文/陈根
近日,世界制图史上发生了一次少见的变化——从今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开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承认“南大洋”为世界“第五大洋”。自此,世界地图完成从四大洋到五大洋的过渡,真正确认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以及新增的南大洋为地球五大洋。
这意味着,在得到相关国际机构认可后,南大洋即可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并称为世界五大洋,逐渐被纳入各国的教科书、地图、文件、科普作品等等。南大洋到底是片怎样的海域?它为何值得被单独命名?从不被承认到成为第五大洋,对南大洋“名分”的正式认可又意味着什么?
从四大洋到五大洋
事实上,对于“大洋”的概念并没有特别精确的定义。大洋,一般就是指大片广袤的海洋水体。并且,由于各种历史、文化、地理和科学原因,界定海洋区域的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演变。
1915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开始绘制地图,确认了地球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四大洋也泛指了地球上所有的海洋。
其中,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近似于椭圆形,两头窄、中间宽。其面积约为1796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中国就属于环太平洋国家之一。太平洋的平均深度约为4028米,也是最深的大洋,还是全球岛屿最多的大洋。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欧洲、非洲、南极洲之间,面积约为9336万平方千米,轮廓略像“S”形,东西狭窄,南北延伸。
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面积约为7492万平方千米。
北冰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北极为中心,面积约为1310万平方千米,是四大洋中面积和体积最小、深度最浅的大洋。因为洋面上终年覆盖着冰,所以称为“北冰洋”。
不难发现,不论是太平洋、大西洋,还是印度洋、北冰洋,都是是由包围它们的大陆来界定的。但是,此次被赋予大洋“名分”的南大洋则是由洋流来界定的。南大洋,又称南极海,由一个庞大的海洋水体身躯包围着南极大陆,整个海洋以狭窄而深的大陆架为特征,平均深度在 4000 至 5000 米之间。
南大洋海域是来自南极的寒冷向北流动的海水与温暖的亚南极水域混合的地方。不同其他大洋,南大洋最大的特点就是水体不以陆地为界,没有大洋脊,而是以自西向东贯穿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南极洋流为界,而这在许多人看来却是不符合大洋资质的证据。
尽管当前南大洋得到了正式的“名分”,但这一名分的获得却并不容易。1915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确认地球四大洋,唯独南极洲冰封雪盖,周边海域与三大洋南端水体相连,地图上没有单独标注也没有名称。
1937年,世界海图标准化的权威机构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承认了南大洋这个名称、定义和概念,将它纳入正式文件和标准。然而,此举却引起了激烈争议,IHO在1953年迫不得已宣布撤销这项认可决定。
除了上述认为“南大洋应有其对应的中洋脊”,这样才符合要求外,还有的争议则在于南极洲周围的水域是否有足够独特的特征,值得单独来命名。或者,这片水域仅仅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南部延伸区域。
关于“南大洋”的命名问题就这样一直在处在审议中。由于得到其组织成员的一致同意,因此就没有恢复南大洋这个地名。与此同时,因为各种原因,这个没有正式名分的概念一直被科学界沿用,且使用者越来越多。
1999年,美国地名委员会开始使用南大洋这个未经权威认证的名称。2000 年,国际海道测量组织将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南部划为一体,将南极洲海岸以北一直到南纬60度之间的水域定义为南大洋,成为世界五大洋之一。
终于,2021年2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宣布正式承认南大洋。6月8日世界海洋日,国家地理学会宣布正式承认南大洋。从四大洋到五大洋,“南大洋”的确认,可以称得上是世界制图史上一次少见的变化。
世界地图再添“南大洋”
从南大洋本身来看,许多海洋学家认为南大洋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海洋,大致形成于3400万年前。彼时,南极洲才从南美洲分离出来,这使得海水能在南极畅通无阻地流动。当两个板块分开时,它们打开了德雷克海峡,使南极环流开始形成。这种水流是南大洋的一个显著特征,因为它有助于保持南极洲周围的海水流动。
南极绕极流围绕南极洲自西向东流动,形成一个大致以南纬60度为中心的波动带,这里现在被定义为南大洋的北部边界。与北部的海水相比,南极绕极流内部的海水更冷,盐度略低。
于是,绕极流从海面延伸到海底的南大洋,输送的海水比其他任何洋流都多。它吸收了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水,帮助驱动一个被称为“传送带”的全球循环系统,把热量传递到地球周围。冰冷致密的海水沉入南极洲海底,也有助于在深海储存碳。
承认南大洋,则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这也是在当前情况下国家地理学会承认南大洋的原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南极环极流在全球海洋环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南极环流形成于大约3400万年前,在南纬35°~65°区间自西向东环绕南极大陆流转,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端,是地球上最长的洋流,也是唯一一支与其他所有洋流都有关联的洋流。
洋流中海水温度和含盐量比北侧的海水低,冷暖水交汇处形成南极辐合带,环抱的水域则是地球上唯一不以大陆为界的大洋。洋流水体从海面垂直延伸到海底,携带的水量比任何其他洋流都多,超过地球上所有河流水量总合的150倍。
南极环流绕南极大陆流动,一路行来,就像传送带一样在全球范围内散发热量,而洋流中较冷、密度较大的水则会携带溶解的二氧化碳沉入海洋深处。南极辐合带会随季节而变动,但包含了一个自成体系的水体和独特的生态区域。区域内海水富含养分,为海洋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反过来又促进了生物多样化和海洋动物物种更丰富。
按照国际水文组织2000年的定义,南大洋面积约2千多万平方公里,资源丰富,主要有三大类:海鸟、海豹、鱼虾蟹藻等海洋生物资源;石油天然气、金银铜铁、铅锌锰等200多种矿产资源;淡水资源。地球上90%的淡水以冰的形式集中在南极,其中西部占20%,其余在东部。
然而,由于地球升温,南大洋和南极环流的水也在升温,很可能加速南极冰层的融化,破坏极地生态环境,威胁极地动植物的生存。比如,几十年来,南大洋的工业捕捞对磷虾和智利海鲈鱼等物种产生的影响就一度成为科学家们担忧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地理学会更是希望通过引起人们对南大洋的关注,进一步宣传对南大洋的保护。
无疑,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是主要的工具。科学家、决策者、规划人员、环保爱好者都可以通过可视化的地图了解正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通过空间信息以建立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从四大洋到五大洋,世界地图再添“南大洋”。
以新地图看世界,或许会得到一些全然不同的认识。这不仅帮助人们更新对世界地图变化的新看法,更将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行为,因为了解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与现状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恶化的脚步。同时,这也是人们适应未来气候变暖的第一步。
-
高压变频器将成为市场节能减排主力浅析2024-08-16
-
国家审计署:44个节能减排项目未达标2024-08-16
-
节能减排急需调整贸易结构2024-08-16
-
山东《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全文)2024-08-16
-
湖北省以节能减排倒逼产业转型2024-08-16
-
发改委:启动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责任考核2024-08-16
-
《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频出台 各省目标不同2024-08-16
-
云南大理州建成27个风电项目 总装机123.3万千瓦2024-08-16
-
二氧化碳可变成巨型地下“电池”2024-08-16
-
奥迪黑科技:二氧化碳变燃油2024-08-16
-
六大重点工程助力安徽合肥节能减排2024-08-16
-
京津冀融资3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林伯强:节能减排或成能源互联网领域最快实现内容2024-08-16
-
财政部:节能减排补助资金专款专用 不得挪用2024-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