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积居奇非硅料涨价主因 上下游供需矛盾是关键
囤积居奇非硅料涨价主因 上下游供需矛盾是关键最近两年,光伏迎来装机热潮,但环节涨价引发的利润再分配引发行业关注。最近,电池片厂商爱旭股份直指硅料涨价是因为囤积居奇,同时还指部分企业
最近两年,光伏迎来装机热潮,但环节涨价引发的利润再分配引发行业关注。
最近,电池片厂商爱旭股份直指硅料涨价是因为囤积居奇,同时还指部分企业改变竞价模式而操纵价格。实际上,这一论断并不客观且完全不符合行业现状。硅料涨价的主要因素还是市场供需结构的急剧变化,硅料供给周期与下游需求周期进行错配。
而供需周期错配的主要原因是在2020年以前,硅料价格不断下探,导致大量硅料企业被市场出清。而这一过程长达十年之久,也意味硅料新增产能几乎为零。实际上,硅料价格处于高位,而随着行业新增产能释放,市场价格也会逐渐得到平抑。
价格上涨背后的需求拉动
最近一段时间,光伏产业的涨价问题再度引发关注。电池片厂商爱旭股份就表示,当前行业供需错配仅是表象,实际是由于部分企业刻意营造多晶硅、硅片短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所致。
今年以来,光伏上游硅料“涨声”四起,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0~21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2.31%。对比去年9月的6万元/吨,硅料价格上涨的幅度确实较为直观。
那么,光伏产业链硅料环节的上涨是因为被指的囤积居奇?很明显,这一论断并不客观且完全不符合行业现状。
记者综合了通威股份、隆基股份、阳光电源、特变电工、爱旭股份等上市公司的一季度报告,光伏产业各个环节的存货较年初均出现增长。从增长幅度来看,各个环节龙头的存货增幅并没有太大差异。上市公司的存货数据已包含了原材料和商品,一季度也是光伏企业积极补库存和生产季节。
从一季报的存货数据看,无法证明上游硅料企业刻意囤货,扭曲市场供需结构。
另外一个在于相对于硅片、电池片以及逆变器等环节,硅料产业的相对集中度没有那么高。新特能源、新疆大全、通威、东方希望、保利协鑫这五家掌握了国内硅料80%市场份额,但每一家的市场占有率相当。
图片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正如一名资深的业内人士表示,单一龙头硅料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10%之上,单个企业如何控制价格?反之,如果某个硅料企业囤积居奇,那么它的市场份额也会迅速被其他企业蚕食。况且硅料属于典型的化工行业,依靠大规模出货降低单位成本。若要检修停产,固定资产成本开支的损耗是企业最为避讳的事。
“你不生产别人要来生产,不生产或者少生产,成本反而上升了,你的竞争对手生产规模大了,规模效应就(会)体现出来。”一家硅料大厂的副总经理表示。
刺激硅料价格居高不下的真正因素仍是市场供需。
简单对光伏产业复盘,从去年9月开始,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拉开扩产大幕。硅料对应的下游环节是硅片,硅片下游对应电池片,当电池片和硅片的扩产动作剧烈,势必牵扯最上游的硅料供应。
记者发现,硅料涨价的周期点和这一扩张动作契合。就在去年9月,上机数控、隆基股份、晶澳科技开始长单锁量,仅一个月时间,就豪掷百亿锁定上游原料供应。今年以来,类似动作有增无减。短则两年,多则五年,国内大厂的硅料供应量就已被急速扩张的硅片企业锁定。
但关键问题在于,硅料的供给周期和硅片以及电池片的需求周期错开,前者完全跟不上后者节奏。正如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市场需求量大大超过了企业产能,上游企业该怎么办?
硅料产能被淘汰引发供需错配
上游企业有关人士表示,光伏上游环节与下游环节的供需错配是造成本轮硅料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实际上,光伏产业链一直在强调协同发展,供需匹配,为何还会出现错配现象?
因为光伏上游硅料企业经历了长达十年的产能出清,残酷的市场拼杀完成一轮又一轮“大浪淘沙”。
2007年,国内硅料企业多达数十家,但如今全世界活得好的不超过五家。像国外的硅料巨头瓦克,也一度因为市场价格低缩减产能。
低质量、高成本企业被淘汰,再轮到低质量、低成本企业,接着是高质量、高成本企业,高质量、低成本的企业最终才能存活。2018年“5·31”装机低潮后,多晶硅价格从2017年末的14-15万元/吨跌至2020年上半年的5万元~6万元/吨。即便国内大厂的老厂生产线,这一价格生产都会面临亏损。即便是产能规模更高,成本控制最佳的新生产线,毛利率也仅能维持15%左右。
市场产能出清促使硅料环节的占有率被动集中,这自然区别于主动扩张的集中度提升。经济学家门格尔有一句名言,市场是公平的,当企业家被市场淘汰,所支配的生产资料便被没收。
有关人士对此表示,更多的时候,硅料企业面临投资和建设周期长、管控要求高、安全风险大、收益回报低的状况,大大小小参与的晶硅企业几乎都未能收回投资成本。这致使投资热情不足,部分参与企业退出,产能规模受到直接影响,难以及时响应中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以致近期出现短暂的供需瓶颈,导致价格上涨。
图片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供需错配导致产品价格上涨并不仅仅是发生在硅料产业。最为典型的就是猪肉,“非洲猪瘟”导致生猪产业链产能出清,供需错配引发生猪价格上涨。生猪价格从2019年1月的11.92元/公斤,迅速冲高到12月的33.96元/公斤,涨幅达185%,并在2020年持续稳定在30元/公斤以上的高位。然而随着生猪企业补栏积极性增加,目前价格恢复到2019年中的水平。当下的生猪价格也在逼近如牧原股份等龙头的成本线。
全球海运亦然,自2010年以来,海运同样经历一轮熊市,被动促使产业集中度提升。去年开始,海运需求爆发式增长,但供应周期未跟上,进而出现一箱难求的市场状况。去年,海运价格一度从1800美元/柜暴涨到10000美元/柜,增长了455%。但今年春节后,随着传统淡季来临,加之欧洲疫情得到控制,船运价格逐步回落到7800美元/柜。
而在光伏产业链,光伏玻璃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去年8月,下游组件需求开始释放,光伏玻璃出现产能不足、供需失衡,价格冲破历史高位。在经历12个月的产业周期后,需求减少以及产能释放,光伏玻璃价格也出现明显回落。
新增产能将平抑价格
种种案例都说明一个问题——产业经济早已经历了短缺经济时代,任何企业很难长期在某一环节获得超额利润。当价格上涨,新增产能涌入,然后价格平抑。价格跌破成本线,产能出清,新一轮洗牌又为阶段性的供需矛盾埋下伏笔。
归根结底,任何产业逃不过市场周期规律的支配,它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行业相关专业人士谈到硅料涨价,在价格信号的背景下,有企业扩大了投资规模,有新的资本进入,将会使下一轮产业发展规模更大、成本更低,支撑平价上网的长期发展,这是行业正常周期的表现,大家需要客观看待这个现实,用理性的方式去面对和评价。
硅料涨价并不可怕,新增产能释放之时,供需关系将趋于相对平衡,价格的峰谷波动也能得到有效平抑。通过增加供给去匹配需求,这是市场化解决短缺的最有效手段。
图片来源通威集团
目前,国内硅料大厂也在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周期。新疆大全科创板上市脚步渐行渐近,其募投资金也将投入到多晶硅料的产能。需要警惕的是,尽管眼下硅料处于高价位区间,但跌价拐点出现,其下跌的风险性同样不低。一旦硅料价格下跌,可能出现的连续杀价也会造成上游企业的波动。
过快上涨和过快下跌对光伏行业均不利。因此,资本在进入光伏产业的同时,也要更多想到白云蓝天、青山绿水,更多想到产业分工、产业链相互支撑和协同,在保持足够竞争力的同时,更好地构建良性行业生态,保留彼此的发展空间,理性参与中国和全球的市场竞争,光伏行业的发展值得期待。
-
光伏半月谈2015年6月上旬:太阳能发电成本接近平价2024-08-16
-
“黑硅”太阳能电池!效率达22.1%2024-08-16
-
首届中国太阳能热发电大会日程安排初步敲定2024-08-16
-
中国首座商业运营太阳能热发电站累计发电近1400万千瓦时2024-08-16
-
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离开南京飞往美国2024-08-16
-
南瑞太阳能基于熔融盐储热的塔式光热电站控制技术项目启动2024-08-16
-
太阳能+空气能绘制新能源蓝图2024-08-16
-
欧盟对马、台太阳能产品展开贸易调查 薄膜被排除在外2024-08-16
-
德发明太阳能电解水制氢新工艺2024-08-16
-
国产太阳能液态电池有望2017年面世2024-08-16
-
六月订单猛增 太阳能电池厂调涨售价2024-08-16
-
中欧太阳能争端或要“滚雪球”2024-08-16
-
印度打造太阳能火车 替代柴油2024-08-16
-
移动技术+太阳能给非洲带来变革2024-08-16
-
分子石墨烯架构助力有机太阳能电池2024-08-16